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泷
田径运动在体育运动中具有重要地位,可以说,田径运动对于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体育事业具有重要影响力,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体育水准,其自身在奥林匹克运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当今,各国为了提升自身的大国或者强国形象,都竭力申请奥运赛事的承办权,对于各个体育项目的热情都日益高涨。田径运动作为体育项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其传统历史地位所引发的关注度有增无减。因而,关注青少年的田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在进行田径运动训练的过程中,体育教师要特别注意对于青少年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把握[1]。
1.1 教员因素
在青少年的田径训练过程中,教员作为田径运动训练的指导者、执行者、组织者,在整个的青少年田径训练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整个的训练活动的指挥官和统揽全局的指导者。一方面,教员要负责对于整个的训练过程进行控制实施、组织管理,以确保训练活动的有效进行;另一方面,教员则要积极参与田径训练的目标、内容和计划的制定与确立。因此,教员的田径运动的个人修养,及专业水准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竞技体育运动水平的提升和运动员的成长。
1.2 家庭因素
目前,我国的家庭在青少年田径运动方面抱有不太积极的态度,大多数家庭的教育观念中只注重对于文化课的支持倾斜力度,对于体育运动则以不支持甚至反对为主要应对态度,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青少年的体育田径天赋的开发与培养,不利于我国优秀田径运动员的发掘与栽培。因而,必须扭这一局面,提高人们对于田径运动的重要性的认识,让更多的家长认识到田径运动在青少年阶段所具有的特殊的发展优势,从而增加对于青少年参与田径运动的支持力度,为我国未来的田径运动发展提供人才保障[2-3]。
1.3 社会环境因素
青少年的田径训练是我国的田径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为了的田径运动的接班人和新的历史记录的创造者。青少年的田径运动的发展与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是密不可分的,因此,社会参与与支持青少年田径运动的发展,是促进青少年田径运动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但是,根据以往的调查统计数字分析,我国社会对于青少年的田径运动训练给予了较低的关注度,作为宣传力度最广的社会媒体,对于青少年的田径运动的报道少之又少;对于青少年田径运动的报道与观注在一定层面上反映了整个的社会元素对于青少年这一田径运动主体的重视程度,因而,要保障我国未来的田径运动发展事业,社会主体就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具体来讲,可以通过综合运用新闻媒体、网络媒体、报纸、杂志等多种宣传渠道,进行青少年田径运动训练的相关宣传与报道。
此外,田径运动的训练单位的管理、竞赛制度等因素对于青少年的田径运动训练也具有重要的影响。田径训练单位管理工作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青少年田径训练工作的好坏;好的、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田径管理工作,可以大大提高青少年的田径训练水准。竞赛制度的合格与标准与否,则对于田径后备人才的储备与培养具有极大的影响,它可以决定一代甚至几代人的田径运动思维模式[4]。因而,重视田径运动的赛事规章制定与完善,是十分必要的。
青少年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田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制定需要结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控制与调整;同时,正因为青少年的特殊的身体、心理成长期,使得其可以接受合理、科学的体能训练项目。我国传统的田径训练模式中,采用低训练强度、高训练量的方式,对于运动员进行田径运动的体能训练。运动员在大量的、长期的低强度、高训练量的训练模式下,会由于神经系统疲劳,而产生意识模糊、神志不清的现象,从而不利于运动员发挥个人潜能。
基于这种模式的分析与研究,有关学者与专家提出了专项训练模式。这种训练模式要求在正规的比赛中,将平时的训练技能和训练素质发挥出来,以获得理论意义上的成绩。因而借鉴这种训练模式,田径运动教师可以就青少年的身体发育特点,制定出较为科学、合理的专项训练方案,以利于提高青少年的田径训练成绩。
