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TOWS分析与辽宁路径选择

2013-04-11 07:24柳天恩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腹地经济带东北

柳天恩,刘 佳

(东北财经大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5)

1 引言

2009年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及全球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增长中心向东北亚地区的转移,为辽宁沿海经济带与腹地的互动发展提供了双重契机.但与此同时,更为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也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发展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根据对现有文献的梳理与归纳,发现对辽宁沿海经济带研究的已有成果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区域发展的背景下探讨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的内部产业布局(李靖宇和刘海楠,2009)及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产生的影响(李天舒、赵玉红,2009);一类是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测算目前辽宁沿海经济带与辽宁及东北腹地互动的实际效果(李乃文、李岚,2010;韩增林等,2011).而将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发展战略制定,全面放置于国内外政治经济综合环境下考量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将在结合辽宁沿海经济带目前内部发展和外部互动的现实基础上,运用TOWS分析方法详细阐述其在发展中可能面临的内外机遇与威胁,互动中需要认清的自身优势与劣势,从而提出加快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的战略与路径选择.

2 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辽宁沿海六市的现实格局

2.1 辽宁沿海经济带内部的分梯度描述

辽宁沿海经济带内六城市内部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和发展梯度,根据《辽宁统计年鉴2012》数据,选取并计算得出六个城市的各产业占比情况、人均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入、人均社会零售品总额、人均进出口总额、人均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等8项指标,以反映各市的经济发展情况,见表1.

表1 2011年辽宁沿海经济带六城市经济指标

对以上数据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得到表2.

表1、2数据显示,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城市的三大产业比中,第二产业均占有较高比重,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大连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内的核心城市,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经济带内其他城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葫芦岛的3.7倍,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第二梯度的盘锦市为资源型城市,虽然人均进出口总额仅为大连的5.8%,但由于其丰富的石油化工资源,吸引大量外资进行项目开发,第二产业所占比例为六市中最大,人均生产总值也位于较高水平.处于第三梯度当中的四个城市整体发展水平相对不高,经济带优势尚未完全显现,人均GDP水平均低于辽宁省的平均水平(50760元),其中营口借力于近年营口港的大力开发建设,丹东借力于与朝鲜的边境贸易,人均进出口额水平相对高于锦州和葫芦岛,但与大连相比仍具有明显差距.

表2 辽宁沿海经济带六城市经济发展梯度的聚类分析

2.2 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整体开放情况及对所辖腹地的影响

作为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整体对外开放水平较高,表3反应了2005-2011年辽宁沿海经济带进出口及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利用情况.

表3 2005-2011年辽宁沿海经济带对外经济贸易情况及腹地占比 单位:万美元、%

表3数据表明,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外向经济特征明显,其进出口总额占到辽宁全省的四分之三,外资实际利用额增速迅猛,2011年沿海经济带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利用额是2005年的近13倍.2005-2008年的外贸进出口额虽然在数值上表现为增长,但在辽宁及东北地区的占比均呈现出下降趋势,外资的实际利用额也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在2007年出现明显增速放缓,其辽宁和东北占比较上一年均出现了明显的下降.2009年,后危机时代背景下辽宁及东北经济区整体进出口额下降,辽宁沿海经济带相对下降幅度不大,整体占比有所上升而进口占比逐年下降,说明与省内其他地区相比其产品生产及出口能力正在逐步加强.但沿海经济带在东北经济区内的出口额占比波动仍然较大,说明其与东北腹地尚未形成稳定互动渠道.而在外资利用方面,自09年之后增势明显,无论是绝对值还是相对占比,在辽宁和东北地区都处于较高水平.

