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员心理保健与训练

2013-04-12 00:00:00胡宝良张玉梅
军事文摘 2013年3期

飞行员心理品质是战斗力构成的核心要素,对飞行员进行心理训练,就是为未来空战储蓄战斗力。近日,在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本刊特约记者采访了海军航空兵某部司令部卫生主任兼航医室主任刘炳利上校,请他解读我军航空兵部队飞行员心理保健与心理训练等热点问题。

飞行员心理保健

飞行员心理保健,也称心理卫生,是根据飞行员心理健康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有目的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疏导,并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手段培养个体良好的心态,预防和矫正心理疾病,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

记者(以下简称记):刘主任,您好, 作为海军航空兵部队航医主任,您多年来为飞行员进行医疗和保健,请您首先谈谈什么是飞行员心理品质以及心理品质高低对飞行员的重要意义?

刘炳利(以下简称刘):好的。所谓飞行员心理品质,是指从事飞行活动时,起支配与调节作用的有关心理活动质量和效果的心理特征。每一个飞行员在心理活动过程中,总会表现出各自不同的心理特点和特征。

一个飞行员在他一生的飞行生涯中,会碰到很多特殊情况,如发动机空中停车、液压系统故障、操纵系统失灵、偶遇暴风雪等,有时还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险情。当碰到这些特情和险情时,如果平时能够注意积累经验,遇事不慌,沉着果断去处置,便能够转危为安。全世界每年都会发生很多空中险情,有的飞行员处置得当,保住了安全,有的飞行员由于缺乏经验和心理品质差,造成了严重的飞行事故。因此,一个飞行员心理品质高低,是保证飞行安全的重要因素。

记:请问飞行活动中飞行员的一般心理活动是怎样的?当空中出现特殊情况时,飞行员将如何应对?

刘:飞行中飞行员的一般心理活动可以简单概括为:完成任务的动机和目的、知觉与发现、信息处理、判断、处置。

飞行中出现的特殊情况,是对飞行员心理素质的挑战。通过分析研究,飞行安全专家发现一个很耐人寻味的问题:一旦飞行中某些不期而遇的特情出现时,有些飞行员由于心理素质太差,处理各种信息时思维处于混乱之中,对主要信息和危及飞行安全的重要信息分辨不出来。当出现警告时,个别飞行员却不能确定飞行状态是否安全。而有些飞行员则清醒从容,在整个特殊情况处置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进行正确的处置。因此,优秀的飞行员应对特殊处境时,应该是冷静和理智的,而不是单纯地在驾驶舱做一些无谓的感叹而浪费时间,从而耽误了最佳处置时机。

记:请您简单谈谈优秀飞行员应具备什么样的心理品质?

刘:我不是飞行员,但我认为从长期飞行实践上看,要想成为一名既能胜任常规飞行,又能对复杂、危险的紧急情况应对自如的优秀飞行员,必须具有敏锐的感知能力、准确而果断的判断能力、敏捷的应变思维能力、良好的注意力、柔和而协调的操纵能力和高度的情绪稳定性等心理品质。

记:飞行员是航空兵部队战斗力的主体,请问高技术海空战斗对飞行员的心理品质提出了哪些特殊要求?

刘:现代军事斗争跨入高技术门槛之后,可以预测未来海空战斗必将是高速度、高精度、高强度、高难度和高风险的较量。飞行员一旦投入战斗,心理活动必将达到最紧张、最活跃、最复杂、最激烈状态。在极为残酷的现代空战条件下,飞行员必须大力弘扬英勇顽强、快速反应、遵守纪律、敢打必胜的优良作风,这就对飞行员的心理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高技术战争要求飞行员必须具有超群的智力水平。飞行员必须在风驰电掣的战机上,聚精会神地注视着光点闪烁的雷达荧屏和五花八门的仪表,迅速地计算各种作战单元,准确无误地按动开关、电门……不允许有一丝一毫的疏漏和一分一秒的误差;二是高技术海空作战要求飞行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空战不仅是技术、智力的较量,也是意志、胆略与情绪的较量。

记:2012年11月25日,我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号上的歼-15战斗机首飞着舰成功,引起世人广泛关注。根据您了解的情况,请问舰载机飞行员有哪些常见的心理问题?他们的心理素质比普通飞行员的心理素质要求更高、更严吗?

