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技术外溢与区域差异的实证分析

2013-04-22 02:33
统计与决策 2013年9期
关键词:内资吸收能力苏中

朱 正

(河海大学商学院,南京210098)

0 引言

外商直接投资(FDI)是我国利用外资的最主要方式,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FDI不仅能为落后国家提供资金,而且能提供打包的资本、管理技术和生产技术,给东道国企业带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生产方式。这一点,便是FDI技术外溢效应。规范定义的溢出效应是指由于广义FDI资本内含的人力资本、R&D投入等因素通过各种渠道导致技术的非自愿扩散,促进了当地生产率增长,进而对东道国长期增长做出贡献。

FDI的技术外溢效应会存在着区域间的差异,技术外溢的过程和程度等与东道国(或者地区)本身有着密切的关系,各地迥异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会造成FDI技术外溢效应显著的区域差异。本文通过2003~2010年江苏省1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检验了FDI的技术外溢效应。

1 模型的构建与数据描述

要准确计量FDI技术外溢效应,需要剔除FDI的生产效率差异效应(姚洋等,2001),文章借鉴Feder(1982)的做法,把整个工业经济分为内资和外资两个部门,每个部门的产出各用一个生产函数来表示。这里FDI的技术外溢是指,外资部门的资本积累会对内资企业的产出增加产生间接的影响,所以,将外资企业的资本Kf计入内资部门的生产函数中是合理的。采用扩展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内资部门的产出表示如下:

对上式取对数可得:

(2)式即为本文所采用的计量模型,其中:Yd为内资企业总产出,Ld为内资企业的劳动力投入,Kd为内资企业的资本投入,Kf为外资企业的资本投入,即我们所说的FDI资本,ε为白噪声残差项。模型中λ3就是FDI的技术外溢系数,如果λ3显著为正则说明FDI存在正向的技术外溢效应;显著为负则表明FDI不仅没有技术溢出,还抑制了内资企业的增长;不显著则说明无溢出。

江苏省是我国FDI重要的聚集地之一,从苏南到苏北,各地市所吸纳的外商直接投资资本都具备一定的规模,但又具有比较明显的差距。FDI在工业和服务业都有涉及,但作为一个制造业大省,工业所占的FDI比重明显高于其他产业;另一方面,工业统计数据也是三大产业中最为详尽的。因而,本文选取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工业经济作为分析对象,数据来源为2004~2011年江苏省以及13个地市的统计年鉴。文章采用内资企业的“工业总产值”来表示模型中的内资企业总产出,用内资企业的“年平均从业人员”来表示内资企业的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内资资本采用内资企业“资产合计”,外资资本则采用港澳台企业以及外商企业的“资产合计”来表示。

2 实证分析

2.1 江苏省层面的实证检验

将江苏13个地市的数据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在全省层面上FDI的技术外溢效应,回归结果如表1。

表1 FDI技术外溢效应回归分析(江苏省13市 2003~2010)

表1显示,Hausman检验接受固定效应模型。固定效应模型的回归结果显示,内资企业的本身资本投入对其产出的影响很高且高度显著,增加1%的资本投入,可以带来1.46%的产出增长。劳动力的增长对内资企业产出的增长贡献率非常高,由于江苏省的内资企业的产业结构比较低端,绝大多数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采用大量的低廉的劳动力仍然是江苏省工业获利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民工荒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一点。

对于本文最为关心的外资企业资本投入的系数,结果显示为0.6624,且在1%的水平上高度显著。这表明外资资本对内资企业的确存在正的外部性,使得内资企业的产出出现了额外的增长,也就是本文所研究的FDI技术外溢效应。

可见,从江苏全省的层面来看,FDI资本进入之后,不仅通过本身的生产活动增加了全省的经济产值,而且其带来的较高的技术水平、先进的管理经验对内资企业实现了溢出,提高了内资企业的生产效率,为江苏省的经济增长注入了动力。

