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
美国与中国的文化区别在哪儿?美国是文不足化有余,中国是文有余化不足。
彭中天速描
不是西装革履,也不是夹克牛仔,而是一身精致的中式服装,特别是那双中国传统的平底黑布鞋,相信这就是彭中天给很多人留下的深刻印象。
熟识彭中天的人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他是一个才情和天分都很高的人,对于现象他总能准确地追寻到本质,并能给予提炼,更重要的是付诸实践。这不仅仅是因为他出身于高级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受到父母耳濡目染的熏陶,更因为他后天的努力和发自于内心深处的使命感。
彭中天的父亲彭友善为徐悲鸿、齐白石弟子。虽然血液中流淌着父辈文化艺术的基因,但他并没有子承父业学习绘画走上艺术发展之路,而今的他显然比他的父辈眼界更开阔,在走过了不惑之年后,他已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文化经济的发展——他认为“文化产业”的提法不准确。
性格中的叛逆与豁达使他走了一大段富有故事性的人生路。违背父亲的意愿在精英教育的时代考取了江西财经学院,毕业后顺利走进了中国农业银行江西省分行的大门,其间的“养尊处优”生活又激活了埋藏在内心的那份不安分,他开始学习法律,成为当时南昌电大中唯一在读的本科生。在26岁那年他成为江西省农行系统最年轻的经济师。1992年,彭中天29岁那年在大学校友郑跃文(目前为科瑞集团董事局主席、中国海外商会会长)的邀请下毅然辞职下海共同创办科瑞集团,到1993年一年中的时间,与朋友合伙的两项业务挣到了人生第一桶金1600万元——他认为那是第一桶水。
凭借着胆识与智慧,彭中天风风火火一路走来,前后建立起5个上市公司,成为业内的佼佼者。然而在他45岁之后,他突然对自己的身份产生了疑惑,开始追问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的目的,并重新思索财富对于生命的真实意义。“财富只能被继承和消耗,但文化却可以被传承和发扬。人类世界最后留下的是文化的积淀而不是财富的积累。对于一个人而言,获取财富是人的一种能力,而如何运用财富则体现的是你的智慧。”
之后,他自带资金开始了对产业与文化的研究。近几年来,他集中了全部的精力来推动国家级文化产权交易平台的构建。虽然这些年他的身份与头衔众多,然而他现在递给别的名片上只有一个身份——中国北京文化产权交易所筹备组办公室负责人。
人有三条命,“生命、业命、慧命”
《文化产业》:您之前一直在从事商业性的工作,而且也是一个成功的商人。是在一种什么样的机缘下,您决定做文化性的工作了呢?
彭中天:在我心目中,文化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我要寻找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下海经商,只是实现我的一种价值,体现我的一种价值。我认为人有三条命。第一条叫做生命,生命跟我无关,是我父母创造的,给了我生命。有了生命以后,我就要在这个社会上生存。要生存,我就要找到一种能够满足我的生活需要的工作,我把它称之为业命。当你这份工作做好了,你能够把自己养活,能够满足你的一些简单的物质需求以后,人就要变得崇高一点。对我来讲,要寻找慧命。
《文化产业》:“慧命”怎么讲?您找到了么?
彭中天:我问自己,你自己到世界上来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仅仅是为了找到一份工作,挣了钱,自己可以花?那不是人的所谓终极使命,每个人到世界上都是有一个使命。那个你真正要的,能实现你的全部价值的就是慧命。所以我从45岁开始,我就在寻找自己的慧命,就是做文化。想明白之后,我就把自己的公司交给别人管,我自己就一直在文化这一块认真做我的事情。我不侵犯任何人的利益,我自己带着钱来研究,就比较纯粹。研究进去以后,我就发现我们人类要向一个更高的社会形态进步的时候,一定是需要文化的。为什么呢?因为所谓的科技和金融,它们的力量越来越大,也就是人征服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我们现在的科技能力,可以上天入地。我一直都在假设,当科技水平到达某种程度的时候,而金融资本足够大的时候,地球上的石油可以一天采完,这对人类无异于灾难,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就是当以物质作为他发展动力的时候,这个地球总有一天要承受不了。而人的幸福指数,如果只是对物质资源的开采达到经济指数的增加,是不可持续的。人在物质基本满足以后,需要的是精神层面的满足。我们改革开放30多年,向西方学习的都在产业链的最低端,是以消耗我们有限的资源,破坏我们的环境为代价的。利用人口红利作为我们的发展动力,这是不可持续的,不符合中国的未来的发展模式。
明心、取势、建道、优术、求仁、弘德
《文化产业》:之前,我在媒体对您的报道中看到,说您回顾科瑞集团的发展历程时总结了十个字,叫“明心、取势、建道、优术、弘德”,这十个字与您现在所从事的文化领域工作有关系吗?
