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岩 金敏敏 杨美霞 吴华 姚云海 王伟 王勇 傅建明 顾旭东
感觉统合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李岩 金敏敏 杨美霞 吴华 姚云海 王伟 王勇 傅建明 顾旭东
目的 探讨感觉统合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4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感觉统合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周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66项(GMFM-66)对两组患儿进行粗大运动功能评定。 结果 治疗12周后,两组患儿GMFM-66评分均较前有所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感觉统合训练可以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感觉统合 痉挛型脑瘫 粗大运动功能
【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ensory integration training on the gross motor function in children 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 Methods Forty eight children 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n=24)and control group (n=24).Both groups received routin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while the treatment group also underwent sensory integration training.Gross motor function was tested before and 12 weeks after treatment by GMFM-66 in both groups. Result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ender,age,type and before treatment GMFM-66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P>0.05).The gross motor function was improved after treatment in both group (P<0.05);while that was more markedly in treatment group than in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Sensory integration training can further improve the gross motor function in children 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
【 Key words】 Sensory integration training Spastic cerebral palsy Gross motor function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因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1]。脑瘫的患病率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中结果也不尽相同,发达国家脑瘫患病率约为0.1%~0.4%,我国为0.15%~0.5%[2],而其中60%~70%为痉挛型脑瘫[3],因此寻找治疗痉挛型脑瘫的方法十分必要。目前康复医学科对痉挛型脑瘫的治疗方法主要采用以神经发育疗法为主的康复训练,但关于感觉统合训练能否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感觉统合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06—2011-09在我院康复医学中心住院或门诊接受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分型、粗大运动功能量表66项(GMFM-66)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详见表1。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中华儿科杂志》2004年小儿脑瘫专题研讨会制定的关于痉挛型脑性瘫痪的诊断和分类标准[3];(2)监护人对治疗方法及内容知情并同意配合完成治疗;(3)年龄1~3岁;(4)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4-5]分级为Ⅱ~Ⅳ级;(5)无固定的肌肉挛缩与骨骼畸形;(6)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能理解简单指令。排除标准:(1)下肢接受过矫形外科手术;(2)接受过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或周围神经选择性切断术;(3)使用抗痉挛药物;(4)治疗前6个月内接受过肉毒毒素注射;(5)合并有视觉及听觉障碍者;(6)合并有其他严重疾病,不宜进行康复训练者。
1.3 方法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的比较
1.3.1 训练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主要为Bobath神经发育疗法[6],同时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辅以Vojta法[7]、理疗等),45min/次,2次/d,5d/周。Bobath神经发育疗法:采用抑制-控制关键点、促通技术以及感觉刺激手法改善异常运动的控制力,诱发正确的动作。Vojta法:主要让患儿取一定的起始姿势对身体特定部位给予压迫刺激,诱发出反射性俯爬和反射性翻身两个动作。治疗组采用与对照组相同的常规康复治疗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增加感觉统合训练治疗,主要包括:网缆上插棍、滑板爬行、蹦床、球池、平衡台、晃动平衡木、平衡脚踏车,30min/次,1次/d,5d/周。
1.3.2 评定方法 采用GMFM-66[8-10]评定两组患儿训练前、后粗大运动功能。GMFM-66分5个功能区,即卧位和翻身(4项)、坐(15项)、爬和跪(10项)、站(13项)及走、跑、跳(24项)。每项均按4级评分:不能进行为0分,少量完成为1分,部分完成为2分,全部完成为3分。按照GMFM指导手册的要求计算GMFM-66的总分,代表运动发育的水平。所有评定均由同1位未知患儿分组的治疗师完成。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 表示,组内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训练12周后,两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均较训练前明显提高,且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GMFM-66评分的比较
