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鋆晚年训勉

2013-04-11 01:48:19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3年4期
关键词:实学经书大志

毓鋆晚年训勉

毓鋆晚年(指95岁后)上课与早年上课大不相同,早年着重各部经书、子书之文句的细部讲解,晚年只专讲各种“微言”、“要道”。上课时更经常说许多期勉之语。

从这些期勉之语,颇能窥见毓鋆晚年之心境、愿望与一生之坚持。

如讲实学之重要。毓鋆说:“天天我说:燃眉之急。我要提醒你们,我每次开始都提醒你们:实学。我们这个班,专要造就领袖人才。不一定要当官,造就各种行业(专业)的领袖。不是说:行行出状元?”

毓鋆期望学生能好好利用时间读书:“老师永远在看书,习惯了,停也停不下来,散步时也在脑海里回味。我急,是来日无多;你们急,是书太多。你们怎么那么大方,不在意时光!好好为学,不要浪费时间,给人间存精华。人一无所得,就空活了一生。历代都有《艺文志》,要写进史书多么难!但这些书而今安在哉?有谁记得几本?千万不要以为写两本书就留名了,只怕还没签完名就绝版了。人只有自欺,绝欺不了人。老师还有几年活?绝不浪费时间,不和外面人打交道,也不接触记者,要变成专学,才能深入。多少人做学问,都是逢场作戏。又有多少人不懂得从根上做学问,想从中间插队。”

毓鋆说读书的目的:“我希望再健康几年,好好陪你们一段。真的是最后一班学生了。你们这点学问,也比不上宫女。古代没有经过准许,宫女和太监都不许认字。你们如果只为了吃饭,那就不要读书了,读书是最不容易的事,最辛苦的路,要把书读明白,比登天还难。读书,是为了明理,做人有做人的道理,修身有修身的道理。书,要能用,(从前)有用的书都教过了;现在什么书都打动不了你们,学什么都没用。读书,不明所以,和读《大悲咒》不是一样吗?《大悲咒》,每天念二十一遍,念多可以念七七四十九遍,你要发疯,整日念也可以。”

毓鋆又讲经书的作用:“经书不讲玄学、哲学,完全是解决人与人之间的事、国与国之间的事,更要解决天下事。熊(十力)先生说,秦以后都是‘奴儒’之作。先秦还有言论自由,秦汉时,孔学就已经消失了。入圣庙者,哪个不是‘名奴儒’?——你们同学个个都是入圣庙的材料,因为对啥都没反应;不用禅也很定心,因为不行动!”

毓鋆讲“学生”的真实意涵:“学,就是觉。觉,知也,自知也。觉,也是效,‘君子怀刑’,怀孔子之型,就是效孔子之型。知行合一才叫学。学生,是要学‘生存之道’和‘生民之术’。学生,就得学‘生下去’,‘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你们为什么笨?因为没有人教你们用脑子。我无所惧,惧的是你们脑子‘空固力’!”

毓鋆讲人品的重要,说:“人最重要的是人品。我是情报出身,交朋友先看品德。中国人如何定义朋友,你们好好看看《管子》。不忠的人,什么都不能做!”也讲用人之法,说:“用人是用其长处,我们一讲人就讲其短处,这是我们的短处。找人专找万能之人,此谓不知人。”

毓鋆讲锻炼自己的方法,先说立志:“人必得自己发奋,靠别人没有力量。人就是志的坚持,穷也可办事。有大志,就做大事业;没大志,就做专业。志,不是空的;去做才叫志,空想只是妄想。要有志,必得深入,否则一事无成;没有志,不要做,亏待自己一辈子。”然后是练习口才:“好好练说话,辞能达意,要有中气。人没有阳刚之气,娘娘腔能谈判吗?口才不好,少说话,再笨的人也要藏拙。说出口,别人就有机会破解你;不说出口,别人不知虚实。”又说必须学习外语:“学好外国语,要和他们的知识分子一样好,才能使他们接受中国文化。老师什么话都学过,以前是日德意华邦交,历史上讲的混蛋,我都见过。”最后还要练习写文章:“写文章必得天天练,必要有文气,文章,辞达而已矣。以你们写的信能追到女朋友,真是奇迹!”

毓鋆讲如何能够度过灾难,说:“中国学问就懂得度灾难,老师就在屋里坐60年,别人说我:‘老谋深算,诡计多端!’一个人在台湾,保存到今天,不容易啊。要养成士的精神,不可以投机取巧、不忠不孝。别人失策,你的策呢?有空读小说,为什么不读《战国策》?太平宰相容易做,乱世英雄难起。乱世才能看练达。曾文正公,其时战火连天,还与幕僚弈棋,养镇定功夫。文人不怕天下乱,乱世展长才,将军还怕打仗吗?学文的人就是要面对乱世,只怕没智慧,不怕天下乱。”

而毓鋆最常感叹的就是:“完成文化使命的人太少。”

猜你喜欢
实学经书大志
写作窍门
故事会(2021年3期)2021-02-05 02:52:58
有情况
《天演论》初版时间再探——以新近发现的“味经书屋本”为中心
天一阁文丛(2019年0期)2019-11-25 01:32:12
浅析福泽谕吉实学思想的现实意义
戏剧之家(2019年26期)2019-11-05 04:09:09
喜讯
湛江文学(2019年4期)2019-04-28 11:49:14
单宝塔诗
胸有大志
和云章东巴所写经书研究
西南学林(2013年1期)2013-11-22 07:19:30
“新实学”刍议
王阳明的实学思想及其对新实学研究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