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训释在古代汉语文选课堂中的有效教学

2013-04-16 10:07:22戴晓园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训诂学古书古代汉语

戴晓园

(徐州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徐州 221000)

引言

古代汉语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和工具课,这门课主要以古代书面语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内容,而教学目的,则是为了培养该专业的学生正确的阅读和理解古代汉语文言书籍。

古代汉语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一个是通论,另一个是文选。其中,通论主要是指和语言文字有关的理论知识,它主要讲授古书、音韵、词汇、语法、文字等基本内容知识;而文选的内容,则将先秦的典范作品作为主要的授课内容。一般情况下,通论和文选的学期授课比例是1:1,有时候,通论的授课时长会略高于文选,但绝大多数情况下,通论和文选的授课课时不会产生太大的差别。从通论和文选的课时比例可以看出,文选在古代汉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在文选中,又以词汇最为重要,这是由于词汇是一个民族语言文化长期发展的产物,它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历程及民族特点,因而,对于中国古代语言词汇的学习和研究,能够很好的把握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所产生出的政治、经济、文化精髓[1-3]。

在漫长词汇发展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出古今异义词,给古书的阅读和古文献的考究,带来一定的困扰,因而,研究文选中的古语训释,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牢牢把握词语训释的重要性,并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引导学生对于文选中的词语进行正确的训释。

一、利用古文献阅读,开展词语训释的教学工作

古代汉语的学习,一个重要点就是对于古代词汇的学习,只有掌握足够多的古代汉语词汇量,才能够达到研究古代汉语文选的目的。词语训释是古代汉语教学工作的重点,做好词语训释教学工作,可以采用阅读古代文献的方式来完成。古代汉语的语言,大部分储存在经典的文献资料中,因而,对于历代经典文献资料进行研读,关注其中的整理、注释内容,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获得较为丰富的词汇知识。因而,可以引导学生对于经典的古文献资料进行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较好的完成词语训释的学习。

二、利用学习评价,开展词语训释的教学工作

一门课程的学习,有开始、经过、结束等多个过程,古代汉语文选也要经历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在古代汉语文选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学习评价的方式,对于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测评,进而了解词语训释的学习质量。

美国著名学者鲁姆提出了学习评价理论,将学习评价理论划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三个评价类型。古代汉语文选的教学工作,可以采用学习评价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诊断性评价,应用在古代汉语文选教学工作中,可以包括以下内容:对于词语在文中选择的意义把握、对于原有的知识储备的情况把握,检测原有的知识储备能否适用于新的知识的学习、能否进行正确的词语训释。

形成性评价,主要应用在教学过程中,这一评价可以为学生提供较有意义的信息,并能够结合所存在的问题,做出及时的调整,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终结性评价,主要应用于课程结束之后。主要是对于整个课堂教学结果,进行较为客观的总结和评价,以检测教学目标是否达到。终结性评价,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旧的自我学习过程的终结,同时也是新的学习过程的开始。

三、利用训诂学知识,开展词语训释的教学工作

古书之所以难度,就在于古书中存在着诸多的古今异义词和难解词。古今词汇的发展变化,给古籍的研究和整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古书如果不经过词语训释,是很难达到通晓其义的目的。

1.牢牢掌握训诂学常用术语

训诂学中,有专门的术语,与其他的语言形成一定的区别。每一个术语都有固定的用法,例如,对文、散文、析言、浑言、读若、言、谓、曰等,只有形成对于这些术语的把握,才能够较好的把握词汇的意义。

鸟部:“ 鸟,长尾禽总名也”。 段注:“ 短尾名佳, 长尾名鸟, 析言则然, 浑言则不别也。”又《说文·走部》中:“走,趋也。”段注:“《释名》:‘徐行曰步, 疾行曰趋, 疾趋曰走。’此析言之。许浑言不别也。”《说文》:“ 革, 兽皮治去其毛曰革。”段注:“ 皮与革二字,对文则分别, 如秋敛皮、冬敛革是也。”散文则通用, 如《司裘》之“ 皮车”即革路,《诗·羔羊》:“‘革犹皮也’是也。”

2.将古书用字和以声索义与推求语源相结合

以声索义,就是根据声音,来推断字的意义,而主要的推断对象就是假借字和同源字。之所以对于假借字和同源字采用以声索义的推断方式,是由于这两种字体,都是以声音作为主要的联系纽带,因而,可以利用声音,对于它们的词义做出推断。在文字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的产生出新的字、词;往往新词是在旧词的基础之上产生的,一个旧词的词义不断的发生引申变化,从而分化而形成一个个的新词,这些新词都出于同一个母体,因而,若干的新词之间,具有语音相近或者相同、意义相通、而字形不同的特点,从而构成了具有一定的可追溯性的新词。同源词是指出于同一个词族的词语,这些同源词之间具有声音相同或者相近的特点,因而,可以依据这个对于同源词在声音一定的基础上,进行意义的推定,从而形成对于新词的词义的重新界定。基于这种分析,可以使用以声索义,并结合古书用字和推求语源的方式,来达到认识古字的目的[4-5]。

