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晔
(安徽财经大学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安徽 蚌埠 233041)
在国际贸易事务中,就贸易方式而言,从宏观上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正常进出口贸易,就是通常不加任何附加条件的正常进口和出口贸易;另一类是灵活贸易,即一般进出口贸易以外的其它贸易方式.如加工贸易、补偿贸易、易货贸易、租赁贸易等等.
加工贸易是指经国家授权机关批准的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利用国外原料、材料、辅料、元器件、配套件和包装物料,经加工成品或半成品后复出口的一种贸易方式.按照加工方式的不同,加工贸易可以分为四类:1.进料加工,又名以进养出;2.来料加工;3.装配业务;4.协作生产.
加工贸易在中国进出口贸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08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10536亿美元,占当年全国进出口贸易的41.1%.由于美国次贷危机逐渐转变为国际金融危机并加速向实体经济蔓延,2009年我国加工贸易与上年同比下降17.4%①,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对于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据有重要意义.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立足以质取胜,调整进出口结构,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具体来看,加工贸易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2.1 增加外汇收入
改革开放三十二年来,我国逐渐发展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和第二经济大国,积累了达30447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资产.而贸易顺差是外汇的最主要来源.海关总署1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9727.6亿美元,贸易顺差为1831亿美元;全年加工贸易进出口11577.6亿美元,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一半左右,其中出口7403.3亿美元,进口4174.3亿美元,顺差3229亿美元,相当于当年总体顺差规模的1.76倍.很显然,加工贸易成为我国外贸出口创汇的主力军.
1.2.2 增加劳动就业
加工贸易集外资、外贸、产业于一身,大力发展加工贸易不仅有助于提升产业的技术水平,培养大批优秀的技术人才,也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据商务部统计,我国加工贸易直接从业人员3000—4000万人,约占我国第二产业从业人数的20,而加工贸易相关配套产业就业人员估计超过5000—6000万人②.加工贸易的蓬勃发展为大量科技、管理人才提供了本国就业的机会;同时,其生产过程多数需要半熟练工人,也有效吸收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特别是对于安徽省在劳动资源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的中部省份,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成为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1.2.3 吸引外商投资
外商直接投资与进出口贸易通常被看作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催化剂,吸引外商投资一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据商务部统计,外商直接投资占全国加工贸易的比重在80%③以上.在全球化背景下,低生产成本优势使中国成为世界加工制造业的重要基地.随着国际产业间分工向产品内分工的经一步深化,发展中国家不仅依靠其禀赋优势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而且由于各工序可拆分布局,对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也能参与其劳动密集型环节的生产.跨国公司把简单技术加工、组装配送环节转移到中国,在给我国带来巨大贸易利益的同时,也成为中国加工贸易迅速崛起的主要因素.
1.2.4 促进产业升级
在产品内分工的背景下,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不仅包括简单地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升级转换,而且还包括由同一产业内部的劳动密集型环节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环节的升级转换.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这一升级转换表现在生产和出口上,将呈现出如下阶梯状演进:最终产品的加工、组装生产和出口——零部件的分包生产和出口——中间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国外品牌产品的生产和出口(OEM和ODM)——自创品牌的生产和出口.在达到最后阶梯之前,产业链条中的对外贸易基本都属于加工贸易形态.在最初的组装生产阶段,发展中国家利用天赋的劳动力比较优势,与跨国公司的技术、资金和营销优势相结合,参与国际分工以后,随着资金、技术优势的逐步积累和关联产业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在管理、人才等方面境内跨国公司不同程度的示范效应、溢出效应和关联效应,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产业链条中由零部件的生产和出口渐次向中间产品、整件产品的生产和出口阶梯提升,最终实现整个产业链的提升.
安徽省加工贸易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很快,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根据合肥海关统计,安徽省加工贸易近几年年大幅增长,2003年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6.63亿美元,2004年增长71.8%,2005年增长39.5%,2006年增长65.7%,达到26.3亿美元,在全省外贸总值的比重达到21.5%,雄踞中西部第一,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工贸易进出口额有所下降,但在中西部地区仍处于前列.虽然较全国平均水平还有巨大差距,但安徽省加工贸易的发展和转型升级已开始呈现.
