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商业创新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2013-08-20 08:23罗良文王建军
湖北社会科学 2013年10期
关键词:商业水平农村

罗良文,王建军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一、引言

我国经济的二元结构特征在全国各地区表现得十分突出,与各级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比,农村经济发展明显滞后;如果从城乡商业发展水平来看,农村商业发展水平落后程度更甚,同时,农村商业创新存在地理空间的明显弱势;因此,城乡商业创新不平衡现象严重。从全国范围来看,西部地区商业整体创新水平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农村商业创新滞后更加突出。从城乡发展情况来看,城市商贸业与农村商贸业无论在商业网点建设,还是在业态结构、空间布局、消费观念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相对落后的农村商业已经延缓了农村的市场化程度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步伐,抑制了农村居民的消费和农村经济发展,成为农村综合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要想城市商业带动农村商业发展,加快农村商业创新和缩小城乡商业创新之间的差异十分重要。

为促进城乡商贸统筹发展,2007年商务部批准将重庆作为“重庆商贸统筹综合试点区”,目的在于通过重庆的先行先试,实现重点突破,从而带动全国商贸流通改革。重庆市商委选择在重庆九龙坡区、万州区、黔江区、垫江县、梁平县和荣昌县等区县进行试点,进行城乡商贸统筹发展改革。经过几年的城乡商贸统筹发展与规划,并借助中央对农村流通业发展的相关支持,重庆农村已经初步建立起农村现代商品流通网络,形成城乡协调、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功能完善、流通有序、诚信和谐的农村市场体系。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城乡商贸统筹发展的规划及相关政策支持,及中央各部委在农村发展方面的相关工程是分不开的。与此同时,城乡商贸统筹发展成为全国各地区商业发展与商业创新的指导思路,为农村商业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基础思路。

文章通过对农村商业创新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促进农村商业创新,构建现代化农村商贸流通系统提供参考。

二、文献回顾

农村商业创新是经济发展的瓶颈,是深化农村经济改革的关键,如何解释农村商业创新的本质,正确认识农村商业与农村市场经济的关系,及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同时也影响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成熟和完善。我国学者对农村商业问题的系统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村商业模式的选择、农村商业网络建设以及农村商业组织形式等方面,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一)农村商业发展模式的研究。叶伟媛(2003)认为,建设新农村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主要内容,发展农村商业经济是建设新农村的一个方面。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把连锁经营这种经营模式推向农村,中央及地方政府对发展农村经济也给予了许多政策支持,发展农村连锁经营,并就如何发展农村连锁经营,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办法。赵俊英(2010)就品牌战略下农村商业连锁经营发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他认为连锁经营是开拓农村市场,规范农村商业秩序的主要方式。但农村购买力有限,竞争激烈等因素影响了其发展甚至生存问题。连锁经营必须实施品牌战略,才能在购买能力有限的环境下,提高自身竞争力,实现健康发展。并提出农村商业连锁应该明确定位,实行品牌差异化竞争,从商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方面建立品牌信用指向,打造品牌形象,利用“农超对接”降低连锁经营成本,发挥品牌产业联动效应。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学者认为连锁经营是发展农村商业的新模式,如孟凡胜,衣龙新和袁慎祥(2000)认为要开拓农村市场,大力发展农村商业连锁经营,意义重大,并认为发展农村连锁经营的商业模式,已经具备充分的客观条件,只要充分鼓励,引导好连锁经营,必然会促进农村市场的发展,繁荣农村经济。