3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的TOWS分析

3.1 OT——东北亚合作背景下的战略扶持与区域竞争

3.1.1 O(Opportunity)——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面临的机会

3.1.1.1 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国际环境.东北亚地区是亚洲自然资源最为丰富同时又具备区域经济一体化良好经济基础的地区,在社会经济要素上有很强的互补性.2012年,《中国东北地区面向东北亚区域开放规划纲要(2012-2020年)》获批,按照《规划纲要》,东北地区将成为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战略重点、面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枢纽、沿边发展的示范区和先进要素聚集的现代产业基地.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作为东北开发计划中的重要环节,也势必在此国际环境背景下深化重点产业合作,借此提高对外贸易层次和水平.

3.1.1.2 国家战略高度的政策支持.2009年《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中将辽宁沿海经济带定位成立足辽宁,依托环渤海,服务东北,面向东北亚的重要开放平台,并准备将其打造成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临港产业带.2012年国务院批复的《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要进一步优化开发辽宁沿海经济带,强化其“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功能,推动区域内产业结构向高端、高效、高附加值转化,统筹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临港产业”.

3.1.2 T(Threat)——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面临的威胁

3.1.2.1 后危机时代的经济复苏战.2012年美国总统奥巴马连任后将延续其倡导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在经济上对“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倡议进行推动,并借助2012年3月美韩自贸区的正式启动,强化美国同东北亚主要经济体的经贸联系.2012年中日“钓鱼岛事件”事件的持续升级,东北亚地区愈加复杂的政治经济环境,也给沿海经济带的对外合作增加了不确定因素.

3.1.2.2 国内经济带的资源争夺战.国内成熟的沿海、沿江经济带以“双三角洲”地区发展程度最高,2011年长三角22市所创GDP占全国总量的20.6%;珠三角地区生产总值达43720.86亿元,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地区生产总值的近4倍.优越的地理位置及高速的经济发展水平使他们不但成为国内生产总值的有力提供者,也同样成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吸引外资、人才等诸多资源的有力竞争者.

3.2 SW——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雄厚基础与历史包袱

3.2.1 S(Strength)——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存在的优势

3.2.1.1 老工业基地的雄厚基础.辽宁沿海经济带所辖城市主要位于我国装备制造和原材料工业的聚集区域,区域内工业基础雄厚,外商投资行业也以制造业投资为主,机床产量、造船能力、内燃机车产量、炼油产量分别占全国的30%、23.3%、23%、13%.同时,作为共和国工业的传统优势地区,其所属的东北腹地矿产、林地、农田、草原等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基础雄厚,基础设施完备,是全国重要装备制造业基地、原材料工业基地、商品粮生产基地和能源输出基地.

3.2.1.2 多地域毗邻的区位优势.辽宁沿海经济带包含6个沿海城市所辖21个市区和12个沿海县市,长约1400公里的经济带内连通25个港口和228个工业园区.作为东北经济区唯一的沿海区域,辽宁沿海经济带也是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和东北亚经济圈的关键地带,便利而密集的海陆空运输网,将其与北京、河北、山东等环渤海经济圈的主要省市紧密联结在一起,与日、韩隔海相望,与俄、蒙陆路相连,是欧亚通往太平洋的重要“大陆桥”之一.

3.2.2 W(Weakness)——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存在的劣势

3.2.2.1 经济带内部差异:竞争非协作的产业布局.由于辽宁沿海经济带规划时间尚短,行政区域分割明显,经济带内6个城市产业规划目标趋同,各城市间竞争性大于互补性.2011年辽宁省沿海6市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长值最快的集中在装备制造业、船舶制造业和石油化工等三个行业,增速均在20%以上,各沿海城市也均以发展亿吨级港口作为规划目标.经济带内缺乏协作的产业布局不但没有缩小各城市间原本差异较大的经济水平,且弱化了沿海经济带整体开发的集群优势,由各自政府主导规划的产业同构往往还会导致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

