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方言中的“A+BB”式形容词特点浅析

2013-04-29 19:50:47潘克锋
现代语文 2013年7期
关键词:语法功能构成

摘 要:“A+BB”式形容词是洛阳方言中使用频率较高,使用范围较广的一类形容词,带有浓郁的洛阳地方特色。本文从“A+BB”式形容词的构成、语义功用和语法功能三方面对其特点进行浅析。

关键词:洛阳方言 “A+BB”式形容词 构成 语义功用 语法功能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因历史上有九个朝代在此建都,所以它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洛阳方言中的词语大多与普通话经常使用的词语是相同的,但是仍有一些词语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其中形容词,尤其是形容词“生动形式”就是比较有特点、使用范围比较广的。

吕叔湘先生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第一次提出了形容词的“生动形式”这一说法。所谓的形容词“生动形式”是与形容词的“基本形式”相对的。一般情况下,我们将形容词的固有形式称为“基本形式”,而把在“基本形式”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形容词称为形容词的“生动形式”。吕叔湘先生在书后附了普通话形容词的七种生动形式,如“AA”“ABB”“ABC”“AXYZ”等等。这七种生动形式在洛阳方言中都有使用,而“ABB”形式中的“A+BB”式的使用在洛阳地区最为广泛且较有代表性。本文从“构成、语义功用和语法功能”三方面对“A+BB”式形容词进行论述。

一、“A+BB”式形容词的构成

“A+BB”式形容词是指“红丢丢”“黑黢黢”一类的形容词。其中“A”代表词根,“BB”代表叠音后缀。“A+BB”式形容词的末尾必须带词尾“的”,它的性质与普通话状态形容词末尾的“的”是相同的。为了方便,下文词例中的“的”不再写出。

(一)“A+BB”式形容词中的词根“A”

1.洛阳方言中“A+BB”式形容词的“A”绝大多数是单音节形容词,或单独作形容词,有明确而又实在的意义,与后面的“BB”一般构成“附加式”的形容词,这种形容词在洛阳方言中的数量是最多的,使用频率也是最高的。如:

蓝英英、凉哇哇、嫩戳戳、灰出出、麻酥酥、密扎扎、脏兮兮

2.“A+BB”式中的“A”是名词性语素,与后面的“BB”一般构成“主谓式”的形容词,这种类型的形容词在洛阳方言中的数量不如第一种。如:

油津津、汗津津、毛扎扎、雾蒙蒙、肉敦敦、泪花花

3.“A+BB”式形容词的“A”是动词性语素,与后面的“BB”构成“补充式”形容词,这种类型的形容词在洛阳方言中是最少的。如:

笑呵呵

从上面列举的词例可以看出,当“A”为形容词的时候,“A”与“A+BB”式形容词的理性意义是一样的,“BB”类似构形语素,没有构成新的词汇形式。当“A”为名词、动词时,“A”与“A+BB”式形容词的理性意义相关但并不完全相同,“BB”的性质比较复杂,构成一个以“A”为词根的新的词汇形式,同时又赋予了该词生动形式的附加意义。所以,洛阳方言中的“A+BB”式形容词实际包含了两个性质不同的小类。

(二)“A+BB”式形容词中的叠音词缀“BB”

叠音词缀“BB”的主要作用是跟在词根“A”后面,增加这个形容词的形象色彩。

1.在洛阳方言的“A+BB”式形容词中,大部分的“BB”都是已经完全虚化的,它们只表示附加色彩意义,语义往往比较模糊。如:

红丢丢、硬橛橛、酸几几、蓝英英、满当当、娇滴滴、黑黢黢、肉敦敦

2.有少数的“A+BB”式形容词中的“BB”是没有完全虚化的,仍兼表理性意义,它们所表示的形象色彩比较明显。如:

静悄悄、光秃秃、直挺挺、清亮亮、甜丝丝、湿漉漉

3.在洛阳方言中,还有一些“A+BB”式形容词,人们习惯于在后缀“BB”的后面加上“儿”来表达一定的感情色彩。如:

光年年儿、酸溜溜儿、面丹丹儿、黑定定儿、圆奏奏儿、薄森森儿、凉森森儿、清湛湛儿

(三)词根“A”与词缀“BB”的组合特征

洛阳方言的“A+BB”式形容词,其词根与词缀的组合有两个比较突出的特征:

第一,缺乏普遍性。在洛阳方言中,单音节形容词多数都有“A+BB”的生动形式,但并不是所有的单音节形容词都有这种形式,例如“美”“方”,这几个单音节形容词就没有“A+BB”这种形容词的生动形式。

第二,组合的多样性与习惯性。洛阳方言中,“A+BB”式形容词中的词根“A”和词缀“BB”的组合有着多种形式。

1.词缀“BB”只能和一个词根“A”组合。如:

瓷定定、红丢丢、黑黢黢、蓝英英

2.同一个词缀“BB”可以和少数几个词根“A”组合。例如:

冷戳戳、嫩戳戳;白生生、脆生生

3.同一个词缀“BB”可以和多个词根“A”组合。如:

软乎乎、热乎乎、稠乎乎、湿乎乎

这些词根和词缀的组合搭配有多种方式,不仅受到了搭配选择的语义基础及一些语法规则的制约,更重要的是受到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说话及用语习惯的影响。这就导致了与普通话相比,方言的词语在组合搭配上更为灵活多变的特点。

二、“A+BB”式形容词的语义功用

洛阳方言中“A+BB”式形容词在语义表达上有多种独特的功用,其中主要的有三种:加深程度、附加评价意义和增强形象色彩。

(一)加深程度

朱德熙先生曾说过,重叠式状态形容词的语法意义都包含一种量的观念在其中。这里他所说的“量”的观念,实际上就是指重叠式状态形容词要比非重叠状态形容词在程度上有所加深。洛阳方言中有很多“A+BB”式形容词所表示的数量都比一个单音节形容词要多,程度要深。例如:

(1)这桌子上摆满了,都吃不完。

(2)这桌子上摆得满当当的,都吃不完。

这两句话所表示的意义基本是一致的,都是表示桌子上的东西多,但是在洛阳方言中,“满当当”所表示的数量比“满”要多,它表示的是已经完全没有地方与空隙再放某种东西了,而只用一个“满”字,虽然也表示多,但是程度远没有“满当当”深。

(二)附加评价意义

形容词的基本形式一般是理性而客观的反映某一单纯的属性,而生动形式则可以表现人们的某种主观态度,具有一定的感情色彩,从而增添了一定的附加评价意义。这种语义功能,也是洛阳方言“A+BB”式形容词的一个特色。例如:

(3)这面条擀的薄生生儿的。

(4)这人矮挫挫的。

在例(3)中,如果只用一个“薄”,则只是单纯的修饰面擀的薄、不厚。但是,用了“薄生生儿”后,不仅表现出对面条的薄厚度的满意,而且也从侧面夸奖了擀面人的技术好。在例(4)中,修饰这个人,如果只用一个“矮”,那只是从客观上说这个人“身材短”,不附带任何的附加意义。用“矮挫挫”,不仅表现出身材矮,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这样的身材的不喜欢。这样,不仅带有一定的附加评价意义,连作者的喜欢或厌恶之情也表现出来了。

(三)增强形象色彩

洛阳方言中的“A+BB”式形容词有很强的描述性,这种描述性增强了这类形容词的形象色彩,从而不仅使它所描绘的事物色彩鲜明,而且也给人一种强烈的直观感受。例如:

(5)你看他家院子里的石榴红丢丢的。

(6)这小米黄烂烂儿的,真新鲜。

例(5)中的“红丢丢”,指红的鲜艳,用这个词,既让人看到了石榴的颜色,又让人感到了石榴的长势旺盛。例(6)中的“黄烂烂儿”是鲜黄的意思,人们一听到这个词,马上就能想到刚收割完的小米新鲜的样子。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词所表现出的形象色彩并不仅在于词本身,还与当地人对事物的主观认识与感受密切相关。

