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钟嵘《诗品》的批评文体特色

2013-04-11 08:58潘链钰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体势钟嵘诗品

潘链钰

(武汉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 430072)

论钟嵘《诗品》的批评文体特色

潘链钰

(武汉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 430072)

文体主要是由体制、体势和体貌三个部分构成。《诗品》出现的31处“体”字,最主要的含义指风格,也就是体貌。因此,钟嵘《诗品》对“体”的考察主要是从风格的层面。对《诗品》这种批评文体的特色的研究,应当从体制、体势和体貌着手分析。这种分析对进一步理解《诗品》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钟嵘《诗品》体;批评文体;特色

1 “文体”的内涵

对文体进行研究的时间要比文体的产生发展的时间短得多。这种情况在中国尤为明显。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文体”这个概念的内涵要丰富得多。马建智先生曾说:“一般说来,西方在文学研究中的文类和文体从逻辑层面上看似乎是很清晰的。Genre(文类)指文学的种类或类型,style(文体)指文学文体风格。……这就是说西方的文体是纯文艺性的,体与类基本是一致的,因而在实践中不需要加以区分。”①徐复观先生曾就中国对“文类”与“文体”的混淆撰文做出研究,但徐的理论有偏颇之处。在中国古代,文体的概念内涵确是比较复杂。张毅先生认为:“文学文体大致可被区分为三个层次:作为一种文化存在方式;作为一种不同于其他文体的语言模式以及作为作品的题材和风格。”②张毅先生主要是从语言学的层面讨论文体,但很明显,他指出中国的文体至少包括体裁和风格。郭英德先生的态度十分明确,他认为:“一种文体的基本结构,犹如人体结构,应包括从外至内依次递进的四个层次。即(一)体制,指文体外在的形状、面貌、构架,犹如人的外表体形;(二)语体,指文体的语言系统、语言修辞和语言风格,犹如人的语言谈吐;(三)体式,指文体的表现方式,犹如人的体态动作;(四)体性,指文体的表现对象和审美精神,犹如人的心灵、性格。”③郭英德先生的这种划分,显得十分的详细确切,有点繁复。笔者认为李建中先生的划分观点比较合理:中国古代文论的‘体’有三大含义,一是体制,二是体势,三是体貌。④其实,还有很多学者(比如童庆炳先生、王运熙先生)对古代文体做出了解释。但是,纵观这些学者的论述,不难看出,他们的“文体”内涵都是丰富具体、层次分明的,远非西方那种一刀切的界定能够比拟的。既然文体具有三个层次,那么属于文体这个大范畴额批评文体,自然携带者文体的诸种因子。无疑,批评文体本身也是具有这样三个层次的,即体制、体势和体貌。

2 《诗品》中“体”的含义

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的标志之一就是文体的兴起,谈论文体更是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的一个热点。但钟嵘写著《诗品》对这股热潮表示了不满:“陆机《文赋》,通而无贬;李充《翰林》,疏而不切;王微《鸿宝》,密而无裁;颜延论文,精而难晓;挚虞《文志》,详而博赡,颇曰知言:观斯数家,皆就谈文体而不显优劣。”⑤然而,细读《诗品》就会发现,钟嵘不仅谈论文体,而且还谈的比较多。“体”这个字在全文出现了31处,除了《诗品序》里面“体沉郁之幽思”、“体二之才”,以及中品谈刘琨的“琨既体良才这三处的体,是表示“体察”、“效仿”的意思之外。其余的全部是文学批评上的“体”。特别值得提出的是,经笔者统计,在正文三品中,有18处(不算刘琨)谈及体,并且,全部是表示“风格”的含义。本来文体学在魏晋已经兴起并且有所发展,钟嵘自己更是亲身实践了文体学。过去学者们大都把眼光投射到《诗品》中关于诗人的优劣,很少有论及钟嵘的体学观念。还有,钟嵘的《诗品》被冠之以百代诗话之祖,⑥作为一部在文学自觉时代出现的第一部专门论及五言诗歌的批评专著,作为一部身处两汉之后、隋唐之前的诗歌理论大作,《诗品》本身的文体界定,又是如何呢?以前的学者也同样很少论及。其实,《诗品》这种特定时代的“体”与后来的《六一诗话》的“体”很有区别。“章学诚在《文史通义·诗话》中,曾将历代诗话分为“论诗及辞”与“论诗及事”两类。前者侧重于对诗人诗作的研究,后者侧重于对诗人诗事的记录。“论诗及辞”是锺嵘《诗品》的主要取向,但其中亦有“论诗及事”的方法,对其后诗话的创作影响极大。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即采取这种“论诗及事”的方法,以笔记记事的方式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诗事收集起来“以资闲谈”。这种方式远取自魏晋南北朝的人物品评与笔记小说,近则取自锺嵘的《诗品》“论诗及事”的方式。当然,《六一诗话》中的这种“本事批评法”也与唐代的本事诗有关系。”⑦

