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木
马丁内的功能语言学体系
张新木
法国语言学家马丁内是功能语言学的大师。他的《普通语言学纲要》及其后续研究特别关注语言成分的功能。在对音位、语素和句法等语言要素的考察中,他分别描述了语音成分、语义成分和句法成分,并且就这些成分的功能进行了思考,试图构建一个体系完整的功能语言学理论。
马丁内 功能语言学 音位 语素 句法
[Résumé]André Martinet, linguiste français, est un grand maître de la linguistique fonctionnelle. Ses Eléments de linguistique générale ainsi que ses travaux ultérieurs prêtent une attention particulière aux fonctions des composantes de la langue. En observant les éléments linguistiques tels que le phonème, le monème et la syntaxe, il a essayé de décrire les éléments phonétiques, sémantiques et syntaxiques, et a prolongé ses réflexions sur leurs fonctions afin de construire son univers de la linguistique fonctionnelle.
安德列•马丁内(André Martinet, 1908-1999)是法国著名的功能语言学家,也是与本维尼斯特、叶尔姆斯列夫、雅各布森、哈里斯和乔姆斯基等学者齐名的语言学大师。符号学巴黎学派首领阿里维(M. Arrivé)在纪念他逝世的文章中,称赞他是“本世纪语言学的活记忆”①Michel Arrivé, André Martinet, Le généraliste de la linguistique, in Le Monde, juillet 1999.;巴黎第五大学教授费亚尔(C. Feuillard)则认为,“目前虽然有若干个语言学流派自誉为功能主义学派,但只有马丁内才是其真正的开创者,他开创了一个思想独特观点非凡的流派。②Colette Feuillard, Le fonctionnalisme d’André Martinet, in La linguistique, PUF, Vol. 37, 2001, p. 5.”作为欧洲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代表,他早期比较关注印欧语系和音位学研究,后来则更关注普通语言学问题,试图弄清不同语言的独特性与多样性,注重语言成分在语言交际中的功能。1960年《普通语言学纲要》③André Martinet, Eléments de linguistique générale, Paris : Armand Colin, 1960, 1978, 2008.的出版,标志着马丁内功能语言学思想的成熟。他还于 1965年创办了语言学专业杂志《语言学》,为法国乃至世界的语言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学术平台。纵观马丁内的研究④马丁内的其他著作有《日耳曼语言中表达源的辅音对生现象》(La gémination consonantique d’origine expressive dans les langues germaniques, 1937 )、《丹麦语中词汇的音位学》(La phonologie du mot en danois, 1937)、《当代法语的发音》(La prononciation du français contemporain, 1945)、《语音变化的经济性》(Economie des changements phonétiques, 1955)、《语言与功能》(Langue et fonction, 1962)、《共时语言学》(La linguistique synchronique, 1965)、《朴实的法语》(Le français sans fard, 1969)、《语言演变与重建》(Evolution des langues et reconstruction, 1975)、《功能句法研究》(Studies in Functional Syntax, 1975)、《法语功能语法》(Grammaire fonctionnelle du français, 1979)、《普通句法学》(Syntaxe générale, 1985)、《语言的功能与动力》(Fonction et dynamique des langues, 1989)、《语言学家回忆录》(Mémoire d’un linguiste, 1993)等。,尤其是在《普通语言学纲要》中,他试图从语音层面、语义层面和句法层面分别考察语言的构成要素,分析不同层面中各成分的功能,即语言的音位功能、语素功能和句法功能等,建立起一个体系完整的功能语言学理论。
