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竿”与“杆”的形音义辩证

2013-04-11 09:16莎,康
关键词:集韵细长大词典

吴 莎,康 健

(西华师范大学 文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工具,汉字在字形、字音、字义方面都有其鲜明的特点,汉字完整的信息是由其形音义复合传递的,三者缺一不可。“竿”和“杆”,读音相同,意义上也有某种联系,大概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人们将二字混用,例如,将“竹竿”写成“竹杆”,将“枪杆”写成“枪竿”等等。这样一来,人们就越来越弄不清楚它们的区别,甚至有的人便以为它们可以互用。对此,将从形、音、义三个方面对“竿”、“杆”二字进行分析。

一、“竿”和“杆”的构造及本义

“竿”形声兼会意字。篆文从竹,干声,干也兼表杆之意。隶变后楷书写作竿。《说文·竹部》:“竿,竹梃也。从竹,干声”。本义为竹竿,截取竹子的主干小曲枝叶而成。“杆”也是会意兼形声字。从木从干,会意,干也兼表杆之声。“杆”是“干”的加旁分化字,是后起的俗字,《说文》中无此字。《玉篇·木部》中有“杆,檀木也。”又《广雅·释木》:“杆,柘也”。本义为树名,指檀木,也指柘木。《正字通·木部》:“杆,古作干,俗加木”。所以,“竿”和“杆”的本义都表示植物,竿指竹,杆指木。可见,二者一开始已有明确的分工。

然而,“竿”和“杆”在后来演变的过程中,都变成了多音字,分别有三个读音,即都可读作[gān]、[gǎn]、[gàn]。二字在读音相同的情况下,意义和用法有共通之处,也有一定的联系,以致后来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生了混用的情况。

二、“竿”和“杆”读作[gān]时

竿[gān]《广韵》古寒切,平声、寒韵、见母。元部。竿,读平声时,可作名词(包括地名)、量词、动词。

竿作名词时的几个义项:

(1)竹竿,竹子的主干。多指已截下来充各种用途的竹子的主干。《玉篇·竹部》:“竿,竹竿也”。《诗·卫风·竹竿》:“篧篧竹竿,以钓于淇”。汉代贾谊《新书·过秦论上》:“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南朝宋谢灵运《道路意山中》:“濯流激浮湍,息阴倚密竿”。

(2)竹简。《庄子》:“小夫之知,不离苞苴竿牍”。陆德明释文引司马彪注:“(竿牍)谓竹简为书,以相问遣”。

(3)特指钓竿。《庄子·外物》:“投竿东海,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南朝齐谢朓《始出尚书省》:“乘此终萧散,垂竿深涧底”。

(4)古地名。也作干城,在今河南省濮阳县东北。《水经注·河水》:“河之西岸有干城,《郡国志》曰,卫县有竿城者也”。

(5)通“杆”。《墨子·旗帜》:“亭尉各为帜,竿长二丈五”。此义2009年9 月第一版《辞海》和1989年11 月出版的《汉语大词典》都有收录。

竿用作量词时的义项:

(1)用于竹子,相当于“棵”、“株”。北周庾信《小园赋》:“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唐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之四:“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宋苏轼《赠惠山僧惠表》:“闭门新竹自千竿”。《西游记》第十三回:“一径野花香袭体,数竿幽竹绿依依”。

(2)方言。用于抽旱烟。李劼人《大波》第二部第一章:“约摸咂完一竿叶子烟的时候,还是蹇小湖的耳朵尖些,听见隔壁房间…有人朝房外跑走的脚步声”。

竿用作动词时有一个义项。

竿通干。谓相逼近。有干求、请托的意思。组词为“竿摩”1989年11 月出版的《汉语大词典》收录此义。

杆[gān]《集韵》居寒切,平声、寒韵、见母。杆读作平声时,只用作名词。义项如下:

(1)长竿。如旗杆、桅杆。《论衡·变动》:“旒缀于杆”。此义为2009年9 月第一版《辞海》所注。细长的木头或形状类似细长木头的东西。如旗杆、桅杆、电线杆。《集韵·寒韵》:“杆,僵木也”。《论衡·变动》:“旌旗垂旒,旒缀于杆,杆东则旒随而西”。

(2)方言。本谓一伙,也谓土寇。有时是对起义农民的诬称。组词为“杆子”。

《说文解字》中没有收录“杆”字,“杆”是“干”加“木”的后起字,所以在“杆”字出现之前,《墨子》中“亭尉各为帜,竿长二丈五”。即用“竿”指长杆,即“竿”通“杆”,后“杆”作为后起俗字,专指细长的木头或形状类似木头的东西。“竿”即指钓竿或和竹有关的事物。

