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洁
我国当前对于如何提升竞技体育公平竞争精神在实际的探索中,靠着很多专家学者的群策群力,靠着体育部门“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和决心,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理论的指导与实际的发展永远不能分离,本研究从的视角出发,以为基础,参考了国外境外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分析了国内竞技体育中影响公平竞争精神的问题与原因,并通过中西方体育精神的对比探索我国竞技体育公平竞争精神缺失的文化根源,最终从依法治体,加强道德修养,合理利用体育的商业化、科技化,媒体监督等方面给出增强我国公平竞争精神的策略与办法,其中一些策略和办法也已经在实际中得到校验。因此,本研究对如何增强我国公平竞争精神的实际运行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家经济繁荣发展,社会稳定,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体育事业也得到空前发展。然而在我国竞技体育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公平竞争精神却遭受到了前所未有挑战,对此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现代竞技体育的竞争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体能的竞争,竞争的领域已经从体育本身扩展到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竞技体育的竞争也已经不仅仅是体育场上的比赛行为,而是涉及到比赛规则的制定、比赛流程的组织、比赛过程的操作、比赛结果的分析等诸多环节。因此在总结我国竞技体育中不公平竞争行为时,研究的主体对象就不仅仅是运动员,还包括相关体育团体、竞赛的组织者、教练员与体育服务人员等等。下面将以我国第十一届运动会为例来描述四个主体在竞技体育中的不公平竞争行为。
2.1 直接性主体(运动员、裁判员、教练员)的不公平竞争行为
该类主体的不公平竞争行为主要表现为:运动员为获取胜利,不择手段,在赛场上弄虚作假[1]。如服用兴奋剂、篡改真实年龄等;裁判员为谋取暴利,收受贿赂,不能做出公正的判罚;教练员隐瞒甚至鼓励自己的队员用虚假手段获取胜利等等。
第十一届全运会最大的丑闻之一当属百米女飞人王静的兴奋剂风波,王静本人和她的教练对此回应“如果要弄虚作假,手段不会如此低级,用兴奋剂也不会使用如此容易被查出的兴奋剂”更为诡异的是,在检举王静服用兴奋剂的信中提前预告了王静吃的什么药。就在兴奋剂风波愈演愈烈之时,原湖南跳水队总教练马鸣又整出了一场“内定”闹剧,他先是以身体不适为由退出本届全运会裁判工作,后又愤慨的道出实情,称“所有金牌都内定了”,并对某几场跳水比赛金牌去向做出了预测。无巧不成书,在全运会跳水比赛结束之后马鸣预测的“内定”金牌归属竟然全部正确。此后“内定说”便如同一场风暴席卷全运会赛场。
2.2 服务性主体(管理人员、科研服务人员)的不公平竞争行为
该类主体的不公平竞争行为主要表现为利用职务之便,滥用职权,在比赛安排上出现不公平竞争的行为。
第十一届全运会上另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是“名马之死”。东莞“农民马王”李振强带着他其倾家荡产斥资千万购得的名为 Jumpy的珍贵马匹,作为广东省的代表,参加马术比赛的场地障碍赛[2],观众还未来得及一睹这匹名马的风采, Jumpy就蹊跷“病逝”,名马突然离世的消息引起轩然大波,人们纷纷猜测它的死因,甚至有部分人怀疑, Jumpy的突然死亡并非天灾,而是“人祸”,名马“病死”的背后会不会有一些不可告人的“幕后的故事”或“人为的因素”。
2.3 社团性主体(体育协会、运动队、俱乐部、学校等)的不公平竞争行为
该类主体的不公平竞争行为主要表现为为了比赛成绩,贿赂裁判,或互相串通打假球,消极比赛,控制比赛结果等[3]。
在第十一届全运会兴奋剂检查中,河南省女子赛艇选手因被检出出服用兴奋剂遭遇禁赛,随后河南省赛艇队为了显示出全队上下打击兴奋剂的决心,宣布退出本次比赛。事实上,河南赛艇队近几年成绩平平,在当年5月的第十一届全运会预赛中跌跌撞撞,勉强晋级决赛,让人捏把冷汗。可是在短短几个月后的决赛阶段,河南赛艇队的表现判若两人,水平突飞猛进,在已进行的项目中,基本上都在前6名,实在不可思议。许多专业人士表示这样快速的进步在赛艇这项运动中是不太可能的。面对河南赛艇队态度坚决的退赛,更多的人认为其实这是河南赛艇队为了防止更多的人被查出,丢更大的脸。
河南赛艇队为了保存颜面宣布退赛,在第十一届全运会其他赛场上却有很多队伍想尽一切办法只为能继续比赛。全运会男足 U16浙江对上海的比赛中,双方队员消极比赛,全场不见一次铲球,比赛前45分钟无一次射门,这种斯文的“君子”踢法被观众大骂假球,两队最终战平,携手出线。
2.4 市场性主体(观众、媒体、赞助商)的不公平竞争行为
在第十一届全运会上,不仅仅如上所述的,体育官员、教练员、运动员、裁判员等主角们“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观众和媒体记者一样不怎么体面。全运会的田径新闻发布会上,刘翔的全运大战还没有上演,新闻中心已经一片混乱,记者们占座、插队、争吵不断,差点引发运动员和记者上演全武行。
3.1 体育立法不完善