(二)农村商业网点及网络建设的研究。纪良纲等(2000)对农村商业网点依托小城镇发展问题进行研究,认为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发展农村商业网点必须以小城镇为依托,并认为当时的实际情况与小城镇建设相适应的农村商业网点的发展呈现出新的趋势:即规模化趋势、连锁化趋势、现代化趋势和多元化趋势等。张满林(2001)对我国农村商业网点的建设进行了研究,他认为现有的农村商业网点问题很多,难以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需要,改变这一状况,需要根据农村的实际,探索一条与城市商业网点布局相区别的特色之路,要在提高农村商业的组织化程度、业态的多样性、强化售后服务等方面下功夫。曾庆均、孙畅(2010)对重庆农村商业网络建设问题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认为建设农村商业网络对于重庆建成长江上游商贸中心,实现城乡商贸统筹发展试点目标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需要从农村商业网络主体打造、政策扶持、基础设施等方面,提供建设保障。易开刚(2010)在研究统筹城乡商贸发展的路径中,提出优化农村商业网点布局,构建特色镇区商业中心是统筹城乡商贸发展的路径之一,也是优化农村商业空间发展的方式。

(三)农村商业发展区域差异。杨军(2010)在中国农村商业创新的区域差异及变动趋势的研究中,提出中国农村商业创新的区域差异主要表现为组内差异,且不管是组内差异还是组间差异,未来的差异性还要扩大;农村商业创新水平较低的升级差异最明显,其次是中等发展水平的省际差异,最后是发展水平的升级差异,通过指数分析显示,中部地带内农村商业创新的省际差异正在逐步缩小。冯丽(2008)在研究农村经济水平区域不平衡问题中,提出中国农村商业创新区域不平衡现象十分明显,首先表现统一区域的内部各地区之间的差异,其次表现为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如东、中、西地区明显差异;在东部地区中各地区间的差异比地区间差异小,且提出缩小地区商业差异的策略,如构建高效的农村商业创新模式;发展农村商业网点设施等。

三、研究总体设计

(一)研究目的。

本文研究的重点是探索我国农村商业创新影响因素,并对相关因素进行排序,找出影响我国农村商业创新的主要因素。我国农村地区辽阔,各地区商业发展差距较大,地形和交通复杂,是我国发展农村商业的最大难点,从以往的研究中可以发现农村流通空间发展差距中,各地区农村流通业发展严重滞后,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存在更加明显的差距。

本文通过调研和深度访谈,旨在找出影响我国农村商业创新的因素,并对其进行详细分析,从而发现其中的规律,为我国农村商业创新寻求新的模式,同时为西部丘陵地区农村商业创新提供参考。

(二)研究过程及研究方法。

1.研究过程。

本研究主要通过对城乡商贸统筹发展的各地区进行全面调研而获得相应的数据和资料,同时对城乡商贸统筹发展取得较好业绩的河南、山东、山西、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区进行问卷调查和二手资料收集,系统掌握代表地区城乡商贸发展情况。本调研主要包括问卷发放和深度访谈,问卷主要针对县——镇——村三级农村居民、城镇居民和从事商业的代表企业进行发放,为了避免被访农村居民由于对问卷问题理解不清楚,而影响问卷的准确性,在重庆、河南地区农村居民填写问卷过程中有专人进行填写指导和问题讲解。主要问题涉及到农村商业创新的切入点、农村商业网络建设基本情况、“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推行情况、农村商业创新的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等十个方面的问题展开调查。访谈主要针对商委、农委等与商业创新相关的政府部门进行,通过展开调查会和研讨会的方式进行,各部门针对所在区县的商业创新整体情况介绍并提供相应的资料和数据。

总体而言,本研究所依托的调研和调查能较好地反映我国农村商业创新的基本情况。

2.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现场访谈和调查问卷发放的方法,掌握我国各地区农村商业创新的基本情况,通过农村居民对商业创新的满意度及农村商业创新水平的各项指标,严格按照市场调查和预测的量表设计。本文共调查10个代表地区,均为城乡商贸统筹发展取得较好业绩的地区,包括重庆(万州、梁平、垫江、荣昌、黔江)、上海、北京等,20个代表镇,如万州的分水镇,梁平的安胜乡等,500个村,发放问卷2000份,共收回1873份,整理有效问卷1866份,回收率93.7%,有效问卷达到93.3%,问卷数据具有代表性。

同时,本文的研究还参考了商务部实施并推进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家电下乡”等农村商业创新的相关数据和资料以及被调查省市关于繁荣农村商业的相关政策和地方数据资料。