马丁内早期的研究主要针对语言的普通问题,是对索绪尔普通语言学及布拉格学派功能观的继承。他从形式主义语言学那里借鉴了一些观念,承认语言成分之间存在着共性的原理、相互依赖的关系和对立互补的结构,提出了关于语言的一些基本概念,如音位(phonème)、语素(monème)、替换(commutation)等。在此基础上,他又指出语言体系中不同的实现方式,如开/闭元音的对立,长/短元音的对立,词位与变格的使用,指示句法关系的前置词或后置词,还有这些现象出现频率的不同程度等,这些都是语言的普遍特色①Colette Feuillard, Le fonctionnalisme d’André Martinet, in La linguistique, PUF, Vol. 37, 2001, p. 6.。随着研究的深入,马丁内开始关注语言的成分及其功能问题,提出了双重关联的理论,把语言设想成“双重关联的有声的交际工具”②André Martinet, Eléments de linguistique générale, Paris : Armand Colin, 1978, p. 20.。他认为,这种设想就像是一种规定,而“规定一种语言或一个句子是这或是那,这并不意味着存在可感知的绝对现实,存在与‘语言’或‘句子’的指称相对应的对象。而是通过公约,不再使用那些不能反映特征的成问题的术语”③André Martinet, Syntaxe générale, Paris : Armand Colin, 1985, p. 9-10.。他进而断定,双重关联应该被看作一种理论公理,可用来定义语言这个语言学研究对象,以便让语言学获得其学科的独立性。在对语言普通问题的思考中,他在交际相关性、语言功能和双重关联等方面具有突破性的创见。
交际相关性(pertinence communicative)
马丁内认为,研究语言需要选择一个考察视角,即相关性的视角,以便能“科学地”进行研究。这里所说的相关性就是交际相关性,它回应了“一种规定,当我们考察语言是怎样运转、怎样变化着去适应人类群体交际需要的多样性时,这种规定便不证自明。”④Ibid., p. 10.马丁内对交际相关性进行了描述:“把直接与交际有关的事实分离出来,语言学家的工作就开始了。被保留下来的成分是:在它所处的语境中,本可以不出现的事实,也就是讲话人有意使用,而听话人又从中听出对方有交际意图,因而作出反应的那些成分。换句话说,只有承载信息的成分才是语言学上的相关成分。”⑤马丁内,《普通语言学纲要》,罗慎仪等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第28页。任何交际都导致信息的交流,而一旦有信息,就会有相互对立的语言成分,说话者就得做选择,这种选择与需要传达的信息价值相关,与音位和语素相关。相关性、对立、选择是三个相互联系和影响着的概念,任何语言单位都预设了这种相对成分之间的选择,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语言单位才具有相关性。不过,马丁内还认为,选择交际并不意味着忽视语言的其他功能,即它作为思维载体的事实,还有表达功能,诗学功能等。这里选择的是涵盖最广的功能,因为交际会不同程度地预设其他的功能,在突出交流的同时,也重视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的互动,以某种方式突出信息的意义,而非信息的形式。同时,语言还需要一定的稳定性以保障交际,但又不是一个僵化的体系,它时刻都在变化,因此交际就需要不停地适应语境。马丁内还提出了动力共时学(synchronie dynamique)的概念,以便在运转中了解语言。
成分与功能(composantes et fonctions)
相关性的概念是根本的概念,它一方面提出了相关的语言成分,同时还暗示了这些单位的变体,变体则是同一单位的不同形式,两者必须区别开来。另一方面,它确定了这些不同成分的功能,确定了它们在交际中的作用。例如,小舌音[R]和齿龈音[r]在生理上是不同的,但在法语里它们是同一个语音单位;而qui和que不能看作两个关系代词,而是一个,在qui的情况下,它是主语,如la personne qui vient(正在走来的人);在que的情况下,它是宾语,如 la personne que j’ai rencontrée(我遇见的人) 。[R] 和[r]是两个变体,也称变体音素(allophone),而qui和que则是关系代词的变体符素(allomorphe)。