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土栽培与软骨症

2013-04-10 09:21:26杨雪梅
现代阅读 2013年4期
关键词:名家过度软骨

黄苗子、周汝昌、徐邦达、罗哲文、朱维铮……在过去的一年,又有多位大师随风而逝。他们每一个人的离开,都会让我们焦虑一次,我们是不是即将进入一个没有大师的时代,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还具备培养出新一代大师的土壤吗?

这其实是整个社会的“集体焦虑”。中国正处在空前大变革的时代,万事俱备,这应该是一个产生名家大师的时代,为什么名家大师没有如我们希望的那样涌现呢?

不妨以莫言获奖为例,更多的西方人开始认真阅读他的小说、研究他的小说,而我们却在过度消费着自己的文学家,事实上从没有一个国家的艺术家像中国艺术家一样,总是得面对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传承与创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商业化与艺术性等看似对立的问题。也许艺术就是艺术,文学只是文学,可是我们总用很多概念束缚艺术的生产。

还有一种倾向同样令人担忧。一个或许可以成为大家的人物才崭露头角,很快就会被过度使用,出席各种晚会,在各种会议上发言,承担一些锦上添花的应景创作,甚至涉足一些自己并不精通的领域,再没有时间和平静的心态进一步提升自己。由于我们的过度追逐,他们失去了与自己生长的土壤的血肉联系,成为温室中无土栽培的摆设。

成为景观摆设的最大坏处是对社会失去了原来的敏锐度与批判力,得了“软骨症”。一个人没有批判力就不会有精品力作问世。“五四时期”为什么被公认为名家辈出大师云集?是因为那个时候的文化人和教授有着很强的反帝反封建的批判性,对于国家和人民的苦难有着切肤之痛,现在越来越多的文化人在商业利益面前丧失了自己的文化自觉,成为商业的附庸,片面逐利,甚至满足于追求自己作品的发行量、收视率。

古往今来,中国文学艺术巨匠灿若星河。在今天,名家大师不会如我们设计或者希望的那样涌现,但当全社会形成一种真心爱护名家大师的土壤时,在我们不经意间,他们也许就会成批地出现。

(摘自《人民日报》 作者:杨雪梅)

猜你喜欢
名家过度软骨
名家
散文诗(2022年19期)2022-11-03 02:24:00
中药煎煮前不宜过度泡洗
名家
散文诗(2021年11期)2021-06-25 06:59:58
过度减肥导致闭经?
基层中医药(2020年7期)2020-09-11 06:37:50
鞍区软骨黏液纤维瘤1例
名家之约
绿洲(2019年3期)2019-07-29 11:49:26
希望你没在这里:对过度旅游的强烈抵制
英语文摘(2019年2期)2019-03-30 01:48:32
名家之约
绿洲(2019年1期)2019-02-22 05:49:28
过度加班,咋就停不下来?
原发肺软骨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