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山
(江苏省苏州监狱,江苏苏州215143)
监狱作为国家刑罚执行机关,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长期以来,监狱多侧重于如何惩罚罪犯、如何保障监管安全等方面,在满足罪犯的基本生活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方面则相对滞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再仅仅满足于遮风避雨、休息、居住等这些基本功能,还要求赋予更多的人类情感等非物质因素,以潜移默化方式来影响人们的生活。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监狱若仍保持原有建筑形态,就与时代的发展不相适应。在当今社会推崇的人性化理念下,监狱建筑应逐步摆脱传统思维的桎梏,在保障监管安全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应充分考虑罪犯这一特殊群体的行为特征、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营造出更加适合其接受矫治的理想环境,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培养良好的人格与品格,将来顺利回归社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否则在罪犯矫治过程中,不仅使他们感到体力上的疲惫,还有可能产生精神上的煎熬,影响到身心健康,最终影响到矫正效果,甚至影响监管安全。本文结合多年从事监狱建筑规划设计与建设实践,就监狱建筑人性化问题作一探讨,并从我国国情出发,就如何在建筑上体现监狱人性化提出参考性建议。
所谓“监狱建筑人性化”,主要依据罪犯的行为习惯、人体的生理结构、心理状况、思维方式等内容,在满足原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对建筑细部和设施进行适当优化或改良。它是对罪犯的心理生理需求、精神追求的尊重与满足,尤其要体现对罪犯中的特殊群体,如未成年犯、老年犯、女犯、残疾犯以及病犯(包括心理障碍犯)等的人文关怀。同时监狱既要充分体现“满足罪犯第一需求”,也要为监狱警察职工以及社会帮教人员提供良好、便利的工作环境,以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当今监狱建筑已被赋予许多新的内涵,目前还有不少监狱面监着改建、扩建、迁建的任务,肩负着体现人性关怀与人文精神的重要责任,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将监狱建筑与时代特点及罪犯的生活、心理需求相结合,建设现代化文明监狱。
监狱建筑人性化具有三方面的特征:一是在确保建筑单体安全牢固的前提下,遵照“以人为本”的理念,满足罪犯基本生活方式,注重建筑单体(特别是监舍楼、劳动习艺车间)的舒适度与健康性,要运用安全环保的建筑材料,要体现符合人体工学的设计理念;二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平衡,应意识到现代人渴望亲近自然的心理需求和审美要求,重视监管区空间轮廓、造型色彩、绿化配置等多方面的协调,以人性化场所来陶冶罪犯情操;三是尊重罪犯与社会保持正常联系,不能与社会脱离开来。这三点均是以人为出发点,重视协调人与建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监狱整体布局与规划是体现建筑人性化一个重要的方面。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监狱第一轮布局调整进入尾声,监狱建筑已经摆脱围绕企业生产需要为中心而出现的零散不规则的规划布局,现已转向棋盘式或兵营式的方正布置。主体建筑,如行政办公楼、监舍楼、家属会见室、医院、伙房、教学楼、禁闭室、劳动习艺车间等建筑单体,依照《监狱建设标准》,分区域科学统一规划,并从安全、环保及高效便捷等方面综合考虑,塑造安全便捷、功能全面的信息化监狱。