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澳军事合作再迎“蜜月期”

2013-04-12 00:00:00张海珍陈宇果志兴
军事文摘 2013年3期

澳大利亚作为美国的传统盟国,由于其特殊的战略位置和强大的地区军事实力,加之与美国的文化相似性,多年来一直同美国保持着密切的军事合作关系。近两年,美国确立并不断推进“重返亚太”的军事战略之后,澳大利亚在美国亚太战略的权重不断提升,地位越来越重要,美澳军事合作进入“蜜月期”。

拉拢澳大利亚只为遏制中国

奥巴马政府制订“新国家安全”战略之后,美国国防部和太平洋司令部都把目光投向了亚太地区,试图从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战争泥沼中走出,保持在亚太的持久军事存在,遏制潜在战略对手中国和朝鲜。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美国继续加强与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的传统政治、经济和军事关系,坚固上世纪九十年代建立的与新加坡的安全同盟,逐步缓和与曾经的对手越南的外交关系,意图在中国东海、南海局势中施加更多影响。虽然美国在东南亚拉拢了一大批国家,但是在众多复杂的军事关系之中,澳大利亚仍是美国在西南太平洋最重要的合作伙伴。

2011年11月,奥巴马出访澳大利亚,与澳大利亚签订了新的美澳防务协定。奥巴马在澳大利亚国会的演讲中强调,盟国对于美国的未来非常重要,在美国国防预算下调的背景下,美国也不会削减亚太地区的军费开支,此举无疑给澳大利亚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同时,奥巴马在出访前的电视采访中表示,如果10多亿中国人口也过上与美国和澳大利亚同样的生活,那将是人类的悲剧和灾难,全世界将陷入非常悲惨的境地。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司令赫尔伯特·J·卡莱尔上将也反复强调,澳大利亚是美军在东南亚和南亚地区作战的重要基础,在美国和其亚太盟国与中国的关系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从美国高层的表态中可以发现,美国拉拢澳大利亚遏制中国的意图非常明显。

四大军种进驻澳大利亚

2012年以来,美军太平洋司令部、驻太平洋美国海军陆战队、驻太平洋美国陆军、空军和太平洋舰队等单位分别与澳大利亚签订了防务合作协定,展开了全面的军事合作。2012年9月,美澳扩大军事合作后的第一批200名驻澳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完成为期6个月的驻防,撤离澳大利亚达尔文城的罗伯森军营。第二批美国海军陆战队将于2013年4月前后抵达达尔文,人数也是200名左右,到2017年驻达尔文美军总人数将上升至2500人,部署步兵、装甲兵、炮兵、陆军航空兵和喷气式战斗机等兵种和1个后勤单位,达到1个陆战队空地特遣部队的规模。

2013年,美国空军计划在澳大利亚部署轰炸机、加油机、运输机和战斗机,最终达到冷战时期在欧洲的部署规模。2012年3月,海军上将洛克莱尔接任太平洋司令部司令之后,要求其下属所有基地的美军部队,必须达到3小时内互相到达的标准。为落实洛克莱尔的新要求,来自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的B-52轰炸机和KC-135加油机曾于2012年12月在达尔文空军基地停留了48小时。2013年,关岛基地的F-22战斗机和C-17运输机也将到澳大利亚进行轮转。驻太平洋美国空军目前有20名澳大利亚军官,驻扎在希肯空军基地的第613空天作战中心,该中心负责5部AN/USQ-163“驯鹰者”空战控制系统,协调整个亚太地区美国空军和联军部队的航空、航天和信息作战的指挥与控制。此外,美国空军还有权使用澳大利亚皇家空军基地,应对可能发生的地区威胁、人道主义危机和自然灾害。

美国海军与澳大利亚的军事关系历史最悠久,长期以来,美军太平洋舰队的航母、水面舰艇和潜艇一直在澳大利亚西南海岸的珀斯港停靠。2012年8月,美国智库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受美国防部委托,向国会提交了《美军在亚太地区态势战略:独立评估》,计划在澳大利亚珀斯附近的斯特灵海军基地部署1个航母战斗群,包括1艘核动力航母、1支由9个中队组成的舰载飞行联队、1~2艘导弹巡洋舰、2~3艘导弹驱逐舰、1~2艘核潜艇以及1艘综合补给舰。随后,美国海军向斯特灵海军基地派驻了多名军官,开始了前期准备工作。除了遏制中国之外,美军也试图增加在印度洋的军事存在,为此,美国和澳大利亚都向新加坡海军基地派驻了军官,为进军印度洋做前期准备。