2.2 区域层面的实证检验

由于江苏省内发展并不平衡,苏南、苏中和苏北(苏南5市为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和镇江;苏中三市为南通、扬州和泰州;苏北5市为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和宿迁)的经济发展相距甚远,区域之间的巨大差异又可能会导致FDI技术溢出效果的差异。为了更深入地研究FDI技术外溢效应,我们将对区域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

在对样本的分类过程中我们发现苏中地区仅有3个城市,样本数量偏少,直接进行回归可能偏差较大。为了使结果更为清晰,本文除了区分苏南组和苏北组之外,将苏中和苏北两组合并为苏中苏北组。这样划分有一定的根据:与苏南相比,苏中和苏北的经济发展状况更为相近,而且这样的分组既保证了样本的数量又方便了研究。区域数据的回归结果如表2:

表2中的分区域回归结果显示,苏南组接受固定效应模型,苏中苏北组和苏北组都接受随机模型。三组的R2都很高,说明具备很好的拟合优度。

在苏南组中,FDI技术外溢系数为0.8687,并在1%的水平上显著,高于全省层面的外溢系数,说明在苏南地区外资的溢出效果更明显。苏中苏北组的随机效应模型的回归结果表明,苏中苏北地区的FDI技术溢出系数是0.5893,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一溢出效果远远低于苏南地区。苏北组的随机效应模型的回归结果显示,FDI的技术外溢系数都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而且并不显著。与此相反,苏北内资企业劳动力投入和资本投入对其产出都有显著的影响,而外资企业资本投入并没有产生在统计上显著的影响。这表明,在苏北地区,FDI资本并没有对当地的内资企业产生技术溢出。

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FDI技术外溢效应的确存在区域差异: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苏南地区溢出效果也最高;苏中三市存在正向的溢出,但较苏南低;而在经济发展水平最落后的苏北地区,FDI对内资企业无溢出。

FDI技术外溢效应的区域差异是由区域间吸收能力的不同引起的。其中人力资本水平、当地的科技水平以及对外开放度构成了吸收能力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探究影响各区域吸收能力的因素,本文将以上述三个指标为标准,进行分组回归。

表2 FDI技术外溢效应回归分析:区域差异(苏南、苏中苏北、苏北 2003~2010)

2.3 人力资本水平与FDI技术外溢效应

评价人力资本水平的指标一般有两个:专业技术人员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和高校在校生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考虑到高校所在地的选择因具有历史因素而严重不均,比如说江苏省绝大部分的高校都集中在南京市,而其他12个市只有零散分布。这样的标准从经济意义上来说稍有欠缺。因而本文只根据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处于平均水平之上或是之下,分为两组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

表3 FDI技术外溢效应回归分析:人力资本水平

表3显示,对人力资本水平的分组回归分析中,无论高低,Hausman检验结果都接受固定效应模型。FDI技术外溢效应系数在这两组中都显著为正,而在专业技术人员比例高的那组,外溢系数为0.7302,较另一组高出不少。这表明,高素质的技术人员有助于当地掌握和吸收FDI资本打包而来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提高当地的吸收能力。人力资本水平越高的地方,FDI技术外溢的效果也越好。

2.4 科学技术水平与FDI技术外溢效应

本文采用政府预算中用于科学技术的支出占总预算支出的比重来衡量当地的科学技术水平。在我国,科学技术研究的投入主要由政府承担,私人部门的研发投入相对较少。这一指标至少从两方面反应了当地的技术水平:一是当地科研机构的数量和规模;二是地方政府对科技投入的重视程度。根据这一指标进行的分组回归结果如表4:

表4 FDI技术外溢效应回归分析:科学技术水平

表4显示,科技预算比重无论高低,都接受随机效应模型。科技预算比重较高的组中,FDI技术外溢系数为0.7843且高度显著;而较低的组中,外溢系数也较低,而且并不显著,因而找不出FDI产生了技术外溢效应的证据。

