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探索

2013-04-12 17:40:03芳,袁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大学生

王 芳,袁 焱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教育系,安徽马鞍山 243000)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探索

王 芳,袁 焱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教育系,安徽马鞍山 243000)

进入新世纪以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基于此,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教学方法、课程评价等方面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建设。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要逐层推进,课程内容应形成不同形态的多元课程体系,课程教学方法要灵活选择、多样变化,课程评估要更注重教学反馈和学生发展,做到多元有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

新世纪以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2001年3月,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首次以正式文件形式呼吁各高校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随后几年,陆续出台相关文件多次强调要正确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11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该通知进一步明确了课程性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相关要求。近年来,相关学者持续开展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相关内容的研究与探索,提出了一些值得借鉴的观点。笔者针对我校学生实际,在多次教学实践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建议。

一、课程目标逐层推进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不同,心理需求也相异,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目标应该是分层次的,并逐层推进。初级目标面向所有大学生,普及最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及心理调适技能,建立正确的心理健康理念。中级目标建立在初级目标基础之上,进一步加深部分学生群体对相关心理健康内容的了解认识,提高他们的身心素质。而高级目标是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最高要求,是我们要努力追求、尽量达成的理想状态。

(一)初级目标

又称为适应性目标或普及性目标,是所有学生必须达到的最低要求。具体内容为:了解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增强自我心理健康保健意识。端正对自己内心世界的认识,对自我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自我评估。消除学生对心理问题及心理咨询的误解,了解存在心理困惑时可以寻求帮助的资源和途径。初步掌握心理调适方法,预防和缓解学生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与危机。

(二)中级目标

也称为发展性目标,具体内容为:能进一步掌握相关心理健康知识,提高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积极心理的感受、关注和培养。主动维护自我心理健康并能关心和帮助他人维护心理健康,在助人与自助的实践中完善自我、和谐身心。

(三)高级目标

亦称为完善性目标,具体内容为:优化自我心理品质,提升积极生活理念与幸福感,促进学生挖掘心理潜能,形成健康人格与和谐个性。

二、课程内容体系建构

为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需求,对应逐层推进的三级课程目标,应建立不同形态的多元课程体系,具体体系建构如下:

(一)开发系列显性课程

显性课程,“亦称正式课程、公开课程,指在学校情境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1]215显性课程主要通过课堂教学的知识传递进行。通过课堂教学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系统性强、覆盖面广、具有正面引导等优势,目前被普遍认为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2]

1.中心主干课程

为大一新生开设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必修课程。主要让大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常识,树立科学正确的健康心理观。课程内容针对学生现实问题需要与未来实际工作生活需要,突出针对性与实用性。根据大一学生入学后不同阶段凸显的主要心理问题安排教学顺序。主要内容涉及三大主题十一个方面,首先是“适者生存”主题,包括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学会适应、学会学习、情绪管理;其次是“心灵成长”主题,包括认识自我、人格、人际交往、学会恋爱、认识家庭;最后为“胜者为王”主题,包括生命教育、压力与挫折应对。

2.外围延伸课程

为兴趣性选修课程,为有进一步深化学习愿望或对相关心理学感兴趣的学生开设。是中心主干课程的必要补充。中心主干课程内容多而泛,面面俱到但不能深入挖掘,不能满足不同学生对心理知识和技能的特殊需要。不同主题的选修课程针对性更强,可以进一步增加部分学生某方面的心理知识和提高心理素质。选修课包括与大学生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课程,如心理电影赏析、心理学与生活、社会交往技巧、幸福心理学、情商素质训练等。

3.热点追踪课程

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年级、不同的群体的心理状态和需求是不同的,热点追踪课程针对学生的现实心理或某些学生群体普遍存在、某一阶段表现突出的心理问题而开设的不定时的系列讲座或团体辅导活动。能够及时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和辅导。如学生干部心理健康维护是针对学生会及班级干部可能出现的时间管理、人际关系等心理困惑而解忧的讲座。自信心训练营是针对具有自卑倾向的学生开设的团体辅导。

(二)完善隐性课程

隐性课程指在“学校情境中以间接、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1]216。主要通过学校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

1.心理健康网站

从校园网上可以进入心理健康教育网站,网站开辟众多小栏目,可以起到丰富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进行相关的心理测试,与心理老师网上沟通等作用。有些学生不想在课堂上或到心理咨询中心表露自己的心理困惑,借助网络可以毫无顾忌地袒露心声,寻求解决方案。

2.社团活动及学生会活动

心灵互助社是面向全校学生的心理社团。创办宗旨是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普及心理学常识性知识,扩大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中间的影响,协助社员解决自身遇到的心理问题,学习一定的对他人进行心理辅导的技巧。为同学搭建自主成长的广阔舞台,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动脑动手的能力。社团在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开展多项活动:如开展素质拓展训练活动,到社区进行心理健康宣传活动,与兄弟院校开展心理联谊活动,排练心理情景剧等。除此之外,校学生会下设校系两级心理健康部,每个班级的心理委员归属心理健康部。心理健康部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健康知识竞赛”、“手语歌比赛”、“心理漫画比赛”等。

