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联铁血英雄——陈翰章

2013-04-12 00:00:00王远程
军事文摘 2013年3期

“镜泊湖水清亮亮,

一棵青松立湖旁,

喝口湖水想起英雄汉,

看见青松,

忘不了将军陈翰章……”

清清的镜泊湖畔,至今回响着人们耳熟能详的一首歌颂抗联铁血英雄陈翰章将军的歌。

现年80多岁高龄的敦化党史资深研究员杨明谷老人对陈翰章将军记忆犹新。杨明谷说:“那时我在额穆小学念书,日本人只要一听说陈翰章的名字,都吓得心惊胆战。陈翰章的部队是抗联队伍里每年出来作战次数最多的部队。”

作为一名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陈翰章是东北抗日联军1路军的著名将领,战斗足迹踏遍了镜泊湖跨越的吉、黑两省广大山区。在那里,他指挥抗日游击英雄们,歼灭了数不清的日伪军,为中华民族立下了赫赫战功。

陈翰章,1913年6月14日出生在吉林省延边敦化县城西半截河屯(今翰章乡翰章村)的一个农民家庭。

1921年,陈翰章入私塾读书。

1925年,入读敦化城内私立宣化小学,被誉为“敦化小才子”。

1927年,入读敦化敖东中学,曾主编校刊《敖中》。

1930年12月,陈翰章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敖东中学。

毕业典礼上,他在黑板上写下“赶走恶狼”四个大字,进行慷慨激昂的抗战演讲。“同学们,假如我的理想因为被帝国主义的侵略而打破的话,我将毫不可惜。为了祖国,我一定投笔从戎,用我手中的枪和我的鲜血、生命来赶走敌人!”这是一个初中毕业生发出的豪迈誓言。

他的演讲被一个叫渡边乙二的日本特务发现并告密,日本宪兵队企图抓捕陈翰章。所幸陈翰章提前得到消息,及时脱身,从此投笔从戎,走上抗日救国之路。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9月23日,敦化沦陷。为唤醒人们的抗日觉悟,陈翰章去敦化民众教育馆担任讲解员。

1932年4月,陈翰章告别新婚不久的妻子,经人介绍到王德林统领的抗日救国军司令部工作,结识了在救国军任参谋长的抗战名将周保中。在周保中的培养教育下,陈翰章进步很快。入伍不久,即任战地鼓动队长。同年10月,救国军两次攻打宁安。在强渡牡丹江战斗中,他的表现英勇顽强。战斗结束后,经救国军前方司令部宣传长、秘密特别支部成员王润成介绍,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3年,年仅20岁的陈翰章已升任救国军总部秘书长。1934年春,陈翰章被派往北平、天津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工作,争取关内人民的支持。同年6月,调任绥宁反日同盟军工农义务队政治指导员。

在频繁的战斗中,陈翰章结合实际的斗争经验,钻研党的政策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注重部队内部及广大群众的宣传教育和团结,对敌人保持高度的政治警惕。

1935年2月,陈翰章任东北抗日联军5军2师参谋长,率部在宁安、额穆、敦化、蛟河等地作战。为了动摇他的抗日意志,日本宪兵队敦化分遣队,逮捕陈翰章之父陈海及妻子邹氏,命二人劝陈翰章投降,并派特务跟踪,辗转到宁安县斗沟子一带,找到陈翰章部队。陈翰章父亲则坚定地表示:自古忠孝不能两全,要抗日就不能苟且偷生!敌人悬赏重金捉拿陈翰章,他将计就计,巧妙地将前来劝降的伪吉林省警务厅警备科长、伪敦化县副县长等4个汉奸处决,振奋了人心。

1936年起,陈翰章先后任东北抗日联军2军2师参谋长、师长。在他的率领下,2师与5师配合,在宁安县团山子与伪军的战斗中,毙敌40余名。在镜湖泊南部与日寇佐藤部队激战,击毙佐藤留次郎以下10余官兵。又在宁安县烟筒沟袭击伪警察队31人,缴获轻机枪1挺、步枪28支。

为了消灭陈翰章所部的抗日武装,敌开始玩弄政治阴谋,驻宁安的日本宪兵队要求会见陈翰章。经上级领导批准,陈翰章在唐头沟东山接见日本浪人雄谷太郎。雄谷建议抗联与日军合作,如果不愿合作,将部队迁出三江地区,保存实力,以待时机。陈翰章义正严辞地回绝并警告雄谷,不要再当军国主义分子的鹰犬,否则再以相逢,杀不赦。雄谷吓得抱头鼠窜而去。

同年6月,陈翰章被选为中共南满省委委员,率部在宁安、镜泊湖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指挥攻打宁安、横道河子、破袭北湖头水电工程等战斗,被日本称为“最为显著的有力之匪”。

1937年后,陈翰章部队活动范围扩大。北起宁安、东京城,南到桦甸、安图,越过牡丹岭、老爷岭至蛟河、舒兰,东过哈尔巴岭到安图、汪清一带的广大地区。

“七七”事变发生后,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东北抗日联军为配合全国中心任务,各军都展开攻势,战果辉煌。

1938年5月,在中共吉东省委的领导下,陈翰章率2军5师与抗联4、5军等部西征,由牡丹江南下,直捣正在修建的镜泊湖水电站。7月初,焚毁了工程事务所,解放了大批中国劳工,致使日本侵略者苦心经营数年的水电站,仅开工半年,就被迫停工。

