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信用文化培育的深层次难点及对策研究

2013-04-10 22:45:54刘威金山
湖北社会科学 2013年11期
关键词:武汉市信用武汉

刘威,金山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072)

武汉信用文化培育的深层次难点及对策研究

刘威,金山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072)

随着国内首部征信法和人民银行全国征信体系建成,信用文化已成为武汉重点培育的文化之一。虽然武汉在企业信用监管和政府信用重塑上取得进展,但在信用文化培育中仍存在政府对失信危害认识不足、市场型征信机构缺乏、地方信用管理立法滞后、信用报告内容不完善及居民守信意识差等深层难点,需通过推行官德建设、整合全市征信资源、完善信用评估方法、修订地方法律法规、加强居民诚信教育及建立地方信用奖惩机制等举措促信用文化的形成。

信用武汉;进展;培育难点;具体路径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信用缺失已成为制约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国社会秩序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推行诚实守信,在全社会形成共同崇尚和尊重的信用文化,已成为当前中国各个城市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武汉作为国家中部崛起的重要支点和特大城市,同样需要培育自己的城市信用文化,为最终实现文明武汉打下坚实基础。

一、武汉培育信用文化的前期基础与主要进展

培育武汉信用文化,就是要采取措施提升武汉政府、企业和个人的信用,在武汉市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使信用武汉成为武汉城市形象的“代名词”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在进行信用体系建设,在经济、法律和社会等多领域进行了信用文化的前期培育,武汉也在城市信用建设上做了有益尝试,二者共同为武汉信用文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金融领域的各层次征信体系已初步建立。

信用文化培育的基础是金融领域的信用体系建设。目前中国金融领域的各层次征信体系已初步建立。首先在国家征信体系上,1997年国家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主导,筹建全国性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2002年其建立地市、省市和总行三级信用数据库体系,形成以地市级数据库为基础的省内数据共享[1](p1),2004年其进一步升级为覆盖全国1800多万家企业,8亿多城市人口的全国性“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2](p2)。其次在地方层次上,武汉在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的金融信息征信库基础上,深化了自身征信体系的建设,市政府还专门成立了信用环境专项治理工程领导小组,指导金融信用管理的相关工作。此外武汉市工商、税收、海关等政府部门也都建成了各自的地方性金融征信数据库。

(二)保障征信体系建设的全国性法规和管理方法正式实施。

2013年1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31号)》正式批准从2013年3月15日起施行《征信业管理条例》,该条例正式赋予中国人民银行及其派出机构依法对征信业进行监管的职责,同时对征信机构的设立条件、业务规则、异议和投诉、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及各主体的法律责任做了明确规定,为国家信用文化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此外,2013年3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任务分工,拟在2015年开始实施以公民身份证号码和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公民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也为中国征信体系的全面完善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武汉企业信用监管体系日趋完善。

长期以来,武汉市一直十分关注企业信用征集和征信体系建设,首先,在武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推动下,建成了武汉企业信用监管平台,为武汉企业的信用查询、信用公示、信用投诉及荣誉申报等提供了渠道。其次,武汉成立了企业信用建设促进会,构建了武汉企业信用网,共同对全市主要企业进行信用监管。此外,武汉市政府还出台“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等指导性文件;并通过举办“武汉市信用企业”评奖,实施纳税人纳税信誉等级制度等[3](p17),引导全市企业的信用建设。

(四)提升武汉政府信用的前期政策持续实施。

作为当前武汉市信用培育的指引者和保障方,政府信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居民对社会征信工作的信任和配合,也决定着信用武汉建设能否持续。近年来武汉市提出了“创新、亲民、务实”的政府工作理念,不仅将武汉市交委等6部门的12部热线电话,与市长专线“12345”合并,将武汉市工商局等19部门的20部热线电话与市长专线技术连接,真正实现了“有事找政府”;而且从2011年开始掀起“责任风暴”,实施“治庸计划”,并在2013年进一步提出制止奢侈浪费的“11项禁令”,大大提升了武汉市政府在居民中的公信力,为信用武汉建设打下了扎实基础。

