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新炎,李芙蓉
(湖北理工学院 体育部,湖北 黄石 435000)
大学生生命质量是指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环境下,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促进其全面发展等相关状态下的优劣程度和主观体验[1].生命质量不仅包含着身心健康,还体现在对环境、行为和社会支持等方面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当代大学生由于受社会转型期的多元价值取向的不良影响,以及经济、学业、就业、特有的家庭环境和不良人际关系等多重因素影响,其生命质量受到严重的威胁,这些威胁不仅来自于健康观念差、体质下降、心理健康水平下滑[2]等方面,更多的向环境的不适应、行为的偏离和人际关系的紧张等方面辐射.关注大学生的生命质量,了解大学生的生命质量现状,对有针对性的制定促进大学生生命质量提高策略有积极的意义.
对黄石两所普通高等院校四个年级的全日制本科含工学、理学、文学和教育学专业(体育专业除外)发放问卷960份,回收有效问卷910份,有效回收率为94.79%.各统计变量如表1所示.
表1 统计变量
选用大学生生命质量量表(QOLCS-51)[3]作为测评工具.量表包含:生理、心理、行为、社会支持和环境5个维度共50个条目和1个生命质量总体自评条目.其中心理维度包含情感、意志力、自我认知和自我体验、自我调控、价值观5个二级指标;行为维度包含学习管理、时间管理、生活行为3个二级指标.
该量表有较好的架构效度和内容效度[3].本次调查问卷的内部一致检验为:生理、心理、行为、社会支持、环境维度和总量表的克隆巴赫系数 α 分别为 0.710、0.723、0.745、0.812、0.731和0.853;各维度和总量表的分半信度分别为0.697、0.705、0.718、0.754、0.709和 0.789.对 49(男 29,女20)名学生间隔4周重测的相关系数,5个维度分别0.681、0.759、0.813、0.796、0.824,两次测定均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问卷的内部一致性比较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且重测信度可以接受.问卷采用5点计分,分值由1至5逐渐增加,分值越高,表明生命质量越理想.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两所省属地方本科院校抽取4个年级共12个院系,各院系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年级按2:2:2:1比例、男女按1:1随机发放80份问卷,共960名男女大学生构成研究样本.大一、大二年级委托体育教师在体育在学期初第一次理论课后施测,大三、大四年级委托辅导员或班主任施测,所有问卷现场匿名独立填写,当场回收,测试时间为3-5min.
剔除无效问卷,采用spss18.0对奇异数据、缺失值进行检查、清理和相关等统计处理.对大学生生命质量量表各维度和维度二级指标得分差异采用平均值比较方法2组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3组及以上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大学生生命质量总分、各维度总得分及各维度包含条目及二级指标包含条目最低得分均值见表2、表3.结果显示:(1)生理维度得分最低,其次为心理维度,环境维度得分最高;(2)各维度最低得分与最高得分差异较大,且最低得分与理想最高得分差距较大;(3)大学生生命质量总得分小于总体自评得分;(4)体能、积极情感、自制力、物质自我、自我监督、社会观、学习习惯、时间分配、身体锻炼、同学支持和学风评价为各维度或维度所含二级指标所包含的最低得分条目.
表2 大学生生命质量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
表3 各维度及二级指标所含条目最低得分
不同性别大学生生命质量如表4、表5所示.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大学生生命质量在心理、行为、社会支持和环境维度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表4 不同性别学生生命质量各维度得分均值比较
表5 不同性别学生生命质量心理、行为维度二级指标得分均值比较
心理维度的二级指标,在情绪、心理调控、自我认知和自我体验因子上存在性别差异(P<0.05);行为维度的二级指标,在时间管理、学习习惯、生活行为因子上存在性别差异(P<0.05).
不同年级学生生命质量如表6所示.结果显示:不同年级大学生在生理、心理、行为、社会支持和环境维度上得分均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大学生生命质量存在年级差异.
不同专业大学生生命质量如表7所示.结果显示:不同专业学生在行为维度得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维度不存在差异;组间两两比较存在差异,表明大学生生命质量存在专业类别差异.