刘:舰载机飞行员常见心理问题来自四个方面。一是军舰持续在海上航行,飞行员与家庭、社会分离所带来的冷漠、焦虑不安、心烦、消极和无聊是常见的;二是舰船生活和工作受多种客观因素影响,易产生心理和生理疲劳和不安全感;三是严格的等级制度,固定的角色阻碍舰载机飞行员与其他舰员间的交往,缺少人际交往可导致人际关系冷漠;四是职业环境特殊,使舰载机飞行员自觉无法改变目前舰船上的工作和生活状况,负面情绪增加。

舰载机在航母上降落是起降过程中难度最高阶段。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舰载机事故中80%出现在降落阶段。舰载机从进入航线对准中线到着舰这12秒,被称为“恐怖的12秒”,训练风险非同一般。所以每次起降都会给飞行员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处于一种高应激状态。即便是经验丰富的舰载机飞行员,每次起降作业时心率和肌肉紧张度均明显高于平时,有时心率甚至达到180~200次/分。所以说,舰载机飞行员比普通飞行员的心理素质要求更高、更严。

记:飞行员由于职业特殊,对其性格品质都有哪些特殊要求?

刘:在这方面要求有五点:一是忠诚;二是勇敢;三是果断;四是顽强;五是认真。

记:您作为航空军医,与飞行员打交道多年,请问影响飞行员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飞行员心理健康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

刘: 影响飞行员心理健康的因素可能是来自生理、心理方面,也可能是来自自然、社会方面。从其发生作用的机制来看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内在潜因,一类为外在诱因。

来自生理、心理方面的因素一般称为潜因,主要表现为个体对某些心理疾病的易感性,诸如脑功能失调、较弱的神经类型、敏感多疑的性格、认知上的偏见等。这些都使得个体在挫折的承受力和应激水平方面较之常人要低,具体表现为心理承受能力弱,自控力不强。

来自自然、社会环境的客观因素称为诱因,是引发飞行员心理疾病、产生心理困扰的直接因素。如不良的工作环境、剧变的生活方式,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的改变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人体内环境的稳定,使人体内部的防御机制失调,从而导致疾病的产生和持续。

目前,飞行员心理健康还没有公认的统一说法,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见解,大致应具备以下条件:一是自我认知正确;二是情绪积极稳定;三是意志品质健全;四是人际关系和谐;五是环境适应良好。

记:做好飞行员心理保健工作非常重要,请您谈谈飞行员心理保健方法有哪些?

刘: 飞行员心理保健方法主要有:组织管理方法、健康教育方法、自我调节方法、心理咨询方法、心理治疗方法、团体辅导方法。

从组织管理上说,加强飞行员心理保健,应注重从生理、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入手。因为影响飞行员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是来自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健康教育方法是针对飞行员心理特点,积极开展心理教育,使飞行员提高自助和互助能力,是增强其心理健康的重要环节。自我调节方法就很多了,有自动调适法、意义寻觅法、认知调控法、活动调适法、合理宣泄法以及身心放松法。这些方法因人而异,要灵活应用。心理咨询方法主要是针对飞行员可能和已经发生的心理困难,进行疏导和调适,以恢复健康的心理状态。心理治疗方法也称精神治疗,主要采取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改善患者的情绪,使其端正认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能力,以达到减轻疾患和疾病的目的。团体辅导方法是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形式。

记:飞行现场的气氛能直接影响飞行员的情绪,并对飞行活动产生重大影响。请问如何营造飞行现场良好的心理气氛?

刘:你说得非常正确。飞行实践证明,飞行现场的气氛,能直接影响到飞行员的情绪。良好的心理氛围,能够调动飞行员的技术潜能,并能确保面临异常情况时,正确处置,化险为夷。

如何营造飞行现场良好的心理气氛,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紧张严肃与生动活泼适度;二是统一意志与个人心情舒畅相容;三是安全感与风险意识同在;四是合作与竞争并存。同时,也应看到,良好的合作与正当的竞争并不矛盾。飞行活动中开展积极有益的竞赛活动,可以调动飞行员苦练精飞的热情,不断提高飞行水平,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飞行员心理训练

飞行员心理训练是依据飞行中心理活动的规律和要求,有计划地对飞行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施加影响,使之形成适应飞行需要的良好心理品质,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保持心理的稳定性,从而提高行为能力,发挥技能训练的潜力,保证飞行训练和作战任务的顺利完成。

记:飞行员心理训练是现代飞行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请您谈谈飞行员进行心理训练的目的和意义好吗?