1939年7月,2军4、5师合编组成抗联1路军3方面军。陈翰章任方面军指挥。

8月,抗联1路军魏拯民司令、3方面军陈翰章总指挥率1路军多部人马进入安图县境。

他巧施围点打援战术,全歼宫本队长以下近百名敌人。随后,又在大酱缸以南5公里处,伏击出援的日军和朝鲜特设部队,将其全部歼灭。整个战斗共歼敌500余名,击毁汽车10余辆,缴获轻机枪7挺、步枪300余支。后又成功指挥寒葱岭伏击战、智取额穆县城等战斗。

从宁安西面的镜泊湖到敦化境内的牡丹岭,这一带深山老林是陈翰章将军抗击日寇、开展游击战争的根据地。为消灭抗联,日寇曾多次讨伐,后调来满军骑兵11团,驻守官地、大山嘴子、塔拉站一带,卡住这一咽喉要道。

这个满军骑兵11团,吹嘘自己“能攻善战”,抗联活动受到限制,还威胁着四道沟的抗联密营。战士们都主张消灭这个骑兵团。可是陈翰章却向同志们解释:“这个骑兵团人马上千,而咱抗联才一二百人。若总和它纠缠,谁去打日本鬼子呢?所以,我们抗联的兵力,只能集中在消灭日寇上。对于这个团,要先争取其中有爱国心的人,等待时机成熟,再消灭它。”

陈翰章通过中共塔拉站特别支部,对驻守在塔拉站本屯的满军3营2连长任孝先做争取工作。不到半年,任孝先就与陈翰章磕头拜把子。他防守的地段,不仅不阻拦抗联队伍,还给抗联卸武装、给养,向抗联递送日寇进山讨伐的情报。日寇一怒之下,将团长关文龙撤职,换上刘东坡当团长。

刘东坡这个铁杆汉奸一上任,一心要当好“拦路虎”。可是抗联在陈翰章将军的指挥下,极力避免与他冲突,不跟他交火。终于使日寇觉得刘东坡也不得力了。可是刘东坡却千方百计取得日寇宠信,绞尽脑汁截击抗联。

陈翰章一看时机到了,就与任孝先配合,安排了一个巧妙的作战计划,消灭这只“拦路虎”。

1939年初秋的一天,抗联与满军2连在烧锅屯前边的大崴子打响战斗。任孝先立即派人分头向刘东坡和日寇守备队报告。刘东坡带着骑兵团来到时,正好太阳下山,在北面山脚用重炮轰击抗联。太阳落山不久,日寇守备队赶到山南,事先埋伏好的抗联战士立即向日寇开火。山前山后的抗联都往山顶撤退,满军从北坡往上攻,日寇从南坡往上攻。抗联合兵1处在山顶居高临下,打了两个多钟头。抗联一阵猛烈射击后,便往东转移。但枪声却越来越激烈,直到天快亮,刘东坡才发觉,满军打死不少日本守备队士兵,深知闯祸不小,他扔下队伍逃到日本关东军那去保命。随后,日寇守备队打了份报告,遣散了这个“能攻善战”的满军骑兵11团。从此,抗联队伍从敦化到宁安的抗日游击区畅通无阻。因此,当地百姓扬眉吐气,还编起了顺口溜:“汉奸鬼子休猖狂,出门小心碰上陈翰章。”

1940年,东北抗日联军进入最艰苦的时期。杨靖宇总司令及1方面军指挥曹亚范先后殉国。为了牵制敌人,陈翰章指挥部队继续在敦化、宁安一线战斗,让日伪知道,东北的抗日烽火并没有熄灭。4月,陈翰章腿部受伤,没有消炎药,伤口发炎化脓,他就用一根小木棍把布条捅进伤口里,咬着牙来回拉动布条,清理烂肉和脓血,伤好后继续战斗。同年10月,陈翰章和5军2师政治部主任陶净非会合,并决定由陶净非带领20余名老弱人员进入小沟密营,其余40多名战士由陈翰章带领继续战斗。

12月8日早晨,他在湾沟村刚和战士们用雪水煮了麦子吃,就被叛徒引来的敌人包围。为掩护4名朝鲜族女战士突围,陈翰章与所部仅存的十几名战士与百倍之敌展开力量悬殊的生死决战。在接连击退日伪军四、五次进攻之后,战士们纷纷倒下,陈翰章孤身一人与敌人对峙。敌人喊话劝降,“死也不当亡国奴”!他一边高声回答,一边继续射击。突然,他的右手和胸部都中弹负伤,扑倒在雪地上。不料他顽强地靠着一颗大松树坐了起来,准备用左手射击。敌人夺去他手中的枪,用短刀在脸上乱刺,剜出他的双眼。陈翰章鲜血流尽,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倒在血泊中,英勇牺牲,年仅27岁。残暴的敌人割下他的头颅,装入盛满福尔马林药水的玻璃缸,送到伪满首都新京(长春)邀功请赏。

1948年10月长春解放后,党派人找到了陈翰章的遗首,安放在东北烈士纪念馆,1955年安葬于哈尔滨烈士陵园。人民政府为了纪念陈翰章,将他的出生地命名为翰章乡,当地中学命名为翰章中学,还在陈翰章墓地和市区建起多座纪念碑。

“镜泊湖水清亮亮,

一棵青松立湖旁,

喝口湖水想起英雄汉,

看见青松

忘不了将军陈翰章……”

直到今天,人们在镜泊湖前游玩时,耳边依旧会响起这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