驻太平洋美国陆军希望采取与陆战队不同的方式进驻澳大利亚,在澳部署新式“斯特瑞克”装甲车、伞兵部队、信号和工程部队、防空部队、情报部队以及医疗救援分队。为表明与澳大利亚的军事合作关系处于优先地位,驻太平洋美国陆军任命澳大利亚少将理查德·麦克斯韦·波尔担任副司令。波尔曾任澳大利亚特种部队团长、师长,指挥澳大利亚特种部队参加了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驻太平洋美国陆军司令弗朗西斯·J·维辛斯基和陆军少将罗杰·F·马修斯都反复强调,波尔在司令部中不仅仅是一名联络官,而是和其他美军副司令一样拥有指挥决策权,可能参与部分作战行动的组织指挥,负责协调美军与东南亚国家的军事合作,以及年度演习的检查督导。澳军的中层军官也在美军太平洋司令部担任了相应职务,其职责类似于日本和韩国的驻美军联络官。

联训联演验证“空海一体”战理论

美国历来看重澳大利亚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相对强大的地区军事力量,在与澳大利亚防卫合作过程中,其中一个主要考虑就是演练“空海一体战”作战理论。在2012年9月举行的“勇敢盾牌”演习中,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已经开始演练这一全新的作战理念。演习中,美军以关岛为中心,派出9支作战部队:美国空军出动了夏威夷第613空中作战中心、阿拉斯加空军第90远征中队的F-22战斗机、北达科他第69远征战斗机中队、加利福尼亚第12侦察中队的“全球鹰”无人机和阿拉斯加第18“侵略者”中队。美国海军从日本横须贺港派出了“乔治·华盛顿”号航母,并指派华盛顿州布雷默顿港的“约翰·斯坦尼斯”号航母前往印度洋部署,此外还有9艘水面舰艇、多艘潜艇及5个巡逻、侦察和攻击机中队、3个陆战队航空中队。演习的主要课目是空海协同作战,F-22战斗机飞行员负责定位目标,并将目标信息传递到一艘潜艇,由潜艇发射巡航导航攻击目标。

2012年夏,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指派澳大利亚准将斯图亚特·C·梅耶指挥第23次环太平洋联合军演,梅耶成为担任该系列演习总指挥的第一位盟军将领。此次环太平洋联合军演共有22个国家、46艘舰艇、25000名人员参加,各项数据均创下历年最高纪录。2012年在关岛举行的“对抗北方”联合演习中,驻太平洋美国空军和日本空军自卫队首次与澳大利亚空军进行了为期2周的联训。据美国军方介绍,2013年,韩国也将受邀观摩“对抗北方”联合演习,未来也将成为演习的正式成员国。

2012年11月,由国务卿希拉里、国防部长帕内塔、参联会主席邓普西、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洛克莱尔海军上将组成的美国代表团出访澳大利亚,举行美澳部长级定期磋商会议,明确了加强美澳两国的军事与政治合作的总体方向。美国和澳大利亚在珀斯签署了新的合作协议,规定美军有权使用澳大利亚的训练设施,并进一步明确了美澳联训的诸多细节。美国海军陆战队在驻澳期间,将与澳大利亚国防军进行联训,同时,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与澳大利亚关系密切的东南亚国家军队在澳大利亚境内进行联训。

澳欲借美军之势提高地位

目前,澳大利亚在多边演习、模拟仿真、理论研讨等多个领域与美国存在接合点,从地理位置上讲可连接整个亚太地区,作为英联邦国家,澳大利亚对于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等8个英联邦成员以及所罗门、萨摩亚群岛、汤加等9个南太平洋小国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对美军而言具有很大的合作价值。美国正是看中了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才把澳大利亚作为地区军事合作的优先选择对象。

2011年,澳大利亚国防部长史蒂芬·史密斯在一份半官方的防务评估中指出,自从1951年《旧金山和平条约》签订开始,美澳军事合作就是澳大利亚不可或缺的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基础,澳大利亚2013年出版的新国防白本书中将明确写道:澳大利亚的军事设施和训练场地对美国的地区军事存在更加重要。一位澳大利亚外交官也曾表示“欢迎美军任何时间的来访”。通过美军的驻防,澳大利亚也提升了战略地位,全面提高了自身的军事实力,开始“深刻影响地区安全环境”。

以美澳军事情报合作为例,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在澳大利亚中部的松树谷建立卫星中继站和远程监听站之后,美国和澳大利亚就开始交换情报。冷战结束后,美澳军事情报交流更加频繁,合作关系更加密切,美国在澳大利亚建立了太平洋司令部情报中心,该中心的业务涉及美国所有作战信息。但是澳大利亚不满足于仅仅与美军情报共享,早在1971年,澳大利亚就与英国、马来西亚、新西兰、新加坡签订了《五国防卫协定》,与英国、加拿大和新西兰同样实现了军事情报共享。

然而,澳大利亚方面深知自身的巨大价值,在与美国军事合作的同时,澳大利亚并没有把自己绑在美国的战车上,对于美国的军事渗透,澳大利亚采取了选择性授受的态度。2012年,澳大利亚撤出了驻阿富汗的部队,结束了美国主导的在东帝汶和所罗门群岛的维和行动。澳大利亚方面表示,对于美国的军事存在虽然采取全盘接受的态度,不会加以任何限制,但是澳大利亚目前不接受美国在澳大利亚建设永久性军事基地,仅限于允许美军无偿使用其军事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