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民主的内涵与特征再探

2013-04-16 10:07:22刘树燕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网络空间民主形式

刘树燕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济南 250100;山东省委党校党史部,山东济南 250103)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带动下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把人类推进到信息社会 (也称网络社会),人类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思想等各个领域发生深刻变革,开辟人类生活的“第四空间”——网络空间。网络空间的政治化和民主化,给现实政治和现实民主带来巨大影响,网络民主进入学界和政界视野。

一、网络民主的内涵

网络民主 (Cyber Democracy)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新事物,具有自身的特有内涵。

网络民主,顾名思义,是以网络 (本研究中主要指国际互联网,英文Internet)为媒介的民主形式。国内外学者对网络民主的概念、内涵,都给出了自己的见解。1995年,美国学者马克◦斯劳卡 (Mark Slouka)最早提出 “网络民主”一词;同年,美国学者里克◦亨德森 (Rick Henderson)在谈及美国电子化议会改革时,也使用了“Cyberdemocracy”①的概念。2005年,斯蒂文◦克里夫特 (Steven Clift)在其负责实施的Minnesota E-Democracy Project电子民主计划中,界定了电子民主的定义:“电子民主意味着在今天的代议制民主中通过互联网、移动通讯和其他技术进行的更多的和更积极的公民参与,也包括公民以更为直接的形式参与到公共事务中来。”②在我国,2004年,毛寿龙在其网络文章《网络民主的局限》中,将网络民主梳理为:“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里,由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分布在整个地球上的人,通过网络来讨论公共事务,并通过投票来决定公共事务,已经成为人类民主制度发展的重要历程。新的事物,需要新的名字。对于这种新的民主制度,我们不妨暂且称之为网络民主。”③2011年,有两部著作对网络民主的含义做了详细分析。赵春丽认为,网络民主是 “以发达的信息与通讯技术尤其是以互联网络为运作和参与平台,各种民主主体利用互联网来影响民主进程、参与政府决策、改进民主运作、完善民主治理的一种新型参与式民主形式。”④郭小安认为:“所谓网络民主,是政治主体借助网络技术,以政治互动为主要形式,以网络空间为载体,培育、强化和完善民主的过程”。⑤在吸收国内外成果基础上,本文认为:网络民主是政治主体以互联网新技术平台为支撑,在网络空间内进行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治理等政治表达和政治参与的一种新型民主形式。这种新型民主形式与传统的现实民主形式不同,它至少包含三方面主要内容:一是对现有民主形式的推进,即利用网络技术实现民主信息的公开化、共享性,诸如电子投票、电子选举、电子政务、网络监督都属此类;二是对现有民主形式的巩固和重塑,即强化直接民主,重塑传统民主形式,如代议制民主;三是催生新的民主形式,如发生在网络空间的民主协商、民主对话、在线交流、在线政治等。

二、网络民主的主要特点

网络民主发端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网络民主实践,伴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互联网的崛起。从已有对网络民主的研究,及近年来网络民主实践的现实分析,网络民主的主要特点如下:

1、实践主体:网络“电子人”的平等特征

在互联网这样一个跨越时空的电子公共空间内,网络民主突破了传统民主形式民主主体理论上平等与实践上“不平等”冲突局面的束缚,改变了传统民主形式基于 “信息垄断”造成的实践中对民主的伤害,实现了更深远意义上的民主参与主体的平等性。“活动主体的扩大化、多样化冲破了传统主体由社会职务地位、职业等阶层形成的社会秩序结构,形成了 ‘电子人' 之间话语权上的相对平等”。⑥“互联网的平等性使民众的民主权利更有保障”⑦,网络空间主体——网民的自由言论权得到实践。网络空间的平等性并非是绝对的。与现实中的社团、政党组织、政治团体相比较,平等性是网络政治空间的典型特征,但这种特征不能绝对化。