3.心理健康宣传月

每年围绕“5.25——我爱我”“12.5——要爱我”,把 5月与12月定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月,每学期进行一次大型宣传活动。通过广播、墙报、展板、学校网站等宣传媒体,多渠道、多形式的正面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进了学生对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的认识。同时借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主动结合并引导学生开展课外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社团和学校心理健康部大力协助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活动。常规的主题活动有“心理影片赏析”、“心理情景剧大赛”、“心理测量服务”、“心理健康巡讲”、“素质训练营”等。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个开放的课程体系,是一个共性和个性结合的课程体系”[3]。这些课程作为一个整体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共同影响和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

中心主干课程面对全体学生,侧重解决一般性、整体性、共性的问题,引发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兴趣、意愿及需求。外围延伸课程、热点追踪课程针对部分学生群体,深入解决特殊及个性化的心理问题,进一步帮助学生解惑发展。隐性课程为学生创设了丰富多样的心理活动和实践机会。

三、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课堂教学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渠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学科性质的活动课程,既要进行有计划的理论讲授和知识传授,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体验和实践训练,达到情感及行为的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方法无法实现课程目标,应该采用丰富多样、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既避免单纯的理论讲授,又避免纯粹的课堂游戏活动。在现有时间、空间等教学条件下,应该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势,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语言传递法

语言传递法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以及学生独立阅读书面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在讲解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基本概念,了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等内容时易于采用此种教学方法。使用关键是避免教师单调讲授,创造机会让学生全身心参与。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引发学生高度关注,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叙事法

又称讲故事法,通过具体的故事描述来阐明蕴含在故事背后的道理。布鲁纳认为,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有两种:一种为逻辑科学模式,在这种模式的主导下,人们关注的是普遍意义上的“理”与“逻辑”;另一种是叙事模式,在叙事模式下,人们关注事件展开的具体情节,而不是以抽象的概念和符号压制生活的“情节”和“情趣”。在课堂理论教学时,教师的讲授往往更注重抽象的“理”与“逻辑”,忽视了“情节”和“情趣”,因此让学生感觉内容枯燥难懂。精选富含深刻道理的心理故事进行教学往往能够让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在情节生动的故事中引发进一步的思考与体验。

2.自我揭露法

在心理课堂上,固然要讲授成功人士的经典案例,但那些人物往往使学生感到“遥不可及”,有时候,以教师本人的成长经历、生活经验现身说法,更容易让学生感觉走近教师,贴近生活,能够活学活用。例如在讲授到心理健康状态的连续性、可逆性、动态性特点时,教师先播放崔永元谈患抑郁症的感受视频后,谈到自己也曾经遭遇过的产后抑郁状态,用以说明任何人都可能遭遇心理问题,只要加深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及时主动自我调整,就会很快解除烦恼,恢复愉快的心情。在课堂上,教师主动和学生分享自己是怎样处理人际问题、进行情绪管理的,坦诚自己的爱情经历,使学生感受到每个人都要经历这样的过程而变得成熟,“过来人”的真实的成长经历再现让很多学生印象深刻。

3.案例分析法

教师引用典型案例进行具体描述,再现人物经历的心理困惑,以提问方式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咨询案例分析

把在心理咨询中发现的普遍性问题,作为心理健康课的重要教学内容。选取典型个案(在遵守保密原则下,进行技术处理),拿到课堂上进行案例分析教学,使教学更有针对性。这些案例“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2)文学案例分析

对来自热点及经典影视、小说等文学中的人物面临的心理现象进行心理分析,更加直观地体会心理理论、心理过程等,引导学生对问题产生的结果及解决方式进行评价。

(3)情境案例分析

通过情境模拟、心理情景剧等再现大学生生活心理困惑及解决方式,组织学生对情境中的现象进行讨论,并对解决方式进行评析,加深学生对问题的感受和认识。

(二)活动体验法

心理健康知识的讲授并不难,而把理论知识真正贯彻到学生实际行动中去却是一个难题。因此要积极采取把认知、体验、合作、分享有机联系在一起的活动体验教学。活动体验法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通过实践活动与反思相结合来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法。只有学生自己亲自体验到的东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获得和发展。

1.角色扮演法

根据课程内容设计,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加以体验。“通过学生对角色模仿、想象、创造、感受,释放一些平时压抑的情绪,学会换位思考,了解他人的立场和观点,澄清问题的实质。”[4]例如在情绪管理章节中,请学生上台表演不同的情绪状态让在座的同学猜,进而说明“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我们可以从别人的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来判断基本情绪。又如,在学会爱情章节,设置如何拒绝爱情情境,请不同的学生表演,再请在座的同学分析哪一种表达方式是最有效的。由于角色扮演具备观赏性,往往使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2.心理游戏法