现代社会体育已经成为人们社会文化生活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成为职业体育人,将体育作为自己的职业。法律作为调节社会关系、分配各种利益的规则集合,不可避免的将触角深入到了体育领域,而体育的发展也离不开法律的保驾护航,依法治体已经成为确保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事实上,体育与法律的基本价值是相通的,公正是两者共享和尊崇的价值。体育讲究的是公平竞争、规则至上,法律的最基本组成部分也是规则。
遗憾的是,人们似乎不愿意看到法律更多的深入到体育中去。毕竟,作为一个具有相当自治性的领域,人们更愿意看到的是,体育在一般的体育规则的范围内良好运转。“由于我们有相当一部分干部不懂法律,体育工作管理秩序混乱,职责不清的问题比较突出。所以,传统的人治思想严重阻碍着我国体育法制化的进程,给体育法制建设造成了极大的障碍[4]。然而如今中国竞技体育出现的很多问题仅仅靠体育界的一般性比赛规则已无法解决。
3.2 人们对经济利益的过分追求导致道德观念的弱化
随着竞技体育的日益商业化,运动员趋于职业化。我国社会转型加速期,追求利益的合理性得到社会的普遍的认同。人们对经济利益的期望远远高于对其他的期望。金牌背后的政治色彩和巨大物质利益对运动员来说是巨大的诱惑,在金钱和名利的驱使下,越来越多的人背离了公平竞争的精神,为了获得比赛的胜利,可以不择手段。另外一个对公平竞争原则公然违背的是裁判员执法不公。在当代社会拜金主义泛滥的环境下,一些裁判员产生了不平衡心态,肯定有经受不住诱惑的意志薄弱者,会不顾一切地利用手里的权力,选择用非制度化手段去获取财富,从而引发违背体育道德或法律的事情,出现“打黑分,吹黑哨”的现象。
3.3 过度商业化干扰竞技体育的正常运行
商业化是竞技体育不可逆转的趋势,它在给竞技体育带来了生机、注入了活力的同时,也给竞技体育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隐患。商业化以追求最大经济利益为主要目的,过度的商业化会严重干扰体育运动的正常状态,并与公平竞争精神产生剧烈冲突,给竞技体育带来巨大的威胁。人们开始担心竞技体育会成为商业的傀儡,担心体育运动被赞助商所控制。商业化导致了赞助商对竞技运动的影响不断扩大,近年来,商人们已经开始干涉对有关竞技运动问题的决定,从运动员应该穿什么样的衣服,使用什么器械,比赛日程的制定到参赛运动员的选拔,一些商人们都可以发号施令。不加控制的商业化干扰了竞技运动的正常进行,当商业利益是首要考虑因素时,体育利益在与之发生冲突时就会成为牺牲的对象[5]。10年前震动中国足坛的“实德系”案件就是过度的商业化对公平竞争带来的巨大冲击。
3.4 科技在体育领域的不当使用对公平竞争精神产生负面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仅局限于竞技体育中有形的物质层面,如装备、场地、器材等,而是已经深入到竞技体育无形的精神层面,如价值体系等。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科技已经渗透到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体育运动也广泛的使用高新科技,运动员更多地通过使用和占有这些高新科学技术来提高运动成绩,达到获胜的目的。换句话说,谁占有和使用高新科技更多更精,谁获胜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另一个竞技体育健康肌体上的毒瘤就是兴奋剂,兴奋剂的产生实际是科学技术在竞技体育里的滥用,这种通过改变运动员身体基因改变运动成绩获取胜利的手段,以惜牺牲人的身体健康甚至是生命为代价,不仅从生理上损坏了运动员的健康,更是严重违背了公平竞争的精神。兴奋剂的使用使原本应该诚实公平的体育比赛堕落为虚假欺骗行为,使竞技体育的教育、文化娱乐功能和“更高、更快、更强”的激励口号成为可笑的讽刺。
3.5 社会环境中的不公平竞争行为对体育公平竞争精神的冲击
经济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的收入差距持续拉大,社会公平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并激起部分人群的不满情绪。社会上的不公平现象多的数不胜数,围绕在我们身边,大概总结如下:收入问题、司法问题、分配问题、待遇问题、教育问题、住房问题、医疗问题、就业问题,等等[6]。
正因为其他行业的不公平现象得不到有效遏制,许多行业不公平现象愈演愈烈,对竞技体育领域的公平精神也带来了冲击,中国社会的不公平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表现在诸多领域,也存在着多种原因。相信随着我们社会的发展,我们解决社会不公平的手段将会更加有力,更加完善,而随着我们教育总体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素质的普遍提高,人们对于公平的认识也会不再局限自己的利益,行业的利益,团体的利益,也必将更加科学合理。
对于当前我国体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公平偏离问题,应客观对待、理性思考,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综合治理。
4.1 维护法规的权威,发挥法规的警示作用
国际经验表明,健全的法律制度是一个国家体育事业持续发展的基石。目前,中国体育事业的一个最大缺陷就是法制建设滞后,法律、法规不配套。很多重要的法律制度有待确立,法律规则需要与有关的国际法规协调。我国体育在国际化和商业化的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需要体育界、法学界给予密切关注、创新法律理论、构建法律体系、提供法律对策。
