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进丽
(上海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 201306)
幽默话语的语境特征及语境假设差异
梅进丽
(上海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 201306)
幽默话语应具备一些特定的内在语境特征,才能诱发受话者产生前后不一致的语境假设,从而生成幽默的心理效果。受话者根据最佳关联原则提取语境假设,前后假设的差异决定着幽默效果的强弱和幽默理解的难易程度。
幽默;语境特征;语境假设;最佳关联原则
幽默话语是言语诱发的一种心理效果,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来研究它比从认知语义学和功能语言学的角度来研究它更具有说服力。[1](p31-38)人们在领会幽默话语的过程中,通常先对发话人的言语意图作出语境假设。当随后出现的新信息与已有的语境假设发生冲突时,被迫舍弃原有的语境假设,推翻已有的心理预期,然后寻找新的最佳相关的语境假设,将之与原有的语境假设对比参照,才能达到对幽默话语的理解。这是一个心理过程,前后的语境假设差异决定了幽默效果的强弱和幽默话语理解的难易程度。本文认为,一般情况下,语境假设前后的差异越大,交际双方心理预期错位越远,则幽默效果越强烈。但这种差异并不是越大越好。事实上,无论前后语境假设差异有多大,其两者之间必须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必须能促使人产生联想,否则,幽默话语就会失效。
国内认知语言学研究者把语境分为语部和境部。[2]“语部”指发话者选择的语言单位,包括语言中的词项信息、语法规则及音位规则等。“语部”的意义是受话者在所掌握的语言知识的基础上解码获得的常规意义。“境部”是“语部”调用或激活的推理用到的语言的和非语言的环境,它涵盖了物质、社会、文化、认知的各个方面。“境部”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关于物质世界的事实境部,包括话语发生的实际场合(如时间、地点、施话者、受话者的身份等)、上下文和对语部的感知。这一类相对而言是短期的、变化的。另一类是对世界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变化规律等的逻辑境部,包括人的推理能力。这部分是人们从长期的经验中得出的带有普遍性的常理,相对来说是抽象的、长期的、稳定的。“语部”是纯语言的,而“境部”可以是语言的(如上下文及由其推导出的含意),也可以是非语言的(包括认知中的百科知识,如事实和信念、已经获得的结论或假设、场景信息等)。
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人们会不自觉的对所听到的话语进行信息加工并纳入其相应的框架(frame and scripts)中,形成语境假设,从而不自觉的对后续对话产生一种预期。一旦这种假设或预期与后续信息促发的语境假设发生错位,就会产生幽默或歧义。同时,幽默的言语交际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受话者作出的语境假设与发话者意欲表达的语境假设是否一致。所以,制造幽默效果的必要手段是促使交际双方或一方前后作出的语境假设的不一致。
反过来说,如果我们认定一个话语交际是幽默的,它必须要有一些特定的内在条件,能够诱发受话者产生前后不一致的语境假设,并促使其进行相关的语境推理。而幽默言语是一种交际话语,对幽默话语的理解依赖交际双方的认知语境。交际双方认知语境差异是产生语境假设不一致,从而实现言语的幽默效果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对语境知识的划分,将幽默的语境特征归纳为以下几种:(1)发话者的语部知识与受话者的语部知识之间存在差异;(2)发话者的境部认知与受话者的境部认知之间存在差异;(3)发话者言语中的语部与由其激活的受话者认知中的境部之间存在差异。
其中,第(3)条特征还可以细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发话者言语中的语部与受话者的事实境部之间存在差异;另一种是发话者言语中的语部与受话者的逻辑境部之间存在冲突。
幽默言语交际应具有以上语境特征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才能导致交际双方或一方前后的认知关联度产生不同语境假设,达到不同语境效果,继而促使有效的幽默效果产生。一般情况是,语境假设前后的差异越大,交际双方或一方前后的心理预期错位就会越远,最终产生幽默效果就会越强烈。但我们认为这种差异并不是越大越好。事实上,语境假设差异应控制在一定的度值范围内,不一致的语境假设之间应存在一定的关联性,足以使人能产生联想,否则,幽默话语将会是无效的。
