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行为的逻辑及其政策含义分析

2013-04-11 03:37徐天祥欧阳天治
思想战线 2013年1期
关键词:小农最大化贫困地区

高 明,徐天祥,欧阳天治

一、农户行为的经典理论

农户是农村生产、生活和交易的最基本单位和组织。对农户经济行为的研究,国内外的学者做出了大量的贡献,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经典理论:恰亚诺夫的组织生产理论,舒尔茨的理性小农理论,黄宗智的过密化小农理论,斯科特的道义小农理论,贝克尔的新家庭经济理论和张五常的佃农理论。

恰亚诺夫在《农民经济组织》中认为,农户的生产经营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企业不同,二者在经营目标、收益核算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小农经济的研究不能等同于企业的研究。从经营目标看,农户并不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而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家庭需要为主。①[俄] 恰亚诺夫:《农民经济组织》,萧正洪译,北京:中央编译局出版社,1996 年。

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中指出,小农并非像人们认为的那样懒惰、盲目,相反小农是在传统农业中十分有进取精神而且能够对资源合理运用的人。②Theodore Schultz,Thansforming Traditional Agriculture,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64.波普金进一步阐释了舒尔茨的理论。他认为,小农是一种在权衡长、短期利益之后,为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做出合理生产抉择的人,因而是“理性的小农”。③Popkin. Samuel,The rational peasant: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Rural Society in Vietnam,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79.

黄宗智在《华北的小农与社会变迁》中,通过对明清以来我国长江三角洲和华北地区社会经济历史的研究,描述了农户在边际收益非常低的情况下,仍会继续投入生产经营的状况。他认为形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耕地面积制约和农村人口增加。④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北京:中华书局,1986 年。

斯科特(2001)通过对缅甸、爪哇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农民行为的研究,发现当地小农生产的中心目标就是满足家庭和生计需求,因此安全第一、生计第一是他们追求的首选目标,农户因之也被叫做“道义小农”。农户会选择一种传统但可靠的生产方式和技术进行生产,哪怕这样的方式与技术会带来较低的产出和收入。这一观点和舒尔茨以及波普金理性小农理论有着本质区别,也被叫做农户风险回避理论。该理论解释了许多传统农业中农户的“非理性”行为,为研究农户行为提供了另一个视角。⑤[美] 詹姆斯·C. 斯科特:《农民的道义经济学:东南亚的反叛与生存》,程立显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年。

贝克尔用经济学原理去分析人类行为和社会问题,代表着广义经济学阶段的产生。他指出,传统的家庭理论都是解释单个人组成的家庭,而他创立的新家庭经济理论,不仅是由多个人组成,而且还有独立的效用函数。⑥[美] 加里·贝克尔:《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王业宇等译,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 年。

张五常的佃农理论,用新制度经济学解释了分成租佃制,建立了新佃农理论。他认为佃农的经济决策行为不同于以往研究的一般农户决策行为。农户的决策不仅仅是单个农户的行为,而和农户之间的决策联系紧密。⑦张五常:《佃农理论》,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年。

上述农户行为理论的出发点和具体内容存在差异,但不管农户是追求基本的生计和生存,还是遵循回避风险准则,或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农户行为的目的都是为了追求一定条件下的效用最大化,只是在不同的市场条件、人口状况和经济发展阶段会产生不同的体现形式。在传统农业社会中,农户效用最大化体现为对基本生活需求上的满足,从而回避风险;在非完善市场条件下,市场化程度的不同,可能体现为部分农户追求家庭基本需求的满足,而部分转化为追求收益最大化;在完善的市场条件下,农户目的则可能转变为追求利润最大化。

二、农户行为的目标与逻辑

大多数研究者都同意,农户的需求是多元化的,也就是承认农户经营目标并非是单一型。根据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如同一个阶梯。人们首先会追求较低层次的需求,如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只有在基本的需求得到满足以后,才会上升到较高层次的需求。农户作为农业经济的主体,其目标也是有层次的,不同层次的需求给农户带来的满足感不同。一方面来说,农户首先追求基本的目标,在其基本目标得到满足后,进而追求较高目标。另一方面,在不同市场条件下和不同收入水平上,农户在同一时期内可能追求的目标也不相同。比如,一般农户首先追求满足家庭基本生存需要,这也是最基本的目标,此时农户行为的出发点可能并不是出于理性的判断。而当基本生存需求得到满足后,农户将开始追求更多的收入,收入增长又会成为农户追求的主要目标。这个阶段,用利润最大化、成本——收益法等经济学原理来分析农户行为,才比较合理。当收入增长到一定水平后,农户又会把生活质量、休闲转化为主要的目标。①徐天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加强农村微观经济基础研究》,《农业与技术》2009 年第2 期。