虽然我国体育立法自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加快步伐,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还是不能完全满足和适应我国体育改革的快速发展,与欧美一些体育强国比起来还有较大的差距。许多法规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年代的痕迹,在市场经济年代制定的法规太少,导致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体育工作不少方面处于“立法真空”的状况,在操作起来感到“无法可依”。有必要进行修订,在加快体育法修订工作步伐的同时,还要做好体育配套立法工作,全面建立与市场经济相契合的体育法制系统,既要积极建立健全其一套与国际通行规则相适应相协调的体育法规体系,又要及时做好目前现行体育法规的淘汰清理工作。
4.2 加大体教结合力度 提升体育道德修养
其实早在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8号文就明确指出,运动训练和文化教育这两项都要抓好,虽然全国各大体育院校、各省市的地方学校都开设了各年龄阶段运动员的文化课程,但是对于一心只想提高运动成绩终日忙于训练的运动员来说,文化课程形同虚设,他们没有时间没有精力也没有兴趣去学习。真正的体教结合距我们还有一段遥远的路,如果中国体育制度和教育体制不变革,那么我们的体育和教育长期都将是两张皮。多年以来中国体育的现象的专业体制在很多场合体现出其合理和实用的一面,但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中国的体育发展模式也应有相应调整、改革和补充。加大体教结合的力度,无疑是未来的方向和趋势。我们不能完全照搬照抄美国模式,应该结和我国国情,从实际情况出发,找到一条适应中国特色的体教结合之路。例如我们可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体育、教育部门要根据我国体育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学校体育发展的需要,使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的青少年体育训练体系相融合,我们还有加强体育特长生的招收和管理,各级各类学校要采取相对灵活的教学计划和学籍管理办法,为学生运动员完成学业创造良好条件,防止出现“轻体重文”的现象。总之,体育和教育部门要形成合力,要各尽其责,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优化配置,强化薄弱环节,保障“体教结合”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4.3 规范体育商业化运作
现代体育的发展, 是与现代工业、科技业、金融业、旅游业、建筑业、商业、服务业、信息业等产业或行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的。工业和制造业为体育生产器材和体育用品, 促进了体育在更高的水平上不断进步, 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科学技术是体育生存和发展的生命力, 离开了高科技的支持, 体育就不可能进步; 体育产业的蓬勃兴旺, 吸引了金融业的参与。如果缺乏金融业的资金投入, 体育也无法有效运作;体育拉动了商业和服务业的繁荣, 而商业和服务业为体育提供了扩展的条件;体育为信息传播业、广告业及出版业带来了发展的活力, 而信息传播业、广告业、出版业等为传播、扩展和宣传体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体育的发展需要这些产业或行业的支持, 体育也为这些产业提供了发展的机会。 从西方发达国家发展体育市场的经验可以看出, 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无形资产的渗透、体育彩票的发行、企业广告的吸收、出售电视转播权、门票及接受赞助等。目前我国电视转播权、无形资产的效益占的份额相对较少, 特别是标志产品还不成气候, 而它却是西方各大俱乐部的重要经济来源。
4.4 加强监督,发挥媒体舆论的影响
一方面,新闻媒体增强对竞技体育活动的关注和报道是一种可喜的趋向,体现了大众传媒和公众舆论对竞技体育活动是否公平的监督,并进而体现了大众对竞技体育活动的监督和制约,可以起到促进公平竞争、减少虚假比赛、实现公正公开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大量的新闻报道、偏颇的公众舆论,可能对体育管理部门的工作产生负面的不良影响。舆论的导向和社会的压力可能影响体育官员独立地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决定,社会舆论的过于关注可能引起其他部门对体育部门处理热点体育纠纷加以干涉。因此,在这种新形势下,既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对竞技体育的监督和促进作用,保护公民依法享有的言论自由和媒体享有的新闻自由又要避免大众传媒对竞技体育中的公平竞争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1] 王加新.运动竞赛诚信研究[J]. 曲阜师范大学,2007.
[2] 田 颖.全运会金牌奖金之最[J]. 共产党员,2009(24).
[3] 程静静,钟明宝,张春燕.关于体育竞赛不公平竞争行为探析[J].聊城大学学报,2007(4).
[4] 宋和平.我国体育法制化的难点及对策[J].渭南师专学报,1999(2).
[5] 屈红林,刘瑞莲.绿色体育的灰色污染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09(4).
[6] 龚霁茸.收入分配的社会公平偏好分析[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