也因地形地貌的客观因素,出现了错落、灵活的布置方式,如福建省武夷山监狱,是依山而建,它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通过表现一定地域内的地貌、地形及季节变化表达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利用基地内的向阳坡布置叠落式格局,在解决高差、减少填挖方的同时,又丰富了室外环境;利用风向使建筑或背风御寒或迎风纳凉;利用阳光使房屋或采光或避光,以及利用季相营造花开花落的外部环境等。迁建扩容后的新苏州监狱,在总体布局上,合理利用原有河流通过的地理现状,将监狱建筑群体沿河道西侧布局,同时在行政办公区内添置了人工湖泊,建筑与建筑之间以连廊巧妙连接,使建筑总体形成一种动态平衡。教学楼位于中轴线上,处于监管区核心位置。五幢监舍楼位于监管区的西部,东部则布置劳动习艺厂房,中间是文化广场,可供犯人举办大型文艺演出及适合于室外集体活动的项目,如队列会操、演讲比赛等等。监舍楼与监舍楼之间,通过连廊相联。监狱医院由于其保健康复的特性,故设置于监管区文化广场的东侧区域。监狱医院内院,星星点点的草坪灯散落在绿地中,弯曲的小径和绿色草坪给病犯一个小憩的地方。监管区既分开又联系的布置方式,使每栋楼既可以独立完成各自所承担的功能,还可相互依托,联合完成罪犯的矫治任务。监狱绿化率占到40%,因而提升了监狱的环境品质。监狱的主入口设在相城区太东路,太东路是相城区的主要道路,能把离开监狱的人流、车流有效地融入城市交通之中。
注重监狱建筑外部空间环境是建筑人性化重要的方面。监狱不是孤立存在的,要学会对周边环境的尊重,要与周边建筑“和谐共处”,而不是唯我独尊。迁建扩容后的新苏州监狱整体建筑风格是苏州古典园林风格,小桥流水,粉墙黛瓦,与周边的建筑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对环境的尊重。监狱改扩建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对历史文脉、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尊重。尤其是对不同历史时期的监狱建筑及具有代表性的构筑物等,拆除应慎重。保留它们,不仅仅局限于实际的使用价值,更留有厚重的历史积淀。监狱建筑对历史文脉的尊重,体现出一种更高层次的“人性化”。室外空间环境和建筑体量的处理要有“近人”的尺度,过分追求地标建筑,超大尺度监管区文化广场,造型复杂而缺乏亲近的家属会见楼,冷峻而高大气派的教学楼,加之监管区到处充斥围墙、岗楼、电网、金属防护网、铁栅栏、铁门等警戒设施,不能让罪犯感到亲切和轻松,不利于缓解警囚关系,不利于罪犯安心服刑与改造。相反,监管区的建筑以一种平和的姿态,来对这一特殊人群施以生理、心理上等必要的关爱,更易获得罪犯的认可。外部空间可以跳出传统建筑空间模式,采用“共享空间”并将绿化景观引入室内,从而在很大的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监狱紧张、冷峻、严肃的气氛,使罪犯能在较短时间内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减少情绪波动,增强接受改造的积极性。营造贴近大自然的空间环境,有阳光、新鲜空气、绿色花草树木、寓意深刻景观、宽阔视野、宽敞的活动空间。接近社会,打破监狱的自我封闭状态,让罪犯能够在服刑过程中尽可能参与像社会正常人一样的日常活动内容,如体育活动、心理咨询、观看演出、交流、了解外界新闻,甚至是娱乐。
监狱建筑内部空间环境建设是建筑人性化另一个重要的手段。与其他社会建筑有共性又有其特殊性,监狱建筑提供的服务的主体是“罪犯”,同时还要包括与之相关的各类群体对象,如民警、职工以及生产经营、业务往来活动的各类群体。仅就“罪犯”群体来说,也不是一个笼统的、千人一面的对象,又以犯罪类型、家庭背景、社会阅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因素的差异可作多种分类。因此监狱建筑又要从这些因素考虑,尽量满足众多的需求。内部空间环境应在满足建筑最基本的功能需求基础上,更进一步注重从罪犯生理、心理层面上给予关怀和尊重,对不同的人群进行再细分。例如女子监狱,针对女性独有的特性,增加女性喜欢的图形和色彩,用品的尺度依女性而定,在监舍积极营造温馨家庭气氛,有隐私空间,不被干扰,感到自然轻松等等;老弱病残监舍,更应注重亲情、体现人文关怀,比如监舍安排在底楼,地板要防滑,最好为木地板,床为单层床,为方便老弱病残犯使用卫生间,应安装座式马桶,并要安装防护栅栏。家属会见室,要有合理布置的接待大厅,要有咨询、网络查询等公共服务设施,网络技术的大量应用,使家属取号、等候的时间大大缩短,减少了接待登记大厅拥挤现象,使原来繁复的会见过程变得轻松舒心。从犯人家属心理特征出发,为这类人群提供一个宽敞、舒适的空间,要有停留、休息空间,配备电话、储存、饮水、卫生设施,特别要考虑小孩子的需求,如在等候大厅角落处设置一个小型的儿童乐园,减少了儿童的心理恐惧感,建立一个活泼、温馨的儿童会见环境。