在校期间不同表现大学生生命质量如表8所示.结果显示:在校期间,担任班干、院系或学校某一组织、协会、社团等负责人的学生在生理、心理、行为、社会支持、环境维度比没担任任何职务的学生在得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大学生生命质量与在校表现有关.
表6 不同年级学生生命质量各维度得分均值及组间比较
表7 不同专业学生生命质量各维度得分均值级组间比较
表8 在校表现对大学生生命质量的影响
大学生本应是生理发育的黄金阶段,是身强体壮、精力充沛的最佳时期,但测评结果大学生生理维度得分最低,体现为体能下降、精力不足,且对睡眠质量满意度不高.一方面与近年来大学生体质下降有关,另一方面也反应外部环境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就业情景的不乐观、学业压力、经济压力等使得当代大学生不得不提前面对.而大学生心理处于不成熟和不稳定的阶段,大学生存在的许多问题与心理问题和由于心理而衍生出的问题密切相关.从测评结果可知,大学生易受负性情绪的影响,缺乏一定的自制力.他们的学习动机、个人价值观和社会观倾向于追求个人利益,而忽视了自身的社会价值.大学生在行为方面表现出的问题表明,学习习惯有待进一步加强、缺乏对时间的有效管理,平时也不注重身体的锻炼.这也从另一方面反应了大学生生理、心理问题较多的原因.平时不注重身体的锻炼,势必会影响身体的健康,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时间管理,会让大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陷入混乱的局面.而来自于同学间的不信任,会让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愈发紧张,同学间的相处也会困难.对环境的评价,在所有维度得分中是最高的,一方面体现出学校在硬件设施的建设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另一方面在软件设施的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在学风建设上面需要加大力度.
大学生生命质量在性别上存在差异[4].本次调查男女生在生理维度得分不存在差异,但大学生的体质、体能下降是客观事实,应高度关注男女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男生在心理、社会支持和环境维度得分低于女生,而在行为维度得分高于女生,这种差异体现了男生比女生要理性,对人生规划比较清晰,对时间利用比较合理,这种明确性也体现在生活行为中,在身体锻炼方面比女生积极,在人际相处和人际信任中也优于女生,但由于男生自我调控能力较女生差,因此在学习习惯上没女生好.男生对自我要求高,对外界环境的衡量标准也相对较高,认为目前的环境没有达到期望标准.遇到困难男生习惯自己承受,缺乏主动向家人、朋友、老师、亲戚寻求支持和帮助,这种单打独斗的英雄主义当面对现实的威胁和挫折、打击时,必然会使男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体验下降,也会影响他们的心理承受力.而女生虽然容易受负性情绪的影响,但当她们遇到困境,会主动寻求帮助.
舒剑萍等认为年级越高对其生命总质量越不利[5],但在维度上也体现出了年级的差异性.低年级(大一、大二)学生在生理维度得分明显高于高年级(大三、大四),在于课程设置和培养的重点不同,低年级学生以基础课为主,此阶段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因此低年级学生是高校各种文体活动的主力军.低年级体育必修课的设置,使得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参与体育锻炼,而高年级学生主要集中在专业课的学习、实习和找工作,使得精力较为分散,缺乏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在心理维度,大一、大四学生得分低于大二、大三,在于大一新生刚入大学校园,适应新的生活需要一段时间,在这个过渡期会存在心理的不适应,而大四学生处于就业阶段,就业的残酷必然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因此应积极关注大一、大四学生的心理健康.在行为上,大四学生经过不断实践与锻炼,对学习、生活和时间把握更明确,而大一学生还处于学习生活的摸索阶段,并没有完全脱离以前的生活习惯,当新的与以往不同的生活方式摆在眼前的时候,他们需要时间去适应,而大二、大三学生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式.同时随着大四学生与社会接触的增加,也开始认识到社会支持的重要性,因此,会尽可能挖掘身边的人力资源.大二年级学生环境维度得分最低,表明大二学生对周围的环境能给出客观的评价,而大一学生处于适应阶段,大三、大四学生处于实习和就业阶段,对环境的评价会加入更多的主观色彩,同时也体现出大二学生处于求知欲最强的阶段,因此对环境的要求相对较高.