彭中天:这十个字是我在科瑞集团的总结。刚才讲的我为什么转到了对文化的研究,就是在“明心”之后的“取势”。消耗甚至是破坏我们有限的资源来谋求发展是不可持续的,而我们的优势资源就是文化,现在转向文化,就符合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
《文化产业》:结合您现在所做的工作,把这几个词的具体含义讲一下。
彭中天:首先是明心,明白自己的内心。就是过去一句话,叫明心见性。明白自己要什么,什么是自己要的。第二个,叫做取势。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要有一个判断。现在中国富豪排行榜上,前面的都是房地产老总。是做房地产的老总都比其他人聪明?不对,是他们取对了势。正好这个国家,这个时候要发展房地产。第三个叫做建道,取完了势以后,还要建道。建道指的是你选择了一个行业,就要去把握这个行业的特殊规律。道就是规律,你要学会去建道。把握了规律,也未必就成功,再下面就优术。这里面有两层含义,一是真正的叫优化你的技术,二是中国传统意义上,和道相对的那个术。优术完了以后,是求仁。最后是弘德。这是我认为做企业和做人的一个最高境界。弘德,就是要有担当,要有社会责任。为整个社会发挥你的能量。而只有你有这种远大目标的时候,社会才会把更多的机会给你。而事实上整个社会都是在找托付人,所以弘德对一个企业家来讲,就是你的心胸够宽豁,你的社会责任够大。这时就会有无数机会来找到你。
《文化产业》:刚才您说到一个“求仁”,这是您以前没有提到的。
彭中天:这也是我在研究产业与文化时想到的一个词,它应该在“优术”与“弘德”之间,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文化产业》:为什么要增加“求仁”,它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呢?
彭中天:“求仁”实际上就是追求一种正能量。就是做事要考虑对社会、对企业、对员工、对自己是有益还是无益,要从良好的愿望出发去考虑问题。换句话说就是什么钱该挣,什么钱不该挣。在“求仁”的这个环节中,对企业家的灵魂是一次提炼,就是要把一些低级的东西脱离掉,过滤掉。这之后才能“弘德”。
文有余而化不足和文不足而化有余
《文化产业》:前些年您在北京大学开设了一个产业与文化研究所,为什么不叫文化产业研究所呢?
彭中天:我是自费搞研究的。我是做产业出身,所以我研究产业与文化。对文化产业的这个提法,我首先就不赞成。我这些年写文章,都写一个概念,叫文化经济。
《文化产业》:但现在已经成为一种固定的叫法。为什么不赞成?