上世纪80年代初,Wilson和Sperber[3](p347-368)就撰文指出Grice的合作原则理论对交际的解释力度太弱。他们认为,从心理角度看,定义交际并不是首要的任务,目标应该是确定解释人类交际的根本的认知心理机制。根据这些观点,他们对合作原则提出修改意见。在随后的研究中,他们的思想逐渐发展形成现代语用学中的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
关联理论主要提到两条关联原则:认知关联原则和交际关联原则。[4](p32)与Grice的合作原则不同,这两条原则不存在自觉遵守或是违反,它们是自发的,源于人的认知。它们是受话者解读发话者意图的基本依据。其中,认知关联原则是关于最大关联性的,交际关联原则是关于最佳关联性的。在解释关联性问题时,两位学者还提出了投入(mental efforts)和产出(cognitive effects)的概念,指明最大关联性就是指产出的效应最大,投入的精力最小。最佳关联性涉及发话人的能力和意愿,实质上是在发话人能力和意愿允许范围内的最大关联性。
Sperber和Wilson[4](p125-130)认为,受话者在释义活动中离不开对发话者的言语意图作出语境假设,而且受话者是根据最佳关联原则来提取语境假设的。他们用语境效果和认知努力这两项参数来衡量语境假设的最佳相关性。最佳关联原则指出:(1)一个语境假设的相关程度高就意味着它在该语境中的语境效果大;(2)一个语境假设的相关程度高就意味着在该语境中处理它所花费的认知努力少。[4](p125)语境假设所产生的语境效果最大时它就具有最大相关性。
根据以上观点,在解读幽默的这个心理过程中,人们必须平衡语境效果和认知努力,以便提取最佳相关的语境假设,而不是最大相关的语境假设。由最佳关联原则的第一条可知,受话者在作出语境假设时必须考虑它所产生的语境效果。语境效果是关联理论体系内诸多变量元素的终极参照,是交际意图的总目标。[5](p40-44)而上文谈到的幽默话语的语境特征决定了语境效果与发话者和受话者的语部知识和境部,认知有着直接的关系。事实是,受话者作出的语境假设一定参考了交际双方的认知语境。所以,受话者前后语境假设差异应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前后一定有着某种内在关联,因为它们是参考着相同的对象而生成的。
另外,由最佳关联原则的第二条可知,一个语境假设的相关程度还受可及性的限制。事实上,在作出语境假设时,经济原则也会起作用。受话者总是希望花费最少的努力就能作出正确的语境假设。而关于最佳相关的语境假设,Sperber和Wilson也提出把第一解读作为正确解读,认为“在某信号所有符合最佳关联假设的解读中,受话者首先想到的解读就是发话者意欲传递的解读”。[4](p168-169)他们强调第一解读的合理性和重要性,并明确否认交际追求关联最大化。[6](p301-308)所以,最成功最有效的幽默话语应该是使发话者与受话者之间的语境假设差异度处于最佳标准,而不是使其最大化,更不是大得超过合理范围。
语境隐含的意义是由话语的命题内容结合语境假设推导出来的。在关联假设的前提下,受话者推理得到的语境效果如果符合交际双方的语境假设关联的期待,则最佳关联得以实现,交际成功。受话者推理得到的语境效果如果不符合交际双方的语境假设关联的期待,受话者会尽可能寻找别的假设关联去推理完成交际。正是这种理性的交际意图规约,言语交际才有交换意图和达成一致意图的可能。幽默在解读的第一步也是遵循这种理性的关联交际规约的,即受话者在第一印象中默认言语幽默是理性的、正常的言语交际,在这一前提下才能使幽默话语推理的过程进行下去。但如果语境假设差异过大,关联失效,就会导致推理无法进行,幽默难以理解,更谈不上达到幽默的交际效果。
因此,本文认为,在幽默话语交际中,交际双方或一方在前后作出的语境假设差异决定着幽默效果的强弱和幽默话语理解的难易程度。当语境假设差异度达到最佳时,幽默话语理解的难易程度达到可接受范围的临界点,此时幽默效果最强。当语境假设差异超出最佳值时,幽默话语超出理解范围,幽默效果会无法实现。
认知语境一方面制约言语幽默的生成,影响着言语幽默的理解和表达,另一方面也决定着推理是否能够顺利完成。受话者依靠认知语境知识作出语境假设,完成推理。
认知语境差异产生不一致的语境假设,所以语境假设差异方式应与认知语境的各种因素有关。本文尝试归纳了幽默话语解读过程中出现的较为常见的语境假设差异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词项信息差异、音位规则差异、指称委派差异、所指确认差异、逻辑提取差异、时空观念差异、缘由差异、推理差异等。
1.词项信息差异。
例(1)Patient:I’m two months pregnant now.When will my baby move?