二、武汉信用文化培育的深层次难点

虽然武汉信用文化建设有了前期基础和一定进展,但其仍处于培育的初期阶段,与发达国家的城市,乃至国内其他大城市的信用建设相比有一定差距,还存在诸多难点,需重点解决。

(一)武汉各级政府机构和官员对政府失信危害认识的提升。

长期以来,由于现有体制对各级政府及官员的约束力不足,缺乏对政府信用的监督和惩罚机制,以及人们对政治道德缺乏足够重视[4](p2),导致政治领域频频出现失信现象:官员重形式不重实际;政策实施缺乏连续性;相关政府部门怠于履行行政合同;为了考核虚假汇报等。进而导致经济领域的坑蒙拐骗和假冒伪劣等现象日益增多,使群众利益受损,对政府的信任呈下降态势。而武汉也普遍存在上述问题,部分官员过于注重经济发展,轻视了政府信用培育,使政府失信现象日益严重。而提升各级政府机构和官员对政府失信危害的认识和改变观念,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

(二)武汉市信用征集和评估机构的整合与完善。

从包括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征信机构建立的成功经验看,市场型征信机构是其信用征集和评估的主体,作为独立于政府、企业和个人的“第三方”,他们能够客观评价和监督各方信用。但从中国的现实看,各类政府机构垄断了全国60%以上的信用信息[5](p22),且其建立的信用数据库并未实现信息共享。以武汉市为例,目前武汉的征信业起步较晚,还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大型市场型机构参与信用信息征集,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主要分布在人民银行、工商、税务、行业组织等政府部门,其中尤以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信贷登记系统和武汉工商行政管理局的信息管理系统的信息最全面,但前者主要采集来自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金融信息,后者主要采集个人和企业的身份与资产信息[6](p31),二者的信息完全不共享,这不仅导致征信资源严重浪费,而且使现有信息的内容不全面,难以对被征信人进行全面的信用评价。因此当前武汉在信用机构的完善上有两大难点需解决:第一,如何整合现有的政府征信机构,统一完善已有信息资源;第二,如何建立民间的市场化征信机构,并做大做强,最终取代政府征信机构,以市场机制推动武汉征信业的发展。

(三)武汉的地方信用管理立法和惩戒机制的构建。

信用文化的培育必将伴随个人和企业的私隐信息披露,更涉及信用评估中的征信机构和被征信人间的争端解决与失信惩罚等问题,因此急需完善的法律法规为保障。美国作为世界上信用文化建设最好的国家之一,在其培育信用文化的同时,出台了包括《公平信用报告法》在内的16部法律,保证其信用体系的正常运转。但从国内信用立法的基础看,仅有2013年出台的《征信业管理条例》,武汉市的法规和管理条例制订则严重滞后,也缺乏明确的失信惩戒机制和方法。因此,当前需要武汉市以《征信业管理条例》为基础,出台相应的地方性配套管理条例,建立明确具体的失信惩罚机制和处理方法。

(四)武汉市信用评估报告体系的设计和完善。

目前武汉市的信用评估主要参考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的信用报告,其内容仅有报告人的信用卡还款、偿还贷款和欠税记录,且新版的个人信用报告还有精简的趋势。而从发达国家征信管理的成功经验看,信用报告体系的全面完善十分重要。以加拿大的信用报告为例,其内容不仅涉及信用卡还款,向银行还贷、欠税情况等记录,还包括其信用额度、财务记录、信用卡还款时间、信用卡持有时间、与债务有关的法律诉讼结果、银行存款等一切与金融有关的记录。在其全面信用报告内容的支持下,信用报告能够在除信贷的其他领域,如租房、购买保险、找工作,买车等领域发挥影响[7](p2),使失信成本得以提高,间接保证了其信用体系的正常运转。因此,武汉在未来的地方信用报告体系构建中,需要参考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尽可能设立真实详细的征信条目,而这需要结合政府实务部门和相关领域专家的共同智慧,将是一个艰难而充满争议的过程。