彭中天:首先,文化产业,是把它放在工业经济范畴下讲的,我觉得是把它变低了。我认为人类的发展,是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再到文化经济。工业经济的特点是在金融和科技的帮助下,以消耗自然资源作为整个社会的发展动力。可原材料都是有形、有限的。而文化经济是什么?是把文化的资源进行转化,它是另外一个经济形态,而且是一个社会发展形态。第二是它的边界很模糊。因为文化是一种要素,什么产业他都可以渗透,任何产业也无法拒绝文化的召唤。只要你用了文化,什么产业将来都是文化产业,这也太宽泛了。
《文化产业》:中国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发展文化经济有很大优势。
彭中天:中国五千年形成的“文矿”,这就是中国独有的战略资源。
《文化产业》:但是现在我们并没有把这笔财富用好。
彭中天:你想美国跟中国的文化区别在哪儿?美国是文不足化有余,中国是文有余化不足。我们中国五千年留下来的文,非常丰富。但中国人的转化工作做得不好,因为文化两个字在我心目中,他就不是一个词组,是两个层意。“文”代表着内容,代表着思想,代表着表现形式。“化”代表着教化和转化。美国电影《花木兰》用的是中国的“文”,他进行了转化就创造了票房。功夫和熊猫都是中国的“文”,内容也是中国的,美国人把它们结合,又进行了转化就产生了经济效益。美国一个米老鼠,“化”出了几千亿美金的产值。实际上他的“文”就是一个卡通形象,是一个版权。人家“化”得很好,中国“文”多的不得了,但我们不会“化”。当把“文”作为一种资源进行转化时就叫做文化经济。我把文化经济解读为文化的经济化和经济的文化化。文化的经济化很好理解,艺术品可以卖钱,就是文化的经济化。而经济文化化就是任何传统产业,都可以和文化进行嫁接来提升它的价值。
文化、科技、金融,中国软实力
《文化产业》:刚才您也提到了科技和金融,这也是这两年在文化领域中提的频率最高的两个词,您如何解读它们之间的关系?
彭中天:文化经济,是一个边缘的集合。你不懂科技,刚刚我说的那些都没法实现。它要求你很复合,专门做文 化的人做不了文化经济,用当下的说法就是做不了文化产业。专门做产业的人,不懂文化的特点也做不了。所以,这两年我一直在推崇一个理念,就是文化是载体,但它要两个翅膀,一个是科技、一个是金融。当文化和这两个结合起来的时候,它的能量就会变大,就可以飞入寻常百姓家。
《文化产业》:现在人们常说文化是中国的软实力。
彭中天:文化是中国的第一核心竞争力,金融是第一推动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这三个力结合的时候,就是中国的软实力。
《文化产业》:发展文化经济,也是当前世界留给中国的一个历史机遇。
彭中天:我认为这恰恰是世界留给中国的一个最好机会。实际上,美国这些年主导世界经济和主导他自己经济的,靠的就是一个互联网经济。互联网经济简单地说,就是美国的硅谷和华尔街的联姻。是用资本,烧出了一个比尔· 盖茨,烧出了一个乔布斯,这也是他们的国家战略。任何传统产业,如果不和现代的科技结合,都将被淘汰。文化,更要与科技对接。
《文化产业》:您举一个例子。
彭中天:这首先要说文化产品的特点,文化产品一般有四个特点,即个性化、碎片化、非标性、弥散性。这样一种产品,最适合互联网这种情况。比如说我有一张张大千的画,值一个亿,想把它给卖出去,但对我来说很难很难,因为什么?
第一,要找到有一个亿的一个人,第二,这个人还喜欢画,想投资画。第三,这个人还想投资张大千的画。这三个条件都要符合。过去找这么一个特定的人是很难找的。现在在互联网条件下,大家才有可能找到。所以互联网是最适合文化产品的。对做文化的人来讲,大家都要求有个性,我的衣服都是定制的。所以个性化的东西,必须通过互联网来进行。
每年流失的文物比当年八国联军抢走的还要多
《文化产业》:利用互联网做交易时并不能解决信用问题。
彭中天:这就是互联网的弱点。文化,卖的是非标产品,信用就更难鉴定。所以我就提出来,互联网一定要和文交所结合。是把线上交易和线下体验相结合,把最方便的销售渠道,和信用认证相结合。交易所负责信用认证,形成一个封闭的内环。你可以通过互联网工具找到你所需要的产品,来促成交易。
《文化产业》:这几年您一直在做文交所,您认为文交所的出路在哪里?
彭中天:文交所的出路就在于和电商相结合,创造一种新模式,也就是文化淘宝。没有文交所这种业态来辅助,马云做不了文化淘宝,他只能做成他的阿里巴巴。这就是这个行业给中国留的机会。我和所有研究文化产业人不一样,我是从文化产权这个点上进行研究的。不管是叫文化经济,还是叫文化产业,还是将来的文化市场,离开了产权的概念,注定是做不大、做不好的。
《文化产业》:为什么要从文化产权这个点上进行研究呢?
