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球军事发展大趋势

2013-04-12 00:00:00韩旭东
军事文摘 2013年3期

进入2013年以来,军事发展越来越受到全球各国的重视。这主要是因为军事热点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主要方向,同时也日益成为影响人们生活的重要话题,军事博弈正逐渐成为全球各竞争领域中表现最为活跃的一面。

美俄军事战略对抗渐升温

最近几个月,美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军事对抗几乎达到了冷战后的最高峰。在北约宣布向土耳其和叙利亚之间的边境地区部署“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仅仅几个小时后,俄罗斯即宣布向叙利亚运送“伊斯坎德尔”战术地对地导弹,并紧急派遣3个舰队的主力舰只赴地中海东部海域巡弋。一时间,冷战之后美俄之间最紧张的军事“对峙”出现了,人们都想知道美俄间的军事战略对抗缘何会发展到如此紧张程度?这种对抗是否会引发新形式的冷战?其实,美俄双方都在打着各自的小算盘。

美国自美西战争走向海外之后,一直在通过军事手段支撑其向着世界军事强国的顶峰逼近。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淘”出来两个军事强国,即美国和苏联。冷战时期,美国与苏联争锋,两国利用军事手段斗了近半个世纪,最后以苏联解体而告终,美国成为当今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至今,美国的超级地位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实力可以挑战。

另一方面,虽然苏联解体了,但从苏联独立出来的俄罗斯却仍不能让美国小视。独立初始,俄罗斯一厢情愿地倒向了西方,且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绝大部分时间里生活在这种幻想之中。直到后来,北约空袭南联盟“炸醒”了俄罗斯,俄罗斯从此步入强化军事实力之路。虽然当前俄罗斯军力还比不上美国,但俄罗斯民族素有军事立国的传统。随着军力的不断提高,俄罗斯逐渐恢复了在加勒比海的海空军演习、战略轰炸机的全球巡航等军事活动。由此看见,俄罗斯追求世界军事强国的心迹已略显一斑。

目前看来,美俄两国都不会轻易放弃以军事战略支撑各自国家的世界军事大国地位。在实现世界军事大国这一目标时,美俄两国在不同阶段推行的军事战略又略有差异。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各国实力的变化,美国认为其全球霸权地位正日益受到威胁。目前,美国正将全球军事战略重心东移,在亚太地区推行“再平衡”战略,以维护其全球霸权。在亚太地区,美国重点在东北亚地区鼓动“斗”,在东南亚地区搅起“闹”,在中东和西亚地区煽起“打”,以期在动荡中重建各地新秩序,构建有利于美国霸权的新格局。

然而,美国的对手俄罗斯在军事行动上也有特点。随着俄罗斯军事改革的完成,俄军新式武器装备列装的比例不断加大,俄军实力也在不断上升。由于北约东扩,至2009年北约已将欧洲的26个国家纳入囊中,俄罗斯向欧洲方向发展几无可能。在这种形势之下,俄罗斯开始推行向东发展战略,即军事的“东向”战略。这一“东向”战略的主要特点是“压”日本,“拴”韩国,与美国“争”其他国家。

俄罗斯在军事上“压”日本表现在多个方面,如在日本领空周边进行战略侦察、派遣战略轰炸机进行巡航等,以及在南千岛群岛增大兵力部署规模和列装新式武器装备。

“拴”韩国主要是指俄罗斯借韩国为争宠美国而与日本争风吃醋之际,扩展与韩国的军事关系,使俄韩两国的关系得到加强。

同时,俄罗斯积极运用军事手段与美国争夺其他国家。面对美国为打开印度军火市场而采取的咄咄逼人的气势,俄罗斯也提高了对印度输出军火的技术水平,增加了对印度输出军火的种类;在叙利亚问题上,俄罗斯也改变了利比亚内战时的“无为”表现,一反多年来的常态开始强硬起来。如美国在土耳其部署“爱国者”导弹,俄罗斯就送给叙利亚进攻性的“伊斯坎德尔”地对地导弹,矛与盾开始较起劲来。这是俄罗斯成为独立国家以来第一次在军事上表现出对美国的强势立场。不难看出,美国与俄罗斯在亚太地区的争锋已经全面展开。

那么,在美俄争锋的博弈中,为什么给人的感觉总是美国在进攻,俄罗斯在防守?其实,这并不难理解。在美俄争锋中,美国在军事上处于优势地位,可以随心所欲地使用军事手段来维护其霸权利益,在军事行动上表现出强烈的进攻特点。而俄罗斯却要依赖其不断上升的军事实力与美国争,且前提是在既得利益不被美国侵蚀的情况下去扩大本国利益。这使俄罗斯总是首先在“防”住的情况下才能展开“攻”,以“防”为主。这就是缘何美国给人的觉是进攻性的,而俄罗斯给人的感觉是防守的这一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可以预见,未来随着俄罗斯军事实力的上升,美俄争锋将会越来越激烈,美国的“攻”与俄罗斯的“守”将会不断发生变化。