2、实践途径:网络政治互动特征

互动,在原意上指不同主体之间的一种使彼此发生作用或变化的过程,是一种相互之间的影响和关联。网络民主特有的支撑平台——互联网,是决定网络民主具有政治互动性特征的基础。在任何主体——普通网民或政治家眼里,互联网某种意义上都是 “互动”的代名词。正因为如此,人们才不打折扣的相信阿拉伯◦希伊和曼纽尔◦卡斯特在“从媒体政治到网络政治:因特网与政治进程”章节中所做的结论:“因特网的附加值在于它的互动性和自治通信的潜力”⑧。网络民主拓展了网络空间内不同主体之间互动的广度和深度。互联网社会在为网络主体提供信息交流空间的同时,以匿名或实名的方式为不同主体之间的互动提供了最基本的支撑。

3、实践过程:民主新路的开放、直接、便捷、廉价以及全面特征

观察网络民主的实践过程,有几个相对具体的特征比较显而易见,即网络民主作为一条与传统代议制民主不同的民主新路的开放性、直接性、便捷性、廉价性以及全面性。这些特征既是网络民主与传统民主形式的差异,更始网络民主较之其他民主形式所具有的优势。网络民主的开放性、直接性、全面性,与便捷性和廉价性一起,改变了民主参与主体的互动结构和参与模式,逐步实现了人类从古希腊、罗马以来,一直追求的民主梦想。

4、实践效果:现实功能的双重特征

对民主政治而言,网络民主实践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正向价值,也有负面作用。

网络民主的积极价值。网络民主“天然地符合民主精神” —— “因特网像一张 ‘不放过任何东西'的庞大的蛛网,它所具有的对信息的收集、存储、传递和处理能力,对打破政治生活领域内的信息垄断和由此衍生的集权控制,潜在地具有颠覆作用;它扩大了公众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天然地符合民主精神”⑨。这是网络民主所具有、其他民主形式无法比拟的优势。正是在这样的优势下,民主主体才有可能实现平等、真实、充分的信息共享和政治参与、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

网络民主的负面效应。一是它依然可能造成新型的不平等——数字鸿沟的存在。数字鸿沟的差距有可能使一部分政治主体不可抗拒地失去了网络空间政治参与的权利,造成了网络空间民主实践上对 “天赋民权”的事实剥夺。二是网络空间远未达到理想的程度。“理想的公共领域绝非单一、普通的公共概念,而是能够开放给弱势者表达不同意见,容纳多样的意见表达,丰富公共论坛的多元性。在此公共领域意含传媒应提供开放的公共论坛,尊重弱势社群的发言空间,呈现多元化的报道,以彰显公共领域的精义及多元社会的理念”⑩。三是“群体极化”以及网络暴政依然存在及后果严重。“群体极化”和网络暴政都是网络空间不完善不理想的集中表现,会导致网络少数失去作为网络主体平等性的结果,从而使网络民主失去其本质中最基本的要素,凸显网络民主的消极效应。

综合上述内容可以看出,作为媒介与民主的一种新型关系及作用形式,网络民主并非独立于民主之外,而是媒介与民主的新结合,它是对传统民主与媒介关系的发展和推进,是媒介与民主关系的新拓展。网络民主的主要特征,是对传统民主及媒介与民主关系形式的延伸、强化或重新解读。

注释:

①Rick Henderson,“Cyberdemocracy-infomedia and politics”,Reason,April,1995.

②http://mailman.edc.org/pipermail/digitaldivide/2004 October/000379.html>,accessed September 20,2005.转引自:赵春丽.网络民主发展研究 [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48.

③毛寿龙:《网络民主的局限》,百度文库:http://wenku. baidu. com/view/3b175d707fd5360cba1adbbd.html,2012-08-08.

④赵春丽.网络民主发展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49-50.

⑤郭小安.网络民主的可能及限度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130-131.

⑥侯彬.试析“网络民主”特征及其对民主政治发展的影响[J].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5,(1).

⑦王守光.加强网络环境下民主执政对策研究 [J].理论学刊,2009(12):45.

⑧(美)曼纽尔◦卡斯特 (Manuel Castells)主编,周凯译.网络社会:跨文化的视角[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405.

⑨李永刚.互联网与民主的前景[J].江海学刊,1999(4).

⑩(德)尤尔根◦哈贝马斯 (Jurgen Habermas)著,张博树译.交往与社会进化[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173.

猜你喜欢
网络空间民主形式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共建诚实守信网络空间
公民与法治(2020年4期)2020-05-30 12:31:20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 05:22:26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探讨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学习月刊(2015年19期)2015-07-09 03:3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