3.问卷设计。

本文的研究基础是问卷,而问卷设计的基础是访谈,通过深入访谈,确定问卷指标,以此为基础设计量表。问卷共分三部分:农村居民调查(农村居住地的、县及区城市居住的和其他)、农村商业企业调查和政府相关部门调查。

4.量表设计。

本文量表设计严格遵循调研预测的量表设计原则,主要选取列举分量表、固定总值量表和李克特量表,选择和使用量表时充分考虑了变量值特性、测量的目的、执行调研的可行性、平衡量表与非平衡量表选择、量级层次的个数满足需要等因素。

5.量表的指标体系及测量题项。

(1)一类指标。

表1 量表测项设计

通过前期访谈、问卷调研和资料收集显示,影响农村商业创新的一类指标主要包括: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村交通便利程度、农村市场化程度、农村零售业发展水平、农村物流配送水平、农村信息化水平与连锁经营发展水平、农村城镇化水平、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

(2)二类指标。

二类指标集中考察各种一类指标的测评因子,如农村交通便利度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衡量,本文采用村级通城的交通车班次和时间、镇级通城的交通车班次和时间等,将以上各类指标分成子指标以便更好地掌握农村商业创新的影响因素。

四、数据表现和定量分析

我国农村地区商业创新水平对于农村居民的生活十分重要,同时对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村市场化程度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农村商业创新的影响因素的重点在于把握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村商业创新的真实需求特征。

(一)我国农村商业创新内在因素量值。[1]

我国农村商业创新的因素从各个方面影响其发展与提升,影响因素包括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村交通便利程度、农村市场化程度、农村零售业发展水平等7个变量28个题项。所有题项均采用李克特7级量表值,1代表完全不同意,7代表完全同意。并邀请相关专家进行测试,由于样本较少,所以采用“分项对总项相关系数”方法进行评估效度。依据“分项对总项相关系数”应满足大于0.35的标准(Nunnally,1978),将相关系数低于0.35的题项予以删除,共产出3项,保留了原来量表中的27个题项。保留的题项能较好地反映各自维度的内容,至此形成了最终的正式问卷。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二)数据处理方法。

1.信度和效度检验。

运用SPSS16.0对数据信度进行检验,表2给出了Cronbach’s的检验结果。绝大多数潜变量的α值都超过了0.7,专业素质能力和其他能力的α值也接近0.7。所以本研究认为量表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其测量结果是比较可靠的。

表2 潜变量的C r o n b a c h’s系数和A V E值

利用SmartPL2.0M3软件对量表的收敛效度和判别效度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各个潜变量的平均提炼方差(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AVE)介于0.589—0.911之间,均大于0.5的门槛值(具体数据见上表),这说明本模型显示出很高水平的收敛效度。对判别效度的检验见下表3,模型中每个概念的平均提炼方差(AVE)的平方根均大于该概念与其他概念的相关系数,表明本研究中各概念之间具有良好的判别效度。

2.结构模型说明。

借助SmartPL2.0M3进一步讨论各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各测量指标对我国农村商业创新均产生影响。

在所有影响因素中,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村商业创新的影响程度最深,其路径系数为0.623,即意味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每提高1个单位,农村商业创新水平将提高0.623个单位,充分说明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地位,对其他方面的发展都有明显的连带性影响。其次是农村物流配送发展水平对农村商业创新的影响,农村物流配送水平对农村商业创新水平的路径系数为0.532。农村零售业发展水平、农村交通便利程度这些因素对农村商业创新的影响也十分明显,也就是说提高农村零售业发展水平,改善农村交通状况等策略对于发展农村商业都发挥着较大作用。尽管从总体路径系数来看,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对农村商业创新的路径系数比其他因素低一点,但是其未来的潜在影响也是不可轻视的。同时,本研究还证实了农村商业创新水平高低对新农村建设水平的影响也是十分显著的,其路径系数为0.721。