Doctor:With any luck,right after he finishes college.
多义词“move”具有“移动”、“进展”、“搬家”、“迁移”、“感动”等多个意义。结合其在本例语境中最佳可及的关联,“move”的意义应该是“移动”,此处具体指“胎动”。因此,读者启动的语境假设是:胎儿在一定时期会发生胎动现象。因而对“When will my baby move?”这个问题所寄予的预期是:医生讲回答胎动的时间。但医生出乎读者意料之外,把“move”这个词理解为“搬家”,故其回答是:要等到她的孩子大学毕业后才会离开家,搬出去住。事实上,医生在此语境中是不太可能把“move”理解为“搬家”的,但幽默创作者故意违反常规,利用言语中词项信息的多样性,使故事中人物的言行违反读者的期待视野,产生语境假设差异,制造幽默效果。
2.音位规则差异。
例(2)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情。
汉语中同音字、同音词很多,许多幽默或情趣话语都是利用这一语音现象来促发不一致语境假设的。如“美丽冻(动)人”“植树造零(林)”等。刘禹锡的这首《竹枝词》最后一句中的“晴”和“情”二字同音;而句首的“道”字即可理解为“道路”,也可解释为“说”,是一词多义。在这两种语言现象的同时作用下,读者可以启动两种不同的语境假设:一是“道(说)是无情却有情”(与“闻郎江上踏歌声”呼应);一是“道(路)是无晴却有晴”(与“东边日出西边雨”呼应),可谓神来之笔。理解了作者的深意之后,相信读者一定会会心一笑的。
3.指称委派差异。
例(3)A doctor thoroughly examined his patient,and said,“Look,I really can’t find any reason for this mysterious affliction.It’s probably due to drinking.”The patient sighed,and snapped,“In that case,I’ll come back when you’re damn well sober!”
本则幽默的搞笑起因出在“it”上。英语指称代词“it”既可以代指前面整个句子,也可以代指前句中的某一部分或某一个词。理解不同,就会促发不一致的语境假设。在前半部分,读者根据常识并结合语境知识推断“it”应当是指“affliction(病症)”这个词。因而作出的语境假设是:病人接下来会向医生交代他是否酗酒的情况。而病人后来的回答与读者的心理预期大相径庭。经过重新推理,读者发现病人把“it”理解为整个句子“I really can’t find any reason for this mysterious affliction”。病人认为“医生因为喝了太多酒,脑袋不清醒,无法找到病因”,所以才会气愤地说等医生的该死的脑袋非常清醒了之后再回来就诊。读者前后的心理预期差异显著,幽默效果显然易见。
4.所指确认差异。
例(4)One evening I noticed that how dusty the outside of my husband’s car was and cleaned it up a bit.When I finally entered the house,I called out,“The woman who loves you the most in the world just cleaned your car.”My husband looked up and said,“Mom’s here?”
当这位女士对丈夫喊出“世界上最爱你的女人刚擦洗了你的车”时,她所做出的语境假设是:自己在丈夫心目中是那个最爱他的人。但她所选用的“语部”信息在丈夫那里得到的是不一样的语境假设,因为在丈夫的认知语境假设里,母亲才是世上最爱他的人。这则幽默巧妙地利用了对话双方语境假设中的所指差异产生的不一致预期,制造幽默效果,让人捧腹。
5.逻辑提取差异。
例(5)A lady went into a clothing store and asked,“May I try on that dress in the window?”“Well,”replied the sales clerk doubtfully,“don’t you think it would be better to use the dressing room?”