刘:好的。在飞行员素质结构中,飞行员心理素质是基础,它制约和影响着飞行员的政治素质、技术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正常发挥。作为飞行员,众多素质中各种素质缺一不可,但心理素质在飞行员实际飞行中显得尤为重要。

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海空作战,航空兵部队将“首当其冲、全程使用”,这无疑成为敌人实施武器“硬”杀伤和心理“软”打击的重要目标。飞行员是航空兵部队的主要作战主体,其心理素质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战斗的胜败。随着高科技武器装备在现代空战中的广泛运用,空中作战变得异常激烈和残酷,对参战飞行员心理产生巨大压力。加强飞行员心理训练,提高在残酷环境中心理适应能力和承受能力是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必须抓紧抓好。

记:飞行模拟器能够形象逼真地反映出飞机飞行的全过程,使飞行员强烈感受到相应情境下的紧张心理。通过这种有意识、有目的的飞行模拟训练,可以增强飞行员心理的稳定性,培养出各种技术动作和战术思维所需要的心理品质。请问除了模拟训练法外,加强飞行员心理训练还有哪些好的方法?

刘:从长期的飞行实践看,飞行员心理训练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动机训练法;二是意念训练法;三是自我心理调控法;四是暗示训练法;五是外部障碍训练法。

记:飞行员良好的心理素质非常重要,请问如何培养飞行员自觉进行心理训练?

刘:飞行员自觉进行心理训练,提高自我心理调控能力,是增强自我意识,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重要方法。飞行员在学习过程中,应积极争取在复杂、困难的飞行环境和条件下经受锻炼,不要避难就易。要充分做好处置各种特殊情况的心理准备和技术准备,认真进行地面和空中处置特殊情况的模拟练习。在飞行准备和飞行讲评中,应充分利用回忆、想象进行正常飞行和处置特殊情况的表象训练,经常体验飞行活动中的心境,当学习进度缓慢、质量不高和飞行中操作吃力、出现重大失误或飞行中遇到特殊情况而感到紧张、焦虑、慌乱、恐惧时,应及时通过自我暗示主动调节心理状态。每次飞行后,应当有充分的睡眠和休息,适当参加文体活动转移注意力,还可以利用生物反馈方法进行自我放松训练,保证迅速消除疲劳及紧张情绪,保持和恢复正常精力。

记:根据您掌握的情况,请谈谈战时飞行员的心理素质要达到什么程度?

刘:战时,飞行员要做好积极而灵活地实施战斗行动的心理准备,稳定战斗情绪,达到意志、情感和思维表现的统一,能够协调一致地进行战斗。在感觉方面,要求飞行员感觉器官能保持高度的灵敏,能在高空、中空、低空、超低空、暗夜、各种复杂气象和噪音干扰以及强烈的电子干扰等条件下迅速适应工作;在知觉方面,要求飞行员能迅速而准确地识别战斗的时间和空间等特性,能正确地进行目测,判明地标和读出仪表的数据并反应到大脑,具有很强的观察和发现能力;在注意力方面,要求飞行员能在复杂情况下保持集中、分配和转移注意力;在想象方面,要求飞行员具有创新和预见自己行动结果的能力;在记忆方面,要求飞行员能在紧张、疲劳的作战情况下保持记忆力,迅速而准确地回忆起和使用上自己的知识;在思维方面,要求飞行员能深刻地分析作战情况,迅速、灵活、创造性地解决各种空中独特的作战问题,善于猜测敌人的企图,用计谋战胜敌人;在意志方面,要求飞行员表现勇敢、坚定、顽强、冷静,能在高度紧张、危险、复杂的情况下保持稳定的情绪,能忍受空中连续作战的疲劳和体力消耗,表现出体力和心理的耐力。

记:飞行员个人和飞行部队集体高度的心理稳定性是取得空战胜利最重要的前提。请问如何使飞行员保持高度的心理稳定性和进取精神?

刘:航空兵部队各级领导必须努力使用一切手段振奋飞行员的战斗精神,激发集体荣誉感,使飞行员保持高度的心理稳定性和进取精神。但是,在空战极其残酷的情况下,个别飞行员也免不了会产生消极心理状态,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形式是恐慌。一个人的惶恐情绪可以扩散为几个人或一支部队的惶恐情绪,这称为心理感染,这种反应会像雪崩一样扩大和深化。为了避免和消除这种心理状态感染,确保飞行员心理稳定性,需采取一些必要措施来解决。一是在和平时期就要制定出一整套措施,培养全体飞行员处置危急情况的应变能力;二是指挥员和政工人员在战斗中必须做好思想工作,消除产生惶恐的各种因素;三是空战中,一旦出现惶恐现象,指挥员必须果断地、有魄力地加以制止;四是在出现惶恐的集体中,必须有目的地做好消除惶恐后果工作。

