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深化社会管理改革的思考

2013-04-29 00:44李裴
理论与当代 2013年7期
关键词:公共服务机制管理

李裴

社会管理改革是一项事关党执政地位巩固,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社会安定有序,事关人民安居乐业的红利和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中共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强调,“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管理创新,以完善体制机制推动社会管理创新”。贵州省经过30多年的改革,经济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但社会建设依旧步履维艰,呈现经济与社会“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管理与服务“见物不见人”,矛盾纠纷易发多发且极易交叉感染蔓延升级,社会管理权责失衡,体制机制不健全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轻则阻碍经济协调发展、跨越发展,重则导致社会动乱、政息人亡。改革有风险,但不改革就会有危险,唯有深化改革,才能吐故纳新、创新提高。要不断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加快社会管理机制建设、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为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营造良好的和谐稳定环境。

一、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构建社会管理新格局

社会管理的主体要实现对社会管理客体的管理,必须借助一定的社会管理制度和规则,这个制度和规则就是社会管理体制。党的十八大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体制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体制不好可以使好人无偿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要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深化社会管理领导体制改革,建立新型关系。社会管理的发展趋势之一是主体多元化,当前,贵州省社会管理各个主体权限不明、职责不清、交叉错位与断层缺位并存,要不断研究如何合理配置党政与社会的职责权限,科学界定政府及社会组织的职能任务,探索建立统一领导、分工负责、运转协调的领导体制,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在新的社会管理格局中,党委领导是根本、政府负责是前提、社会协同是依托、公众参与是基础。党委主揽全局重点、协调各方,有效促进社会整合;政府主导优质服务,通过服务外包和购买服务等方式将一些社会事务交给市场、社会,不大包大揽:社会主抓共治协同,开展公益服务或承接政府的有偿服务;公众主演自我服务,依法理性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第二,深化社会管理基层体制改革,建设新型社区。随着贵州省工业化、城镇化战略的深入推进,城市规模将不断扩大,城镇人口将逐渐增加,传统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已暴露出街道办“错位”、居委会“越位”、政府公共管理“缺位”等问题。贵阳市通过“减、转、分、合”推进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使工作重心下移,形成“人往基层走、物往基层用、钱往基层花、劲往基层使”的格局。要充分运用贵阳市“新型社区·温馨家园”经验,深化改革社会管理的基层体制,成立以“一委一会一中心”为核心的新型社区,让居委会回归自治,使社区成为社会管理改革的基础、提供公共服务的前沿、构建和谐社会的阵地。

第三,深化社会管理的群众工作体制改革,健全新型群众工作体制。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关键一招,群众工作做好了,社会管理将事半而功倍。当前,贵州省社会管理的群众工作体制还存在着原有的功能难以承载、过去的手段难以奏效、传统的方式难以实施等问题,迫切需要深化群众工作体制改革,把做好群众工作作为社会管理的主要内容,改革高高在上的整治型、命令式做法,以群众工作统筹社会事务、统领和谐稳定、统揽信访工作,建立以群众工作为主的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健全“一站式接待、一条龙办理、一揽子解决”的新型群众工作体制。

二、加快社会管理机制建设,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机制是社会有机体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有效健全的机制是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本路径和方法。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深化社会管理改革,构建具有时代特点和贵州特色的社会管理机制,需加快三个方面的机制建设。

第一,加快源头治理机制建设,降低社会风险。社会管理宜关口前移,现在一些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都源于没有注重源头治理,导致无事生事、小事拖大、大事拖炸。需要从社会规范、社会风险防范等方面入手,进行源头治理。要健全社会规范体系,使各方面行为有所遵循。要注重借鉴铜仁市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经验,建立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机制。重大政策制定、重要项目审批、重大工程立项、重大举措出台,事先都要进行社会风险评估,把可能出现的社会风险、环境影响、矛盾纠纷及各类不稳定因素予以充分考虑,权衡利弊科学决策、谨慎决策、稳妥决策,把负面因素减到最少。

第二,加快动态管理机制建设,实现社会和谐有序。社会管理的任务是做好社会关系协调、社会问题处理、社会矛盾化解、社会治安维护和社会风险应对,做到社会矛盾不激化、不转化,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唯物辩证法,树立动态的社会管理思维和方式。要建立健全包括利益引导、利益表达、利益分配调节、利益约束、利益保障机制在内的利益协调机制。注重借鉴余庆“一线工作法”经验,建立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于一体的大调解工作机制,使社会矛盾的发生发展处于动态平衡、动态协调的良性状态,确保不积累、不蔓延、不激化、不恶化。建立健全以社会治安防控、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为主的公共安全防控体系,推进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建立食品安全源头追溯机制和药品生产质量控制系统。