例如,对于假借字的声训的研究,一般是采用本字解释借字。《荀子·天论》:“老子有见于诎,无见于信。”杨倞注:“信读为伸。”《汉书·贾谊传》:“非亶倒县而已。”颜师古注:“亶读曰但。”《汉书·晁借传》:“ 风雨罢劳, 饥渴不困。”颜师古注:“罢读曰疲。”以上三例中,“信”、“亶”、“ 罢”为借字,而“伸”、“ 但”、“ 疲”为本字。

又例如,“休”在古代的意思是“喜,美”的意思。《诗豳风破斧》:“ 哀我人斯, 亦孔之休。”郑笺:“ 休者, 休休然。”。《诗小雅菁菁者莪》:“ 既见君子, 我心则休。”《国语周语》:“ 为晋休戚。”韦昭注:“ 休,喜也。”毛传:“休,美也。”清代学者王引之对于“休”的解释是:“休休即欣欣, 语之转也。”对于“休”的古代意义的理解,可以通过对于读音的追源性解读,而获得,“休”的语源是“欣”,从而加深了人们对于“休”的古义的理解。

3.将语境与以形索义相结合

在训诂学中,有“形训”一词,就是通过字形来推断词的意义,也就是以形索义。会意字、指事字、象形字之间,都有着之间的联系。因而,通过字形,能够了解字所记录的词素或者是词的意思。对于这类字,形训的作用体现出说明、揭示字的本义。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虽及胡耇, 获则取之, 何有於二毛?”句中“获则取之”一般容易理解为“抓住了就俘虏他”,就很容易将“获”与“取”看做是同义词,用的是它们的常用义,似乎很容易理解;但二者之间,采用了连词“则”,表示递进的关系,与古代汉语的同义词连用习惯不相符合。因而,采用以形索义的方式,来对于“取”和“获”的确切意思进行探究。“获”根据古代形体字的解释,是“猎得禽兽”,引申为“得到,俘获”的意思;而“取”,在古义中,是“割去敌人的耳朵,以降服敌人”,割去敌人的耳朵,是为了记功。因而,在对于“获”和“取”的本义理解之后,就很容易对于这句古语,做出新的解释,“对于年纪特别大的敌人, 抓住了( 如果不降服) , 就割下他们的耳朵”。

但有时,在文选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其所使用的词语,并不是使用其本义,而是采用了该词的引申意义,并且,这种情况大量存在。针对这种情况,就要采用以形索义的方式来确定具体的语义,在多种语义并存的前提下,可以采用以形索义与语境共用的方式,来增加语义的准确性。

以形索义,所筛选的是词语的本义,对于词的本义的了解,可以更好的掌握词的引申意义,从而为增加词的意义的准确性判断提供保障。另外,对于词的本义的探寻,也可以甄别出于本义无关的其他的假借义。

当然,词的本义的探寻,并不是简单的事情,可以依靠其他的辅助性的手法,例如对于字形的综合应用,从而在文选中,较好的把握词的本义;也可以根据词在文选中的具体的语言环境,挖掘出词在语句中的意义[6]。

结语

总之,古代汉语的教学工作中,词语训释是掌握古今异义词的重要方式,通过对于词语训释的学习,能够有效的掌握古代汉语中的各种异读词语,从而获得较好的古代汉语学知识。对于词语训释的教学,可以通过古文献阅读、学习评价、训诂学知识等多种方式,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让学生能够有效的掌握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1]何书.试论古汉语动词词义裂变式引申[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05).

[2]郭在贻.训诂学[M].北京:中华书局,2005.

[3]洪诚.洪诚文集[A].训诂学[C].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

[4]周大璞.训诂学初稿(修订版)[M].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5]许威汉.训诂学导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苏宝荣,武建宇.训诂学[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训诂学古书古代汉语
说春秋时人言及的古书“九丘”
论中国训诂学与经典阐释的确定性
如何学习掌握古代汉语词义*——何九盈先生《古汉语词义丛谈》评介
留学生古代汉语教学设计探索——以《远水不救近火》为例
我和古书
《野隐好读上古书》(美术作品)
一套古书 一段痛史
丝路艺术(2017年5期)2017-04-17 03:11:54
提升学生在古代汉语课堂中参与性的应用对策
训诂学定义新论
参花(上)(2014年5期)2014-12-12 02:41:57
训诂学与民族民俗文化研讨会暨中国训诂学研究会第九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召开
辞书研究(2013年5期)2013-04-01 10: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