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燕萍 祝汉营
【摘要】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是当今高等教育中重要内容和目标,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将会是他们谋生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同时,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 高素质人才
【基金项目】山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项目编号:YBKT2011061)。
【Abstract】Cultivating students?蒺 ability of innovation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and goal in today?蒺s Higher Education, Als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arget of quality education. As the new century college students, will the innovation ability is an important condition for them to make a living and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importance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innovation is to cultivate high?鄄quality talent.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high quality talents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235-01
世界各地的教育家一直认为,培养现今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培养大学生的首要目标,创新是实践创造的灵魂,在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注重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显得尤为重要。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第三次全教会上指出:“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所以,在21世纪的今天,如何培养大学生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成为了教育的重点。
1.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因素
1.1教育观念的束缚
教育思想观念陈旧,摆脱传统培养模式的桎梏,以先进科学的理念为导航,由偏重学生认知能力的观念向重视学生情感与协调发展的观念转变,另外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传统文化在人生态度、求知精神、怀疑精神、思维方式等方面有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在科学精神,合作意识、管理模式等方面不利于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1.2课程内容陈旧,传授方式僵化
现在大学里,现有的教学一般以老师准备的教材或者参考资料为主,没有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学生了解的知识面窄,另外,专业课单一,学生所学的知识面窄,缺乏各类知识整体整合的水平,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2.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
目前,我国大学生特别是一般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创新能力还是较低的。一是缺乏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许多大学生虽然不满足于现状,但往往只是牢骚满腹,唉声叹气,自己缺乏行动的信心。二是缺乏创新的毅力。虽然有些大学生也能认识到毅力在创新活动中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往往虎头蛇尾,见异思迁,放弃追求。三是缺乏创新的兴趣。现在大学生的兴趣往往随着时间、环境、心情经常变化,缺乏深度和广度。四是缺乏创新所需的观察力。在观察的速度和广度、观察的整体性和概括性、观察的敏锐性和深刻性、观察的计划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大学生普遍存在着不足。五是缺乏创新性思维能力。有些人也想创新,但不知道如何去创新,他们在直觉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联想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等方面都还比较稚嫩,需要加强培养和锻炼。
3.新时期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相关因素分析
3.1具有创新意识,但缺乏利用和创造条件的能力。在学习中,对创新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但由于不善于利用学校条件,缺乏与丰富知识经验的老师和同学的勇气,限制了创新能力的养成。
3.2思维敏捷,但缺乏创新思维的方式。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大学生的想象力逐渐丰富,思维逻辑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犹豫对知识的认识面宽度不够,知识机械的,片面的看待所学的知识,思考问题缺乏灵活性、全面性,而且深度不够。
4.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途径
4.1国家应加大对高等院校实验设备的投资
国家应从政策和资金上支持许多研究机构的科研活动,让它们在国家的支持下进行尖端的深层的研究,从而成为吸引大学生的乐土。
4.2加强对高校的监督管理
国内已经为建设创新型社会做了不少工作,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不少高校还是安于现状,不肯做出改革。对于这种现象的产生,有部分原因是国家的监管力度不足。政府应严格监督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
4.3改革实践教学方法
针对当前高校实践教学时间和空间不足且多强调理论性、结构化的现状,实验教学应减少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紧密结合实际,组织学生进行“真刀真枪”的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同时,还应鼓励学生通过参观访问、社会考察、咨询服务、科技开发、勤工助学等多种形式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提高自身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4建立科技导师制把大学生科技创新纳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教育机制是各类高校在实现其基本教育功能的前提下,以科学发展观为先导,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本位,充分利用已有环境和社会条件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生态文明培养和影响,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的教育保障制度。目前,高校还没有健全的教育机制以促进生态文明的进步。首先,在当前的学校生态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往往满足于单纯的特定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的传递,停留在生态道德知识的宜讲上,以讲授法为主,而忽视学生对白然的情感体验和判断。因此大学生对生态道德活动就没有深刻的认识,也就没有兴趣积极的参与生态道德实践活动。其次,高校的教育模式还比较传统。当前,高校在让学生接触并亲自体验人与自然环境的重要关系方面还没有更多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岳晓东.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J]. 高等教育研究,2004,01:84-91.
[2]李景山. 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D].东北师范大学,2003.
[3]乔海曙,李远航.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综述[J]. 大学教育科学,2008,No.10701:20-23.
[4] 余志健.《教育探索》[J]. 2007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