3 《诗品》文体的独特

《诗品》身处有汉一代的赋学之后,隆盛唐代的诗歌之前,这种文体本身具有极强的过渡性。而前文论及的体裁体势体貌之分,同样适用于分析《诗品》的文体特色本身。因此,本文试图从这三个方面,论述《诗品》文体的特色。

首先是体裁。魏晋时期流行的体裁主要是骈文,骈文重视第六对句,这其实跟汉赋里面的对偶之句十分的类似,很可能是从汉赋里面进一步演化出来的。骈文已经不像汉赋那般的大气宏伟、辞藻华丽、句式多样,反而更是脱落了华丽显得拘谨,句式多半是四六,倒有点像诗的味道。更何况,在钟嵘《诗品》里面,的确读得出一种诗的味道。比如“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一段,文字含典,词章唯美,颇具诗意,让人不经忘却是一部批评研究诗歌的专著,倒像是一篇优美的诗性散文。另外,在品评百多位诗人时,或发忧思,或阐神理,四六小句,读之满口留香,绝对不亚于诗的感觉。王叔岷先生在《钟嵘诗品笺证稿》里面说到:“专就文体而言,诗品、总序,骈散兼行。而三品评语,则为绝佳之小品散文,与齐梁时骈俪之体迥别。词意清澈,不似《文心雕龙》之深晦。”⑧《诗品》之所以具有这种特性,不仅是因为“中国古代文论是一种诗性言说”⑨,更是因为站在文体发展演变的角度,这是魏晋时期的文学应该带有的一种痕迹。至于说《诗品》的这种体裁结构受到当时画品的影响,还应需要更多的论证,本文不赘述。

其次是体势。体势也就是语体。明人胡应麟说钟嵘的《诗品》是“词则雅俚错陈。”(《诗薮·内编》卷二)这正符合很多论者说的,诗品玩转灵活,不似《文心》雅正严肃。这当然与钟嵘和刘勰各自的思想和遭际的不同有关。王叔岷先生注意到《诗品》某些叙述批评的句法表达,跟《史记》具有很相似之处认为“有时亦明受《史记》词意影响”⑩,并在此基础上举出诸多例子。王叔岷先生的看法自有一番道理。其实作为批评家,著作的体势或说语体的鲜活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文本的可读性和流传度。钟嵘没有严肃恭谨的儒家思想束缚,整个《诗品》似散文般漫谈开来,“深从六艺溯流别”般的品评时人之诗从这个角度上来讲,《诗品》倒是真真影响了后来很多的诗话和词话的体势。读后来的诗话词话,直到《人间词话》,都能感受到它们受到钟嵘《诗品》的影响。“《人间词话》是采笔记体之外在样式,取《诗品一路之内在体制,以严谨的治学态度来建构自己的诗学体系,表现了对二者的兼综性。”(11)

再次是体貌。前文已经说过,体貌即是风格。诗品正文里面,谈到了很多诗人之“体”,全部是将的风格。曹植是“体披文质”,张协是“文体华净,少病累”,颜延之是“体裁绮密”。这些很明显地看得出来,是说的他们的风格。“就体貌风格说,他在立足于作家文本论的基础上,主要从纵向历时的溯源和横向共时的比较两个维度对其艺术风貌进行品评将批评实践与理论阐发结合起来,为我们概括出一些主要的体貌风格类型。”(12)“时至今日,钟嵘《诗品‘推源溯流’法主要是从风格角度着眼的结论,已为研究界较多的接受。”(13)《诗品》总的体貌风格是怎么样的呢?王叔岷先生认为是“词意清澈”,《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九十五:“嵘学通《周易》,词藻兼长。”历代褒贬钟嵘《诗品》的论述,张伯伟先生的《钟嵘诗品研究》列举的比较翔实。虽然,很多论者并没有对钟嵘诗品的风格做出很具体的论述,但是从王叔岷、张伯伟、曹旭等研究专家的只言片语中,能够感受到《诗品》独特的风格魅力。《诗品》自然赶不上刘勰的“体大虑周”,但很多人将《诗品》与《文心雕龙并称双壁。可见《诗品》的魅力绝不亚于《文心》。简要地说,诗品给人一种清新悦目的感觉,另多处流光溢彩,不似“情兼雅怨”,而恋恋乎诗情浓和,怡然做馨,诚有语出天然之妙,独秀群言之姿。其整体摇曳生动,字句繁花缀景,有清刚飘逸之貌。尤其是有些地方引用文学史上的佳话、有些引用近乎神话的本事,更显锦上添花之妙,趣味自然横生。这里必须说明,“体裁、篇体、风格三者是有机联系、不可分割的。这和人体很相似”(15)因此,在论述一个文本的文体特色时,如果竭力地将体裁、体制、体貌区分开来,显然是不对的,尤其是对待别具一格的中国古代文学和文论。所以,这里探讨的《诗品》的文体特色,也不能如此简单的绝对的划分,本文是为论述的方便清晰,但笔者绝对不是将三者割裂的刽子手。诗品的风格像诗像散文,很明显的跟骈文的体裁和雅俚兼有的体制明显挂钩,甚至有时是混融为一体。因此,这种文体的特色有时稍具模糊性,不过,这并不妨碍本文的行文和主旨。

