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办学特色研究——以广西本科院校为例

2013-04-12 17:40:03黄勇荣王秀月林国城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广西办学

黄勇荣,王秀月,林国城,周 琼

(1.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宁 530004;2.广西财经学院教学评估办公室,南宁 530003)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办学特色研究
——以广西本科院校为例

黄勇荣1,王秀月1,林国城1,周 琼2

(1.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宁 530004;2.广西财经学院教学评估办公室,南宁 530003)

结合广西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实际情况,其本科院校在办学理念、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和地方民族特色等方面存在办学理念特色不够鲜明、学科专业设置不够突出、人才培养模式相对滞后、地方特色不足等问题。为此,需要通过重塑富有时代性的办学理念、培育特色学科、完善更为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构建少数民族地区本科院校特色办学体系。

少数民族地区;办学特色;广西本科院校

高校办学特色作为当前高校研究的热点之一,其定义和所包含的内容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有学者认为,大学办学特色是大学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高校的独特优质风貌[1]。高校的办学特色就是人才培养特色,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质量上[2]。办学特色所包含的内容则主要通过高校的办学理念、学科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出来。同时也可以表现为教育模式、要素结构等行为方式,物质环境、校园建设方面的特色[3];还可以表现在科学研究、科技开发、社会服务、管理风格、校园文化等诸多方面的独特的、优秀的个性风貌[4]。而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其高校的办学特色不仅体现在办学理念、学科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上,而且还应体现在更具民族地方特色的定位、学科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基于此,本文选取广西为研究对象,以本科院校为研究单位,重点分析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办学理念、学科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及其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对策。

一、广西本科院校办学特色概要

(一)广西教育水平及高校概况

作为全国唯一的具有沿海、沿江、沿边优势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广西目前聚居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民族,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广西汉族人口为2 891.61万人,占62.82%;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 711.05万人,占37.18%,其中壮族1 444.85万人,占31.39%。而就受教育程度上来说,广西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75.14万人,所占比例仅为5.98%,远低于全国8.73%的平均水平;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为5 977人,也低于全国8 930人的平均水平。可见,广西常住人口接受教育程度不够高,覆盖面也不广。

广西现有高等学校76所,其中普通本科院校29所(包括独立学院9所),高等专科学校8所,高等职业学院33所,成人高校6所[5]。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人数为13.81万人,招生人数18.38万人,专任教师达31 650人。从本科院校看,广西现有的20所本科院校中,综合类大学只有1所,师范类大学3所,医学类3所,民族类2所,普通本科11所。办学历史没有一所高校为百年学府,办学历史最长的是广西大学,只有84年。因此,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地方高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和综合办学实力与其他在发达地区的高校相比是有一定差距的。要想在激烈的高校竞争中脱颖而出,跻身于高校之林,就必须要找到自身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办出特色。

(二)广西本科院校办学特色概况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纳入国家战略,让广西从一个相对边远、封闭的省份一举跻身为地缘经济的中心,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这就要求广西高校的专业设置和教学项目要按照地缘优势,进行资源整合和设置,凸显创新性,并且对学生进行特色培养,充分发展民族区域型人才,为广西经济建设输送新鲜血液。

其中,广西大学作为地方综合性大学,服务广西是学校的办学宗旨,建校以来,广西大学一直秉承首任校长马君武先生倡导的“复兴中华,发达广西”、“培养广西所必须之人才”的办学理念,主动适应广西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优势,为广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形成了鲜明的服务地方的办学特色。广西师范大学则在坚守办学传统、挖掘教育资源、彰显教育理念和发挥社会职能等方面下工夫,经过长期的酝酿和反复的锤炼,该校形成了既有校本特色又有浓郁乡土情结的办学特色,主要是秉承弘文励教传统,打造优质教师教育平台,引领壮乡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发挥人文学科优势,强化服务地方职能,提升学生人文素养,铸造“人文强桂”台柱。广西民族大学长期形成的特色是坚持面向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办学宗旨,利用沿海、沿江、沿边的区位优势,发展民族学、东南亚语言学等特色学科,培养创新性、开拓性的实践型、应用型人才。这一特色具体通过坚持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要教育对象,使学校成为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的摇篮,高度重视民族学、东南亚语言学学科建设,发展特色学科,以特色学科为依托,增设相关学科专业,推进学科渗透等三个方面体现。广西河池学院拥有良好的人文精神,较强的文科办学实力以及浓厚的民族色彩。因此,河池学院的特色办学之路充分提炼了地方民族资源,提出“立足河池,服务地方,面向基层,为社会培养应用型的高级人才”的办学理念。

