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3-04-22 02:33:00韩建雨
统计与决策 2013年9期
关键词:居民收入城乡居民农村居民

韩建雨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合肥 230601)

1 问题的提出

城乡收入差距是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学者测算,1988年全国收入差距的40%左右来自于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在2002年,全国收入差距的近一半来自于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这也意味着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迅速扩大构成了全国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推动因素。根据笔者的测算:1978~2009年间,城乡收入差距可以解释我国整体居民收入差距的58%。所以,本文研究城乡收入差距变动的影响因素对于治理我国日益扩大的居民收入差距具有重要的意义。

纵览已有的研究文献,国内经济学界对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变动的影响因素的研究还是比较深刻的,无论是理论层面的研究或是实证方面的研究都已经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准,为本文继续探讨和研究这一问题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是,受制于阶段性认识的局限,这些研究中或多或少存在缺失重要研究变量的问题,城市化和教育水平固然是影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的重要因素,但就如李实(2002)所说,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经济变量会影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从这个角度看,既有的研究确实也存在一些瑕疵。

基于这种考虑,本文基于时间序列的方法建立了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增长序列模型,以尝试对这一问题开展更为全面的研究,而事实也证明,得益于增长序列模型的稳健性,本文发现了既有研究中未能发现的一些重要问题。本文的基本研究逻辑是:首先在第一部分对该研究领域重要的研究文献的贡献进行回顾和简述,使读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进展有一个大概的认知,之后,运用本文在系列研究中使用多次的增长序列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最后是研究结论。

2 模型设立与实证分析

2.1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序列模型

首先建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增长率序列模型,模型的基本形式为:

其中,被解释变量为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gur,lm表示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规模,urb代表城市化水平,ti为农村居民人均转移性纯收入,pay代表劳动力报酬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app为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pi是指农村居民人均财产性纯收入,fix为农户人均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edu代表农村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fex是指中央财政的三农支出,acp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lb指农户家庭的劳动力负担,wage代表城镇职工工资总额,unemployment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ratio用以表示国有单位和非国有单位的平均工资之比,lbu为城镇居民家庭的劳动力负担。时间序列区间均为1978~2009年。

方程(1)因为包含了较多的解释变量且变量之间可能存在错综复杂的联系,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定的序列相关,参照韩建雨(2010)的处理方法,本文加入了AR方法以尽量消除序列相关,而事实证明由于AR方法的使用,研究的稳健性得到较大提升。模型更为详细的设计原理和说明读者可以参考其系列研究成果,本文不再赘述。

2.2 模型分析

LM检验和Q检验结果表明方程(1)确实存在序列相关问题。结合自相关和偏自相关系数的数值,本文利用AR(2)模型修正序列相关,结果表明AR(2)修正的效果也比较好。不过一些变量的显著性不高,为此剔除掉acp、lb、unemployment和ratio四个变量,剔除这些变量后,剩余变量和方程整体均可以顺利通过检验,具体的检验结果如下(见表1)。

表1 城乡收入差距序列模型检验结果

检验结果表明,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修正后的R2达到0.88说明剩余的11个变量能够解释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变动的88%,这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结果,同时各变量均可以在1%的置信水平下通过检验也说明变量选取是相对合理的。

接下来对方程体现出的经济意义加以分析。将方程中通过检验的11个变量分为两组,一组是在方程符号为负的变量,一组是在方程中符号为正的变量,符号为负意味着这些变量的变动有利于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这即是本文要寻找的变量,符号为正的变量不利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控制,我们需要对这些变量为何会促进城乡收入差距扩大进行分析,以在今后的实践中尽量少运用这些变量所对应的政策措施或者尽量避免这些变量对应的政策措施的副作用。

负符号组的变量按照系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urb、pay、lbu、app、lm、ti和fix,本文依次对上述变量所表达的经济意义加以分析。

Urb在方程中系数为-1.35,这说明城市化水平增速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速度将缩小1.35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有利于缩小我国城乡间的居民收入差距。其实这一结论从笔者的系列研究中已经可以大致看出,在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研究中,urb是有利于农村居民收入提高的变量,在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研究中表现为不显著,我们理解为它们之间只存在微弱的联系甚至没有,而表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指标是城乡居民收入比,分子不变而分母增加必然得出比值降低的结论,所以得出城市化会有利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的结果也就不足为奇了。从理论角度讲,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是造成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最重要原因,而要改变这种二元分割的格局,也只有通过推进城市化进程才能实现,当然,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还要涉及到另外一些变量,其中最重要的即是劳动力的自由流动。Lm在方程中系数为-0.39也证实了这一理论假设,劳动力由农村到城市的自由流动是有利于城乡间收入差距缩小的,因为如同urb一样,lm也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同时对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作用并不明显。