表1 2007年全国及中部六省加工贸易出口贸易额比较(单位:亿美元)
但是,由于世界经济形势和国内形势的变化以及发展的复杂性,我省加工贸易问题凸显.首先,安徽省加工贸易起步较晚,整体规模小,发展较为落后.2000年以来,一般贸易出口占全部出口比重均在80%以上,加工贸易出口额不足20%.2007年全省加工贸易出口额21.8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25.1%;2008年加工贸易出口额25.7亿美元,占出口贸易总额的比例下降至23.4%;至2009年,加工贸易出口额仅为17.6亿美元④,而同期全国进出口总额中,加工贸易均占50%以上,广东省更是高达70%-80%⑤,与之相比,安徽加工贸易发展相对滞后.其次,在安徽省的加工贸易出口中,外商投资企业所占比重较大,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两头在外的境外加工贸易企业,附加值低,缺乏高端产品加工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安徽产业结构和出口结构的调整以及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再次,安徽省加工贸易区域间发展存在严重不平衡.由于地缘优势和区位优势,皖南地区和沿江城市加工贸易发展迅速,加工贸易出口额在出口贸易中所占份额均在20%以上,而皖北地区除淮北外加工贸易发展远落后与全省平均水平,仅占出口总额的8%,有些地区甚至缩减至零.
收集2000年-2010年间安徽省GDP和加工贸易出口额的相关统计数据如下:
通过建立GDP与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及GDP滞后一期的计量模型,用最小二乘法对其回归.为了减少数据的波动,更好的说明各变量之间的关系,提高拟合效果,本文对GDP、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取对数.建立二元回归模型(设y为安徽省GDP,x为加工贸易出口额,u为残差):
用Eviews进行最OLS估计,得:
R2=0.99,模型对样本数据的拟合优度很高,F值为701.54,说明模型线性关系总体比较显著.观测得出D-W值为2.58,接近2,且对其进行偏相关系数检验,
从图中得出相关系数为-0.442,自相关性不明显.
对其进行异方差性检验,得:
R2=6.0782,p=0.2987不接近0,所以不存在异方差性.
因此,最后得到的回归模型为: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Error t-Statistic Prob.C 0.481838 0.427766 1.126405 0.2971 LNX 0.110611 0.052458 2.108573 0.0729 LNY(-1) 0.909202 0.084226 10.79484 0.0000 R-squared 0.995036 Mean dependent var 6.648676 Adjusted R-squared 0.993617 S.D.dependent var 0.538966 S.E.of regression 0.043059 Akaike info criterion -3.209188 Sum squared resid 0.012978 Schwarz criterion -3.118412 Log likelihood 19.04594 F-statistic 701.5459 Durbin-Watson stat 2.583425 Prob(F-statistic) 0.000000
Autocorrelation Partial Correlation AC PAC Q-Stat Prob.**|.|.**|.| 1 -0.308 -0.308 1.2681 0.260.***|.| *****|.| 2 -0.442 -0.593 4.1926 0.123.|*.|.****|.| 3 0.129 -0.461 4.4798 0.214.|**.|.*|.| 4 0.328 -0.167 6.6295 0.157.**|.|.***|.| 5 -0.271 -0.408 8.3982 0.136.|.|.*|.| 6 0.039 -0.108 8.4432 0.207.|.|.**|.| 7 0.043 -0.211 8.5186 0.289.|.|.**|.| 8 -0.020 -0.207 8.5426 0.382
从模型中可以看出GDP关于加工贸易出口额的弹性为0.11,缺乏弹性,拉动作用明显不足.这是因为安徽省的外贸方式主要以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占进出口额的比重只有二、三成,这与全国加工贸易占五五成的形势形成较大差距,这种外贸比重上的失衡使得加工贸易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有所限制.
加工贸易一直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引擎,安徽省加工贸易的发展迫在眉睫.目前,安徽省加工贸易仅占全省贸易总额的20%左右,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度都很低.加工贸易欠发达以及附加值偏低,直接导致全省利用外资不充分,对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的消化、吸收、创新能力不足,经济外向度偏低,开放型经济发展缓慢,经济发展后劲不足.此外,加工贸易产业发展的不足,使全省劳动就业不充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在省内不能顺利务工而不得不加入江浙沿海发达地区农民工行列,导致劳动力资源的外流严重;劳动力不能充分就业又造成农村收入偏低,购买力缺乏,对全省内需拉动乏力,对安徽省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使安徽省经济发展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进一步加大.