(五)武汉市居民守信意识的培育和提升。

从美加等发达国家的信用文化建设看,作为社会最基本单位——居民的守信意识强是其成功的关键。以加拿大为例,其各级学校都以“诚信”教育作为其首要教育内容和目标,居民从幼儿园教育开始就被要求言行一致,不弄虚作假,以诚实的态度对待学习[8](p91)。同时良好的信用对个人生活的重要性也深入人心,加拿大人普遍意识到信用缺失对其工作、购房、买车等会造成严重影响,在良好的教育和惩戒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加拿大人的守信意识普遍很强。与其相比,武汉人在日常生活中严重缺乏守信教育,失信成本也相对偏低,甚至有时反而会有收益,导致其守信意识普遍较低。然而,如何在现行的应试教育中加入诚信教育,提升各级学生对守信的重视;以及如何在居民日常生活中加入守信教育,都将会是武汉需要解决的又一难题。

三、培育武汉信用文化的具体路径

信用武汉的培育是建设文明武汉的重要基础和必然途径,也是改善武汉城市形象的有效方法。但当前武汉信用文化的培育还处于初级阶段,要想真正建立信用武汉,将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武汉市应充分结合自身实际,务实地培育自己的信用文化。

(一)加强各级政府机构的官德建设,打造守信政府。

在当前以政府为主导和指引的信用文化建设中,武汉各级政府机构的信用提升和培养至关重要,而其基础是官员道德建设。当前武汉应做好三点:其一,强化官员的道德建设,培育具有诚信的公务员。逐步将诚信行为纳入公务员日常监督和测评体系中,并将测评结果纳入武汉市各级公务员的年终考核,实施“一票否决制”。其二,加强媒体监督,实时监控各级政府机构政策实施的诚信性,并通过媒体披露,追究当事负责人的相关责任,激励各级政府机构诚实履行自己的承诺。其三,继续加大力度开展治庸问责、治奢问责的专项行动,提升武汉市各级政府的公信力,使武汉居民对政府的信任度不断提高。

(二)完善地方征信法律法规制订,统一监管机构。

武汉的地方性法律法规制定需要考虑市情和民情,也要保持与国家相关法律的一致性。当前武汉市应尽快责成市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进行筹备[9](p153),联合市法制办、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市工商局等实务部门,组织法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的相关专家和学者,尽快研究武汉市地方征信监管法规的制定,明确出台相关实施意见和法规。具体应注意四点:第一,重点研究保护被征信者在信用消费中权益的地方法规,包括如何保护私隐、保护其获得公平的信用报告及保护其有平等权利获得信息的具体法规。第二,制定有具体细则的个人和企业信用评级管理方法,使其信用评估有法可依。第三,尽快制定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的管理办法,明确市场型中介征信机构在信息征集和使用上的权限和范围,明确征信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第四,制定信用征集和评估过程中的争端解决机制和相关管理方法,并明确具体的管理机构。

(三)整合全市征信资源,提前培育市场性质的征信主体。

信用信息大量分散在不同政府部门并难以共享,缺乏足够的市场机制去调节信用资源,将成为制约武汉信用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目前武汉市征信主体现状,应规划好其短期和中长期的调整:首先,在短期的1-3年内,实现武汉市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与市工商及其他政府部门的信息共享和技术对接,逐步构建地方政府层次上的统一信息征集系统;其次,在中期的3-6年,逐步有偿向市场型征信服务机构开放信用数据共享,重点支持1-2家经营地方征信业务的信息服务类企业做大做强,而以人民银行为主的政府机构则逐步退出,进行征信监管和信息征集;最后,在长期的6-10年,形成完备的地方法律体系,政府机构完全退出,真正实现地方信息征集、评估和发布的市场化。