Pay系数为负表示劳动力报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的增加有利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但事实上是,我国劳动力报酬占国民收入比重长时期内处于持续下降的趋势,因此我国政府在近年来不断提出要提高劳动力报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份额,本文的研究结论证明政府的这一做法是正确的。App系数为负表明粮食价格的提高有助于缩小城乡间的收入差距,这比较容易理解,因为粮食价格的提高会有利于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进而也就会对缩小城乡居民间的收入差距有正向作用。Ti符号为负表明增加农村居民的转移性收入也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这也容易理解,不再赘述。Fix表明增加农村居民人均拥有固定资产原值的保有量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其意义在于政府应加大对于农村地区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

上述六个变量既是有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量,也是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变量,lbu则与上述6个变量不同,虽然它也有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但其作用机理却是因为其可以降低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简单说就是可以使“分子变小”,lbu是通过增加城镇居民较富裕家庭的劳动力负担的方式来起到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效果的,但同时它也会造成城镇居民收入平均水平的下降。lbu并不能使农村居民收入得到任何提高,只是因为其会导致城镇居民收入出现下降,所以才会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显而易见,这种“缩小的效果”并不是我们所希望的。

正符号组包括四个变量,分别为:edu、wage、fex和pi。教育致贫现象会导致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扩大,同时也会造成农村居民收入水平降低,这说明教育不公平是造成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这与我国其他学者所得到的研究结论是相符的。Wage能够提高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由此会造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也容易理解。Fex符号为正意味着国家的三农支出带来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这为本文带来了解释上的难题,按照一般的逻辑推理,三农支出应该是有利于农村居民收入提高的,但如果将目光移到农村研究部分时,这些疑惑将顿时消除了,fex是不利于农村居民收入提高的,如果这是正确的话,fex会促使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Pi在农村研究部分被我们定义为双优变量,但在这里却表现为有助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笔者猜想这可能是因为:第一,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占比太小;第二,有助于提高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影响因素可能也在同时影响城镇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并且这些因素对城镇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增加作用更大。

2.3 研究的进一步说明

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指标公式(GUR=YU/Y)考虑,本文很容易得出以下推论: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量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既有利于yu增加又有利于y增加的变量,但y增加的速度要更快,第二类是有利于y增加但不利于yu增加的变量,第三类是既不利于y增加也不利于yu增加的变量,但由于其对yu的负向作用更大,也会造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下降。很显然,本文非常乐意接受第一类变量,同时极度排斥第三类变量。按照这一分类原则,本文将模型(1)中符号为负的7个变量进行分类,分类结果见表2。

表2 变量分类

3 基本结论

本文运用城乡收入差距增长序列模型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开展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稳步推进城市化和促进劳动力自由流动是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最有效措施。改革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空间格局,破除农村剩余劳动力由农村向城市自由流动的制度性藩篱,取消流动人口在城市的落户、教育等限制和歧视政策,进一步推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这是我国政府可以采取的治理城乡收入差距的最给力措施。(2)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多渠道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政府应继续加大对于三农的支持力度,加大对于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为农业发展提供较好的发展条件,同时适度提高粮食价格,保障农村居民收入稳步提升,另外,政府也应该通过转移支付等方式使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实现一定程度的提高。(3)提高劳动力报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份额。切实提高劳动力报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比重,坚持共享性发展,使更多的民众可以享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是有效遏制持续扩大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措施。

[1]赵人伟,李实.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及其原因[J].经济研究,1997,(9).

[2]李实.中国个人收入分配研究回顾与展望[J].经济学季刊,2002,(2).

[3]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课题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J].经济研究,1994,(12).

[4]蔡昉,杨涛.城乡收入差距的政治经济学[J].中国社会科学,2000,(4).

[5]蔡昉.城乡收入差距与制度变革的临界点[J].中国社会科学,2003,(5).

[6]林光彬.等级制度、市场经济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J].管理世界,2004,(4).

[7]陆铭,陈钊.城市化、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J].经济研究,2004,(6).

[8]周云波.城市化、城乡差距以及全国居民总体收入差距的变动——收入差距倒U形假说的实证检验[J].经济学(季刊),2009,(4).

[9]郭剑雄.人力资本、生育率与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J].中国社会科学,2005,(3).

[10]杨俊,李晓羽.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分配差距:中国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8,(1).

[11]陈斌开,张鹏飞,杨汝岱.政府教育投入、人力资本投资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J].管理世界,2010,(1).

[12]孙宁华,洪永淼.劳动力市场扭曲、效率差异与城乡收入差距[J].管理世界,2009,(9).

[13]陈安平.财政分权、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8).

[14]支大林,韩建雨.居民收入差距、农民收入与经济增长[J].当代经济研究,2010,(12).

[15]韩建雨,支大林,孙晓羽.收入差距与社会不稳定:基于中国时序数据的实证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

猜你喜欢
居民收入城乡居民农村居民
今年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4.8% 细算农家增收账
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数说陕西70年”之居民收入
当代陕西(2019年17期)2019-10-08 07:41:58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河北省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的主要成效与思考
2018年一季度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
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 13:19:23
人力资本、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国有经济对居民收入差距的非线性效应
居民收入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10:05
做强农村居民的健康防线
中国卫生(2014年1期)2014-01-22 22:42:51
关于实施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