三、“竿”和“杆”读作[gǎn]时

竿[gǎn]《集韵》古旱切,上声、旱韵、见母。竿读作上声时可用作名词和量词。

(1)竿作名词时,特指箭杆。《汉语大词典》中:“箭干。《文选·鲍照<出自蓟北门行>》:“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李善注:“竿,箭幹也。”

(2)《汉语大字典》中还收录了竿作量词这一义项,用同“杆”。量词。用于有杆的器物。清王士祯《诰授光禄大天介岑龚公墓志铭》:“会军兴,有例输鸟枪者,官议叙公首以百竿进”。

杆[gǎn],《广韵》《集韵》中均没有此音,可知是后世演变而来。杆读作上声时,可用作名词(包括专名)和量词。

杆用作名词时:

(1)泛指器物上像棍子的细长部分。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三折:“这场大雨,非为秋霖,不是甘泽,遮莫是箭杆雨,过云雨,可更淋漓辰霭”。又如笔杆、秤杆。

(2)兵器的一种,专指盾牌。《正字通·木部》:“杆,古作干,俗加木”。

杆用作量词时,用于有杆的器物。《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只见那广东人,伸手在他床底下一搜,拉出一个网篮来,七横八竖的放着十七八杆鸦片烟枪”。又如一杆枪、一杆秤。

“竿”和“杆”读上声时,都可作量词,用于有杆的器物,即一杆枪和一竿枪都是正确的。二字作名词时,“竿”专指箭杆,“杆”可以表示器物上像棍子的细长部分,即可组词“枪杆”,而“枪竿”是错误的。

四、“竿”和“杆”读作[gàn]时

竿[gàn]《集韵》居案切,去声、翰韵、见母。竿读作去声时用作名词,特指衣架。《尔雅·释器》:“竿谓之箷”。邢疏:“凡以竿为衣架者为箷”。郝懿行义疏:“竿者,《说文》云:‘竹梃也’,箷者,《曲礼》云:‘不同枷’。郑注‘施可以枷衣者’。《内则》云:‘夫之楎施’。郑玄注:‘竿谓之施,…横贯墙内,施然而长’”。

杆[gàn]《广韵》古案切,去声、翰韵、见母。杆读作去声时用作名词,指木名。

(1)檀木。《玉篇·木部》:“杆,檀木也”。(2)柘木。《广雅·释木》:“杆,柘也。”王念孙疏证:“杆于榦同。《禹贡》:‘(荆州)厥贡榦栝柏’。《考工记疏》引郑玄注云:‘榦,柘榦也’。又注《考工记》‘荆之榦’云:‘榦,柘也,可以为弓弩之榦’。又《弓人》:‘凡取榦之道七,柘为上’。此柘之所以名榦也”。

“竿”和“杆”读去声时,可以说都是专有名词,“竿”指衣架,“杆”指檀木和柘木。“竿”和“杆”读去声时意义区分较为明显。

五、小结

综上可知,“竿”和“杆”读[gān]和[gǎn]时,在一些文献中表示的某些意义有重合的现象。但经过梳理和分析,已经能够区分二字的使用情况。读[gān]时,“杆”只作名词,专指细长的木头或形状类似木头的东西;“竿”可作名词、量词、动词,“竿”用作名词表示钓竿和与竹子有关的东西。读[gǎn]时,“竿”专指箭杆,“杆”可以表示器物上像棍子的细长部分,如“枪杆”,属于名词。同时,二者都可以作量词,用于有杆的器物,即“一杆/竿枪”。

[1]曹先擢,苏培成.新华多功能字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3]夏征农,陈至立.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4]许 慎,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5]谷衍奎.汉字源流字典[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8.

[6]罗竹风.汉语大词典[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9.

[7]徐中舒.汉语大字典[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87.

[8]李冬梅.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国文化传播[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07(3):45-47.

猜你喜欢
集韵细长大词典
荆璞《五音集韵》之形制
带扰动块的细长旋成体背部绕流数值模拟
《集韵》征引《说文》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汉语大词典》“籀”释义辨证
《集韵》征引《广雅》研究
正交车铣细长轴的切削稳定性研究
基于细长管两端螺纹加工的车床改造技术及应用
《集韵》编撰的起讫年代考辨
关于《突厥语大词典》汉字译写偏误研究
装配钳工中细长孔的加工:以变位支架的细长孔加工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