监狱建筑风格的园林化,包括庭园景观、文化广场等的规划与设计。目前我国监狱除塑造一个蕴含本身特色功能且能彰显矫正艺术文化的新异象之外,还要融合地域的景观建筑,与地方的人文风情密切接轨,反映时代特色,改变生硬的传统监狱建筑风格。监狱建筑除了主体的建筑外,庭园景观的绿化与美化,融合大自然的韵律,衬以幽雅自在的景物,更可沉淀不良情绪,发挥潜移默化的特殊效果。庭园景观必须以美学为基础,审美的涵养包含理性的认知与感性的显现,透过智慧的抉择,达到升华的最高境界。所以无论是建筑或是景观都要以创作艺术品的理念为出发点,自然能唤起心灵上的共鸣。因此,监狱建筑应从环境美学与建筑艺术角度,改变硬梆梆水泥墙包裹的刻板形象,不论旧建筑的再生改良或新建筑的规划设计,都能呈现耳目一新的面貌,才能符合当今监狱建筑发展的潮流。
监狱建筑立面形象,作为监狱表面最直接的表现方式,起到重要的作用,一是表达该建筑的情感,二是给人以启迪。例如,未成年犯管教所的建筑立面造型,要充分考虑到未成年犯的心理及行为的良性转化等因素,从心理学和改造学角度分析,他们在心理与行为上有很强的可塑性与教育性,因此,监狱建筑立面造型应漂亮大方,墙面色彩可相对丰富些,内部环境优越,配备的警戒设施相对要少些,设计成学校式的建筑外形,可以减弱他们的压抑感,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间接减少不安全感,对他们改造有促进作用。苏州监狱教学楼由一栋条形建筑和两侧阶梯教室组成,整栋建筑就像两只手拥抱一只盒子,立面处理简洁明快,空间开阔中庭和教学楼的立面风格相融合。中庭内外自然景色和室内空间也相呼应,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感受。
监狱建筑细微之处能体现人性化已经逐渐被人们所接受认可,如在监舍楼、医院、会见室、教学楼等建筑单体公用楼梯间、公共走道给予精心布置,每个出入口大坡道的设置,方便了人员的出入,同时无障碍设施的设计上体现出对老弱病残犯的关爱。在监舍楼的一层楼梯入口,还应按需要设列队或接受检查等功能化的空间大厅。此外,如监舍楼门窗、窗套、阳台、雨篷等细部处理,是罪犯直接感受最强烈的部位。如为了丰富罪犯业余生活,了解社会,了解就业行情,在经济许可的前提下,在监舍里可以安装液晶电视机,甚至有的已在监舍里安装了空调。监狱应具有时代感,应更注重细节和人性化的设计,在每一个细微处都能为罪犯设想,最大限度地满足罪犯的要求。另外,监舍里要有足够的空间,要通风,要有阳光,开间要求在3.6米以上。上海南汇监狱改造充分考虑到了老、病、残罪犯的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惯,增设了无障碍通道、升降电梯、防撞扶手、呼叫按钮等诸多人性化设施,最大限度地便利了老、病、残罪犯的日常生活,保障了他们未被剥夺的法定权利,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罪犯教育改造质量,维护社会稳定。在公共标识的设计方面,各路口处立着明显的指示路牌,并在地面上配以不同颜色标线和图示进行直接的指引,使罪犯收出工时,能在民警的指引下,迅速就位,对缩短站队时间、规范队列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监舍楼公共区域设置的罪犯活动室,可供他们阅读、娱乐、收看电视等。罪犯在此可获取外界信息,交流和进行其他有益的活动,转移罪犯的注意力,从而促进其健康改造。
现代科学发展与高新技术相互渗透融合,也推动着监狱建筑信息化的广泛应用。民警参与日常工作程序繁杂,要抓劳动产品产量、质量、安全,严格细致地对罪犯进行日常考核等等,运用信息化后效率显著提高。把民警从简单重复的机械劳作中解放出来,从无谓的劳顿奔波中解脱出来,便捷、高效、轻松地完成一系列矫治活动。如“网上办公系统”、“民警门禁一卡通”、“报警呼叫系统”等的应用即是有力佐证。上海南汇监狱每个监房都安装了电子监控装置,整个监狱建成了无盲区、全天候的监控系统。监狱总监控室、监区值班室、楼面值班室等可随时监控和录制辖区内视频信息,相关部门领导可通过计算机查看即时信息,而这些视频信号能同时传送到驻监武警值班室和应急指挥中心,实现动态监管信息资源共享,这样民警可以随时了解监控情况,而不需要到现场来回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