3.2.1 国内价值链重构速度加快
从全球价值链角度来看,我省加工贸易很容易受到国际价值链中高端企业的阻击而一直嵌入价值链低端难以突破.而国内价值链则不然.国内价值链是指从产品的研发、设计、金融服务、关键零部件制造、一般零部件制造、加工组装、物流、分销渠道等整个价值链或价值链的绝大部分都由国内企业完成.强调国内价值链的构建,就是尽可能的提高国内产业间的产业关联度,通过国内产业链的延伸,增加国内价值的增值过程.与国际价值链高端对低端的压制作用不同,国内价值链中高端技术的创新会通过企业前后相关联形成的产业集群,增加中间产品的数量和种类;在产业波及效应的作用下,带动整个产业链共同升级.如,上游研发出新产品,就要求供应商改进技术,相应的生产出适合的关键零部件等.
3.2.2 加工贸易产业向沿江城市带转移
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下,我国加工贸易由沿海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以降低生产成本,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地处华东的安徽正是我国东进西出的桥头堡,是东部沿海经济挺进中西部地区的第一站.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安徽沿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成为第一个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区域发展规划,给我省加工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并成为我省除地缘优势外,在众多中部省市中率先完成产业升级的又一优势.安徽省加工贸易产业的转型升级面临着类似于当年我国钢铁产业迅速崛起的“颠覆式机会”,而且时机更加成熟.
3.2.3 经济全球化为我省加工贸易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加工贸易一直是我省经济发展的引擎.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市场经济因素由小到大,到今天发挥着资源合理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都是从“三来一补”开始的.目前,我省的加工贸易发展又处于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了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阶段.全球化通过不断扩大市场化进程,促进了各种要素和资源跨境“互通有无”的要素组合新方式,使传统意义上的比较优势成为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新的比较优势.原本,一些传统上我们是比较劣势的领域,像资本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的一些产品,在省内低效率的融投资环境和高风险的创新创业环境中,是很难形成竞争优势的.但是,在新形势下,我们是有可能通过国际合作和全球化,把比较劣势通过高级要素的创造效应形成我们国际竞争的新优势.如芜湖的奇瑞,就是通过实施“引进来”、“走出去”和自主创新相结合的国际合作战略,形成市场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的新竞争优势.在新形势新机遇下,我省的工贸易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注 释:
①周浩,蔡闻哲,王剑锋,郑映雪.中国加工贸易的2009[J].中国海关,2010(01).
②张超.对开展境外加工贸易的若干讨论[J].国际经济合作,2000(05).
③中国商务部综合司.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 (2011年春季 ),http://zhs.mofcom.gov.cn/aarticle/cbw/201104/20110407511679.html,2011-04-22.
④张庆亮,邢孝兵.安徽省贸易发展研究报告(2010)[M].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⑤中国统计年鉴2010.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1〕张庆亮,邢孝兵.安徽省贸易发展研究报告(2010)[M].安徽: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中国商务部综合司.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1年春季)[EB/OL].http://zhs.mofcom.gov.cn/aarticle/cbw/201104/20110407511679.html,2011-04-22.
〔3〕中国商务部公平局.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2010[EB/OL].http://zhs.mofcom.gov.cn/aarticle/d/cw/201004/20100406869158.html?1143971335=2320678451,2011-04-15.
〔4〕中国统计年鉴2010[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5〕周浩,蔡闻哲,王剑锋,郑映雪.中国加工贸易的2009[R].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10.
〔6〕罗建兵.加工贸易产业升级与国内价值链构建[J].国际贸易研究,2010(06).
〔7〕钟子健.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J].生产力研究,2010(03).
〔8〕袁定喜,聂影.我国加工贸易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及转型升级策略[J].现代经济探讨,2010(03).
〔9〕冯耀祥.中美产业内贸易结构分析[J].当代财经,2009(03).
〔10〕贺强,周罡.我国加工贸易现状及发展策略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0(08).
〔11〕张超.对开展境外加工贸易的若干讨论[J].国际经济合作,2000(05).
〔12〕早早.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山东对外经贸,2000(11).
〔13〕吴学君.我国境外加工贸易中的问题及其政策建议[J].江苏商论,2004(11).
〔14〕孙新华.深圳开展境外加工贸易的现状及对策[J].特区理论与实践,2000(06).
〔15〕韩巨挺.广东企业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初探[J].岭南学刊,2001(01).
〔16〕境外加工贸易研究课题组.走出去——我国境外加工贸易政策分析与思考[J].国际贸易,2000(05).
〔17〕陈立武,张汉兴.我国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及其战略选择[J].西安科技学院学报,2009(10).
〔18〕Audretsch D.B.Agglomeration and The Location of Innovation Activity [J].Oxford Review of Economic Policy,20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