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
一首名为“拖延症之歌”的英文歌曲MV视频突然在网上走红,原因是现实中一些人的行为都类似这首歌歌词中的表述:我先打会游戏,我先看集美剧,刷完微博就睡,看完这个帖子再写作业,论文布置了1个月非得到最后1周才开始动工,第二天要考试非得到头天晚上12点才开始复习……
据考证,“拖延症”(Procrastination)是爱德华·霍尔于1542年提出的,是指非必要、后果有害的推迟行为。概括地说,是将今天和即刻要做的事放到明天,而且到了明天还会拖到后天,如此一拖再拖。不过,专业人员认为这个词并不是一个严格的心理学或医学术语,因此这一病症是否成立还有待深入的研究和真正的临床病例出现才能确定。
如果只是这样解释,未必能让人更信服。不过,听听寒号鸟的自白,就可以明白拖延不只是人类,而是很多生物都有的一种习惯。寒号鸟夏天长满羽毛,美丽又大方,生活也惬意。秋天来临,其他的鸟儿都在一边唱歌,一边搭窝,一边去寻找食物准备过冬,只有寒号鸟还在悠闲地唱歌、玩耍。
对于其他鸟儿劝说其及早搭个窝,寒号鸟总是有说辞,冬天还早呢,着什么急?趁着今天阳光明媚,不玩才是浪费好光阴!即便到了冬天,寒号鸟也沉浸在白天温暖的阳光里,忘却了夜晚的刺骨寒冷。只是在夜晚凛冽的寒风肆虐下,才一遍又一遍地哀号:“哆嗦嗦,哆嗦嗦。寒风冻死我,明天就盖窝。”不过,明天一到,寒号鸟又拖延下去,于是在冬季的某一天,其他鸟儿再也听不到寒号鸟的哀号,原来它被冻死了。
即便寒号鸟不是鸟而是复齿鼯鼠(飞鼠),而且也不是冻死的,这个寓言或传说也说明,寒号鸟的拖延就是懒惰。尽管人人都讨厌懒惰,但人人都会或多或少沾染上一点点,只是拖延的行为有大小和程度有轻重不同而已。之所以不能把这样的拖延习惯当成病症,是因为“拖延症”似乎与“网络成瘾症”相似,但是还不如专业人员对“网络成瘾症”的研究和描述更深入和更科学。
如果把“网络成瘾症”和“拖延症”都看成是一种心理疾病,至少应满足3个条件:找到疾病遗传学的遗传模型,有时甚至可以确认特定的基因位点(基因在染色体上占有的特定位置);疾病的症候能从病源学、病理生理学、病理解剖学上被很好地解释;疾病的诱因、预报、稳定性和对治疗的反应都能被预测,并且在面对不同的人时这些特点不变。
但是,“网络成瘾症”和“拖延症”都不能满足这些条件。所以,所谓的“拖延症”只是一种懒惰,不过严重者可能伴有抑郁倾向或伴有焦虑。
其实很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都有对付拖延和懒惰的经验和做法。其中之一是,让拖延者制定和实施养成勤快和办事有条理的习惯。比如,对于一周或一个月的学习和工作,按轻重缓急列出计划和表格,从先易后难、先急后缓和先轻后重来对待和处理,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当日事情当日做完的好习惯。正如世界各国的优秀记者所遵循的一个原则,重要新闻不过夜,必须当晚写作完成并发稿。
另一方面,按照实验心理学的原理,从大脑奖赏机制着手,也是应对拖延的一种有效方法。事实上,当一个作业、一项任务需要完成时,完全有必要把这个作业和任务转换为奖赏。比如,在一两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一篇论文或一个小设计,想象着这会为自己带来一笔不菲的收入,例如收入1000元或5000元,反之在规定的时间内如果完不成就会丧失1000元或5000元,就自然有动力按时完成工作和任务。正如寒号鸟或其他鸟儿,如果不在秋天完成搭巢的任务,在冬天就必然会冻死。
当然,如果以拖延的方式逃避任务或工作,而且无精打采到什么事都不愿做,也不愿过问,甚至有轻生的念头时,就得去找精神科医生查找原因了,说不定这就是抑郁症或重度抑郁症的表现,不仅需要药物治疗,而且需要心理治疗。
一般人的拖延都是生活中的懒惰,如果并不影响生活和工作,懒一点就懒一点吧,只要自己感到舒服就行。不过,也有必要重温钱鹤滩的《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当万事成蹉跎后,拖延就可能是一种罪恶,正如“拖延”从希腊文翻译为英文是sin(罪愆)一样。
【责任编辑】张田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