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清昭陵的保护与管理

2013-04-10 20:32梁莹
史志学刊 2013年4期
关键词:昭陵世界遗产文物保护

梁莹

谈清昭陵的保护与管理

梁莹

清昭陵是清太宗皇太极以及孝端文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200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如何保护管理好世界文化遗产,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清昭陵管理者研究探索的重要课题。以遗产地实际情况为依托,提出“严格保护,精细管理,丰富内涵,永续利用”的原则,本着传承人类文明、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履行向世界遗产组织作出的庄严承诺。

清昭陵 文物 保护 管理

清昭陵位于沈阳城北,俗称“北陵”,是清太宗皇太极以及孝端文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200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为遗产地的管理者,在享受荣誉的同时,也意识到责任的重大。那就是如何保护管理好世界文化遗产,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之传承给子孙后代。清昭陵管理者认识到保护与管理遗产任务日益艰巨,必须走保护与利用协调发展的道路,结合遗产地实际情况,提出了“严格保护,精细管理,丰富内涵,永续利用”的遗产管理原则。

一、清昭陵的基本概况

清昭陵,满语称“额尔登颔蒙安”,是清太宗皇太极与皇后孝端文博尔济吉特氏的合葬陵。清昭陵是清初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帝王陵墓,也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之一。

清昭陵始建于1643年,1651年初步建成,历经后代多次改建与增建,才形成今天独具特色的城堡式陵寝建筑体系。清昭陵不仅是中国帝陵建筑的典型范例,也是中国悠久历史文明的最好见证[1]。经过了360多年的风霜雪雨、历史沧桑,依然保存完好。其珍贵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结晶。

清昭陵古油松,是我国平原地区最大的人工古油松群,这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从公元1643年起栽,至今已有三个半世纪之久,被誉为“活着的文物”,对研究中国园林历史、植树进化、生物气候学以及树木生态学都有很高的价值。古油松树形奇特,侧枝成层,虬曲多姿,很多古松被后人以树形命名,令人抚今流连,叹为观止。

清昭陵1963年被列为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7月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共同拥有的财富。清昭陵悠久的历史文化、精美的皇陵建筑、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令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成为沈阳知名的清文化旅游品牌,2006年当选最值得外宾游览的中国50个景点之一。2007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公园。2009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二、严格保护,精细管理

自1982年清昭陵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来,各级政府及文物管理部门高度重视清昭陵的文物保护工作,对陵内古建筑及古松的维护和养护投入专项资金,陵区内原状、原貌得到维持和有效保护。“申遗”成功至今,在市、局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严格按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要求,一丝不苟履行保护管理职责,以保护为前提、以管理为重点,积极巩固申遗成果,不断完善保护管理体制,形成了一个由点到面,逐层问责的立体网络,按照严格保护,精细管理的标准,以部门为单位,全面细致地开展文物保护工作。

(一)领导重视,始终把保证文物安全放在首位

清昭陵始终把文物安全作为开展一切工作的“底线”,既视为“保底”工程来抓,又当作“系统工程”来做,努力营造“制度完善、管理到位、技术先进、‘人机’结合”的文物保护氛围。巡视检查,发现问题,本着“先急后缓、加大投入、力求长效”的原则,逐一实施整改,领导现场部署解决方案。凡是文物保护工程,从勘测、设计到施工、监理都坚持承担机构必须具有相应的专业资质。在日常巡视、监测记录、控制灾害等方面增派力量,改变了从前地域广,管理人员少的文物保护状态,形成了业务科室与各基层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填补了文物监督管理的空白。充分认识文物古迹的不可再生性,坚持抓好保养维护、抢险加固、重点修缮与局部复原三大核心工程,确保文物历史价值不受破坏。

(二)培养专业人才,努力做好文物研究

清昭陵管理部门十分重视培养专业人才队伍及文物科研工作,始终把保护文物、合理利用文物和文物宣传、学术研究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沈阳昭陵是明清帝王陵寝中少见的保护完整的火葬墓之一,融满汉民族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建筑群,为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公园与专家学者合作,先后出版《昭陵》《沈阳昭陵史话》等论著,并发表《盛京三陵的文化价值》《盛京昭陵石狮浅析》《盛京昭陵贵妃园寝》等论文,这些论文、论著分别从昭陵历史、价值、建筑兴建背景、形式及功用、艺术风格等各个方面加以论述,不仅促进了昭陵古建保护、文物研究,而且扩大了昭陵在清文化学术研究领域的影响[2]。清昭陵管理部门每年都集中时间分别举办“清史知识培训班”、“古树名木养护培训班”、“保卫消防人员培训班”等,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水准的专业人才队伍,不断提高保护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

(三)完善文物档案,真实传递历史信息

文化遗产的档案是其价值的载体,真实、详细的档案记录在传递历史信息方面与实物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我们加大文物档案管理力度,按照国家记录档案要求进行收集、汇编保管,不断丰富完善古建筑、古松档案数据库、监测、修缮等专项档案,达到了科学、准确、翔实的标准。针对文物保护的特殊要求,建立了严格的收集、整理、借阅、使用制度,有符合标准的档案室和设施,并指派专人负责。清昭陵现有各种古建档案184余卷,包括历史文献汇集、现状勘测报告、保护工程档案、监测检查记录、开放管理记录等5大项内容,1200多个子项目。收录资料时限为20世纪30年代至今。

