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华
(华中科技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0)
老工业基地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它的建立为我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历史性重大贡献,也为改革开放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许多老工业基地面临日益显现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发展十分艰难。进入21世纪以后,尽管国家启动了振兴东北等地区老工业基地的战略,也取得了比较大的建设成效,但对于广大中西部地区而言,老工业基地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亟需从理论上分析研究。为此,湖北省社科院姚莉同志撰著的 《区域视角下的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以中部地区为例》一书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全书在系统梳理我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历程和国外典型老工业区改造经验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新时期我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内涵与思路。通过回顾我国区域发展格局及战略的演变,分析了老工业基地与区域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以中部地区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为例,提出了以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加快促进区域发展的崭新思路。贯穿全书的主线是区域发展,从区域视角深入剖析了区域发展与老工业基地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特别是以新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中部地区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探索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如何促进区域发展。我认为,该书具有如下三个特点:
第一,立足全局和区域相结合的视角研究老工业基地改造问题。该书阐述了新时期我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内涵,指出东北老工业基地只是全国老工业基地的一部分,解决的问题也是局域性的,还有更多地区的老工业基地需要调整改造,尤其是中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长期以来受到的关注相对较少,存在的各种问题及历史包袱也较多,未得到过国家专门的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亟需增长极带动全区域的发展。作者将中部老工业基地放在全国区域战略格局中进行战略定位,具有宽广的宏观视野,也凸显了独特的战略眼光。
第二,充分体现了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的有机结合。该书虽然是一本应用型的著作,但仍不乏较强的理论支撑。其所涉及的理论范畴比较广泛,不仅对国内外研究老工业基地问题的文献作了全面的梳理,而且花了整章篇幅阐述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涉及的经济理论。在研究调整改造政策时,有理有据,首先提出了政策设计的原则和整个政策框架体系,这样,再提出具体的支持政策就显得有据可依。
第三,十分注重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为了做到客观量化,全书在分析老工业基地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时,大量运用了数据对比分析。同时,在确定老工业基地的范围时,选取了相对衰退、结构老化、经济转型难度、社会负担、资源环境压力、战略潜力、地方财力等一系列指标,建立相应的指标评价体系,在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确定今后一定时期内国家支持或重点支持的老工业基地城市。通过定量分析得出的研究结果十分具有说服力。
总之,该书力求三个结合,整个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和分析深度。目前我国全面系统研究老工业基地的著作甚少,且大多是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研究,因此,本书无论是作为我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实际操作层面的指导、还是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参考文献,都非常具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