三、语法功能

洛阳方言中“A+BB”式形容词具有丰富的语法功能。

(一)在句子中充当谓语、定语、状语、补语等句法成分。

1.作谓语。

(7)这醋酸溜溜儿的,是正味儿。

(8)这石板儿光年年儿的,没有一点土。

(9)他肉敦敦的,办不了这事儿。

2.作定语。

(10)俺们都好喝这种麻酥酥的胡辣汤,过瘾。

(11)山里头成年都有这清湛湛儿的水,可甜。

(12)看你那乱蓬蓬的头发,也不知道几天没洗。

3.作状语。

(13)那人凶巴巴地瞪了我老半天。

(14)他气呼呼地走了,这是咋回事儿?

(15)那学生慢吞吞地走着,好像没听见上课铃。

4.作补语。

(16)这馒头蒸得宣腾腾的,可好吃。

(17)这圈儿他画得圆奏奏儿的,找不出毛病

(18)这鞋底儿纳得密扎扎的,可结实。

(二)洛阳方言中的“A+BB”式形容词不能用程度副词修饰,这是因为这种形容词本身就已经有很强的描述性了。例如“红丢丢”,不能说“很红丢丢”或“非常红丢丢”;“嫩绰绰”不能说“很嫩绰绰”等。如果想用这些程度副词修饰,那就只能把后边的叠音后缀“BB”去掉,只留下词根“A”,使之从形容词的生动形式还原为基本形式。

(三)洛阳方言中的“A+BB”式形容词都不能用否定副词“不”修饰。例如“黑黢黢”,不能说“不黑黢黢”;“乱东东”也不能说“不乱东东”等。如果要用“不”来修饰,也只能去掉后缀“BB”。

四、结语

实际上,形容词生动形式“ABB”式是包含了两种构成形式,一种是“AB+B”式,即“AB”可以独立成词,后面的“B”只是一个叠音。这种形式可以直接还原为“AB”式。例如:“干净净——干净”“冷清清——冷清”“迷瞪瞪——迷瞪”等。另外一种是本文所讲的“A+BB”式,这种形式不能还原为“AB”式,否则就不成词。例如:“蓝英英”不能说“蓝英”,“甜丝丝”不能还原为“甜丝”等。在洛阳方言中,人们大量使用的是“A+BB”式,这种形容词生动形式具有普遍性及灵活性。“AB+B”式虽在洛阳方言中也有出现,但数量不多,且人们使用得也较少,因此不具有普遍性。尽管如此,它仍然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在了解洛阳方言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这两种形式的差别。

另外,“A+BB”式在洛阳方言中还有一些变体。例如“黑黢黢——黑不黢黢”“蓝英英——蓝圪英英”“灰初初——灰扑初初”“粘抓抓——粘骨抓抓”等。引号中前后两个形式的形容词意义是完全一样的,之所以出现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人们的用语习惯不同。这些变体在洛阳方言中也不具有广泛性,但它们生动活泼,趣味性强,极富洛阳地方特色,也值得学界研究。

参考文献:

[1]贺巍.洛阳方言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

[2]李荣主编,贺巍编纂.洛阳方言词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3]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4]朱德熙.现代汉语语法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5]李劲荣,范开泰.状态形容词的句法语义分类[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

(潘克锋 重庆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 400715)

猜你喜欢
语法功能构成
浅析“欢迎”
从句法角度浅析西语语法中se的功能演变
齿轮油的构成和分类
科技视界(2016年18期)2016-11-03 22:31:56
构成艺术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探析水建筑物中水闸的构成及分类
浅析铁路通信传输的构成及实现方法
立体形态设计与构成分析
企业导报(2016年10期)2016-06-04 13:25:14
我国房地产企业成本控制现状及分析
企业导报(2016年10期)2016-06-04 11:26:27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词汇的能力
简论现代汉语中的“程度副词+名词”结构
青春岁月(2015年19期)2015-11-03 13:2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