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春玲(广东省中医院,广东 广州 510280)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和人们对健康概念的重新认识,现代医学护理服务已经从以疾病为中心的方式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方式,很多研究发现运用心理学进行心理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生活满意度正是衡量某一社会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参数,是一个人根据自己选择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总体评价,生活质量的高低会对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心理健康起到重要的影响[1-3]。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6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25例,均按WHO推荐的诊断标准确诊。将25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给予心理护理的试验组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试验组13例,男6例,女7例,平均年龄(43.62±6.5)岁;对照组12例,男6例,女6例,平均年龄(44.75±6.6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两组患者在入院时进行护理前的生活满意度指数量表的问卷调查,从而深入了解患者的生活满意度水平。生活满意度指数量表(简称LSIZ)是由Wood等人根据Neugarten的生活满意度量表修改优化而成,信度和效度得到进一步提高,得到广泛的使用。该量表共13项同意(0分)—不同意(1分)的条目组成,总分从0(满意度最低)到13(满意度最高)。对于对照组患者,在住院过程中仅给予常规护理。对于试验组患者,在住院过程中给予全方位的心理护理。当患者刚入院时,护理人员及时的了解患者的各方面资料,如年龄、婚姻状况、职业、经济条件、文化程度等,加强对患者各个方面的了解。同时特别注意患者的面部表情、语调、神态、姿势等,从而更加正确的判断患者的情绪状态和心理过程,实施更为有效的护理。在住院过程中,护理人员及时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根据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解释细致入微客观做好心理疏导,提供给患者有关的知识,帮助患者分析病情、原因、治疗过程,并且介绍成功病例来教育、开导、启发患者,加强患者对住院治疗的信心,为患者创造一个温馨的氛围,让患者感到安全、放心、亲切,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护理,减少患者因为入院而引起的过度焦虑,最大程度的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同时,护理人员积极做好患者家属的工作,帮助家属树立长期积极的思想准备,鼓励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家属对患者的心理支持,使患者得到心理上的最大安慰和关心,降低患者的心理压力。在出院时,再次对两组患者用生活满意度指数量表进行评分,对比两组患者得分差异。
1.3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7.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通过调查问卷数据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得分分别予以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P<0.05看作有统计学差异。
通过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之后的生活满意度水平比较可知,试验组患者的生活满意度得分为(10.23±1.48)分,而对照组则为(7.42±1.31)分,低于试验组患者的得分。通过t检验可知,两组患者的生活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相比较而言,实施心理护理的试验组糖尿病患者不仅身体状况得以改善,心理状态也得到很好的调整,他们对目前的生活比较满意,自信心明显提高。未接受心理护理的对照组糖尿病患者虽然病情得到了控制,但是他们主观感受到的生活质量显著低于接受心理护理的患者。这说明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患者对目前的生活是比较满意的,生活质量到了一定的改善。
糖尿病是一种心身疾病,既有心理应激导致该疾病,又有躯体症状导致的心理障碍。可以说,心理因素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护士应在提高服务态度的同时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综合运用医学心理学、社会学、人文科学等知识,深入细致地做好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分析其心理特征,提供优质的令人满意的护理,达到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护理人员应该努力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让患者了解到这种疾病虽然不能根治,但通过合理控制饮食、适当运动、科学用药、保持良好的情绪可以控制病情,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同时,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心理特征必须透彻了解,对患者实施合理的心理护理,这不仅影响到患者的心理健康,更对他们的身体康复有着重要的影响,是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所在。
[1] 丁言雯.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2.
[2] 王广霞.老年糖尿病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5):973.
[3] 李凤云.糖尿病教育对并发症发生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10(4):1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