相关性原则既能区分与语言单位相对应的形式成分,也能区分语言限制所强加的形式成分,但后者并不带来任何信息。经典的范例便是事物名词的性,如 lune一词在法语中是阴性,而在德语中的Mond则是阳性,除了显示该词在阴阳性上的任意性外,不给交际增加任何的额外信息。参照交际相关性,语言单位便能获得其不同特性。音位行使着区别功能,在形式上区分意义上相对的语言单位,如[l]、[s]在[lup](放大镜)和[sup](汤)中的区别作用。而语素则承担着意义功能,因为它直接承载着意义,如[taR](迟)。这种在所有分析层面上对意义的关注便是功能理论的核心,反映了对交际相关性的选择。这种选择说明,马丁内不再使用布龙菲尔德的符素(morphème)概念,而采用语素(monème)概念,以便指称最小的意义单位。布龙菲尔德认为,符素是一个简单的语言形式,它是“一种信号单位……具有固定和确定的意义,与语言中其他形式的意义完全不同。”①Léonard Bloomfield, Le langage, Paris : Payot, 1970, p. 150.然而,我们又可以通过音位的形式来描述符素,也只能用这种形式来研究符素的意义。而在马丁内看来,语素才是语言的最小意义单位,人们“无法预想它总是表现和必然表现为陈述句的区别性切分段(segment),它只对应于陈述句中的一个形式差别”②André Martinet, Syntaxe générale, Paris : Armand Colin, 1985, p. 30.。在《普通语言学纲要》中,马丁内也提到符素的概念,以区别语法语素(monème grammatical)和词汇语素(monème lexical),后者也称词素(lexème)。然而他很快抛弃了符素的概念,以免引起混淆。
双重关联(double articulation)
马丁内认为,人类语言具有双重关联的特征,第一重关联表现在语言的意义单位上。任何一个语句都可以分解成一系列单位,每个单位又具有一个有声形式和一个意义。如 j’ai mal à la tête(我头痛)这句话,由六个语义单位组成(法语中分别为:j’、ai、mal、à、la、tête),其中每个单位都可以出现在其他的交际语境中。第二重关联表现在语音上,如tête这个词,它由三个语音单位[tεt]构成,因此,任何一个语句可以分解成一系列的音位,音位是最小的语音单位,既不能再细分也不具有意义,而仅仅起着区别功能③马丁内,《普通语言学纲要》,罗慎仪等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年,第9-10页。。交际相关性就是通过音位承担的区别相关性来实现的。这些音位具有一种由区别特征(traits distinctifs)组成的形式,但是它们并不具有意义。而意义相关性则由语素来承担,语素具有意义价值。不过,承担意义的形式成分有时是不能分离出来的,如 Il revient du cinéma (他从电影院回来)中的du所显示的那样,它是标示出发地的de和定冠词le的混合物。另有一些组合语素也按照简单语素来运行,被称之为整体语素(synthème),它们对应于一些衍生词和复合词。交际相关性建立了双重关联,它导致了音位和语素之间的功能性连带关系,因为区别功能只能在意义功能的实现过程中才能执行,而意义功能又需要一个形式载体去显示它。双重关联概念所参照的正是这种不同功能单位之间的相互依赖,而不仅仅是语言单位之间的简单组合。
马丁内首先对语音的基本单位及其功能进行了思考。在考察法语的语音时,区分出法语语音的三项基本功能:区别功能、对比功能和情感功能。区别(distinctif)功能是指一个音位成分在语链点上能够区别于另一个符号;对比(contrastif)功能主要体现在重音上,能够将语句分析为语音连续单位;情感功能则能反应说话者的情绪,例如将impossible中的[p]延长和加重,就可理解为说话人生气了,而不必借助双重关联结构来说明①同上,第55-56页。。在此基础上,马丁内在突出音位的交际功能时,将语音成分的研究归纳为音质音位学和节律学两个方面。
音质音位学(phonématique)主要研究如何将语句分离成音位,给音位分类,并考察音位如何结合成语言的能指。首先要对音位进行切分,找到最小的语音单位。通过法语中lampe(灯)和rampe(栏杆)两个词的对比,可以发现词首音是最小切分段,也就是音位,所以[l]和[r]是两个音位。然后要寻找区别特征,如通过对douche(沐浴)和souche(树根)两个词的比较,发现前面的[d]是个爆破音,后面的[s]是摩擦音。于是,根据发音方式、发音部位和送气方式等,每个音位都有三个区别特征。如[d]具有爆破音、齿音和浊音三个特征,而[s]具有擦音、齿音和清音三个特征。这就是音位的相关特征(traits pertinents)。因此,音位可以根据这些特征分为元音和辅音,通过对称关系又将音位细分为爆破音、擦音、振动音、唇音、齿音、腭音、清音、浊音、鼻音等。在完成音位的切分和分类后,马丁内又就组成音位能指时出现的结合变体、其他变体、音位中和、超音位(archiphonème)、音位互补、非区别成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引出节律学的问题。