钟嵘的《诗品》开创的诗话的文体特色被后来的许多学者、诗人、批评家们继承,或发展或开新,研究《诗品》的这种问题特色相信也会给后来的诗话、词话的研究做出一点影响。

注释:

①马建智著《中国古代文体分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9月第一版,第23页。

②张毅著《文学文体概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1月第一版,第43页。

③郭英德著《中国古代文体学论稿》,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第一版,第4页。

④李建中著《中国文化与文论经典演讲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第一版。第236页。李士彪先生的《魏晋南北朝文体学》同样持“体裁、篇体、风格”三分法,见此书绪论第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4月第一版。其中篇体与体势基本同义。

⑤《诗品笺注》钟嵘著,曹旭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12月第一版,第105页。本文提到的诗品皆指这一版本。

⑥有学者认为诗话最早的应该是欧阳修的《六一诗话》,这里笔者赞同“《诗品》为诗话之祖”的说法。

⑦王琳琳《<诗品>与<六一诗话>比较》,载《考试周刊》2010年第31期,第34页。

⑧王叔岷著《钟嵘诗品笺证稿》,中华书局,2007年7月第一版,第31页。原文“诗品总序”四字并未分开,但用竖破浪线注解分别标注,这里引用时为清楚起见,加了顿号。

⑨参见李建中等著《中国古代文论诗性特征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第一版。

⑩王叔岷《钟嵘诗品笺证稿》,中华书局2007年7月第一版第31页。

(11)阎霞《论<人间词话>的文体特点——兼论其对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的启示》,载《河西学院学报》2002年8月第四期,第26页。

(12)林英德《钟嵘<诗品>体论探析》,载《厦门理工学院学报》第17卷第3期,第30页。

(13)张伯伟著《钟嵘诗品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第一版,第167页。

(14)转引张伯伟著《钟嵘诗品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第一版,第203页。

(15)李士彪著《魏晋南北朝文体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月第一版第3页。

[1]钟嵘.诗品笺注[M].曹旭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2]张毅.文学文体概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3]郭英德.中国古代文体学论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李建中.中国文化与文论经典演讲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王琳琳.《诗品》与《六一诗话》比较[J].考试周刊,2010,(31)

[6]王叔岷.钟嵘诗品笺证稿[M].北京:中华书局,2007.

[7]李建中.中国古代文论诗性特征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8]阎霞.论《人间词话》的文体特点——兼论其对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的启示[J].河西学院学报,2002.(4).

[9]林英德.钟嵘《诗品》体论探析[M].厦门理工学院学报,1(3).

[10]张伯伟.钟嵘诗品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1]李士彪.魏晋南北朝文体学[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12]马建智.中国古代文体分类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13]徐复观.文心雕龙的文体论[C].//中国文学精神.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

On CriticalStyleFeatureofZhong rong's Shipin

P A N Lianyu
(Col lege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 terarure,W uhan Universi ty,W uhan Hubei 430072)

Ti is composed by three par ts,types or forms of l iterature,l inguistics and style. There are 31 Tis in S hipin,themost impor tantmeaning is style.Therefore,the reservation to Ti by Zhongrong rests on style.The research of feature of this cr i t ical types or forms of li terature should star ts f romthese three levels,whichwould cont ribute tocatching the connotationof S hipin bet ter.

Zhongrong S hipin Ti;Critical S tyle Feature

I207.22

A

1672-2094(2013)03-0049-03

2013-03-01

潘链钰,(1988-),男,湖北鄂州人。武汉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论研究。

责任编辑:周哲良

猜你喜欢
体势钟嵘诗品
怀素书法“势”的视觉意境解析
海萌辉二十四诗品纂刻作品欣赏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之冲淡
诗品出于人品
浅谈书法中的“势”
吴英昌《诗品二十四则·劲健》
浅析怀素草书的笔势和体势之美
对隶书体势的全面诠释
论钟嵘《诗品》中的“怨”
钟嵘论赋、比、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