广西本科院校的办学特色有其浓厚的地域特点,只有坚持对地域文化进行把握分析,并把人才培养与经济发展需求相结合,才能走出一条区域化、民族化的特色办学之路。特色是学校发展的基础,是高校赖以生存的关键,只有充分挖掘特色,学校才有生命力。但是在广西本科院校办学特色体系构建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不少阻力。

二、广西本科院校办学特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办学理念不够鲜明

高校办学理念是人们对高校的理想追求、理性认识所持的教育观念,包括高校的办学思路、治学方略、办学思想、办学宗旨等。广西不少本科院校也提出了自己的办学理念,如广西艺术学院“立足传统、面向现代、兼收并蓄、求实创新”的办学理念;桂林医学院“立足广西、服务地方、提高质量、办出特色”的办学思路;玉林师范学院的“坚持立足玉林、面向广西、服务基层”的办学宗旨;贺州学院的“立足贺州、服务周边、面向全国、奉献社会”的办学方略;百色学院的“立足广西,面向全国,对接东盟”的办学思想。但总体而言,广西本科院校的办学理念特色不明显,缺乏创新性,而一所高校要办出特色,必须要有特色的办学理念作为基础。因此,广西本科院校需要进一步探寻其办学理念。

(二)学科专业特色不够突出

高校学科专业特色体系是高校根据社会与经济的发展需要以及高校的自身发展要求,构建的专业体系与特色学科。高校的生命在于学科,学科的生命焕发于特色,类似于企业需要树立自己的品牌一样,高校同样要塑造自身的学科专业品牌。广西本科院校中也有不少提出了自身的学科专业体系特色项目,如广西大学的结构工程、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这两个专业也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广西艺术学院的美术学、音乐学、设计艺术学专业;广西师范学院的地理科学专业被教育部确定为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教师教育学科被确定为广西高校重点建设学科;广西河池学院的文艺学专业等。但是广西的一些本科院校开设的课程依然是“大一统”的课程,没有提出自己具有竞争力的特色学科,而一个高校要办出特色,最根本的核心及选择是办出特色学科专业。因此,广西本科院校学科专业特色有待加强。

(三)人才培养模式相对滞后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并且围绕目标组织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教育活动的结构样式和运行方式,即通常所说的“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的问题[6]。广西很多本科院校也把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改革的重点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培养模式,比如:桂林医学院的“培养基础扎实、素质良好、实践能力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和奉献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模式;广西艺术学院的“具有民族风范和时代特色的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右江民族医学院的“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级应用型医学人才”的人才培养定位等。但是,广西的一些本科院校仍然没有真正树立起人才培养的特色思想,一所院校如果没有整合、完善好与高校培养目标相契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不利于高校为社会输送有特色的人才,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四)地方民族特色不足

广西高校由于自身办学条件、办学经验、办学资源等的限制,容易在相互交流、学习中将办学特色的归纳相似化、整合趋同化,高校的地方特色有待挖掘。比如说,很多广西本科院校都将办学定位于立足桂西南,面向广西,依托中国—东盟、北部湾的机遇发展办学,这样就会有很多的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方式上趋于雷同,不能充分体现个性,保持办学特色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此外,广西本科院校中在专业学科设计和民族文化的传承上依然不够明显。如广西民族大学作为广西本科院校中的一所民族类院校,开设了53个普通本科专业,覆盖了哲学、历史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管理学、理学、工学、经济学、艺术学10个学科门类,但是从招生计划中可以看到,涉及民族专业的只有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略显不足;此外,作为广西唯一的艺术类本科高校——广西艺术学院开设的专业中音乐、舞蹈、绘画、广告学和艺术设计等专业,虽然都有挖掘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但是其专业作品在国内外的影响还略显不够,需要继续探求更具民族特色又具有强烈艺术表现的学科特色;而广西中医学院于2010年才把中医学(壮医方向)专业改为壮医学专业,专业转型时间比较短,还需要不断凝练专业特色。