节律学(prosodie)的事实则大大超越了音位学的范围,但又与音位学紧密相关,因为它们也承担着交际功能。马丁内就节律的物理性质、语调、声调、定点声调、短音节、重音的强调作用、重音与声调、重音的功能、重音的识别作用、重音的等级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他认为,语调具有意义价值,例如在疑问句中,它就具有意义功能。语调可以与语素划为一类,但语调与语素的能指不同,不能通过区别单位来进行分析。除了音位和语素之外,还有其他一些成分可以参与交际功能,尤其是声调和重音。这些成分的本质相去甚远,也不能在音位和能指载体中得到体现。然而,声调又完全属于音位的范畴,而当某些成分与某个特定声调结合时,它们便有了区分功能,因此这些成分只能处于双重关联之中。相反,“重音的功能主要是对比性的,它的作用是把带重音的词和单位,与句子中其他同类型的单位分隔开来”②马丁内,《普通语言学纲要》,罗慎仪等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第84页。。语调和重音等成分不具有音位和语素所特有的本质和运行方式,是增加到音位和语素之上的额外成分,所以语调并不总是承担意义的功能,而重音也不总是具有相关性。因此,语音成分的最终价值要在语义层次上才能得到全面的体现。
确定语义的基本单位及其能指,是探讨语义的基础。马丁内认为,语义的基本单位或最小单位应该是语素,语素对应于某个义素(sémantème),如同能指对应于某个所指。正如分析音位时首先要选择构成能指的切分段那样,应该对讲话者要传达的信息进行分量,选择所指的切分段,“通过比较语音上差异越来越小,语义上越来越接近的语句,就可以分析出结果”③同上,第96页。。例如Il court(他跑步)一句,其能指为[ilkur],包括两个法语词,但具有五个语素:他、跑步、第三人称、单数、现在时。而在insupportable(不可承受的)这个词中,一个词包含了三个语素:不、承受、可……的。在完成基本切分段的基础上,马丁内在语素等级、整体语素、语素分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且提出了他的形态学。
语素等级(hiérarchie des monèmes)标示着语素之间的关系。参照相关性原则,语素等级建立在定义概念的不同标准之间;其做法是首先考虑最为普通的定义特征,而且适用于所有的语素,然后再观察更为特殊的属性,涉及某一单位集合的属性。语言单位在结合成陈述句时,保持着不同类型的关系:主要有相容关系和排斥关系两种。相容关系体现了一种语素的连续关系,这种连续关系可以是不同本质的关系。有些关系是自由的,另一些则是强加的,它可以服从某种形式的限制,而又不回应交际的功能,或是仅仅起区别作用,并且在语义层面上产生影响。交际的稳定性要求语素具备某些条件,即在陈述句中和其他语素结合时服从某些限制,但又享受一定的自由度。语素的位置明显展示了这一属性。如在Pierre bat Paul(皮也尔打保尔)中,语素的位置决定着谁打谁的问题,不能随便摆放。而副词hier(昨天)在句子中则可以较随意地摆放:如il est arrivé hier à huit heures, il est arrivé à huit heures hier, 位置的改变并不影响意义。形容词étrange也一样,说un étrange personnage和un personnage étrange(一个奇怪的人),在意义上并无差别。排斥关系主要是一些形式限制,如在第二关联中,能指中的音位都有其固定的位置,不能和其他的音位替换;同样,当语素le(阳性定冠词)与语素soir(晚上)结合时,限定词必须放前面,而且不再容许其他同类的限定词。不过在法语中,冠词和数字却具有相容性,因为它们可以一起限定名词,并不相互排斥,例如les deux amis(那两个朋友)。另外还有相关性位置。出于简约原因,语言使用位置来实现交际,这会在纵聚合层面上减少大量的单位数量,尤其是对语素而言,在横组合轴上,位置如同功能语素,可以充当句法关系的指示标志。以音位[t]、[i]、[R]为例,不同的位置会组成不同的能指,并具有不同的所指:如[tRi](挑选)、[Rit](礼仪)、[tiR](射击)等。在语素方面,语言单位之间还存在句法上的依赖关系:如vraiment(真正地)在il n’est vraiment pas sérieux(他真的不是严肃的人)中限定的是pas,而在il n’est pas vraiment sérieux(他不是真正严肃的人)中,pas指涉的是vraiment。主语与宾语的功能也是通过位置来表示的,如Pierre admire Marie(皮也尔欣赏玛丽)中两人的欣赏关系。前置表示主语功能,后置表示宾语功能。虽然位置本身并不具有意义,但它通过指示功能而参与意义的形成。
