【摘 要】本文针对微博在德育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展开调查研究,调查了国内外关于微博在德育教育中的应用发展问题,从微博的含义和特点入手,针对教育微博的特点,提出微博在德育教育中的设计方案,管理方法,并且指出建设德育教育微博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关键词】微博;教育;设计
一、微博的含义和特点
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用大约140字左右的语言,在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进行信息的更新,实现信息的即时分享[1]。微博的诞生使得用户可以在何时何地都能进行访问和交流沟通。并且微博和其他交流工具不同的有,第一,微博允许用户发布的信息都非常简短,不能超过一定的字数限制,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只字片语的文本信息。绝大多数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都要求用户发布的信息长度控制在140个字以内,用户发布微博,没有必要长篇大论,只需简述自己的行为、观点或是状态即可,对语言编排组织的要求也很低。第二,微博可以同手机、E-mail以及IM软件进行绑定,能够多个途径进行信息的发布和接收。当前,微博用户可以通过网页、手机客户端、IM软件(如腾讯QQ)等途径发布信息,同样也可以把自己微博上的内容同步到论坛、博客、E-mail及IM软件上。第三,微博能够通过电脑传递信息,还可以绑定手机进行使用,用户能够随时随地的发布接受信息,这样就是的微博具有了其他媒体所不具备的便利性和及时性,从而为微博强大的传播信息能力打下了基础。通过订阅和关注者,微博用户能够迅速的建立起自己的社交网络。微博有较强的“围观”效应,信息不断被关注,迅速被传播扩散,产生极大的影响力。当然微博能否被关注,关注人数的多少,都取决于信息自身的价值性。
微博所具有的特点可以极大的满足当前教育的需要,教師需要得到学生在课下的实时反馈。但由于时间较少,问题要尽可能的简短。同时,微博的多种信息途径让学生有了更多表达自己思想的途径。因此,微博在教育中有较大的应用空间。
二、微博在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通过文献检索的方式了解目前我国微博在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包括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多所高校以及高校组织管理机构都纷纷开通了微博,这些高校已经把微博当成了和官网一起发布讯息的平台。通过调研发现,截止至2012年4月,我国已有69%的“985”高校已在新浪开通了校名认证微博,94.8%的“985”高校开通二级机构认证微博。特别是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一些高校,已经形成“以学校官博为统领,招生微博、校友微博、学生组织微博等学校二级机构微博积极互动”的良好局面,微博的裂变式传播和积聚粉丝的效应得以有效发挥。此外,“985”高校官博粉丝总数超过102万,其中,7.4%的高校粉丝超过10万,11.1%的高校粉丝在5到8万之间,66.7%的高校粉丝在1到5万之间,14.8%的高校粉丝在1万以下,粉丝数量作为微博影响力的最直观指标,显示出微博的影响力差距非常大[2]。但是因管理水平不足,这些学校中有近15%的学校粉丝不足万人。同时部分学校微博尚未增加微博简介、标签、关注的话题等微博的基本元素,表现出对微博本身缺乏必要的了解,甚至有的官博只是简单地从学校主页粘贴信息,以至于使微博沦为学校官网的简化版。通过微博的使用现状我们可以看到,尽管很多学校应经开始重视微博教育,但仍存在着影响力弱和整体水平不高的问题。
三、微博在职业院校教育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以职业院校教育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为例,该班级共有42个人,其中有多名同学在外实习或者进修。这样的一个班级必须要有一个符合自己班级情况的交流工具。在新学期开始,教师召开班级会议,最终一致认同采用微博帮助学习,每人都注册一个微博帐号并且互相加关注。新学期开始,学生在学习教育技术知识时,无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搜索相关知识点,只需将教师提供的网址打开,阅读、理解和应用即可。教师看到这一情况进行一反思后,就能快速的对教授内容做出调整。
采用微博进行教育后,平时不爱说话的同学也更加愿意和同学进行交流。通过微博的形式,一些头脑中的想法可以直接表达出来,同其他同学很好的凝聚在一起,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圈子。在学习内容上各种学科都有涉及,学生在课下遇到了难题,只要在微博圈子上提出自己的问题,老师在看到问题后就会给予及时的解答。同样对这个问题有疑问的学生也可以参与到其中来,很好的解决了课下的反馈问题。在教育的时间上也更加自由,即使老师出外学习,只有手中有手机,能够上网就可以和同学们之间展开互动,就一个课题进行深入的探讨。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可知同传统教育相比,微博教育具有以下优势:
1.拓展教育空间,构建起虚拟的学习环境,改进了传统的学习方式
过去学生的学习方式往往是课堂上听教师讲授,课下完成布置的作业,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很少。学生在课堂下出现了问题,往往找不到教师,得不到及时的解决。现在的教学更多的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而且范围要从原来的课堂内扩展到课堂外。实现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互空间从课堂内扩展到了课堂外,有效地将现实的交互空间同虚拟的交互空间整合在一起。教师通过微博发布教学信息,学生们能够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更加方便快捷。
通过微博构建起了虚拟化的学习环境,实现了学生的移动学习。微博能够实现信息的异、同步传递和接收,使得虚拟化的学习环境成为现实,真正实现了在移动中的学习。通过微博的平台,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再受到地点和时间的限制,能够把自己的心得体会、有用的教学资源随时随地的向关注自己的和自己关注的人传播,同时还能够得到最及时的回应,有利于在学习中感想的及时交流。即使是身在课堂之外,学生依然能够处在一个庞大的虚拟教学环境之中,更有效的促进学生学习的方式。
2.提高学生兴趣爱好,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
微博使用核心是信息传播,通过“关注”与“被关注”,一条信息传播的概率和观看率增大,就要更多的聚合受众。在教学过程中,担任某个课程的教师或参与学习的学生,可以专门申请一个课程的微博,教师和每一个学生同时也申请属于自己的微博,通过“关注”的形式加上课程微博,为这门课程组建了一个自己的群组,这样能够受众更加有效的聚集在一起。使管理课程微博的博主可以是教师本人也可以指定学生担任,博主经常发布同教学相关的信息,发起课题,组织展开谈论,团内的所有成员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交流更加频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微博的关注机制也能够帮助学生完成有效的分化,每一个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及个人的特定需求选择特定的群体,通过“关注”与“被关注”来构建属于自己的圈子,同时每个圈子都可以根据需要同其他任何圈子联系,从而形成一个网状的学习共同体能够实现快速沟通,外来的访客也可以通过“关注”的方式参与互动共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已不再是一种个人学习行为,而转变成为了一种集体学习行为,学生是信息的产生者,同样也是参与者。微博凭借自身的优势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学习圈”。
3.提高反馈效率,巩固学习效果
微博的登陆,既可以通过专门的微博网站在网页上进行登陆,也可以通过手机或者其他即时信息软件在客户端上进行登陆。即便是学生到了课下的休息时间,也能够加以利用,比如通过手機登陆。一个学生在微博上发布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其他学生能够方便快速的了解到他的问题,即时的给予帮助。教师也可以观察学生之间在微博上进行的信息交流,即时了解自己讲课的效果以及学生对于难点、重点的掌握程度,从而及时的对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同传统教育相比,微博大大提高了学生反馈的效率,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林书兵,徐晓东.微博客及其教育应用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0(03).
[2]王时进,段渭军,杨晓明.微博在教育中的应用探讨与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0(08).
[3]张勤坚.关于微博与教育的第一次接触[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07).
[4]崔继振.微博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03).
[5]李红艳.浅析微博在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02).
作者简介:王涛(1982—),河南信阳人,硕士,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工艺美术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职业学校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