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新
摘 要: 新时期的高校教材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的、科学的、专门的、服务性的工作,本文从教材建设管理、教材采购征订、教师投身教材建设、现代化的管理资源等方面作了一定的阐述和说明,旨在提高教材管理工作效率,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关键词: 高校教材管理 存在问题 解决方法
新时期,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高,高校教材管理工作变得尤为重要。学校从人才培养到课程设置、教材建设与管理都有一定的特殊性,给教材管理工作带来更大的挑战。笔者结合这几年的教材管理初步经验,对其中的问题加以分析解决,从而进一步改善教材管理工作。
一、教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招标到采购中的困难。高校教材供的采购严格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各类高等学校教材和图书采购管理工作的通知》,必须实行招投标制度,由学校资产管理办公室或采购中心统一组织招标,有些评标专家从考虑节省学校经费利益出发,往往较倾向于低折扣的图书公司。但是在经济市场竞争的压力下,公开透明的教材利润凸显了供货商的服务效率、供货渠道畅通等一系列诸多问题。由于各所高等学校自身专业特点的差别,能否保证教师提前拿到教师用书备课、学生上课之前教材领取到位是主要问题;各高校招生的数量存在不确定性,势必会为每年的秋学期教材采购征订带来麻烦。全院新生的公共基础课程的教材每年都是大头,而且必修的课程较多,订多造成教材的积压,订少又会给教学带来影响,这又是一个问题。
2.教材征订过程中的随意性。大多数学校的教材选用人一般都是任课教师或者二级院系(部)各教研室主任,其选用的教材都自认为得心应手,轻车熟路,依赖过去的熟悉教材,还是传统中的旧思想理念、老陈旧观点,跟不上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或先进科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了解掌握最新的信息前沿动态;存在规划建设等优秀教材选用率不高等问题,一些“职称”教材、“人情”教材的使用缺乏有效管理监督机制,院系(部)的教材征订过程多流于形式。教师应从学校人才质量培养方案的实际出发,集中讨论研究,选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材。
3.教材管理人员的不稳定性。一所5000多名在校生的中等规模高校,根据王祖发的经验公式P=K(Q/1000+r)(P为编制人员数,Q为学生人数,K为与学校规模和办学层次有关的参数,r为常数)[1],则该学校的教材管理工作人员的编制至少为5-6人,按照这个计算公式,几乎所有高校都存在编制配备的缺少,学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只是招聘一些编外雇员制人员从事教材管理。教材管理人员正是处于青黄不接之际,有经验的老同志即将离退,刚接手教材管理工作岗位的新同志没有经验,高学历的同志不愿意从事此项繁琐苦累的工作,久而久之,势必造成教材管理人员学历素质低,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4.教材管理系统的建设不完善。由于受管理理念和专业技术的束缚,目前部分高校教材管理还是以传统的收发经验为主,工作手段仍然停留在手工操作统计层面,即使专门配备了办公电脑,但只是作为电子文稿的整理记录和替代计算器的统计工具;学校尚未建立有效的教材管理系统或是管理人员没有真正意义上使用教材管理系统,管理人员普遍存在信息技术知识缺乏的问题,整日重复单一、枯燥无味的工作劳动势必对教材管理和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这就大大降低了高校教材管理工作的时效性。
二、关于改进教材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1.健全教材建设管理体制。教材建设管理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校需专门成立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可由教学指导委员会兼)或教材建设管理领导小组,由分管院领导、教务处长、相关专家和教材管理人员等组成,全面负责学校教材建设和管理、选用和评估等各项工作,认真落实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的相关政策方针,从服务于学生和教师,保证正常教学活动出发,加强教育管理和各项规章制度建设,如《学校教材管理工作规程》、《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条例》、《优秀教材、讲义评选办法》、《教材质量评价办法》等。教材管理人员应明确职责,规范管理,按章办事。根据教学计划开设课程所选用的教材认真做好采购征订工作,还需加强对教材库管理工作,严格出入库手续,建立教材总账和实物账,想方设法确保课前到位,积累工作经验,逐年提高教材到书率,为正常的教育教学提供支持和保障。
2.提高教师对教材建设的积极性。教师是教材建设的主导者,教师参与教材建设的积极性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学校不仅重视科研成果,还要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对教材建设的重视,组建实力较强的教材建设团队参与编写,具有与时俱进、紧跟科技进步、瞄准国际水平、反映学校特色等创新特点,具有本专业教学积累及相关研究成果,图书文献,对外交流及其他基础性工作的基础,鼓励吸收有经验的同行专家参与编写,能够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为青年教师提供锻炼成长的机会,促进成才。学校采用各种途径提高教师的主动性,对教师新出版的教材给予工作量的补贴、物质奖励或对于一些需求量大的专业教材,学校报销一定的册数等奖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校重点建材建设工作,对已经立项的教材仍然需投入时间和精力继续建设,进一步修订、完善,不断提高教材质量。还要鼓励教师积极申报省级和国家级规划教材选题立项工作,积极参与精品教材等评选。
3.增强教材管理人员综合能力。高校教材管理人员首先要转变管理观念。教材管理人员的工作重心应从教材的采购、供应转移到突出抓好教材信息的发布和咨询、教材选用和质量跟踪评价上[2]。积极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趋势,多学习思考探究新的管理方式方法,采取使用各种有益手段满足教材管理的需要。其次是行动上的实施,如多参加有效的教育管理、计算机管理、教材建设管理等培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在一年一度的教材年会上,在专家学者的学术报告中,或在兄弟院校的参观学习中,加强和同行之间的交流沟通,虚心向有经验的同仁前辈请教,全面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素质。最后,在实际日常教材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的自身责任意识需进一步强化,以学生为主体,增强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规范教材管理工作,结合学校特色,摸索出一套适合自身的教材管理方法,热忱为教师和学生服务。
4.建立科学现代的教材管理资源。新时期的高校管理越来越科学化、现代化,这对教材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学习使用科学先进的教材管理系统,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获得较高的工作效率。替代过去手工的操作,全面准确地实现教材的征订、采购、入库、出库、盘点等。二是教材档案库建设。高校教材档案库建设有利于学校教学研究、课程建设和教材的管理。档案库建设包括教材建设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通知文件、历年的教材征订单、院系部各专业课程的使用教材、本校教师主编参编教材(自编讲义)、相关教材建设管理的论文汇编、班级学生的书费结算账目及各项教材建设管理评优获奖资料情况等。三是建立教材信息网络资源,即使用各种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建立教材信息库。教材管理人员统计建立《教材征订目录》等教材信息,运用计算机进行分门别类,通过学校的网络平台,把教材管理系統、教务管理系统、校园一卡通等有机结合起来,及时掌握了解并解决反馈教师和学生反映的问题,如学生对教师教材选用的满意度调查,加强教师和各出版社之间的交流,选出高质量、适合学生的教材等。通过各种资源,真正全面地实行教材管理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王祖发.教材管理学[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1.
[2]施菊华.形势下教材管理信息化建设初探[J].教育探索,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