3.2.2.2 经济带与腹地互动:机制缺陷与体制障碍.辽宁沿海经济带借力国家战略后取得迅速发展,但其与腹地的互动效果尚未显现.一方面,受到目前辽宁沿海经济带作为统一整体与东北经济区及东北亚地区互动机制尚未完善,各市单独参与的互动平台间各自为战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长期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内陆经济特色,辽、吉、黑三省的经济生产总值围绕省会内陆城市有明显的增长点,东北经济区内的众多企业主体对市场需求变化缺乏敏感度,发展创新性、自主性较差,这无疑对辽宁沿海经济带与其东北腹地乃至东北亚腹地的互动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4 加快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的战略与路径选择

4.1 借力国际环境,构建东北亚地区合作的统一开放体系

一是发挥沿海经济带毗邻日韩的区位优势,在经济带内建设一批承接日、韩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转移的示范园区,引导产业链整体转移和关联产业协同转移.二是借力吉林口岸毗邻朝鲜,内蒙古自治区口岸毗邻蒙古国的区位优势,实现与东北腹地口岸资源共建共享,深化与朝、蒙经贸合作.三是抓住俄罗斯入世和东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加快组织实施《辽宁与俄罗斯地方合作发展规划》,提升对俄合作水平,鼓励沿海企业在俄罗斯境内建立具有辽宁特色的商品展销和分拨中心.

4.2 利用国内政策,加强地区政府的引导激励与便利服务

一方面,政府应制定统一的协调发展规划指导区内企业发展,在投资便利化、贸易自由化等方面给予企业优惠可行且稳定一致的发展政策,在辽宁省内三大区域间建立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的利益均衡机制,建立市场准入和监管的统一标准,实现“质量检验证”和“市场准入许可证”的全省公认.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快公共服务领域的全面开放,利用辽宁为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省份优势,建立跨区域的通讯、金融、旅游、电子商务等领域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异地服务的同城待遇.

4.3 发挥地域优势,打造无缝对接的现代交通管网

在不断专业化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注重打造经济带内部主要城市与二三线城镇间的一体化交通运输网络,一方面,通过加快经济带内城际铁路和疏港铁路建设以增强经济带原有铁路主线的辐射能力.另一方面,应大力加强省内公路网络规划,利用公路的短运优势使经济带内现有的航空港、海(河)港与铁路网间实现无缝对接.在省内打造以大连为核心的沿海经济带“一小时交通圈”和以沈阳为中心的全省“三小时交通圈”,在经济带与腹地间强调在生产、运输与加工增值等环节上的点面联动,提升要素互动中的在途价值,加快信息流通及资本周转速度.

4.4 强调互补分工,构建港口引领的互动产业布局

在沿海经济带的总体布局中,应继续巩固大连的核心地位,进而带动大连——营口——盘锦主轴,壮大渤海和黄海两翼.同时,在沿海经济带的规划上对各港口城市进行差异化分工,目标从单纯的亿吨级港口转变为专业化港口,在大连港和营口港重点发展集装箱业务,而对于散装货适当向周边港口分流,沿铁路、公路交汇处新建一批内陆干港,为东北腹地货物外运提供方便的出海通道.在产业布局中注重与辽宁及东北腹地的陆域产业形成有效对接和错位发展,对区域内的传统制造业进行服务化改造,提高经济带与腹地产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的关联配套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探索建立资金、项目跨区域转移的利益协调和补偿机制.

〔1〕李靖宇,刘海楠.论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的战略投放体系[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9(5):47-54.

〔2〕李天舒,赵玉红.辽宁沿海经济带与东北腹地产业互动发展的途径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2009(13):33-34.

〔3〕李乃文,李岚.辽宁沿海经济带与腹地经济互动效果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10(9):117-119.

〔4〕韩增林,等.辽宁沿海经济带与东北腹地城市流空间联动及互动策略[J].经济地理,2011(5):741-747.

猜你喜欢
腹地经济带东北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大东北的春节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港口经济与腹地经济互动发展综述
基于SWOT分析法的台州港集装箱运输发展策略
厦门港集装箱集疏运系统现状分析及发展研究
长江经济带与汉江生态经济带如何协调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