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正在拆掉大学围墙

2013-04-29 00:44李曼丽张羽黄振中赵婀娜闫星辰余建波
讲刊 2013年9期
关键词:慕课学分学习者

李曼丽 张羽 黄振中 赵婀娜 闫星辰 余建波

似乎在一夜之间,“慕课(MOOC)”成了许多世界名校不得不面对的新事物。

随着2012年“慕课”井喷现象持续发酵,“慕课”正在拆掉大学围墙,震醒昏昏欲睡的课堂,把老师和学生卷入迄今为止最为深刻的全球教育变革浪潮中去。

当你在车站等待下一班公交,当你在地铁上需要打发时光,当你躺在床上准备就寝却丝毫没有睡意,当你为了生活忙碌奔波苦于无暇学习充电……当时间被碎片化,“慕课”(MOOC,又译作“幕课”——编者注)颠覆了传统学习模式,创造了“指尖上的学习”,你可能只需20分钟,甚至更短时间,就可以听完一堂世界一流大学的课。

2012年“慕课”在美国顶尖大学中迅速发展起来。今年5月,被视为“慕课三驾马车”之一的edX在线教育平台宣布新增15所高校的在线课程项目,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内的6所亚洲名校赫然在列;7月8日,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高调”宣布加入美国的另一个“慕课”平台——Coursera。“慕课”正成为一场席卷全球名校的“数字海啸”。

2012年迎来“慕课元年”

“慕课”是什么?所谓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即“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英语的简称。它不同于传统的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辅导专线、函授等形式的远程教育,也不完全等同于近期兴起的教学视频网络共享——公开课,更不同于基于网络的学习软件或在线应用。

就目前看到的“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包括coursera、edX、Udacity等)而言,可以发现,在“慕课”模式下,大学的课程、课堂教学、学生学习进程、学生的学习体验、师生互动过程等被完整地、系统地在线实现。“慕课”是由精英大学首先促动的以着力于“学习的革命”为目的的高深知识传播体。

“慕课”起源于发展多年的网络远程教育和视频课程。2001年,麻省理工学院最早宣布将课程免费放到网上,掀起了第一次在线课程建设热潮。至2011年,10年间,仅麻省理工学院就发布了约2000门课程,超过1亿人次访问。2009年,哈佛大学推出高质高清课程《公正》等,引来新一轮视频公开课程建设热潮。

从2008年第一个“慕课”的2300个注册用户,到目前主要几大“慕课”平台的数百万用户,短短几年间,“慕课”就经历了从悄然无声到井喷的变化。

这场“风暴”始于2011年的秋天,来自190多个国家的16万人注册了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导论》的免费课程,这后来孕育了目前的三大平台之一的Udacity;同年11月另一重要平台、由斯坦福大学的教授创办的Coursera成立;12月麻省理工启动了MITx项目,以此为基础后来哈佛与MIT合作组建了edX平台,发布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2012年,被纽约时报称为“慕课元年”。同时,三大平台获得了数千万的投资支持,推出了近百门课程,越来越多的大学加入到“慕课”的多种形式的实践中。

2012年11月13日,美国教育理事会(ACE)同意对Coursera上由顶尖大学提供的几门课程进行评估;而在今年2月,Coursera宣布其5门课程进入了ACE的学分推荐计划,学生选修这些课程的学分可获大学的承认。这一事件标志着“慕课”正式进入了正规的高等教育体系。

没有围墙的顶尖大学

嗅觉灵敏的人一定会洞察到“慕课”与以往的广播电视大学、视频公开课等开放课程相比,它即将给高等教育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和深远的影响。

基于宽带网络、智能手机和移动技术的迅速普及,“慕课”具有前所未有的开放性,受众非常广泛。所谓“大规模、开放式”,就是说任何人都可以注册,学习者的数量不受限制,除了特定的证书或学分外,学习者也无需缴纳任何费用。对于学习者来说,这样的课程进入门槛很低,只要拥有一部联网电脑,就可以按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进行学习,时空和经费对人的学习需求的限制降到极小。

在“慕课”平台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兴趣、不同的学习准备情况、自己的时间需要注册自己需要的课程;完成注册后,在课程的开放周期内,可以观看教学视频、完成并提交作业、在社区讨论、互评作业、参加测试;如按要求完成以上学习环节,甚至有可能取得证书乃至学分。在线课程让某一高校的课程与教学质量不再是单一校园内的事情,而在全球范围内变得透明。“慕课”让世界上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选修最顶尖大学的优秀课程。

这场教育变革挑战了谁

与传统实体课堂相比,“慕课”在知识传递上更加符合学习科学的规律与要求,因而学习者的学习会更加有效。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人的高效专注时间长度在15~20分钟左右,“慕课”课程内容通常按照这个时长编排视频,方便学习者利用碎片时间进行高效学习;学生如有疑问,可反复观看视频直到理解为止,这在面授课堂上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线观看视频时,经常会有插入的随堂测试,检验学习者的理解程度,而课后的在线测试可以及时对学习者的答题情况进行反馈。当然,这种近乎充分自由的学习方式,要求学习者有更强的自主性和自我控制能力。

“慕课”对教学设计也提供了一种变革的可能。大学教师可将在线视频作为教学的线上环节,要求学生在课堂外先“听课”,在课堂内则侧重深入的分享、探讨和问题解决——这种“翻转课堂”模式有助于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从一个讲授者、讲解者真正变为学习的激励者、启发者。

毫无疑问,“慕课”对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为教学评价与质量评估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当学生能在网上找到内容相同、上课时间灵活并且费用同样低廉乃至免费的课程的时候,教师的教学水平就成了学生选择的重要指标,包括内容是否有用、丰富,讲解是否清晰、生动,课程节奏是否合理等等。学生可以用“脚”投票,没有人选择教学水平差的教师,这将迫使教师不得不认真准备课程。

可以想象,也许在未来某一天,大学里许多基础性的、不需要师生点对点互动的课程将会被取代,甚至很多低水平的、照本宣科式的课程也将消失。这对于很多得过且过的教师来说是一场灾难,但对于高校教学和学生来说,无疑是极为有利的。

难道世界名校在自掘坟墓

很多人会指出资本的力量在“慕课”井喷中的关键作用,也有很多人因为“慕课”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而对其未来提出质疑。即便如此,人们仍然能够看到大学自身、尤其是世界顶尖大学正投身于这股热潮当中。

难道他们都在自掘坟墓吗?显然不是。大学正是看到了以“慕课”为代表的在线教育对传统教育的变革。这种力量还不甚明朗,但却有潜在的结构性。一方面,“慕课”在美国已经初步得到了正规教育的认可,另一方面,“慕课”平台也正尝试覆盖高等教育“出口”,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整合高等教育生态链,如Coursera就已开始提供就业匹配服务——这对于大学可能的冲击也是显见的,一旦雇主认可“慕课”的学分认证和推荐的学生,那么更多的学生就会选择更多的参与“慕课”的学习,而放弃部分大学学分甚至退出现在的大学。

虽然“慕课”对传统高等教育带来了巨大冲击,却为大学打开了一扇更大的教育之窗。基于大数据的分析,“慕课”可以全面跟踪和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行为,促进因材施教,将大幅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常青藤”不再封闭,将走向大众。对于“慕课”掀起的这场在线教育风暴,不能肯定大学是否会因此消亡,当然人们也并不希望如此。未来的大学不知道会变成怎样,唯一能确定的就是大学必须作出改变。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13年5月23日、《人民日报》2013年8月8日、《中国教育报》2013年8月5日)

猜你喜欢
慕课学分学习者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学分美食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