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的形成与饮食营养要素有关吗?
近视的形成不仅与环境和遗传因素有关,而且近几年的研究表明,近视的形成与饮食营养也有密切的关系。眼组织含有多种微量元素,主要包括锌、铁、钙、磷、硒等。
科学家们认为,儿童、青少年饮食习惯不良,体内一些营养要素缺乏可诱发近视。这些营养要素包括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D、钙、铬、铁、磷等。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细胞的主要成分,如果体内不足,可使眼的巩膜组织脆弱扩张而使眼轴拉长。维生素A能维持视网膜的正常生理功能,缺乏时影响视功能,使视力下降。维生素D缺乏可影响机体对钙与铬的吸收。钙为眼球壁巩膜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钙缺乏会影响巩膜的牢固和弹性而发生扩张。医学家还发现钙和铬能直接影响人体对眼压的调节,眼压异常是形成近视的一个因素。钙、磷、硒与晶状体有着密切关系,其含量的多少,会影响晶状体自身弹性的凸起,从而减弱调节作用。钙、磷元素的缺乏会降低巩膜的坚韧性。总之,体内营养要素缺乏,儿童生长发育不良,眼睛抵抗力降低,再加上不良的用眼习惯,很容易患近视。
此外,过多吃糖会诱发近视。因过量的糖的摄入会使眼内一些组织的弹性下降,眼轴容易伸长。另外,糖吃多了,血糖会升高,会引起房水、晶状体渗透压改变,当房水渗透压低于晶状体渗透压时,房水就会进入晶状体内使晶状体变凸,屈光度增加而发生近视。还有,血糖升高后会改变血液的酸度,影响钙的吸收,使身体内的钙缺乏。
光线不合适对视力有何影响?
在阅读写字时,需要合适的光线才能看得清楚。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教室和家里,而部分学习场所存在采光不足或照明不良的情况。
教室的朝向不好(如面朝东或朝西)、开窗过小,窗外有高大建筑物或树木遮挡,家里学习的方向不朝阳或写字台摆放位置不好,可造成采光不足。人工照明不良,难以达到阅读与写字时所需要的光照度,或因电灯的距离太远,或在光线暗淡的环境下看书、写字,为了看清物体,就会缩短眼与书本的距离,增加眼的调节,从而引起视疲劳,最后形成近视。另外,周围环境太暗,与作业面的亮度对比太大,也易引起视疲劳。
在暗光下看书不好,那么在强光下看书为什么对眼睛也有害呢?因为,如果阳光直射到教室内而没有遮阳设备,眼睛在看书时瞳孔缩小,使进入眼内的光线减少。长时间在强光下看书,瞳孔持续缩小,使眼肌肉收缩,甚至痉挛,出现视疲劳,由于光线过强,使视网膜受刺激后产生后像,因此产生一片耀眼的白光,也是产生视疲劳及近视的一个原因。
形成近视的场所主要是家里还是学校?
近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在学校里上课一般不会患上近视,教室里黑板距离学生最近也要在2米以外,看清楚黑板上的字给眼睛带来的负担很小,且在上课时,双眼处于不停地时而近视、时而远视的交替运动之中,这样是不会引起近视的。许多学生每日放学回家后,埋头于大量的家庭作业,这是制造近视的主要时间和空间。他们每日晚上要连续学习四五个小时,有些学生中午还要做作业,而在看书、写字等近距离作业时,眼睛需要较大的调节,从而导致眼睛过度疲劳。因此,引起近视的根本之所在就是放学之后的大量家庭作业和预习、复习任务,即近眼作业。如果没有长期、大量的近眼作业存在,近视率就不会如此居高不下。近几十年来,近视人数随着大众对知识的重视迅猛增加,繁重的学习任务已经成了青少年近视率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
(摘自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近视·远视·斜视·弱视330问》 主编:李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