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白听古

2013-04-29 00:44杨秀廷
理论与当代 2013年5期
关键词:锦屏县九寨姓氏

杨秀廷

深幽,迷奇,平和,古朴。地处侗族北部方言区大山深处的瑶白侗寨闪放着原生文化的魅力,摆古节就是民族文化的一场盛宴,是大自然对侗族同胞的丰厚馈赠。

民族学上把贵州省锦屏侗乡作为南北侗族的分水岭和结合部。锦屏县境内由清水江和小江切割包围形成的九寨侗族社区,峰峦连绵,溪谷逶迤,林木繁茂,民风古朴,属侗乡腹地,为侗族北部方言区,是侗族北部地区的典型。侗家人世世代代在这里繁衍生息,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歌舞、服饰、民居、风情和习俗。九寨民族文化多姿多彩,集南北侗族的精华于一炉,又显示出分水岭的明显地域特色。这里“五里不同俗,十里不同风”,发端于“九寨”之一的瑶白村、由宗族文化和姓氏文化互动交流而产生的“摆古”文化,则因其古老、神秘和鲜为人知成为侗族地区独有的文化现象。

“魅力侗寨”瑶白村明代即有建制,坐落于锦屏、剑河、天柱三县的交界处,距锦屏县城38公里,有340户,1600人。寨中有龙、滚、杨、范、龚、耿等10姓,各个姓氏的原籍在不同省份和地区,不同的宗支先后在迁入瑶白时也就把各自的传统、文化、习俗带了进来。龙家先到寨中择地定居,接着滚姓、杨家也由附近村寨迁来定居。滚家是从上边搬迁来的,住在上寨,杨家顺着溪流往上走,在下寨定居。范家、龚姓等几个姓氏陆续从各地迁来。当时,由于滚家的势力较大,凡迁到此地的异姓一律改为滚姓,成为一族人,不通婚,村里曾到60多里外的婆洞一带开亲。《瑶白摆古歌》唱道:

“说到瑶白村,十姓为一姓,十个家族为一族,全是主人无亲戚。父子兄弟共同商量,到婆洞结了千家亲戚,人口得到发展,土地得到开发。

因为路途遥远,亲戚不能常来往。一年有很多节日,走亲戚很困难。六月拿肉去会臭,拿酒去也会变味。十月里拿糍粑去会开裂,拿酒去会结冰。

清水江阻隔,雨季河里涨水,寒冬腊月,有船无人渡。带着伞和刀,落雨用伞盖,遏虎用刀搏。结亲就想往近一点的地方。”

由于统一姓氏,不同姓氏的传统文化得不到交流与发展。宗族集权的管理模式使这个躲在大山褶皱里的侗家山寨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思想斗争。一些痛惜传统文化后继无人的寨老,萌发了恢复原来的姓氏,弘扬民族文化的愿望。为了郑重,各宗支采用说唱的方式,追溯各姓先祖进入瑶白前后的历史,后来发展为“摆古”。各姓之间通过“摆古”形成协议,以寨中登阿琼(地名)为界,分为上、下寨,实行通婚,并逐步恢复各自原来的姓氏。《摆古歌》唱道:

“我们到平秋、黄门一带,白天吹破木叶,没有姑娘理睬。夜晚到屋边吹口哨,吹干口水,无人来看。到皮所、高坝,同样没有人理睬。所以全寨杀猪宰牛,共同决议,以登阿琼为界,分上下两寨,一寨为主,一寨为客。恢复原来的姓氏。恢复原来的房族。这样方才在本寨中有了亲戚,有了各自的家族。”

“摆古”不只是讲故事。在这里,节日、婚宴都要摆古。它有“辣从”(意为“请人来听我摆谈”)和“或板”(意为“登台说唱”)之分,有小团体与大团体之分。一般一年一小摆,三年一大摆。小团体的摆古只是家族与亲戚参加的,形式和内容上,只有简短的“辣从”和Ⅱ昌歌。大团体的摆古则是整个村寨或几个村寨联谊参加的大型活动,要踩芦笙,演大戏,长桌摆古,登台说唱。侗家人穿着节日盛装,男的穿对襟土布衣,包长长的有流苏的头帕,女子穿大襟衣,有花边栏间,戴银首饰、银项圈、银压领、银手圈,腰束花带。东道主组织隆重的“拦路迎宾”仪式,各房族队伍高举姓氏旗号,敲锣打鼓,从先祖入村居住之地出发,按各姓迁入瑶白之先后入场,汇聚于寨中的戏楼前,幡旗招展,银花闪动;芦笙、芒筒、长号齐鸣,迎宾酒歌此起彼伏,场面热烈、欢庆,蔚为壮观。好客的侗家人摆起长桌盛宴,用牛角向客人敬酒,或对饮牛角酒,众人以歌唱答,于其乐融融中拉开“摆古”的序幕。

举行大型的“摆古”活动,必须杀猪宰牛,拜福祉,祭祖先,因而有歃血为盟的神秘色彩。“摆古”在传统的北侗文化交流上,主要是指“在大众场合的演说”。形式上有说有Ⅱ昌,说唱结合。它含有祈福迎祥、喜庆,加强民族、姓氏、宗支之间团结等诸多内容,把盘古开天地,历代帝王的功过,特别是本地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村规民约、婚娶等侗家人关心的事及人文景观说唱出来,劝勉乡人遵纪守法,革除陈规陋习,发扬民族传统美德。

(作者單位:锦屏县文联)

猜你喜欢
锦屏县九寨姓氏
姓氏从何而来
有趣的姓氏
锦屏县林区养羊配套生产技术的应用效果
九寨行(外一首)
从成都到九寨途中(外三首)
九寨风光今胜昔(外四首)
姓氏拆解
提高营造林质量的关键技术和管理措施
九寨水绿如蓝
锦屏县 1961—2008年气温变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