脑瘫患儿常表现为运动发育落后,原始反射持续存在,而保护性反射却延迟出现或不出现。这主要是由于脑部高级中枢发生病变,大脑失去了对低位中枢的控制,导致患儿平衡反射缺如,感觉功能障碍(如触觉、关节感觉、平衡觉、视觉失调及前庭功能障碍),肌力、肌张力异常,姿势控制异常[11]。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治疗原则是降低肌张力,提高拮抗肌的收缩力,维持或扩大关节活动度,抑制异常反射姿势,诱发随意的、分离的活动。让患儿学会主动运动,经过系统的康复训练,两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均有改善,这是因为Bobath神经发育疗法是以反射性抑制与促通两大手法为中心,而此时小儿神经尚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具有可塑性强这一特点,通过抑制患儿异常姿势与运动模式的方法,协助产生正常的反应,经过反复的刺激和训练使其运动模式逐渐正常化。而Vojta法是通过按压刺激身体的一定部位,诱导出反射性俯爬和反射性翻身两个动作。这两种方法均是以神经生理为理论基础,属于神经发育疗法,对促进肌张力正常化、矫正异常姿势及诱发运动产生有较好效果[12]。理疗主要是利用两组低频脉冲电流先后刺激患儿的痉挛肌及其相应的拮抗肌,使两者交替收缩,通过交互抑制使痉挛肌松弛,降低肌张力,增加拮抗肌的肌力[13]。
本研究中增加感觉统合训练的患儿疗效优于常规康复治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因为人类生存需要的最基本而且最重要的感觉是触觉、前庭觉及运动觉。学习各种感觉贯穿了人的一生,是一种大脑和身体互相协调的过程。只有使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工作,使个体与环境顺利接触[14]。感觉统合功能是认知能力、社会性、身体和情感发展的基础,是每个儿童成长过程中必有的学习过程,没有感觉统合功能,大脑和身体都无法发展[15]。患儿由于出生时窒息等因素导致脑损伤,不仅影响其运动能力、智力水平,还导致感觉功能障碍,使感觉信息不能在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有效地组合,以致网状激活上行机制不平衡,对各种刺激没有足够的抑制,机体不能作出适当的应答,整个身体不能和谐有效地运作。感觉统合训练针对脑瘫患儿的特点,采用特制的器材和科学合理的设计,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训练,可以最大限度调动脑瘫患儿主动参与的积极性[11]。感觉统合训练为脑瘫患儿提供了大量的感觉刺激,包括内耳前庭觉、本体感觉和皮肤触觉,这3种感觉信息在脊髓、前庭核、内侧纵束、脑干网状结构、小脑及大脑皮质等多级神经中枢中进行整合加工,并形成运动方案[2]。治疗师通过滑板、吊缆等器械对患儿进行感觉统合训练,以增加对触觉、前庭觉、本体感觉的刺激,改善大脑感觉处理的能力,使人体对外界作出良好的顺应性反应[16]。
本研究通过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进行系统的感觉统合训练,发现其对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有一定的作用,然而本研究的病例偏少,年龄层次局限,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加以完善。
[1]李艳,韦丽仁.小儿脑瘫的病因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 21(9):552-554.
[2]南登崑.康复医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6-61, 175-180.
[3]《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4):262.
[4]徐开寿,何璐,麦坚凝,等.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社会生活能力特征及其相关性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4):308-312.
[5]Pfeifer L I,Silva DBP,Funayama CAR,et al.Classification of cerebral palsy:Association between gender,age,motor type, topography and gross motor function[J].Arq Neuropsiquiatr, 2009,67(4):1057-1061.
[6]史艳,李静.系统的抗痉挛治疗结合Bobath神经发育疗法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0, 32(9):652-653.
[7]纪树荣.运动疗法技术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415-443.
[8]史惟,陈冬冬.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在脑性瘫痪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华儿科杂志,2006,44(7):550-552.
[9]王素娟,史惟,廖元贵,等.GMFM-66在0-3岁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评估中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27(6):530-534.
[10]Russeh D J,Roseabanm P L,Avery L M.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66&GMFM-88)user's manual[M].London: Mac Keith Press,2002:42-129.
[11]张丽华,金彩君,王立苹,等.感觉统合训练对痉挛型脑瘫儿童立位平衡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1):72-74.
[12]陈才,黄真,洪芳芳,等.运动学习法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9,31(8):549-551.
[13]李晓捷.实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43-247.
[14]谭育华.感觉统合训练在脑瘫儿童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2008,23(19):2689-2690.
[15]李旭东,黄悦勤.感觉统合失调的研究进展[J].中华儿科杂志,2001, 39(9):573-575.
[16]张雁,吴卫红.脑损伤患儿感觉统合训练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2):164-166.
Effects of sensory integration training on gross motor function in children 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
LI Yan,JIN Minmin,YANG
Meixia,et al.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Center,the Second Hospital of Jiaxing,Jiaxing 314000,China
2012-05-03)
(本文编辑:严玮雯)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2011KYB120)
314000 嘉兴市第二医院康复医学中心
顾旭东,E-mail:jxgxd@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