三、构建广西本科院校办学特色体系的主要策略

(一)立足区情校情,重塑具有时代性的办学理念

广西本科院校在重塑办学理念时,首先应该遵循大学发展规律,大学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和学术机构,有着自己的核心观念体系,不能逆其规律发展。其次需要符合少数民族地区区情和院校校情,立足于实际。最后要有创新性思维和鲜明的时代性,大学不可能脱离时代孤立地发展,必定具有时代性,并且它要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赋予新的内涵,使得大学具有历久常新的活力。如广西大学办学84年来,一直秉承首任校长马君武倡导的“复兴中华,发达广西”办学理念。近几年来,学校根据“211工程”建设的实际和广西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又进一步设计了“服务区域、开拓未来”的办学理念。赋予办学理念时代性还可以借鉴国外的办学经验,使广西本科院校提升到国际级的特色水平,同时强化高校原有的民族性、地方性等特色,使其办学特色在特色化与国际化之间形成正比递进的关系。现今广西的很多本科院校都建立了国际学院,综合借鉴国外的办学经验,培养国际型人才,如广西师范大学的国际教育文化学院通过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引进和借鉴国外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外语强、专业精”的复合型能力结构人才。这些“外语+专业”人才毕业后,可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为广西的建设贡献力量。

(二)以地方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培育特色学科

广西本科院校的特色学科凸显不够,因此需要以地方经济及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在服务地方经济及社会发展中加强学科建设,凝练特色。一方面突出重点学科专业的建设,特别是国家、自治区重点学科建设;另一方面注重加强民族特色学科建设,培育和打造具有民族区域特色的品牌学科。如广西大学立足于国家、广西经济社会的重大需求,重点建设了结构工程与红水河流域水利电力资源开发、亚热带生物技术、动植物遗传与繁育、电气工程与“西电东送”关键技术开发、泛北部湾特色资源加工新技术、中国—东盟经贸合作与发展等6个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的特色学科群[7]。学科群紧密联系广西发展实际,及时地为广西的建设输送了一批批特色人才。

(三)重视人才培养质量,调整专业结构,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高校的办学也分化为多种模式,这也让不同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在数量、类型、层次和规格等方面呈现多种特色。如从人才培养模式上划分,有的高校采用学科培养模式,有的高校采取分段培养模式,还有的高校注重“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有的高校则采用双专业、双学位、本硕连读模式等。而高校选择人才培养模式的不同,培养的人才就各具特色。因此,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需要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将人才培养的质量作为高校特色办学的重点,提升到新的高度,积极推进办学模式创新和工作创新;另一方面需要从课程设置、专业结构方面及时根据社会需求进行调整,实施“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全面推进本科教育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设置既重基础又体现宽口径就业的专业,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办学,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培养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如广西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和桂林理工大学已经被教育部批准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单位。同时,还需要加强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精心组织实施国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为广西经济更好地输送人才。

(四)挖掘广西少数民族地方特色,做好特色办学定位

广西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可以充分挖掘民族特色,使之成为办学的传统与优势。如广西河池地区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亚热带区域性气候条件,因此逐渐形成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民族风情和乡土气息的民间传统文化。广西河池学院的体育老师们充分发挥创造力,整理了抢花炮、珍珠球、板鞋竞技等具有悠久历史和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对弘扬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广西河池学院也积极发挥学院文学教育的传统优势,着力于红水河流域民族民间文化、地方文化的开发和利用,不断加强应用型写作人才的培养,其汉语言文学专业被国家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第六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在特色办学中起到了引领作用。“一文一武”的办学特色的构建,让河池学院成为了广西别具一格的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学院。

:

[1]刘献君.高等学校战略管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74.

[2]李国志.高校办学特色与特色化的辩证思考[J].教育与职业化,2010,(29):9 -11.

[3]陈正群.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特色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10,(1):5 -6.

[4]苏德,吕佩臣.民族院校办学特色发展之若干思考[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67-71.

[5]广西教育概况[EB/OL].新华网广西频道.

[6]刘国钦,等.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40.

[7]梁颖.地方高校如何培育办学特色[N].中国教育报,2011-08-08.

G640(267)

A

1001-7836(2013)05-0008-03

10.3969/j.issn.1001 -7836.2013.05.003

2013-03-08

黄勇荣(1968-),男,广西桂平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王秀月(1987-),女,广西南宁人,硕士研究生;林国城(1985-),男,广西南宁人,硕士研究生;周琼(1982-),女,湖北黄冈人,讲师,硕士,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广西办学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广西广西
歌海(2017年1期)2017-05-30 13:07:40
广西尼的呀
歌海(2016年6期)2017-01-10 01:35:52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大众考古(2014年3期)2014-06-26 08:30:46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