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现代汉语协同副词这个聚合小类中,“一起”和“一齐”是一对意义相近,极易混淆,使用频率相对较高的词,两者之间既有对立又有联系。本文从语法化的角度,探寻两者的语源义,着力对它们在共时平面上的语义选择和句法结构差异给予简要的辨析。
关键词: 一起 一齐 差异 语义选择 句法结构
汉语作为当代世界孤立语的典型代表,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一部分专家学者认为汉语动词加“了”“着”“过”的现象也属于词形变化。但这些虚词在句中的运用并不完全是语法强制的,和词形变化体现的体范畴不完全一样。叶秋生(2007)认为,汉语的独特性还体现在它特别重视语义的选择。他提出汉语语法的总特点是: 不重形式表现,重意义选择,是句法语义的选择决定了句法结构组合的合法性。从语义选择和句法结构入手,对“一起”和“一齐”在共时平面上的使用规律加以辨析是很有必要的。
在共时平面研究前,不妨先对“一起”和“一齐”的历时变化进行简要的追溯,以期获得它们在共时平面上差异的解释与印证。“一起”和“一齐”最初是以动词身份出现在先秦诸子的文章中的,到了汉代,“一齐”开始用作副词,而“一起”作为副词用在隋唐五代时才出现。具体说来,“一起”来自数量短语的指称化,“一齐”是偏正短语作为谓语连动短语前项语法化而来的。两者的语源义存在很大的不同,前者表示“一伙、一块儿”的意思,后者则表“完全相同、同时”的意思。延续到现代汉语中,语源义的不同导致了它们的语义、语用重点的不同,共时平面和历时平面之间得到了很好地印证。
下面将从共时平面角度,对“一起”和“一齐”的语义选择进行客观的描写,然后再根据句法结构、语义特征的相关知识对二者做以深入的辨析。
一、“一起”和“一齐”在语义上的选择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单复数
在语义指向的单复数问题上,两者是一致的,若不考虑其它条件的限制,两者可以互换。肖奚强先生认为,副词“一起”和“一齐”具有大致相同的语法意义与功能,都可以表示“某些主体或客体同时、同地施行或承受某事”。所谓“某些”是说这些副词要求与之同现的名词性成分必须是复数。例如:
(1)全场一起鼓掌。
(2)人和行李一齐到了。
(3)和我一起在公园里聊过天的女孩子含笑看着我;“他怕你是个老流氓。”(王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4)他索性赌气似地和两只桶一起蹲在了井台边(路遥《人生》)
例(1)、例(2)中的主语在语义上满足复数的要求,可以和“一起”或“一齐”共现。例(3)、(4)表面上看似乎有悖于复数的要求,实则不然。这里牵涉到协同副词的语义指向问题,协同副词不仅可以指向主语、宾语,还可以同时指向主语和宾语。例(3)中的“一起”就同时指向了主语“女孩子”和介词宾语“我”,例(4)中的“一起”既指向主语“他”,又指向介词宾语“两只桶”。
(二)定指不定指
词只有进入具体的语境才有所指,分为定指和不定指。陈平(1987)曾讲过:“发话人使用某个名词性成分时,如果预料受话人能够将所指对象与语境中某个特定的事物等同起来,能够把它与同一语境中可能存在的其他同类实体区分开来,我们称该名词性成分为定指成分。”有了定指的基本概念后,不定指的含义当然也就可以类推出来了。协同副词“一起”和“一齐”在具体语境中还会受到语义指向的限制,并且要求被“一起”和“一齐”指向的名词性成分一般为定指成分。其中,只有在既指向主语,又指向宾语时,主语可以是不定指的,其他情况下,主语、宾语一般都为定指。例如:
(5)申办奥运会是一场高水平的国际竞争,在与北京一起进入第二阶段的候选城市中不乏世界一流城市,它们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人民日报》2000年)
例(5)中的“一起”既指向主语,又指向介词宾语,并且主语“候选城市”和“北京”都是定指的名词性成分。我们可以做这样的尝试:将“北京”换为“某个城市”,句子说不通,但若将“候选城市”换为“某些城市”,句子仍可以说。这就说明了协同副词“一起”和“一齐”同时指向主语和介词宾语时,主语可以不定指,但宾语一定为定指。
在单复数,定指不定指的语义选择上,“一起”和“一齐”是一致的,它们都要求被指向的名词性成分语义上为复数,并且一般为定指成分。
(三)个体整体
“一起”相当于“一道”和“一块儿”,主要表示不同的人或事物聚集或组合在一块儿同施或同受一种动作;“一齐”相当于“都”,主要表示不同的人或事情分别地同施或同受一种动作。这反映出了两者的语义出发点不同,前者强调整体组合性,先内部结合再作为一个整体同施或同受某种事物;而后者突出了个体离散性,从个体出发,强调每个个体都分别实施或承受了某种事物。例如:
(6)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早日实现中国梦。
例(6)中的“一起”表示要将两个文明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两者之间的密切协作关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而如果将“一起”替换为“一齐”,意义就发生了变化,不再强调整体的统一性,而是从两个个体出发,表示既要抓物质文明又要抓精神文明,两者不可偏废。
(三)时点时段
“一起”和“一齐”表示“某些主体或客体同时、同地施行或承受某事”,它们可以与时间词连用,但不同的是,“一起”既可以与表时点的时间词连用,也可以与表时段的时间词连用,而“一齐”则只与表时点的时间词连用。另外,在表示“同时”义时,“一齐”常用于书面语,而“一起”则在口语中用得多一些。例如:
(7)10 月 1 日大家一起(一齐)来。
(8)他们一起工作了三年。
例句(7)说明在不考虑其他因素时,单从时间点来看,两者可以互相替换,表达意思基本相同。但如果谓词后跟有表时段的成分时,如“一会儿、三年、很久”等,只能选择“一起”,而不能用“一齐”,如例(8)。
综上所述,协同副词“一起”和“一齐”在语义选择上,既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在单数复数、定指不定指方面,“一起”和“一齐”都要求所指向的名词性成分语义上为复数,并且必须定指;在个体整体、时点时段方面“一起”倾向表整体,可以与表时点或时段的时间词连用,而“一齐”倾向表个体,只能与表时点的时间词连用。
二、简析“一起、一齐”的句法差异
(一)谓词性成分语义特征
一起:[±非强持续,±抽象,+协同]
一齐:[+非强持续,-抽象,-协同]
由于“一齐”后的谓词主要强调的是时点而非时段,表示起点或终点的特征明显,所以一般为非持续性或弱持续性谓词成分。正因为此,“一齐”之后的谓词成分一般多表具体行为的动词,抽象动词出现的情况不多见,比如学习,研究,商量等。因为抽象动词大多都是强持续性动词,可能是由于抽象在客观上要求了耗时长,这与“一齐”的短暂同时性相违背。如果一定要和这些动词连用,则必须使它们的起点或终点明确。“一起”在这方面对谓词性成分没有太多的要求。在动词的“协同”义这个义素上,两者的限制不同,“一起”可以与交互式动词(比如聊天,商量,分享等)共现,而“一齐”则很少出现这种情况。例如:
(9)剧场内千百盏顶灯一齐黯灭,所有人脸都隐于黑暗中。(王朔《无人喝彩》)
(10)咱们是一齐开始研究的,但你显然落后了。
(11)我和妈妈一起聊天。
例(9)中的“黯灭”是短暂性动词,与“一齐”的同时性语义内涵相匹配。例(10)中的“研究”虽是抽象名词,但有“开始”表示明确的时间点,若去掉“开始”,这个句子就不成立了。例(11)可以用“一起”但不能用“一齐”,这是因为“聊天”是一个交互式动词,具有“二价”的要求,不能由单个个体独立完成。
(二)体词性成分语义特征
在与它们共现的体词的语义关系中,“一齐”倾向于选择的体词性成分的关系多是并列的,彼此间为平等的关系,可以任意互换位置,不分主次。而“一起”则倾向于选择主从关系的,句法地位不对等。并列关系暗含的是一种相同的语义,而主从关系则透视出的是协同义,这与它们语源义的差异和对协同式动词的选择上遥相呼应。例如:
(12)为促进龙头企业的发展,实行国家、集体、个体、私营、合资、外资一齐上,谁有能力谁牵头,谁是龙头扶持谁……。
(13)每天中午到了该吃饭的时候,父亲把我带回家一起吃饭。
(三)和动态助词的共现
在句法选择上,“一起”可以与动态助词“着”“了”“过”搭配,而“一齐”只能和“了”搭配,不能与“着”和“过”共现。原因在于动态助词“着”表动作或状态的持续,“了”表示动作的完成,“过”虽也表完成,但主要强调经历,含有“时段”义。“着”和“过”不能与“一齐”共现,原因在于和“一齐”的短时相冲突。例如:
(14)与此同时,马青、杨重咔地一个立正,胸脯挺得像个孕妇,一齐扎了自己一个有力标准的礼。(王朔《你不是一个俗人》)
(15)我们一起去过北京三次。
例(15)不能用“一齐”,因为其不能与时态助词“过”共现。
(四)与时量成分的共现
“一起”后面的谓词可以带时量成分,而“一齐”则不能,这其实还是“一起”和“一齐”语义选择上的差异在句法结构差异上的体现。下面的两个例句只能用“一起”,不能用“一齐”。
(16)她又重复了一次,这下我想起来了,与我们一起住了很久的农村干部。
(17)我们又一起玩了一会儿,小秋和她们一会儿就熟了。
三、结语
通过对“一起”和“一齐”在语义选择和句法机构差异上的对比分析,我们对这对协同副词大体上有了一定的了解。从某种程度上说,“一起”的使用范围要比“一齐”宽泛得多,能够用“一齐”的大都可以用“一起”代替,反之则不行。“一起”强调整体性,协同性;“一齐”则倾向于从个体出发,要求同时性,在时间上具有短暂性。语言规律不是非此即彼的绝对界线,而是存在由此及彼的典型状态到非典型状态的范畴。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语言也是如此。
注:文中语料,除个别自拟以外,均来自北大CCL语料库。
参考文献:
[1]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
[2]叶秋生.协同副词“一起”、“一齐”语义选择浅析[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
[3]葛婷. 协同副词“一起”与“一齐”可替换度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2).
[4]肖奚强.协同副词的语义指向[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6).
[5]陈平. 释汉语中与名词性成分相关的四组概念[J].中国语文,1987,(2).
[6]蔡晓.从留学生偏误看协同副词的语义句法特征[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4).
(李晨溪 河南新乡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453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