整体语素(synthème)则是语素的衍生物和复合物。语素研究形成了语素学(monématique),它旨在建立某一语言的语素清单,根据各自的句法行为将其划分为词类(classe),然后探讨其句法功能及运行规则。语素研究表明,词汇在相互结合形成语句时,除了词汇本身构成的意义单位外,还在构成过程中形成一些整体语素。在《法语功能语法 》一书中,马丁内对整体语素作了较为严格的定义:“整体语素是由两个或以上语素组成的合成语段,是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可以进行分析的意义单位,……可以把合整体语素看作是一个语素类,从语法角度来看,整体语素从来都不能构成一种新的意义单位类别。”①André Martinet, « Grammaire fonctionnelle du français », Paris : Didier, 1979, p. 233.整体语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词汇性整体语素,即组成整体语素的成分都是词汇语素,如法语中的autoroute(高速公路),bonhomme(好人)等;另一种是语法性整体语素,即由词汇语素和语法语素混合组成,如法语的chemin de fer(铁路),就是由两个词汇语素chemin和fer以及一个语法语素de构成。词汇性整体语素考察衍生语素或复合语素的生成和运行,即衍生词的不同词缀,还有复合词中的多种结构等;而语法性整体语素是词汇结合中衍生的起语法功能作用的语素。对这两种整体语素的研究构成了整体语素学(synthématique)的基本对象,以考察整体语素的形成规则和运行规律。
形态学( morphologie)是纯粹针对形式的研究,准确地说是“对第一重关联中非相关的形式事实及出现条件的研究。其分析单位不仅是词汇语素和语法语素的能指的变体,还有功能和非相关位置的形式变体”①Colette Feuillard, Le fonctionnalisme d’André Martinet, in La linguistique, PUF, Vol. 37, 2001, p. 18.。形态学研究的是语素组合体(combinatoire),不管是传统意义上的变格,或是整体语素的构成,只要这种组合导致语素的形式变化。因此,一般过去时的语法单位便可以是i(s)、u(s)、ai等,依据与此组合的动词和人称的不同而定,形成je finis(我结束),je crus(我认为),je pensai(我想)的形式。同样,动词也可按照作用于它的时间语素和人称语系而变化,如dormir(睡觉)便以dors的形式表示现在时间和第一人称,以dormais的形式表示未完成过去时。相反,一般过去时或未完成过去时的确定关系则与人称相同,它取决于句法。形态学只考虑这种关系建立时的形式结果。同样,vert(绿色)接受后缀的情况,如vertement(绿色地),也属于整体语素学,包括衍生词的构成在内,再如从vert到verdure时“t”被“d”代替的情况,也属于形态学的范畴。功能在句子中也可以变换形式和位置,如il se souvient de son dernier voyage(他回忆起最后的旅行)中的“de”所标示的间接宾语功能,在il se souvient qu’elle avait refusé(他回忆起她曾经拒绝过)中已经不见了。而扩展性代词能确认这同一个功能,如il s’en souvient(他回忆起这件事),代词“en”这个形式不仅取决于代词的功能,而且取决于该扩展代词的非生命特点。如果是表示人的补语,那会要求一种重读人称形式:il se souvient de lui(他回忆起了他)。“en”的用法伴随着“de”引导的间接宾语功能的位置变化,放到了谓语之前而非谓语之后。尽管形态学具有自己的对象和形式,但它分布在若干个领域内,如语素学、整体语素学和句法学,因为它关涉到这些学科各自的单位。
另外还有价值学(axiologie)。它研究语素的意义价值,也就是说所指或义子的组成特征,词汇单位和语法单位的特征,还有句法功能可能产生的意义效果。但在后一点上,功能主义者也有分歧。有人认为,人们将某些实际上属于语义作用的价值赋给了功能。然而,即使确定这种价值确有难处,还是应该肯定功能参与意义的形成,因为语素特征不足以独自形成意义。必须上升到句法层面,意义或价值才会得到最好的限定。
