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探讨

2013-04-23 01:42刘荣
考试·教研版 2013年1期
关键词:预设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刘荣

【摘要】 预设和生成二者相辅相成,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把握内涵,为目标预设提供依据;弹性预设,为动态生成留足时空;善于捕捉,为动态生成提供资源,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到充分发挥。

【关键词】 高中生物 课堂教学 预设 生成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1(a)-0146-01

预设、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新理念。

预设指的是教师对课堂教学前的规划、设计、假设、安排。从这个角度说,它是教学前期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设可以体现在教案中,也可以不体现在教案中;预设最终表现在课堂上。预设是必要的,没有预设就没有教学。但是,过分强调预设和教案,必然使课堂教学变得程式化,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

生成,不是对预设的否定,而是对预设的挑战和动态发展;预设,不是生成的堡垒,而是生成的基点和指南针。两者互补,使课堂教学因预设而高效,因生成而升华。

笔者关于生物课堂教学的预没与生成有以下做法与体会:

1 把握内涵,为目标预设提供依据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中所授具体知识内容的表述,所用的行为动词,是对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要达到的学习结果描述。是可观察、可测量的,它清晰地界定了所授知识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改变了以往教学大纲中,教学目标以教师教为指向的描述,为我们教师的教学目标的预设提供了依据。

理解把握教学行为动词是有效落实课堂教学目标的前提, 教师教学预设时应该首先理解这些行为动词。如:《课标》中“说出组成细胞的主要化合物及其相对含量”这一教学。单就“说出水和无机盐的作用”而言,学生应达到区别不同生物体内含水量的规律,水的两种存在形式以及各自的作用、含量的程度。无机盐的存在形式主要是离子状态,如Mg是组成叶绿素的成分、Fe是组成血红蛋白的成分。无机盐的生理作用:维持细胞形态和功能,参与各种生命活动,如缺Ca肌肉抽搐(哺乳动物),维持细胞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等水平。根据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在课堂预设分析与安排时围绕教与学两方面,“以学论教” ,把重心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教师必须在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革新,在备课方式和课前准备、自我教学能力的重新认识及课堂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努力的预设。

2 弹性预设,为动态生成留足时空

“教学预设”的内容,应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组织结构步骤、备可能情况的应变预案等,但重点应该放在问题情境与应用情景设计上,特别是设计能激活思维的有思辨价值的有层次关系的问题链,尽量做到“用问题推进课堂,靠问题落实目标”。这种预设同时应是有弹性、有留白的预设。这是因为课堂教学是多变的,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要为学生的活动和发展,为动态生成留出弹性的时间和空间。

为此,新课程下的生物学教学的设计应该做到:(1)要将落实新课程的理念、本学科的培养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统一的目标,具体落实到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环节中去,进行整体布局和设计。(2)要考虑学生的生活环境、生活经验、知识储备以及心理等因素,要研究怎样促使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怎么使学生的学习具有自主、合作、探究的性质。为此,教师要在这些课堂环节上,给各种不确定的因素留下足够空间,这样才能有效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3)要思考如何改变教学方式,形成新的教学行为,充分显示自身教学的优势、个性和创造性,设计教学出彩点、烙印点。要具体而周密地思考课堂教学中哪些内容会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成为课堂的兴奋点,为师生、生生精彩互动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3 善于捕捉,为动态生成提供资源

新课程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旨在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教学方案的弹性设计、和谐开放的课堂氛围,不仅有利于学生发表意见,而且有利于学生积极地表现自己。在这个动态过程中,学生的灵机一动、节外生枝,甚至是所犯的错误等,都可能催生出一个个活生生的教学资源,为课堂教学生成带来新的可能。这是因为学生的思考中包含着他们各自的见解,包含着他们独特的创造。但是如果教师不能及时敏捷捕捉,它们就会稍纵即逝。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用心捕捉学习活动中利于学生发展的鲜活的资源;要努力倾听与发现,根据课堂实际需要随时调整教学,让学生瞬时出现的智慧、理解、问题、困惑、情感等,进入课堂教学内容。在前面两个教学案例中也都体现了敏感捕捉学生资源对课堂生成的重要性。

当然,开发利用学生课堂生成资源的时候,不是无所不包、无所不容的,同时要注意这些生成资源的有效性。否则,这些资源的利用价值就会大打折扣,不符合生物课堂三维目标的实际要求。教师在捕捉学生资源时,要懂得取舍。要把有价值的新信息和新问题纳入教学过程,使之成为教学的亮点,成为学生智慧的火种;对价值不大的信息和问题,要及时地排除和处理,以保证教学的正确方向。比如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前,很多学生提出要做老黄叶的对比实验,还有些学生想把色素分离在圆形滤纸上,我认为这些都是作为教师应及时捕捉的有效资源,所以在准备实验材料时为他们提供了相关材料,但事先跟学生约定,实验结束后要对“附加”实验进行“附加”分析。那次实验做了以后,他们的实验结果、对实验的分析都令其他同学满意,我也满意,学生对探究、学习的兴致更高了。

总之,教师厚实的学养、扎实的基本功和因势利导的应变机智是教师敢于、善于驾驭开放性课堂使之自然生成的前提,修练好内功,才能有课堂开放的底气与魄力。让我们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不断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使课堂更加精彩!

猜你喜欢
预设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论德语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预设触发语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浅析预设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