工科类学生在生理、心理和环境方面得分最低,体现出工科学生的专业性强,对专业技能的要求更高,因此用在专业学习上的时间和精力要比其他专业的学生多,对影响专业学习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要求相对较高.教育学学生在生理、心理和环境方面得分最高,在于他们掌握了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清楚教育基本规律,但在行为方面得分最低,反应出他们缺乏行动的能力,不能把所学知识有效转化.在社会支持维度方面各专业学生得分不存在差异,表明在校大学生遇到困难,依然不习惯主动向周围的亲戚、朋友、家人、老师等求助,一方面体现出人际关系的冷漠,缺乏彼此的信任,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大学生面对困难的态度,不是积极主动的寻求解决的方法,而是消极被动的等待,如果这种困难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必然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
学生干部在生理、心理、行为、社会支持、环境维度得分均高于一般学生,一方面由于他们积极主动的态度、对自身的高要求和严自律,另一方面学生干部的身份,使得他们成为学生的楷模,这就促使他们在团队中乐于奉献,勇为人先.而学生干部的经历,给了他们更多组织和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这些实践经验能更好的促进他们良好行为的养成和建立好的社会支持体系,也能促使他们对环境、对自我更加客观、理性的评价.
(1)大学生生命质量客体评价总分与理想总分存在一定的差距,生命质量提升空间较大,且生命质量得分个体差异较大;生理、心理维度得分较低,各维度和二级指标所包含条目中体能、积极情感、自制力、物质自我、自我监督、社会观、学习习惯、时间分配、身体锻炼、同学支持和学风评价得分最低.
(2)男女大学生生命质量存在差异,男生心理、社会支持和环境维度得分低于女生,行为维度得分高于男生.
(3)不同年级大学生生命质量寻在差异:在生理维度,大一、大二年级学生得分高于大三、大四学生;在心理维度,大一、大四学生得分低于大二、大三学生;在行为和社会支持维度大三学生得分最低;在环境维度大二学生得分最低.
(4)不同专业大学生生命质量存在差异:工科类学生在生理、心理和环境维度得分最低,教育类学生在生理、心理和环境维度得分最高,在行为维度得分最低,文学类学生在社会支持维度得分最高.
(5)在校表现不同的学生生命质量存在差异:学生干部在生理、心理、行为、社会支持和环境维度得分均高于一般学生.
提高大学生生命质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融入到日常教学、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提高大学生整体生命质量的同时,要注重个体差异,尤其是对于生命质量得分较低的学生,要有针对性的指导,必要的时候单独辅导,同时还应考虑性别、年级的差异,结合专业特征,整合教育资源,有的放矢的加以辅导.从大学生生命质量的现状来看,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和增强体育锻炼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生命质量促进作用[6],对于大一、大二学生,结合体育促进健康的功能,合理整合和开发体育教学资源,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团体心理辅导为手段对于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有积极的作用[7],同时应加强师生之间的多向沟通渠道,通过课堂、网络、通讯等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对于大三、大四学生,一方面要积极动员学生多参与体育锻炼,另一方面要对大学生就行就业指导、拓展大学生的就业渠道.
〔1〕李芙蓉,吴新炎.大学生生命质量的研究进展[J].运动,2012(10):125-127.
〔2〕杨俊林,杨清元.对研究生体育状况的调查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9,25(4):78-81.
〔3〕苗春霞.基于和谐理念的大学生生命质量及评价[D].中国矿业大学博士论文,2010.
〔4〕李广宇.华北两所高校大学生生命质量的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2004,12(5):377-378.
〔5〕舒剑萍,毛宗福等.大学生生命质量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6,22(9):1125-1127.
〔6〕王景贤,于春艳.浙江省部分高校体育锻炼态度、体育投入与生命质量调查分析[J].体育学刊,2007,14(6):123-128.
〔7〕李芙蓉,吴新炎.团体心理辅导引入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中的理论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9(6):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