语句中的不同成分形成了相关的句法功能,而句法功能是一个相当模糊的概念。这里所说的句法功能,仅局限于马丁内在《法语功能语法》中设想的功能,对应于某些语法类别中的可变的句法关系。如主语功能是指一个语素相对于另一个相关成分所起的特殊作用。在法语中,这种作用允许这个相关成分充当谓语,如part(出发)。但这个词不能单独形成句子的核心,它需要与一个像Pierre(皮也尔)的语言单位结合,才能共同成为核心句子。任何句法功能都事先假设一种在数个可能的关系中的选择,以便从相关语素中获取某种统一性。马丁内从句子成分、句法关系与功能、语义作用等角度对句法功能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自己的功能语法。
句子成分(éléments syntaxiques)源自于语句中承担不同功能的语素和整体语素。根据巴伊的观点,“词汇的特征就是它们具有价值,而这个价值又与其功能密不可分……形容词事先预定去修饰名词……而名词又承担主语功能。”①Charles Bailly, Linguistique générale et linguistique française, Bern : Francke, 1965, pp. 114, 122, 116.同样,特尼埃(Tesnière)指出了这些成分的“静态和惰性”与“动态和活力”特征,如“行动元总是一些名词或名词的对等物。反过来,名词原则上在句子中总是承担着行动元(actant)的功能……而状态元(circonstant)总是一些副词或副词对等物。反之,副词原则上在句子中承担着状态元的功能。”②Lucien Tesnière, Eléments de syntaxe structurale, Paris : Klincksieck, 1969, pp. 102-103.而乔姆斯基从生成语法的视角出发,更钟情于自己的表述,将句子缩减为与主语相关的名词语段(SN)和与谓语相关的动词语段(SV)③Noam Chomsky, Syntactic structure, The Hague: Mouton, 1957. Trad. Franç. Structures syntaxiques, Paris : Seuil, 1969.。 马丁内在综合了以上研究后提出了自己的设想,首先区分出词类与功能。词类是根据语素在句子中的相容性而确定的,如“名词是能够与冠词相容的。而它们的功能并不一定与词类对等,如主语功能既可以由名词来承担,也可以由动词不定式或一个分句来承担”④Colette Feuillard, A propos des fonctions syntaxiques, in La linguistique, PUF, Vol. 46, 2009, p. 96.。而在语素内部,其句法功能又不能等同于引导它的功能性语素。例如同一个功能语素en,可以标示不同的功能:一种是时间功能,如en mars, il pleut(三月份天下雨);另一种是地点功能,如en Italie, il fait beau(在意大利,天气晴朗)。反过来,一个确定的功能也可以用不同的功能语素来表达,例如地点功能,il habite en Bretagne(他住在布列塔尼),il habite le Pas-de-Calais(他住在加莱省)。
句法关系(relation syntaxique)可以对应于语素间的功能依赖关系,但只影响第一关联中的语言单位,带来一种等级关系:如在il est arrivé trop tard(他来得太迟了)一句中,trop(太)在等级和句法上都依赖于tard(迟),如果没有tard的在场,trop就无法进入句子。句子中等级的最高核心被武断地称作“谓语”,如上句中的arrivé(来)。不过,虽然句法关系的等级建立在规定之上,但这种规定却来自于对语言事实的观察。确实,一种语言仅仅借助于现有的语素,排除位置和功能指示标志,以表达它在陈述句中的关系,这是不太可能的。其实,某些关系得由一种新的语素来表达。句法关系与语素一样,它参与信息的意义,但是根据关系性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某些类别的组合只能引出一类关系,而有的组合则能引出多类的关系。如冠词只能限定与它相关的名词,如la nuit(夜晚)。同样,一个名词通过功能语素的中介,会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另一个名词,如在une maison dortoir(宿舍别墅)和le jardin du voisin(邻居的花园)中,dortoir和voisin分别是maison和jardin的限定词,这类成分并不是要区分出另一种句法关系,而是突出其核心特性。相反,动词和名词之间建立的关系就有可能出现变化,在il apprécie le soir (他欣赏夜晚)和il apprécie le repos le soir(他夜晚欣赏休息)中, soir与apprécie处于依赖关系。虽然在这两个句子中,soir都跟在apprécie后面,但它们所处的关系已经不同,而由此产生的意义价值也起了变化。在前一句中,soir承担的句法功能是宾语,是欣赏的对象,而在后一句中承担的是时间功能,指出欣赏行为所处的时间背景。虽然语素没有变化,不同的句法关系却产生出另一种意义效果。因此,句法关系就是一些功能,而“功能与语素一样,都是语言的单位,它们像语素一样,有一个意义和一个可分辨的形式。”⑤André Martinet, Syntaxe générale, Paris : Armand Colin, 1985, p. 172.。