当地的技术水平对吸收能力的高低至关重要。自身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才能够进行适当的工艺改造和设备升级,从而达到与外资企业合作的“技术门槛”,进而学习和消化外资带来的先进技术,甚至加以创新,提高生产效率。而技术水平过低的地区,内资企业无法掌握外资企业的先进技术,FDI资本对当地经济的促进作用仅限于增加产值和提供就业,无法产生技术的外部性,也就无助于内资企业的技术积累。通过政府增加对科学技术研究的投入,可以提升当地的技术水平,从而提高FDI技术外溢的吸收能力,使得FDI资本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额外的贡献”。

2.5 对外开放度与FDI技术外溢效应

一个地区的对外开放度可以通过进出口贸易总额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来衡量。根据各市对外开放度的高低,进行分组回归,结果如表5:

表5 FDI技术外溢效应回归分析:对外开放度

表5显示,对外开放度高的组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而对外开放度低的组接受随机效应模型。FDI技术外溢系数在两组中都以较高的水平显著,对外开放度高的组技术外溢系数为0.85,低的组为0.50,显然对外开放度越高,FDI技术溢出的效果更好。对外开放度的提高,其意义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数据上,更重要的,它表明了当地社会包容度的提高,民众的心态更为开放。外资企业与当地企业和居民的沟通将更为方便和直接,内资企业以及其员工也更容易接受外资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

3 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2003~2010年江苏省1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检验了FDI的技术外溢效应结论如下:首先,从全省层面的分析发现FDI对江苏省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显著的正向技术外溢效应,提高了内资企业的生产效率。其次,FDI的技术外溢效应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特征紧密相关,溢出效果在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差异:苏南地区最高,苏中其次,而苏北地区几乎观测不到FDI技术外溢的证据。最后,通过分组回归发现人力资本水平、科学技术水平和对外开放度与各地的技术吸收能力存在正向的相关。这三者的提高,有助于当地吸收能力的提高,从而增强FDI的技术外溢效果。

FDI技术外溢效应对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重大,但是并非所有的地区都可以享受到FDI所带来的技术溢出,这需要当地具备起码的技术吸收能力。FDI技术外溢对吸收能力的“门槛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地区之间的不平衡发展。以江苏为例,FDI的技术溢出在经济最为发达的苏南地区最高,而落后的苏北地区则享受不到FDI技术外溢的外部性,这势必会使得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鸿沟进一步拉大。

所以,提高落后地区的技术吸收能力是有必要的。省一级的政府可以加强财政支出对落后地区的倾斜,尤其是注重当地在教育培训、科学研究以及技术改造方面的投入,提高落后地区对FDI技术外溢效应的吸收能力。各地市政府也可以有意发展一些外向型经济,提高本地区的对外开放度,这对提高吸收能力也会有所裨益。

[1]王亚星,曲全儒.FDI技术外溢的地区差异与信用环境的门槛效应[J].财贸经济,2011,(10).

[2]袁诚,陆挺.外商直接投资与管理知识溢出效应:来自中国民营企业家的证据[J].经济研究,2005,(3).

[3]付元海,唐未兵,王展祥.FDI溢出机制、技术进步路径与经济增长绩效[J].经济研究,2010,(6).

[4]夏业良,程磊.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工业企业技术效率的溢出效应研究——基于2002-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0,(7).

[5]张宇.技术外溢的地区差异与吸收能力的门限特征[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1).

猜你喜欢
内资吸收能力苏中
苏中革命历史纪念馆被授予“扬州市华侨文化交流基地”
苏中少年英雄——周银海
苏中掘港的悠悠年昧
台资或变“特殊内资”引解读
内外资对中国碳排放影响的比较
FDI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关系揭示
吸收能力研究进展评述
技术转移二元视角:吸收能力与释放能力的作用
商务部新批29家内资融资租赁试点企业
基于动态能力观的企业吸收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