第三,加快应急处置机制建设,抵御突发事件危害。社会管理有常态和非常态管理之分,总有一些问题始料不及、防不胜防,总有一些矛盾得不到及时控制和有效化解,最终激化、爆发。这就需要非常态的应急管理机制,采取非常态手段、动用非常态资源,控制局面、解决问题。当前,贵州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各种传统的和非传统的、自然的和社会的风险矛盾交织并存,前进道路上的困难、问题和风险不断增多,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尤其是群体性事件和自然灾害事故时有发生,处置不好极易造成严重社会危害。要强化突发事件监测预警机制,完善信息报告和共享机制、应急处置救援机制、社会动员和参与机制、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机制、恢复重建机制,健全风险评估和事故调查机制,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化解消极因素,激发社会活力。

三、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发展成果人人共享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社会管理改革的主要目的,包括加强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当前,贵州省在公共服务领域“非均等化”问题比较突出,并已成为社会焦点问题之一。在这一视角之下,深化社会管理改革,需要突出抓好以下几点。

第一,维护公平正义,实现公共服务底线公平。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深化社会管理改革,必须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核心价值目标。“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古罗马著名政治家西塞罗曾指出,“公正的原则必须贯彻到社会的最底层”。社会管理不单纯是管理的问题,如果公共服务跟不上去,社会缺乏基本的公平正义,再怎么管理也管理不好。因此,必须从基本公共服务这一源头性问题抓起,实现公共服务底线公平。要提高依法行政能力,维护公平正义的法律秩序:提高公共服务能力,维护公平正义的生活秩序:提高利益协调能力,维护公平正义的公共秩序;提高矛盾化解能力,维护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

第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公共服务标准化。公共服务体系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平台与主要内容,经济发展了,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层次和保障水平也要随之提高。发达国家通过不断的公共服务改革,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了包括公共教育、公共医疗卫生、公共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公共住房体系在内的完善的公共服务系统。贵州省社会建设滞后,更需不断完善公共服务的各个子系统,并形成各子系统之间的结构优化和功能整合。当前,要重点完善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群众最关注的领域,深入推进教育“9+3计划”、“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健全新型农村医疗和养老保险制度,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向县以下延伸。要按照观念人性化、机制规范化、手段信息化、参与多元化、管理精细化的思路,建立“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向社会提供全方位、动态式、精细化服务。

第三,深化金融财政联动改革,实现财政供给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二者之间存在供求关系,只有逐步改革公共财政体制,才能释放出满足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所需要的相应财力和供给能力。注重形成保障公共服务职能履行的公共财政体制,是发达国家公共服务改革的重要做法,公共服务支出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政府财政支出的主体。贵州省财政底子薄,是典型的“吃饭财政”,必须把每一分钱用在刀刃上。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把更多资金投向基本公共服务领域。要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深化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推进省直管县的财政管理体制,逐步强化基层政府供给基本公共服务的体制保障能力。

四、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为社会管理改革注入正能量

创新是推进社会管理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深化社会管理改革的动力之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突破自身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就在于创新”。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十破十立”,以开阔的眼界、开阔的思路、开阔的胸怀,在社会管理的方式、环节、手段三个方面实现突破。

第一,创新管理方式,转变管理模式。现代社会管理不再是自上而下依靠政府权威实现管理社会,要创新管理方式,注重从管制控制向协商协调转变。社会管理的本质不是“管”而是“服务”,管理不是目的,服务才是根本。社会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把社会管理寓于服务之中,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改变主要靠行政手段管、控、压、罚实施社会管理模式,向更加善于运用群众路线的方式、民主的方式、服务的方式,尽可能通过平等的对话、沟通、协商、协调等办法来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

第二,创新管理环节,突破关键难题。当前社会管理正在由静态封闭向动态开放转变、由现实社会向虚拟社会延伸、由常态管理向危机管理拓展,问题增多、难度加大。社会管理贯穿于社会活动全过程,我们要从重事后处置、轻源头治理向更加重视源头治理转变,努力摆脱总是事后应对的被动局面,更多地把工作重心从治标转向治本、从事后救急转向源头治理,更加重视民生和制度建设,使社会管理关口前移,尽可能使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少产生、少转化、少激化。

第三,创新管理手段,实现管理科学化。社会管理是一个老课题,同时又是一张“新试卷”。创新社会管理手段是贵州省面临的新挑战,当务之急就是要抓紧提高能力,补强“短板”。在传统的社会管理中,政府习惯于以行政手段管理社会,我们要从重行政手段、轻法律道德等手段向多种手段综合运用转变,更多地运用法律规范、经济调节、道德约束、心理疏导、舆论引导等手段,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减少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

(作者系中共贵州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研室主任)

猜你喜欢
公共服务机制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