语义作用(rôle sémantique)这个概念并不是马丁内本人的特别研究,而是普通语言学理论的一个部分,它可以让我们明确句法功能在意义构建中所起的作用。语义作用产生于语素内在意义特征的组合及其功能所析出的意义价值,正如句子中每个关系成分的替换所显示的那样。如在l’enfant ouvre la porte(孩子打开房门)一句中,enfant(孩子)是施动者,它具有表达人的义子(sème)的作用,ouvre(打开)具有行动的特征,语素enfant在这里执行着主语的功能。而在l’enfant reconnaît la porte(孩子辨认出房门) 中,reconnaît(辨认)并不导致任何针对房门的行动,它只是一个体验元(expériment)。而在le passant reconnaît l’enfant(行人认出了孩子)中,enfant又变成了语义宾语,因为它不再承担主语功能。如果用clé(钥匙)去替代enfant,即la clé ouvre la porte(钥匙打开房门),clé就被当作工具来分析,因为这个无生命的成分不能单独执行一个动作。因此,语义作用自行附加到句法功能上,而句法功能则关涉到作为关系实体的语素。语义作用启动了关系成分中的意义效果,启动了执行功能的语素,还有针对语素而承担的功能,因此也就启动了功能本身。
功能语法(grammaire fonctionnelle)在明确了词类和功能、句法功能和语义作用后,马丁内还对句法功能进行了分类。在《法语功能语法》中,他将句法功能细分为主语功能、谓语功能、宾语功能和其他功能,其他功能又包括时间功能、空间功能、方式功能等①André Martinet, Grammaire fonctionnelle du français, Paris : Didier, 1979. p. 153.。马丁内认为,主语功能就是必要功能,它与其他特别功能和非特别功能相对,因为在句法层面上,其他的功能可以不介入谓语的构建,而谓语则是建立交际的必要成分。必要功能通过其在场的必要性与其他功能区别开来。而特别功能和非特别功能之间只存在兼容性的问题,特别功能只影响到个别类别的某些成分,如宾语功能或变格功能。非特别功能则是所有单位都接受的功能,如地点功能,时间功能,方式功能等。总之,“句法功能就是语言单位……语素是最小的意义单位,句法功能则是最小的句法关系单位”②Jean-Baptiste Coyos, Les fonctions syntaxiques sont des unités linguistiques, in La linguistique, PUF, Vol. 46, 2009, p. 115.。功能语法确定了各种句法依赖关系在特定陈述句中承担的功能。
综上所述,马丁内对功能语言学要素的思考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正如格朗杰所说,其理论贡献首先在于统一了认识领域,以同质的方式引入同一概念或相同类别概念的分类方法;然后开启了功能主义理论观,提供了概念和物质的操作工具,让人们得以进行推理;最后建立了一个知识整体,即明确制定了若干原则或初步建议,使语言成为总体上可把握、表面上不矛盾、论证上可分析证明的实体。③Gilles-Gaston Granger, Langages et épistémologie, Paris : Klincksieck, 1979, pp. 196-197.如果说音位学、语素学和句法学是独立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分别为语音单位、意义单位、句法关系及其功能,而形态学和价值学则是横向的学科,它们只关涉第一关联的单位,形态学考察形式问题,价值学考察意义层面的问题。尤其是交际相关性、双重关联、句法功能等观念,主导和确定了语言研究的思路和分析方法,“使功能语言学能够满足理论所要求的严谨、协调和统一性”④Colette Feuillard, Le fonctionnalisme d’André Martinet, in La linguistique, PUF, Vol. 37, 2001, p. 20.。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责任编辑:张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