(四)完善武汉的信用评价方法,丰富评估内容。

目前,中国的信用评估主要通过信用报告,以五年之内被报告人违反信用的次数反映其信用。这种方式可能导致一旦被告人违反信用,将很难通过后期的良好信用积累,改变其信用评价结果。与其相比,美加等发达国家的信用评估则是在信用报告基础上,采取了更科学的评价方法:其一,增加信用报告的征信内容,将信用卡联盟、银行、金融机构、零售业,甚至法庭上与被报告人金融交易有关的信息全面记录,对其信用进行综合评价;其二,实施信用评分制,量化评估被告人的信用记录。这种方法允许被报告人有违信记录,只要其通过后期的良好信用记录积累,就可以获得信用高分,改变偶然情况下的“违信”带来的不良影响,很好地弥补了信用报告的不足。武汉在地方信用评价方法建设中,可以借鉴这一经验,在国家出台的信用报告内容基础上,适当创新,丰富评估内容,同时在区域内实施信用积分制,量化评价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记录。

(五)强化武汉市居民信用教育,提升其守信意识。

武汉信用体系的构建是全社会居民共同参与的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体市民的信用意识提升才能真正实现。具体可从三方面提升市民守信意识:其一,将诚信教育纳入到各级教育机构的日常教学,并作为学生日常考核、会考、乃至最终升学考试的内容之一。其二,充分利用新闻媒介,加强信用意识的宣传普及,尤其是重视对当前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守信和失信行为进行披露,树立守信或失信的典型,并展开深入的理论探讨,增加人们对信用的认识,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其三,重点普及和宣传契约诚信意识。武汉应通过制度保障和社会宣传,突出契约诚信的重要性,鼓励甚至强制社会各界在日常生活中尊重合同和履行信用。

(六)建立地方信用奖惩机制,扩大违信惩戒的范围和成本。

信用文化建设除了依靠武汉居民提高自身诚信意识外,还需要相应的奖惩机制适当引导,使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和个人都能更好地参与。当前武汉市在信用奖惩机制建设上可以遵循四条路径:第一,将市政府的财政奖补制与各级政府机构和官员的信用评估结果结合,激励其提升自身信用;第二,建立失信惩罚管理办法,扩大可以使用信用报告的主体范围,增加违信成本。第三,加大力度实施有关“信用政府机构”、“信用企业或单位”以及“信用个人”的先进评比,并给予相应的奖励或政策优惠,激励各方参与武汉信用文化建设。第四,建立武汉市个人和企业的信用担保机制[10](p46),并将其与信用奖惩机制相结合,扩大失信带来的惩罚范围和成本。

[1]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简介[EB/OL].http://www.pbc.gov.cn/publish/zhengxinguanliju/3110/1871/18715/18715_.html.

[2]欧阳洁,吴秋余.“信用档案”:覆盖你我一生[N].人民日报,2013-04-08,(15).

[3]刘崇顺.信用缺失问题与“信用武汉”建设[J].长江论坛,2002,(4).

[4]刘琳.关于政府信用及其法律规制的探讨[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5]韩阳.美国信用体系研究——兼论我国信用体系的建设[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6]漆志伟.建立武汉城市圈社会信用体系的宏观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0).

[7]John M.Barron,Michael E.Staten.The Value of Comprehensive Credit Reports:Lessons from the U.S.Experience [M].World Bank Institute,2000.

[8]东洪平,侯维民.加拿大中小学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J].现代中小学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2013,(4).

[9]吴清.信用体系建设的思考与对策——以武汉市为例[J].学习与实践,2009,(11).

[10]余飞.武汉城市圈信用环境建设研究[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员学报,2008,(5).

责任编辑 郁之行

F127(263)

A

1003-8477(2013)11-0067-04

刘威(1979—),男,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武汉大学美国加拿大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金山(1990—),女,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武汉市科技计划项目“文明武汉建设对策研究”(201304090601043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2年度一般项目(12BJY120),武汉大学70后学术团队计划项目“中国服务贸易及其国际竞争力研究”,武汉大学2011年度珞珈青年学者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武汉市信用武汉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城市勘测(2022年2期)2022-05-09 08:42:48
武汉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成功举办
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锁”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歌剧(2020年4期)2020-08-06 15:13:32
我们在一起
歌剧(2020年3期)2020-08-06 15:12:36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
环球人物(2020年3期)2020-03-02 02:15:22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中国外汇(2019年9期)2019-07-13 05:46:30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城市勘测(2019年3期)2019-07-09 09:45:10
信用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