从心理上训练飞行员奋不顾身、勇敢作战,是创造和防止产生惶恐的先决条件。我认为,主要是要教会飞行员在现代空战的危险情况下有信心地、沉着谨慎地行动;要在演习和训练中使飞行员承受实战中可能发生的智力、体力和心理的紧张程度,从而使训练最大限度地接近于实战,这种演习环境一定要包含危险和冒险的因素。

记:前段时间我们在一份资料上看到,法国空军对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发生的150多起严重飞行事故进行分析后表明,由于人的心理因素引起的事故高达83%以上。可见,飞行员的心理品质是影响飞行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请问您如何根据飞行活动的特点加强飞行员心理疏导?

刘:根据飞行员职业特点,不断增强心理疏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具体讲,应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要针对飞行活动挑战性强的特点,着力提高飞行员的综合智能;二是要针对飞行活动竞争性强的特点,着力培养飞行员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三是要针对飞行活动风险性强的特点,着力培养飞行员的心理承受能力;四是要针对飞行活动合作性强的特点,着力培养飞行员的团结协作精神。另外,我们的政工干部和航医还要善于把握飞行员的特点,选用适当的心理疏导方法。

记:现代空战对飞行员要求是很高的,要想在空战中取得胜利,必须重视飞行员心理素质培养。据您所知,外军飞行员进行心理训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刘:外军对飞行员进行心理训练,综合起来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一要做好爆发战争或执行特殊作战任务和参加第一次战斗时的心理准备,能适应即将来临的战斗行动;二要能经受住战争条件下的不利影响,即能经受住危险、伤亡、意外事件和突然性的影响;三要提高飞行人员的战斗积极性、情绪和意志的稳定性,以进行有效的战斗活动,克服各种形式的紧张、恐惧,在战斗情况十分复杂和危急的情况下顺利履行自己职责的能力。

记:之前您谈到很多飞行员心理训练方法,下面请您谈谈飞行员如何进行自我心理素质训练?

刘:一是在模拟机上进行针对性训练;二是在实际飞行中,要注意学习,注重总结;三是自我肯定,人要不断地否定和肯定自己才能进步;四是抛弃自卑,首先要战胜自我;五是心理调节和情绪调节;六是增强自信。总之,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保证安全飞行的基本要求,在飞行中做到“处变不惊,帷幄千里”,才是一个优秀飞行员的表现。

记:结合工作实际,请您谈谈航空兵部队如何做好飞行员心理训练工作?

刘:我认为在新的形势下,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求实创新精神,做好飞行员心理训练工作。一是加强基础性心理教育。可采取聘请心理专家,利用轮训、短训等时机,对飞行员进行教育;二是加强心理训练的实效性。培养飞行员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不畏强敌的坚强意志,以增强敢打必胜的信心;三是成立心理训练课题小组。各部队要结合所担负的使命任务,编写适合本部队情况的如遭受突袭、海上打击、心理攻击等多种处置预案,设置实战训练环境,以增强飞行员自我心理调控能力;四是加强模拟实战心理训练。建立“战场心理战训练室”,研制心理训练器材,把未来战场环境“搬进”训练室,进行激烈的技战术演练,让飞行员亲身感受一定强度的心理刺激;五是实战对抗性演练。航空兵部队应结合担负的作战任务,紧密结合军事斗争准备实际,坚持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组织实施高难度课目训练,不断锤炼飞行人员过硬的心理素质。

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对飞行员进行心理训练一定要讲究方法。如训练方法不当,不仅达不到训练目的,还会给飞行员的身心带来破坏和损伤,严重的还会形成心理障碍。所以,在训练中必须坚持刺激适度、难易适当的原则,在加大心理负荷的同时,应注意飞行员心理承受能力等等。

人物简介:刘炳利,1987年11月入伍,1992年7月毕业于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学本科学历。现任海军航空兵某部司令部卫生主任、副主任医师;北海舰队航空兵部队兼职心理咨询师。出色完成军事演习、奥运安保、多国海军活动、“和谐使命-2010 ”、中俄“海上联合-2012”军演等10多项重大任务卫勤保障工作,随海军“和平方舟”

号医院船出访吉布提、孟加拉、坦桑尼亚、肯尼亚、塞舌尔5个国家,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先后荣立三等功5次,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军事训练先进个人”。2006年被评为“舰队精武标兵”,2008年荣获“海军科技干部人才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