借助游戏的形式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心理活动,深刻反思心理现象。游戏本身具有的趣味性和娱乐性能诱导学生在课堂中主动投入身心,放松地表现自我。通过心理游戏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澄清自我、了解自我,使在自己内心中模糊不清的想法倏然清晰。如“我的自画像”、“优势轰炸”使学生加深自我认识;“价值拍卖”、“生命抉择”、“我的生命线”等游戏都能使学生在游戏过后深深地思考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游戏具有互动性和体验性,通过游戏使抽象的道理变得易于理解。如说明单向人际沟通易导致误会的“画图游戏”、体验助人为乐的“哑口找人”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后主动得出人际交往的秘诀。

(三)多媒体运用法

多媒体运用法是将现代化教育技术与本课程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指通过合理利用音像、电影电视、绘本、漫画、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整合教学内容。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了解到学生希望在课堂上看到更多精彩的图片、视频资料等,图片的构图、色彩能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愉悦,视频资料带来的视听多种感官冲击更加易于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多种教学资源的整合使心理健康课增强形象性、趣味性。如在人际交往章节中播放“大学宿舍你我他”心理访谈视频,由大学生代表和心理专家共同聊聊大学宿舍发生的那些事,专家们分析大学宿舍交往产生问题的原因并给大学生们支招,学生观看得非常专注,在愉快的气氛下分享了大学宿舍交往的技巧。

无论采取什么教学方法都要注重在教师的引领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感知、体验、分享、合作、参与,重视学生对知识的领会性学习与实践应用的结合。

四、课程评估多元有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由教师向学生呈现教材和讲授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在于帮助学生探索自身在生理发育、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现象和解决带有倾向性的问题。通过向学生提供直接经验,使学生获得对生命现象的感悟,能释放自身发展中遇到的困惑与烦恼,能解决生活、学习和人际关系上产生的各种实际问题,从而更快乐、积极地面对生活。因此进行课程评估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提高课程实施质量。而不在于简单、硬性地通过纸笔测验检查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或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水平做出终结性的评定。

课程评价要达到以下功能:第一,预防与鉴别功能,即:通过评价了解课程实施的情况,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状况,了解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为课程下一步的实施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并为个别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个别咨询。第二,强化与教育功能,评价本身具有教育性,是人与人互动与交流的过程。利用评价对学生的进步进行鼓励,对于辅导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

为达到以上功能,适宜采用多元主体、开放性的评价。“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效果评估是一个多维度、多指标、动态性的评估体系。”[5]不同教学主题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或综合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同时,直接或间接地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一)教师观察记录

教师在师生互动时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在日常活动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写出记录,作为评价的材料。

(二)作品分析

根据不同的教学主题及内容,教师布置丰富多样的作业,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分析评定,通过学生的作业对其心理素质发展状况进行评价,进而评价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学生自评

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特别让学生评价自己是否感觉经过心理健康教育后,自己的人际关系、学习情况、情绪调控能力等方面有提高或改善。

(四)学生互评

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同时也可以通过他评更加清晰地认识自我。在学习认识自我、人际交往时可采用学生互评。

(五)心理测量

使用心理测验了解学生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前后的心理素质的变化情况,通过心理测试(后测)与实施前的诊断性评价(前测)相对照,考察在前后测之间学生心理素质变化的差异显著性,进而评价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评定课程对学生心理素质发展影响的效果。

:

[1]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刘海燕,高艳.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建设[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4):17-19.

[3]柳友荣,吴桂翎.回归生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由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0,(2):83 -85.

[4]辛婷.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今日财富,2009,(12):176 -177.

[5]刘海燕,宁淑芬.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需求的调查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9):98-101.

Explor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Undergraduates'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Courses

WANG Fang,YUAN Yan
(Teacher Education Department,Maanshan Teacher's College,Maanshan 243000,China)

In the 21st century,psychological health of undergraduate has gain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This paper explore the undergraduates'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cour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rriculum aims,curriculum content,curriculum teaching methods,and curriculum evaluation.It is believed that curriculum aims should be pushed forward step by step,curriculum content should form all kinds of diversified systems,curriculum teaching methods should be flexible and diverse,and curriculum evaluation should be diverse and effective,with more attention paid to teaching feedback and student development.

college students;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course construction

G642

A

1001-7836(2013)05-0095-04

10.3969/j.issn.1001 -7836.2013.05.040

2013-01-11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2年度精品课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设成果

王芳(1976-),女,安徽马鞍山人,讲师,从事课程与教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袁焱(1977-),女,安徽马鞍山人,助教,从事心理学基本理论,心理咨询研究。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大学生
看见具体的自己
光明少年(2024年5期)2024-05-31 10:25:59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4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心理感受
娃娃画报(2019年11期)2019-12-20 08:39:45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