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平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和人们对于体育竞技比赛关注度的提高,当前的体育训练制度、人才的培养与选拔标准都不同程度的暴露出其内在的漏洞,因而深化竞技体育运行机制的创新与改革,充分发挥各个系统的综合优势,成为提高我国体育竞技事业发展水平的必然选择。新时期,建立健全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基础训练体制,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高水准、高素质、综合型的优秀竞技体育人才,是我国发展体育竞技事业的较为迫切任务之一,是扭转一直以来我国的体育竞技人才培养体制只注重技能,而忽视科学文化知识培养的旧套路的一种有效选择模式的尝试[1]。
新环境之下,研究我国的游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发展现状,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提出一定的具有可行性的建议,是本文的重点论述部分。
自建国以来,我国就充分重视体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意在提高我国人民的身体素质,培养整个民族欣欣向荣的民族风貌。我国的游泳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体系也是在这一大的背景环境之下建立起来的,并让我国的游泳竞技事业在历来的国际赛事之中获得不断的提升与进步。总体来讲,我国的游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经历了各独立院校单独的业余竞技体制、全国体制统一模式下的体育系统单一主导的专业竞技体制、以及后来的体育系统、教育系统和其他社会体育团体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的游泳竞技体育发展模型,这种多元化的游泳竞技体育发展模型具有业余性与专业性并存的特点,是新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体现了我国的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格局及公民自主权利意识的提高。
1.1 我国当前的体育系统游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制
一直以来,我国体育系统的游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在国家体育部门的直接领导和指挥下,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与调整,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在培养与选拔优秀的游泳人才方面,形成了自下而上的人才级别选拔模式,由基层、初级的训练体制,逐步上升与推进到高层的人才训练体制,我国的游泳竞技人才培养与选拔是经过严格的层层晋级式的上升过程,从最初的初级人才,直至最終的高级人才,是一个严格而又残酷的淘汰过程[2]。
1.2 我国高教系统游泳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体系
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游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包括两个子系统,一个是我国的普通高校所开设的游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系统,另一个则是我国的专业的高等体育院校所开设的游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系统。目前,已有多所高等体校被批准并实际设置了运动训练的专科和专业,并对于某些有条件、有资质的重点院校配置了具有中专等级层次的竞技运动院校。这两个系统各有优势与不足,共同构成了我国的高等教育系统的游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
1.3 我国的高水平游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仍以体育系统为主
尽管我国的游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可以由高等院校、社会团体共同承担人才培养任务,但是对于高水平的游泳运动人才而言,仍然以我国的体育系统人才培养模式为主。即我国的体育系统承担起了大量的高水准游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任务。这是由当前的现实情况所决定了。虽然高等院校具有拥有游泳竞技体育后备生源发展的巨大空间,并且,相对而言,高教系统具有规范化、知识化、科学化的优势,但是,当涉及到为国家队培养高水平的游泳运动员这一问题时,仍然显现出由于时间短、人才培养体系不成熟等因素所造成的缺漏。而社会团体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不稳定性、不去专业、不系统性,更加难以承担起培养高水准的游泳人才的重任。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高水平游泳竞技人才培养将仍以体育系统为主。
我国的高教系统要想成为国家级的游泳竞技体育事业发展的后备补充基地,就必须完善相应的教育系统的游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
2.1 对于游泳人才的培养目标及规格进行适当的定位
不可否认,竞技体育的特殊性和人才成长规律的既定性,使得竞技体育人才能够达到国家级别乃至世界级别的人数少之又少,造成了优秀运动员人数少、成材率低的客观事实;此外,除了极个别的优秀运动员能够入选省队及国家队之外,其他的运动员则主要集中在各普通高等院校、专业的体育院校、及中专层次的体校。因此,充分发挥这些教育系统的优势作用,注重对于游泳竞技人才的培养,对于我国的高水准的游泳运动员的储备与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我国高等教育培养体育竞技人才的功能在于,按照既定的培养目标,通过实施具体的教育过程,对于体育竞技人才实施教育和拔高。一方面,高教要对于具有特定的体育天赋和具备一定的训练基础的运动员进行系统训练,通过因材施教的教学方针,制定出合理性的、科学的、系统的训练模式,以培养出合格的、优秀的体育竞技人才,从而完成竞技体育的任务,达到培育优秀大学生运动人才的目的。另一方面,对于那些不能够晋级国家队或者省队的运动员,或者是在竞技方面并不具备太多的、突出的潜能与优势的运动员,要按照不同的专业和层次水平,进行培养和教育,从而达到为国家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出更为合格的、优秀的、复合型人才的目的。
2.2 确定行之有效的游泳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模式
根据我国的游泳竞技体育事业发展战略规划,及相关的社会需求,特别是健身娱乐需求的日益突出,我国高等院校的游泳竞技人才培养目标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研究型人才、竞技型人才、技能型人才。
游泳研究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注重对于游泳人才向研究生层面发展。我国高等体育院校、或者是有较好的条件可以自行筹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学校,可以向着研究型层面来培养专业的游泳人才,为国家的游泳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实施我国的奥运发展战略规划,提供一定的人才与制度储备发展空间,从而增进我国的高层次游泳研究型人才的质量。
游泳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注重培养熟练掌握技术技巧或者职业领域的专门人才的培养,以更好的满足社会生活的需要,例如,基层业余训练、各单项体育俱乐部、游泳传统项目学校等,这些不同层次、水平的训练场所,是培养多样化的游泳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
游泳竞技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该目标主要针对优秀游泳运动员进行训练和教育,将具有较高的游泳天赋、运动潜质及其竞技能力的学生,通过系统的训练,进行潜能的开发与专业的游泳技能的培训,从而使得该类人才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掘与应用,充实我国的游泳竞技体育队伍。
针对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我国的体育竞技事业的发展需求,确定一个较为行之有效的、高等教育学校的游泳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模式,从而使得我国的教育系统和体育系统的游泳训练体制实现由低级,逐步的向高级水平前进,拓宽游泳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渠道,使得更多的学生获得较好的潜能与天赋发展空间,以更好的发挥高等教育系统在培养游泳竞技体育人才的方面的优势;当然,还能够促进我国的教育系统中体育竞技的业余训练与专业训练的完美衔接[3]。
2.3 建立健全游泳训练战略发展体制
我国的高校教育系统要健全和完善游泳训练战略发展机制,是由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所决定的。想要实现培养游泳竞技体育人才的战略目标,就必须从体制完善方面入手。根据我国的教育系统培养与训练游泳竞技人才的战略定位,教育系统的相关竞技训练机制必须与体育系统的训练体制相吻合,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与实际的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教育体制下的游泳竞技训练体制。具体而言,可以建立起以普通中、小学为主的基础型游泳训练体制;以重点中学、中专类体育院校为主的初级游泳训练体制;以高职、高专类运动学校为主的中级游泳训练体制;以高等体校、综合类大学为主的高级游泳训练体制。
总之,我国的高等教育系统对于游泳体育竞技事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衔接与推动作用,它可以有效的保障我国的游泳竞技体育人才的储备与挖掘工作较少的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因此,重视高校体育系统游泳竞技人才的定位与培养,完善相关的人才培养体制,是以后我国的高教体育部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
[1] 陈 希,仇 军,陈伟强.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运动员来源与构成模式研究[J].体育科学,2004(5).
[2] 朱桂林.我国高校在国家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219-221.
[3] 钟秉枢,梁 栋,于立贤,等.社会转型期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及其可持续发展[M].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4] 丛宁丽,姜兆祥.四川省竞技游泳后备人才培养现存问题与对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