本则幽默中,介词短语“in the window”既可以理解为后置定语,用来修饰“that dress”;也可以理解为地点状语,修饰于整个句子。顾客组织话语时本意是采用前一种逻辑关系,其问题是:我可以试穿一下橱窗里的那件衣服吗?而销售员却提取了该短语后一种可能的逻辑关系,认为顾客想在橱窗里试衣服。因为交际双方提取了这个短语的不同逻辑关系,所以作出不同的语境假设,才使话语有了幽默效果。
6.时空观念差异。
例(6)一男生体验测听力。医生对他说等一下我说什么你听到后就重复什么,然后给了他两个耳塞(测听力时用的),叫他站到几米开外的地方。医生说:“把耳塞戴上!”那男生就照着说:“把耳塞戴上!”医生急了,大叫道:“我说把耳塞戴上你听到了吗?”那家伙继续吼道:“我说把耳塞戴上你听到了吗?”
医生在向男生介绍操作流程时,对“等一下”这个时间点作出的语境假设是:在男生带上耳塞之后。所以,医生的心理预期是:男生先带上耳塞,然后重复他说的话。而男生对“等一下”时间点作出的语境假设是:在他站到几米开外的地方之后。因而,他的心理预期是:当他站到指定位置后,开始重复医生说的话。此幽默利用了当事人双方可能出现的时间观念差异制造了幽默效果。
7.缘由差异。
例(7)Mr.Johnson:Are you using your mower this after noon.
Mr.Smith:Yes.
Mr.Johnson:Fine.Then can I borrow your tennis racket, since you won’t be needing it?
此幽默中,作者巧妙地利用割草机的事由,让人产生了Mr.Johnson想借割草机的预期,却最终设计Mr.Johnson开口借的却是网球拍的事实,让人感受幽默的同时,不由得赞叹Mr.Johnson借东西的手段高明。相信Mr.Smith在整个过程中所产生的前后迥异的语境假设应该与读者如出一则吧!只是不知他的心情是否也如读者一样感觉愉悦呢?
8.推理差异。
例(8)老师问约翰:“地球是什么形状的?”
小约翰答道:“它是圆的。”
“你怎么知道它是圆的呢?”
“那就算它是方的吧。你是老师,我不想为这个引起一场争论。”
此例中的“你怎么知道……呢?”句式既可以解释为讲话人追问对方持某种观点的理由,也可以解释为讲话人的反问,即对对方意见的否定。读者在读到此幽默时作出最佳相关的语境假设应该是:老师想进一步考考约翰的知识,所以推导出的结论是:老师想要约翰说出地球是圆的理由。却不料小约翰对自己的答案并没有把握,对老师再次发问的句式理解的语境假设是:当人们不认同别人的观点时常会使用反问句,从而推导出“老师不认同自己的看法”的结论,认为地球不是圆的而是方的。幽默效果得以产生。
本文认为,幽默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两个不同或通常是相反的情景被关联起来,使人们的最终领悟与预期不一致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效果。幽默话语本身特定的语境特征既是诱发解读过程中出现的语境假设不一致现象的内因,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不同的语境假设之间的关联性。目前国内学者对幽默的研究已经综合了关联理论、概念整合理论、心智空间论和不一致的消解论等多种理论,对幽默话语的生成与解读各有偏重,视角日趋丰富多样,对于幽默的研究仍有着巨大的空间。
[1]蒋勇,刘国辉.最佳关联与幽默中的语义跃迁[J].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4,(4).
[2]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3]Wilson,D&D,Sperber.On Grice’s theory of conversation[J].Reprinted in A.Kasher(ed)Pragmatics:Critical Concepts,London:Routledge,1998,(4).
[4]Sperber,D&D Wilson.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Oxford:Blackwell,1995.
[5]刘蓉.言语幽默的认知解读——论脚本对立、语境、嘲笑对象的互补[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6).
[6]姜望琪.再评关联理论——从“后叙”看Sperber和Wilson对关联理论的修改[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5).
责任编辑 邓年
H03
A
1003-8477(2013)10-0116-04
梅进丽(1972—),女,上海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