军备比拼不断升级

在进入2013年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军备升级在诸多问题中脱颖而出,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且正不断升温成为世界性的热点。这次军备升级与以往不同,主要表现为一种综合性的升级,具体表现在新式武器装备列装的速度加快、对新式军备需求上升、武器装备联合研发领域扩展、军火贸易量加大、军火流向地区集中和美俄抢占军火市场激烈等多方面。从世界范围看,军备升级既是经济发展无力而展开激烈博弈的一种负面表现,又是某些国家拉动经济发展的一种寄托,更是相关国家为定位本国在世界新格局中的“点位”而采取的一种主动举措,当然,最为主要的还是占据世界军事舞台主导地位的美国煽动使然。

目前,列装新式武器装备力度加大的国家主要有俄罗斯和日本。自2010年军事改革基本完成之后,俄罗斯开始加快了新式武器装备列装的速度。为了实现其2020年左右军队换装现代化武器比例达到80%这一目标,俄罗斯近几年不断加大军费投入,新式武器列装的速度明显加快。同样,随着与周边国家“岛争”问题的激化,日本为支持其强硬的“岛争”立场,推动其军力快速提升,也在不断加快新式武器装备的列装。

从全球范围看,由于亚太地区热点的持续升温,该地区成为全球范围内对新式军备需求渴望度上升最快的地区。韩国、日本、菲律宾和越南等国家都非常重视研发和引进新式武器装备。如2012年年底,韩国宣布要研发射程达800千米以上的导弹,计划在延坪岛部署从以色列引进的“长钉”导弹。2012年5月,菲律宾国防部长向外界透露,菲正在加速采购最新武器装备,这批装备将主要用于未来5年“保卫领土”所需。与此同时,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也都在大力向菲律宾推销武器。2009年12月,越南与俄罗斯签订了价值12亿美元购买6艘潜艇的合同,这批潜艇将于2016年前全部交付越南。

为加快提高武器装备的技术水平和产出速度,多国联合研发武器装备渐成一种趋势。印度与俄罗斯共同研发的“布拉莫斯”巡航导弹就是一个突出代表。日本也正在与美国联合研发一体化的“三体”舰船,一旦这种舰船列装日本自卫队,将大大提高自卫队“由海向陆”的攻击能力。同时,日本在“武器出口三原则”政策松动以后,正积极寻找机会与东南亚国家共同研发新式武器,其中菲律宾和越南极可能成为日本联合研发新式武器装备的合作伙伴。同样,韩国也渐渐转变思想,开始与美国共同研发导弹防御系统。

从全球军火流向看,目前欧洲地区安全形势基本稳定,绝大部分军火被亚太地区国家采购。近年来,亚太地区动荡不已,主要集中在中东、南亚、东南亚和东北亚四个地区。在这些地区中,中东和南亚是全球购买军火最多的地区。其中,印度是全球最大的军火买家,在2012年全球20大军火交易排行中,印度一国就占了6项。地区动荡是这些地区国家大量采购军火的主要动因,美国则是搅动这些地区动荡的主要始作俑者。仅在2010年一年,沙特阿拉伯与美国签署的军火采购协议总额就达到了610亿美元。

在火热的全球军火贸易中,美俄不断扩大军火市场的份额。从全球军火贸易的规模看,近年来全球的军火贸易量不断上升。据统计,2004~2009年间,全球军火贸易额平均年增长22%。2010年全球军火贸易额更是高达750亿美元,比2009年的507亿美元增长了近一半。在这种增长中,美俄大力抢占国际军火市场份额成为一个突出现象。如在印度军火市场,俄罗斯一直占据着70 %~80%的份额。近几年,虽然俄罗斯还保持着对印度出口军火的规模,但俄罗斯军火在印度进口军火中所占的比例却开始下降。预计在2013年,美国将全面超越俄罗斯成为印度头号军火进口国。

军备升级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世界安全与稳定。一方面,这种升级意味着刺激地区的动荡。另一方面,它也表明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准备以武力维护本国利益。如果这种升级持续下去,世界经济发展将可能会进入一种畸形状态。因此,我们应对这种军备升级现象给予足够的重视,提防全球性军事危机的出现。

新军事变革进入发展新阶段

海湾战争后新军事变革话题进入了高潮,各国都开始探讨如何适应世界军事发展。经过近20年的研究和探讨,目前世界新军事变革正在转入一个相对平稳状态,即各国都在贴近本国实际情况进行这种变革。从世界范围看,新军事变革主要表现为这样几个特点:

数字化成为各国军队改革的共识。世界性新军事变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各国对军队的数字化改造,这种改造使得军队从单兵到整个军队的信息化水平有了显著上升。一方面,数字化的突出表现是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如无人机已经成为世界许多国家研发的重点,美国甚至正在研制航母用舰载无人机。另一方面,旧式武器经过数字化改造重新发挥作用。在这方面,俄罗斯做得比较突出,许多经过数字化改造的旧式武器增强了作战性能,节省了研发成本。最后,数字化表现在武器装备从一个部件开始逐渐向整件武器装备的数字化方向发展,人们对数字化的认识更加贴近实际。在2013年,世界各国军队的数字化建设将进入到加速发展新阶段。

整体规模缩小逐渐成为军队建设发展的大趋势。目前,世界各国军队规模总体处于缩小的趋势,尤其是各大军事强国。俄罗斯已经将其军队从120万人缩减为100万人,美国军队的总体规模也在不断缩小。向高质量要战斗力而不是单纯扩大军队规模提高战斗力,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一致看法。自海湾战争以来,世界军队总体数量一直处于下降状态,这种趋势将会继续下去。

各国竞相通过国际性军事演习检验本国军队作战能力。冷战时期,联合军事演习基本上仅限于两大阵营内部相关国家举行。冷战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性联合军事演习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这种演习的特点主要为:参加演习的国家越来越多,不再像冷战时期所谓的“阵营区分”;演习的科目越来越多;参加演习的规模越来越大,超过10万人的国际性联合军演已经不再是少数;相关国家不再担心暴露本国军队的弱点,而是本着加强交流,学习其他国家长处这个角度来参加演习;演习区域不再单一;演习中越来越多地引入非战争军事行动,如反恐、救援等。

军兵种联合成为各国军队改革的一个主要任务。在这方面,印度表现最为突出。印度三军原本是相对独立的,在世界新军事变革浪潮兴起之后,印度组成了各种联合司令部。目前,印度的这种联合还处于初步阶段。例如,印度的核武器还分属各军种,核武器的管理与使用没有真正联合在一起。俄罗斯通过战区调整,将6个军区改为4大战区,并在战区体制内加强了各军兵种之间的联合。

武器体系一体化。武器体系一体化问题表现在多个方面,如军种武器一体化,军队武器一体化,甚至国际武器体系一体化。其中,国际武器体系一体化最值得关注。目前,美国正向全球大力推销它的武器装备,其在全球军火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这些接受美式武器装备的国家不得不依赖美国的情报与信息,与美国武器体系形成一体化。

虚拟空间和太空领域的博弈成为建设重点。在虚拟空间,美国率先在全球组建了网络司令部,建立了网络部队。随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建立起类似的组织,虚拟空间的博弈正成为各国军事博弈的一个重点和焦点。同样,太空领域也正在成为军事博弈的重点。众所周知,太空非军事化是全球各个国家的共识。但美国为了维护其全球霸权,确保其惟一超级大国地位,占据这一军事制高点并率先将太空军事化,这直接导致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发展太空军事力量。

从各国军队的变革来看,具体的变革路径各有不同。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各国军事转型的速度、力度和表现不一样。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军事转型力度大,其他国家力度相对较小。如美国为了实现到2030年左右其大部飞行器无人化这一目标,在2012年培训的无人机操作人员在数量上居然超过了飞行员。这种军事转型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加大军队对内维稳的任务。军队参与维稳,已经成为主要国家军队的一项重要任务。如印度、俄罗斯军队已经被赋予越来越多的维稳任务,尤其是印度军队已经将国内的维稳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与此同时,美国也将打击国内的恐怖势力纳入军队的主要任务。

参与海外军事行动的国家越来越多。随着各国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国际问题牵涉到的国家越来越多,到海外使用军事手段来维护本国利益的现象日渐突出。同时,为了提升本国的国际影响力、增强国际地位,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积极参与海外的军事行动。特别应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一旦某地发生“问题”时,总有许多国家,特别是某些平时不显山露水的小国,都表现出异常活跃的姿态并给予极大的关心,甚至派兵参与解决这些问题。

各国军队重点发展远程海空力量。近年来,许多国家都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从世界军火市场上购入了先进武器装备。其中,海空军武器装备占据了绝大部分份额。这表明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发展海空力量,尤其是发展远程海空力量,其中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要使用海空力量来保护国家的海外利益。印度在这方面就是一个表现突出的国家,在“优势与扩展”战略指导下,印度不断压缩陆军规模,大力提高海空军的整体比例,同时投入大量的财力为海空军购入先进武器装备。2012年,印度从俄罗斯进口了2艘护卫舰、40架直升机、33架战斗机和9架舰载战斗机以及租借1艘核潜艇,与此同时印度陆军却几乎没有进口任何武器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