表3 潜变量的A V E平方根与相关系数

表4 路径检验结果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调研及数据分析表明,影响我国农村商业创新的诸多因素中,每个因素对其发展都发挥着一定作用,而农村商业的发展水平对新农村建设存在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为了更好地提升我国新农村建设水平,发展农村商业,繁荣农村市场,保障农村居民的消费便利性,提高农村商业综合发展水平,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根据实证数据的结果,对于进一步开发农村商业创新的潜力,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政府在农村商业创新方面的政策支持:我国农村多为丘陵地带,交通条件相对较差,且人口居住分散,发展商业障碍多难度大,尽管近年来依托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资金支持,农村商业网络构建逐步得以完善,如果缺乏系统的后续政策支持和扶持,前期取得的成果将难以持续发挥作用。因此我国各省市地方政府应该借助新农村建设及商业创新的相关政策,出台支持农村商业创新的系统配套设施,加快农村交通条件和基础设施的改善、进一步完善农村居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加快发展农村特色经济,这是繁荣农村商业的根本保障。

(二)完善和提高农村商业物流配送水平。我国农村发展物流配送的难度大,因此要发展符合我国农村地区商业创新需要的物流体系,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河南、山东等地区农村物流主要借助邮政物流体系,从而带动邮政服务农村物流业快速发展,而在重庆地区邮政物流的作用和功能没有被充分利用,而农村邮政物流是发展农村商业物流的基础,在各地区的农村有其网点,如果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资源就会闲置浪费,因此要尽快完善和高效利用农村邮政物流。首先要加快邮政物流三农服务站的建设与功能发挥,服务农村商业创新。其次,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推进商品在城乡间的商品、服务于技术双向流动,如农村商业创新中,配送成本高成为制约农村商业创新的一大因素,因此各地区根据依托自己的优势,试点着力构建现代化的物流冷链基地为核心,各种物流配送中心为节点,布局结构合理、技术设施先进、运转畅达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同时进一步整合物流资源,推进理货、采购、仓储、分拨、配送等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县级和乡级的发展,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大型物流企业。鼓励在农村发展连锁的商业企业,建立具有现代化管理水平的采购配送中心,为农村商业发展提供平台的同时,推动农村经济腾飞。

(三)重视农村资源整合,逐步提升“一网多用”的商业创新功能。所谓“一网多用”是指把卷烟、非处方药品、烟花爆竹、图书、音像制品、通讯、彩票销售、食盐、农资产品等专营专卖商品整合到规范的便民店中进行销售。同时还可以在农家店开展邮政业务代办、电费代缴、火车票、飞机票务代理、农技咨询、农机维修、废旧物品回收等业务,这些商业网络建设在全国农村的推广具有深远意义,同时提升这些网络的效益和效率也是当务之急的。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重庆在发展农村商业方面,率先构建了“一网多用”的商业网络模式,这一模式在荣昌县广泛应用,但是依然很不成熟,缺乏网络内在的联系性和网络的自我发展能力,同时网络的使用效率偏低。因此,优化农村资源使用效率,构建高效的商业网络,对于发展我国农村商业有着积极而广泛的意义。

(四)提升农村商业信息化水平,开拓电子商务平台,构建网络零售平台,拓展零售网路的空间布局,改善农村居民消费方式。以整合资源为突破口,以商业信息化、智能化推动零售网络构建水平,拓展网络功能,通过整合通讯、银行、农业、商务等部门的网络、信息、资金、服务等资源,依托村级便民店搭建农村商贸综合信息平台,集合商品进销存管理、网络销售日用产品、网络收购特色农产品、物流配送、交易结算、农产品需求信息、银行卡刷卡消费等综合功能,逐步探索使村级零售店成为村级商贸综合服务网点,并逐步成为农村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集合点。

[1]汪旭晖.现代流通服务业自主创新:理论与实践[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商业水平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张水平作品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作家葛水平
加强上下联动 提升人大履职水平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商业遥感已到瓜熟蒂落时?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