具体来讲,可以让青少年适当的感受大型的体育赛事的紧张感,在短期的、高强度的训练中,重点培养其技巧的掌握、耐力、意志力的培养,这样,就能够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运动员面临突发事件时,发挥失常或者受伤的比率[5]。
3.1 在青少年的田径训练过程中,训练强度要区分大小
训练强度的大小要根据青少年的具体身体特征,制定较为合理的训练计划,既不可以太大,又不可以太小;太大会造成青少年的身体软组织拉伤,如果医治不当,会造成后遗症,对于青少年的未来职业生涯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相反,如果训练强度过小,则不能够产生既定的训练效果,造成时间的浪费和学生身心的疲惫,不利于学生整体的水平提高。教师可以参考我国著名体育教练员孙海平对于亚洲飞人刘翔的训练模式,孙海平对于刘翔采用先力量训练、再速度训练的方法,使得刘翔在具备了雄厚的体力基础之上,才有了速度提升的资本。
3.2 在青少年的田径训练中,训练强度要有结构性
训练强度要有一定的结构性是为了使得整个的训练过程、训练结果与实际比赛时的发挥水平存在着零差距,即将平时的训练当作比赛,以比赛的严格、认真态度来对待普通的训练项目。
在对于青少年进行田径训练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训练强度的稳定性,这是为了确保比赛前后的水平与平时的训练强度的幅度保持一致性,不至于使得整个的训练成绩与比赛成绩相差甚远;另外,田径运动的训练量也不应该变化太大,要将训练量保持在一定的程度范围之内。
3.3 在青少年的田径训练活动中,要将训练强度和专项训练结合起来
在青少年的身体训练方面,专项训练要更多的注重对于学生的力量、意志力、速度方面的训练;训练的高度必须结合专项训练的具体训练内容,以遵循适度原则为准,另外,要结合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将专项训练的要求与强度、力度适度降低,以形成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的训练模型为主,将普通训练方式与专项训练方式结合的起来的综合训练模型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青少年的田径运动水平。
3.4 在青少年的田径训练过程中,要时刻把握训练的强度与训练量的适度
在青少年的田径训练过程中,把握好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统一是保障整体的训练效果的基础。田径运动讲求的是训练效果,只有保障了训练的过程是严肃认真的,才能够保障真实的训练成绩,否则,比赛中不可能获得较高的成绩。因此,在平时的田径训练中,必须注重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到位,在注重和强调高强度、高负荷的训练方式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训练量的重要性;高强度是以一定的训练量为基础的[6]。
3.5 从整体上而言,要建立和完善青少年田径训练的保障机制
建立和完善青少年田径训练保障机制,首先可以加强训练管理机制与教育管理机制的相互协调,从而更好的解决田径训练与学习的矛盾问题,满足青少年各方面的发展利益,获得较好的协调结果,建立起我国的田径事业的发展机制,从而在宏观层面上满足社会和国家的效益需求。其次,针对青少年的田径训练要加强科学研究力度。理论而言,青少年的田径训练成绩与其自身的体能水平有着直接的联系,青少年的体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了田径训练水平,因而,相关的田径体能训练专家和学者要立足于青少年的身体成长规律特点,制定出较为科学、合理的、适宜青少年身心发展模式特点的训练计划,规范相关的训练内容,在训练量强度和训练量方面进行必要的研究和探索,从而拟定出适合我国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的田径训练模型。
总之,青少年田径训练是事关我国未来田径事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当代青少年田径训练模式对于以后的田径运动员水平和素质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而,必须加强针对青少年的田径训练研究,从训练的强度和训练量两个基本内容入手,确立一套科学、严谨的青少年田径训练体制。
[1] 郭 波.当前青少年田径训练研究中的若干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
[2] 陈固伟.论现代田径训练的特征与发展趋势[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2).
[3] 刘永胜.青少年业余田径训练存在的若干问题[J].江西社会科学,2011(12).
[4] 郭 敏.把青少年体育工作推向新阶段[J].浙江体育科学,2010(1).
[5] 潘 明.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在高校课余田径训练中的应用[J].江西社会科学,2009(12).
[6] 屠建利.青少年田径训练的规范化[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