彭中天:这要回到一个逻辑起点上来,我们国家的文化市场,是随着改革开放以后形成的。所以文化市场是市场经济的一部分,他也要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是契约经济。它的起点就是产权。而产权问题,恰恰在我们国家始终没解决好。所以有盗版侵权,或者是产权不清晰的官司,是由于国家没有人来界定产权。我们文化界的领导,喜欢说一句话,叫做“捍卫国家文化主权”,说明他不懂产权。国家文化主权是由国有文化产权和私有文化产权构成的。我们国家如果是有了文物产权登记这个概念,只要不是通过正规渠道流出去的文物,我们都可以通过法律手段要回来。现在每年走私出去的文物,比当年的八国联军抢走的还要多。相当于每年都被八国联军抢一次。非产权不流通,非流通必流失!
《文化产业》:所以明确产权至关重要。
彭中天:当你明确了产权,东西是谁的之后,就可以转化了。从一个东西,可以“化”出若干个东西。否则在标的物都有争议的时候,你后面转化出来的
就全是官司。
《文化产业》:也就是说我国目前发展文化经济的生态环境还需要改善?
彭中天:如果说文化经济的飞机要起航,跑道谁来修?一定是国家。这是发展文化经济的生态环境,国家是维护生态环境的第一责任人。国家不维护文化生态,就不会催生文化业态,没有业态就体现不出文化的形态。文化形态大家能看到,但它是需要业态来培育,而业态又取决于生态。所以文化产业讲三态:生态、业态和形态。三态齐备才是文化经济大繁荣大发展的基础。而大繁荣大发展之“大”是有容乃大之“大”。故我常说,大气乃大器,创心方创新。
24个女嘉宾和1个男嘉宾的故事
《文化产业》:您最近正在筹备组建一个中国城市文化产业发展联盟。请您绍一下这个联盟的建立初衷。
彭中天:成立这个机构的大背景,就是国家现在把文化产业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作为未来的一个经济增长点来做。当文化事业向文化产业转化的时候,各级政府实际上都很茫然。他们习惯于发展工业经济,搞工业园、科技园,而对发展文化经济,他们没有经验。那么要想自己的城市和别的城市拉开差距,一定是通过文化求个性。所以,我们就想打造这么一个联盟,把他做成中国的文化智库,利用北京的优势,集中中国最优秀的,发展文化产业的人才和机构,去为一个地方政府服务,保证当地的文化产业能够上水平上档次。
《文化产业》:这些人才和机构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彭中天:官、产、学、研、金融五个方面。
《文化产业》:你能简单讲一下这里面的运作模式吗?
彭中天:其实很简单。我一说你就很容易明白,你看过江苏台的《非诚勿扰》吗?实际上就是24位女嘉宾和一个男嘉宾的故事。那个男嘉宾就是地方政府,在台上我整合了24位女嘉宾。24位女嘉宾,都是地方政府发展文化产业所需要的资源。比如说我在北京,可以把宣传媒体集中在一块,就变成一个美丽的姑娘;我可以把著名的文化学者变成一个美丽的姑娘;可以把研究机构变成一个美丽的姑娘等等。这地方政府来了以后,我就一周只为一个地方政府服务。服务内容有出主意、出策划、招商引资等等。这个跟《非诚勿扰》不同的就是你满意的姑娘,你可以一口气带几个回去。
《文化产业》:在这个运作模式中如何保障文化的差异化?
彭中天:准确地说,叫做独特性或不可替代性。做文化产业有个很重要的特点,既要有属地性,又要有产业性,还要有国际性。文化产业,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做第二就一点价值都没有,所以要找到你的不可替代性,甚至要从你的精神原点,从你的文脉的根上去找,如果别人可以替代你,你花了1个亿,别人花2个亿,可以把这个概念抢走,那就没有你了。所以不可替代性,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则。这个是需要下功夫的。只有这样文化产业才有根基,才是属于你自己的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