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做数学”,获成功心理体验

2013-04-29 08:10孙永刚
考试周刊 2013年94期
关键词:做数学数学课堂教学

孙永刚

摘 要: 在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应引导学生“做数学”,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做数学 成功心理体验 数学课堂教学

动手“做”数学是苏科版教材的显著特点,在数学教学中,“做数学”是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强调数学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发现、操作、尝试等主动实践活动;强调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探索性与体验性;强调数学学习是群体交互合作与经验共享的过程。在共享过程中,通过教师帮助学生成功,让学生尝试成功,逐步达到学生自主成功,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下面我就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做”数学的理解和研究。

一、在“做”数学的实践中,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获得成功心理体验。

数学教育即重实践、重体验的生活教育。从生活出发,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他们在学习上获得成功,并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课例:同学们还记得用火柴棒搭正方形时怎样计算所需要的根数吗?拿出准备好的火柴,请你用火柴棒搭成正方形(一字排列),如果要搭5个正方形,那么需要多少根火柴棒呢?

“搭火柴棒”是学生最熟悉又容易操作的游戏,问题抛出以后,在放手让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观察和思考、归纳猜想过程中,通过同学间的交流,得出同一个问题(火柴棒的根数)的几个不同的表达式,从而通过探索发现、归纳出去括号的法则。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展现自己的建构过程。让学生展示多种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寻找自己喜欢的解题方法。可以说,这种关注个性体验的努力,为每个学生编织了学习数学的成功之梦,体验成功的乐趣。

二、在“做”数学实践中,感悟数学分类思想,获得成功心理体验。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指出:“学习数学的唯一的方法是做数学。”“做”数学就是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从事数学练习和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它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探索和认识世界的有效途径。

课例:“挤二十”游戏,游戏规则:甲乙两人交替从这堆火柴中取火柴,每次最多取两根;取到最后一根火柴的人为胜利者。我读完规则后,同学们跃跃欲试,都争着上台尝试。接下来让同学们推选一名学生代表和我比赛,比赛开始了,我不慌不忙地取走了两根,“代表”也随便接着往下取,可取到剩下六根时“代表”却不知所措,是拿一根好呢?这是拿两根好?

这时,教师启发学生说:“每个参赛选手最想拿到的火柴是第几号?”同学们不假思索地回答:“20号。”“能拿到20号火柴的方式有几?分别是哪几种?”经过讨论交流,有同学总结说:“能拿到20号火柴和拿19、20号两根火柴两种方式。”教师又启发学生说,为了确保这两种方式的机遇不失,此人上一次必须拿到第几号火柴?有了上面的讨论基础,同学们不假思索地回答第17号。为了确保拿到第17号机遇不失,此人再上一次必须拿到第几号火柴?……于是,我在和学生在探究过得程中到结论是:为了确保胜利,我方必须设法拿到17号、14号、11号、8号、5号、2号火柴,这些数字都是比3的倍数多2,我方必须设法抢先拿到这几号火柴,如果对方拿一根,我方就接着拿两根,如果对方拿两根,我方就接着拿一根,依此法下去便可获胜。掌握了这个规律后,每位同学都想上台与老师比试比试,有几位同学竟然赢了老师。老师又让同学们探索绝对获胜奥秘,和他们一起总结获胜规律,后来我又改成“挤五十”游戏,比赛规则中的每次可取根数做了修改,再与其他班级同学尝试这种游戏,也能胜过对手。

学生在“做”数学活动中感悟到分类思想是解决分类讨论问题的有力武器,这次数学活动的设计趣味性高,参与度强,既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游戏活动中,让学生主动尝试成功,通过“做”数学,达到自主成功,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

三、在“做”数学实践中,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获得成功心理体验。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成功,最主要的是看他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表现、创造,以及体验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真正成为活动的参与者和实践者。

课例:在教学《二次函数的应用》综合实践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把学生带到校外的象山公园,告诉学生要在湖的两岸A、B两棵树间建设一座观赏桥,由于条件限制,无法度量A、B两棵树间的距离,请你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按以下要求设计一套可行的测算方案。(1)画出测量的效果图;(2)写出测量步骤(测量数据用字母);(3)计算AB的距离(写出求解或推理过程,结果用字母表示)。学生积极性很高,他们几人组成测量小组,一边测量一边设计,十分投入,最后竟设计出六种有创意的方案。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设计方案的过程既需要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更要学生能够在头脑里做“实验”——判断方案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同时这些问题采用开放题的形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了难得的实践锻炼机会,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发展每个学生的个人优势特长,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为每个学生编织学习数学的成功之梦。

实践表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生活中数学问题,科学地实践“做数学”,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增强学生自信心,感悟到数学的生活化和趣味性,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得到较好的发展,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东北师范大学出版.

[2]刘京海成功教育随笔.上海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做数学数学课堂教学
小学低年级学生动手实践“做数学”的几点思考
浅谈如何开展在实践中“做数学”
探索“做数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高中数学应用意识与优生的培养
让学生体验“做数学”
浅谈小学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让问题设计为数学教学创新绽放精彩
翻转课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浅议
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