一般来说,贫困型农户主要为了追求基本的生存目标,保证家庭食物充足和满足农业再生产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一类型农户接近斯科特认为的风险规避小农;②陈利顶,马 岩:《农户经营行为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环境》2007 年第2 期。脱离贫困但仍在温饱阶段的农户除追求基本需要外,还追求收入增长的目标;小康型农户已经拥有一定的资金,根据市场价格等信息进行决策,行为目标是收益最大化,这一阶段的农户更接近舒尔茨定义的理性小农。需要注意的是,贫困地区农户受到资金、技术、土地、人力资本积累等资源条件的限制,农户要追求收入的持续增长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制约条件。资源禀赋的先天不足是农民收入增长的基本约束因素。

三、农户行为与贫困地区农业政策含义

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通过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在此过程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促进农业部门的增长和变革,是解决中国农业与农村问题的基本思路。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实践看,在农村一系列制度变革的基础上,随着工业和城市部门的发展,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农业部门转移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地区农业部门的结构和效率得到改善。在东部发达地区,有研究表明,随着农业劳动力成功转移、农业部门生产规模扩大,出现了面向市场的专业化、商品化生产。那么在经济较发达地区被证明可以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发展思路,是不是在不同资源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都适用呢?

由于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地区间发展差距非常显著,具体的农业政策设计需要考虑到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和资源禀赋。与经济发达地区不同,在大多数贫困地区,农业生产普遍受到资源和环境的约束,面临着人口多、耕地少、人均资源占有量贫乏的矛盾。改革开放以来的30 多年里,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的高速增长,工业和城市部门提供的报酬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来说是具有很强吸引力的。随着市场条件的改善,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已经变得较为频繁,相对于工业与城市部门,农业部门的效益低下,从事农业生产的边际报酬与工业和城市部门比较有较大差距。对于贫困农户而言,在土地资源稀缺、资金和技术供给不足等要素条件的制约下,要从小规模的农业生产中获取足够多的收入来改善自身生活条件,是非常困难的。因此,贫困地区农户的现实选择往往是,一方面维持低效率的农业生产活动,另一方面,普遍地进行兼业化经营。

假设贫困地区农户在进行农业生产同时,还存在着普遍的非农业生产活动,这样,农户收入由农业收入和非农业收入构成。由于农户拥有的耕地规模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不变,假定土地要素对产出的作用是恒定的,将其作为农业生产函数中的常量,则影响农业生产的要素只有资本和劳动。农户的非农业生产活动受到其所拥有的资本和劳动变量的影响。则:

农业生产函数:Y1= f1(k1,l1),其中,Y1为农业收入,k1为投入农业生产活动的资本,l1为投入农业生产的劳动时间。

非农生产函数:Y2= f2(k2,l2),其中,Y2为非农业收入,k2为农户投入非农生产的资本,l2为投入非农生产的时间。

在基本需要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农户追求收入最大化目标的特征非常明显。按照等边际原则,当农业生产和非农生产活动的资本边际收益相等,并且劳动边际收益相等时,即MRK1=MRK2,并且MRL1=MRL2时,农户实现收益最大化。可以看到农户的非农生产活动对农业生产活动构成影响。非农活动的边际报酬影响着农户对农业生产投入的要素水平。在贫困地区,一方面,由于贫困农户的自给、半自给性质,农户在寻求非农就业机会的同时并不会脱离农业生产;另一方面,目前条件下,随着非农就业机会的增多和非农收入比例的提高,农户农业生产投入的积极性难以得到相应地提高,专业化程度和商品化经营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这种情况下,非农生产活动并不能带来农业部门的效率提升。③徐天祥等:《西南贫困地区小农经济:资源约束下的农户微观行为》,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年,第126 页。因此对于贫困地区来说,要达到缓解贫困和促进贫困农户收入水平增长的目标,需要设计一个完整的制度与政策体系,通过不断完善农村金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社会化服务组织制度、土地制度、农村合作经济制度以及劳动力流转等相关制度,构建全面的扶贫政策体系,在促进农户收入增长的同时促进农业部门效率的提高。

猜你喜欢
小农最大化贫困地区
勉县:力求党建“引领力”的最大化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陕西安康:小农制茶产业化 脱贫致富路渐宽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tudying Abroad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中国小农家庭的未来:兴起抑或衰微?——兼评《发展型小农家庭的兴起》
刘佳炎:回国创业让人生价值最大化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共营促共赢——小农经营如何向现代农业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