(四)抓古松保护复壮,减缓古松衰亡速度

清昭陵古油松群是我国平原地区最大的人工古油松群。这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清昭陵现存古松2106株,它们是构成清昭陵历史景观的重要资源,被世人称为“活文物”。昭陵大部分古油松为建陵时所植,树龄在380年以上。按此推算,目前古油松应处在壮年期和部分走入老年期。面对古松生长态势下降的趋势,公园制定了古松养护计划,为古松埋药550棵,施肥360棵,清理古松树盘1135棵,打药80吨,及时有效的防治古松病虫害的发生。

(五)加大科技含量,提高整体防控能力

在全园范围内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防火巡视网络。开展了安全生产“三分六定”网格化管理工作;组织公园消防队员与市消防局皇姑消防大队、北陵治安派出所军警地三方共同参加的消防演练。增加了陵后防火通道6千余米。整改了消防泵房、消防车库及大明楼避雷带系统。购置了国家森林武警部队使用的肩携式水雾半自动喷水枪,填补了没有单兵灭火器材的空白。对停车场、皇太极广场等重点部位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并与市公安局监控系统联网,大大提高了文物和古建的安全系数。

(六)加强文物保护宣传,促进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

文物保护的有效手段在于提高民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在宣传《文物保护法》时主要抓了三个层面的工作。一是注重对园内职工干部的宣传。经常到基层宣讲文物保护的重要性,使广大职工了解文物保护的重要意义,从思想上认识到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二是加强了对市民游客的宣传。尤其对破坏文物安全的行为坚决予以制止,并对本人进行说服教育。三是对施工单位加大了宣传力度,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施工过程中对文物造成破坏。充分利用“文物保护宣传周”、“5.18国际文博日”等活动,采取散发宣传单、图片展览、设立咨询台、职工答题等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宣传《文物保护法》及文物保护的重要意义,激发了群众自觉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热情,真正使文物保护的各项法律法规深入人心,促进形成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的良好社会风尚。

(七)强化园务管理,保证文物环境整洁有序

文化遗产与其周边环境是一个整体,是一种密不可分、和谐共生的关系,不但要保护文物,而且还要保护文物所处的环境。对陵区内的水质、空气及噪声进行定期监测,维护生态环境。加强对园容卫生的清扫力度,实行了划分区域清扫、保洁分级管理的办法。路面、水面、景点、公厕等重点部位做到“八无、八净、两消灭”。保持建筑物说明牌文字完整、清洁、整齐。定期对古建筑物进行除草。年清运垃圾近2万袋,打捞水面漂浮物300余车,给文物保护创造了干净整洁的景观环境。逐年在园内种植以油松为主的针叶植物,加强公园园林绿化建设,使生态环境达到乔、灌、草、地被植物合理配置。

(八)挖掘清文化内涵,打造品牌宣传氛围

重视与新闻媒体的联系沟通,通过字、影、声、像的全覆盖宣传形式,对史料记载、遗址开发、轶事传说、保护管理等方面内容进行广泛深入宣传。同时,发挥网络传播功能作用,利用已建成的清昭陵网站及微博,搞好延伸宣传。

三、多措并举,促进遗产事业可持续发展

保护规划是实施保护工程和布置展陈、进行管理的依据。管理中心先后制定了《清昭陵文物保护管理规划》《北陵公园保护和发展规划》《北陵公园景观提升改造项目方案》等保护发展规划。编制了清昭陵十二五项目规划,对未来五年的文物保护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设想。按照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统筹安排的原则,提出了“以保护为前提、以管理为重点、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突破口”的总体工作目标。积极参加世界文化遗产管理监测会议,既为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清昭陵进行监测管理提供了参考资料,又为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履约情况奠定了基础。

深入挖掘清昭陵历史文化内涵,合理利用文化资源,发挥世界遗产的社会效益和品牌效应。在陵寝内举办了清帝东巡祭祖展演,在仪仗房、茶膳房、涤器房、芳秀园观赏室布置了“昭陵文物及建筑构件展”、“昭陵与清代陵寝制度展”、“清帝东巡与盛京三陵展”、“清昭陵历史图片展”、“陵宫遗物珍品展”、“宫女太监生活用品展”,挖掘了贵妃园寝、宰(省)牲厅馔造房、更衣厅御厕3处遗址,同时大力开发陵后林区,充分利用古松古树的特色资源,使游客在清昭陵的游览中不仅能够欣赏皇家陵墓建筑艺术,也能饱尝林涛松海、浓郁蔽日的宜人景色。利用芳秀园的优良植物打造园中园优美景观,向游客开放。

四、文物保护工作几点建议

1.园区面积大,管理人员数量有限,应强化科技管理手段。

2.目前资金来源渠道较单一,主要依靠门票收入和上级拨款。今后应不断拓宽资金来源渠道,特别是应争取各类基金会的支持。

3.目前的专业技术队伍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都不能满足需求,需要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继续引进文物保护和管理的专业人才。

4.目前针对世界遗产的监测,还有一定的改善空间,需要专业的设备、技术和人员,并进行定期培训。

5.加强对世界遗产的普及宣传,强化公众对世界遗产资源的珍稀性和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清盛京三陵,2002.160.

[2]沈阳一宫两陵志编纂委员会.沈阳昭陵志.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6.111.

梁 莹 辽宁省沈阳市北陵公园管理中心 馆员

(责编 高生记)

猜你喜欢
昭陵世界遗产文物保护
丹江口库区加强文物保护(之一)
中国的“世界遗产”
中国的世界遗产
跟淘气章鱼巡游世界遗产
博物馆与近现代中国文物保护
俊秀精劲的《段志玄碑》
名胜古迹
昭陵赋
“唐昭陵杯”海内外征联大赛征稿启事
从丝绸之路到世界遗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