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军军
2013年春天召开的全国“两会”,因为“中国梦”无比厚重,备受关注。新当选国家主席的习近平,在2013年3月1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闭幕会发表重要讲话,九次提及“中国梦”。这是继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复兴之路”展览首提“中国梦”后,对“中国梦”进行了全面深刻的论述,极大鼓舞了全国各族人民。“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彰显了中华民族的鲜明特质。
一、体现了中华民族勇于承担人类文明历史发展重任的自觉性
中华民族拥有5000多年的璀璨文明,早自秦汉就进入盛世,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国作为世界头号强国“独领风骚”1500年之久。直到18世纪末期,中国经济规模仍是世界上最大的,与20世纪末期美国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相当;对外贸易长期出超,当时西方最强国英国对中国的出口总额,还不及从中国进口茶叶这一项;当时全世界5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只有10个,有6个在中国。16世纪以前影响人类的重大科技发明约有300项,其中半数以上是中国发明的。中华民族为人类历史文明发展的贡献,由此可见一斑。
纵观近代史,中华民族历尽苦难,但一直在追逐民族复兴梦,洪秀全的“天国梦”,奕诉的“洋务梦”,容闳怀的“留洋梦”,康有为的“大同梦”,梁启超的“启蒙梦”,孙中山的“共和梦”,一梦接一梦,但都梦不成真或半梦半醒。“五四”运动以来,中华民族先进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历经曲折,找到了“中国梦”梦想成真的密钥。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近30多年来,中国又创造了人类历史奇迹,即同期世界大国最快的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对外贸易增长速度,最快的外汇储备增长速度,最快且人数最多的脱贫致富速度,最大规模的社会保障体系。今天的世界对“中国元素”倍感兴趣,今天的中华民族越来越走向世界舞台的显著位置,今天的“中国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清晰,今天“中华民族应当对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理念深入人心。
历经曲折的中华民族摈弃了西式民主的负面资产,为世界展示更符合国情的发展模式,丰富了世界发展模式多样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与中华民族要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大贡献的理念一脉相承。中国梦,不是简单的为中国自身利益实现的强大崛起,而忽略了中华民族要对人类有所贡献、已经对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正在为人类做着巨大贡献和未来将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深刻内涵。唯此,自尊自信、理性科学、务实进取、开放宽容的健康国民心态才会根植于中华民族,使中华民族享受到更高、更广的荣耀和尊严。
二、体现了中华民族致力维护世界和平和推动和谐世界建设的主动性
近代西方大国崛起都依赖殖民扩张和掠夺,战争是常用手段。当下,一些国家仍持冷战思维,企图围堵、遏制中国。中国与周边国家沉寂多年的领海纠纷、岛屿争端近年来日益激烈。基于此,一些西方政客对中国的崛起疑心重重,大唱“中国威胁论”、“中国强硬论”,当然也不乏以“中国崩溃论”唱衰的。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基本文化心理。判断中华民族的崛起不能机械套用西方历史观,而只能基于中国实际,这符合社会发展的基本逻辑。中国梦的实现,基于中华民族友爱和平的优良传统、美好愿望和坚定意志,以和平发展、科学发展为基本路径和基本方式,不同于以往的大国崛起。中华民族坚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近代中国饱受半殖民和战乱之苦,“中国梦”的实现绝不会建立在掠夺和侵犯他国利益的基础上,而是与其他国家和民族携手发展、和谐发展、共同发展、共享繁荣。
追逐“中国梦”,中华民族将依靠“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履行应尽的国际责任和义务,继续携手各国人民推进人类和平发展与世界和谐。“中国梦”不是复兴封建帝国的旧梦,也不是洋味十足的他国梦,而是基于中华民族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现代梦。中国不做美国梦、欧洲梦,不做脱离世界的狭隘民族梦,但不排斥美国梦、欧洲梦,也不干扰印度梦、巴西梦、俄罗斯梦、南非梦,世界也不做排斥中国的“西方中心梦”。中华民族充分尊重他国发展之梦,鼓励各国去实现民族梦。“中国梦”是特色梦、和谐梦和普世梦,与世界梦完全融合。总之,“中国梦”是一种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中国与世界之间的和谐与平衡,是复兴后的中华民族交给世界人民的满意答卷。
三、体现了中华民族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性
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不能坚持梦想的民族同样可悲。中华民族具有非凡创造力,从不缺乏坚定、坚韧的基因。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中华民族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各种长期、复杂、严峻的考验将接踵而至。中华民族必须且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发扬真抓实干的作风,才能不断冲破陈旧观念的障碍,不断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应对各种危机和挑战。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在当代中国,“中国梦”的圆梦之路,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它源于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源于新中国60多年的持续探索,源于近代“中国梦”梦不成真的深刻反思,源于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传承。连续30余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世界第二的经济总量,13亿人口的总体小康,在全球性金融危机中一枝独秀,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和机遇等方面的作为,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
四、体现了中华民族既重视国家发展又兼顾个人价值的务实性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中国梦”强调个人价值实现和国家发展紧密相连。“中国梦”,对于国家而言,就是使国家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对于个人而言,就是“实现自我,回馈社会,拥抱自然”。个人在追逐“中国梦”和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中,享受内心的平和、平衡、平静;在与社会的互动回馈中,找寻和谐、和睦、和顺的感觉和定位;在与自然环境的共生共存状态中,尊重自然,享受自然,保护自然。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和主角。因此,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学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让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目前,我国人均GDP相当于日本的近10%,即使经济总量超过美国,但按人均指标,差距不言而喻。近年我国的基尼系数处于0.438的高位线。伴随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入,中国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人们的价值追求也越来越趋于多元化。对照“中国梦”的中期和远景目标,我们在生态环境、教育、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等很多领域,仍存在较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领导干部不能把自己当成“主角”,把群众当成“看客”,在重大改革决策的制定过程中,应吸纳民众参与讨论,并注意把专家的见解和群众的首创精神结合起来,使制度的顶层设计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这样一方面将使阻碍“中国梦”实现的各种危機化“危”为“机”,另一方面将促进个人价值的实现。
(作者单位:湖南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