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正永(湖北省南漳县人民医院,湖北 南漳 441500)
临床研究对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分析,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次临床研究选择我院所收治的2008年1月~2011年12月之间的80例乙肝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为观察对象,男45例,女35例,年龄30~70岁,平均(50±13.4)岁。诊断符合2000年西安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和肝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标准和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及肝源性糖尿病诊断标准。全部患者均无其他原因所导致的肝实质损害或血糖代谢异常现象,且临床治疗前未使用抗病毒药物和免疫调节剂。两组患者HBVDNA在6.50×104~2.59×107copies/ml之间,ALT在90~320 U/L之间,AST在108~238 U/L之间,血清TBIL在26.3~120.0 μmol/L之间,ALB在28.6~35.8 g/L之间,空腹血糖在7.0~9.5 mmol/L之间,餐后2 h血糖为11.9~18.0 mmol/L之间,且均无免疫抑制剂及抗病毒药物使用史。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为40例,两组患者各项临床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乙肝肝硬化临床诊断标准为:①肝脏边缘角变钝;②脾脏厚度超过4.0 cm;③门静脉内径大于1.3 cm;④肝脏内血管无法清晰显示;⑤HBV-DNA检查有病毒复制;⑥肝纤维四项检查大部分异常明显;⑦肝功能异常。肝源性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①糖耐量和血糖恶化或好转与肝功能改变存在联系;②空腹血糖大于7.0 mmol/L,餐后2 h血糖大于11.1 mmol/L;③肝功能损害症状明显,且影像学检查和血生化检查证实;④发生糖尿病前有明确的肝病史。
1.3 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内科常规治疗,即静脉滴注还原性谷胱甘肽,益肝灵口服,且避免使用其他抗病毒药物;试验组患者接受阿德福韦酯口服治疗,10 mg/次,每天用药1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2周。测量并记录患者临床治疗前后的各项肝功能指标及血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总胆红素(TBIL)、血清白蛋白(AL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丙转氨酶(ALT)、HBV-DNA等。
1.4 疗效评定标准:显效:指病毒学应答水平为HBV—DNA≤1 000 copies/ml,糖尿病控制水平为FPG≤6.0 mmol/L且2 hPG≤7.7 mmol/L,肝功能水平为TBIL≤22.5 mmol/L,ALB≥35 g/L,AST≤40 U/L,ALT≤40 U/L,三项指标均完全麻醉;有效:指上述三项指标中符合两项或以上;无效:指的是未达到上述任何一项临床诊断标准。
1.5 统计学处理:通过SPSS 17.0软件对本次临床观察的所有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试验组患者,显效20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治疗有效率为80%;对照组患者显效10例,有效14例,无效16例,治疗有效率为60%。两组观察对象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乙型肝炎发展成肝硬化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HBV DNA持续阳性,ALT增高或反复异常波动等,其中HBV DNA持续阳性与机体肝硬化密切相关。肝源性糖尿病的主要临床治疗原则为肝病的治疗[1]。轻度糖尿病患者,仅通过饮食控制即可有效控制各项临床指标,在肝功能逐步改善后,血糖水平通常能够恢复至正常;对于重度糖尿病患者,由于患者的肝脏已经发生了实质性损害,因此,仅通过降糖药口服治疗,无法获得理想的临床疗效,而需要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从而有利于肝脏系统的重建和肝细胞的修复。阿德福韦酯可明显抑制HBV DNA复制,使肝组织炎性反应、坏死及纤维化减轻,肝脏对糖代谢与糖类相关激素代谢功能得到恢复,因而肝源性糖尿病保持稳定,这可能是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护肝等治疗的主要原因。阿德福韦酯治疗乙肝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轩 杰.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70例疗效观察[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1,13(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