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_文_21世纪教育研究院 摄影报道_文迪
改革何以成功?第三届地方教育制度创新颁奖典礼侧记
图_文_21世纪教育研究院 摄影报道_文迪
“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是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为推广地方教育制度创新而发起的一项民间公益奖项,2008年发起第一届,今年为第三届。《教育家》杂志从2012年9月号起开设“地方制度创新”栏目,通过系列报道,分别呈现不同类别制度创新案例。
半年来,经过案例收集、制度创新研讨、大学生实地调研、案例初评、网络投票及终选环节,2012年12月15日,项目颁奖大会在北京西苑饭店落下帷幕。
12月15日的北京,大雪初霁,西苑饭店周围银装素裹,第三届地方教育制度创新颁奖典礼在这里隆重举行。
一楼会议大厅里,数百来自全国各地教育系统的主政者们和嘉宾们济济一堂。两年一度的颁奖典礼由民间推助——由体制外的社会贤达组织运行,颁奖给体制内的各地教育部门。
典礼伊始,因“果冻事件”而消失半年的央视主播赵普走上主持席,在他轻松风趣的话语中拉开了典礼的帷幕——
赵普:各位下午好,我是来给东平先生打工的,来自央视的新闻主播赵普。我已经不是第一次为研究院打工了,我特别愿意为他们做一点工作。我们今天请到了很多有想法有担当的教育机构的主政者,你们的付出和努力让我们看到了关于中国教育的更多的令人欣慰的突破。
首先向大家隆重介绍请到的各位嘉宾,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吴启迪女士。教育部原副部长,国家总督学顾问,张天宝先生。教育部政策研究与法制建设司司长孙霄兵先生,著名教育家、原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先生,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朱小蔓女士也在路上,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绍鸿先生,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黄百炼先生……
21世纪教育研究院有一个理念,叫第三只眼看教育,我个人愿意把它理解为热心介入,冷眼旁观。我非常钦佩杨东平先生,多半年没见面,似乎东平先生多了一些银丝,但是他的面容还是阳光焕发,请用热情加热烈的掌声有请杨先生。
(杨东平先生用夸张的、大步幅的慢跑姿式登上主席台。)
杨东平:我刚才的动作是模仿奥巴马,发言的内容是学习习近平(笑声),尊敬的各位来宾,来自全国各地的第一线的教育改革家、行动者,首先我代表举办方向各位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对各位取得的成就表示最衷心的祝贺!
我这个祝贺是发自内心的,因为我们经常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但是我个人最敬佩的还是从事改革的这些一线的领导者。教育改革是一个知易行难的事情,行甚于知,用陶行知的话来说,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首先要行,要起来行动,没有行动的话什么都做不到。
我想顺便说一个小故事,几年以前,在另外一个论坛上,当时主持人易中天向我提了一个问题,他说东平兄,中国教育和中国足球哪个更有希望?我这个脑子比较慢,转不过来,想想胳膊肘不能往外拐,弱弱地说一声,可能是中国教育吧。如果今天再面临这个提问的时候,我回答的底气会更充足一些。为什么?因为我们从连续三年评选当中,从那么多地方创新案例当中看到了希望。我们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所有的问题,教育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这就是信心所在。
在08年第一次评选的时候,“改革”还没有成一个热词,当时很多人对这样的行为有疑虑,是不是不合时宜。到了2010年第二届评选的时候,由于国家已颁发了《教育规划纲要》,改革进入一个活跃期。我们现在开会的时候,又面临一个新的机遇,不久前,刚刚结束的十八大,再一次提出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深化教育改革的目标。所以,今天总结改革,交流改革,呼吁改革是非常理直气壮的,正当其时的。
在这么一个背景下,两年以后,我们重新梳理和总结改革的时候会有更多新的收获。
而且我想要指出,从2010年开始,围绕贯彻国家的《教育规划纲要》,教育改革实际上正在形成一种基础,这就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成果,这一点非常重要。
今天特别想强调一下为什么自下而上的改革是重要的?
首先,中国自下而上的方式促进改革是教育改革的一个最有效的启动和激活的方式。第二个是对改革的现实性和可行性的认识。因为所有的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都集中在基层,基层是直接面对这些问题和压力,也是解决问题的主体。第三,强调自下而上的改革重要性,也是基于对教育改革这么一个复杂机理的认识。因为在教育政策、政策变迁的领域里,包括西方国家近些年由政府自上而下推动的改革,大多无疾而终。
我们在生活现实当中也可以感受到这一点。比如说素质教育,一场真正教育改革内在机制究竟是什么?加拿大著名的改革家耐克尔布莱认为,解决复杂教育改革问题,真正动力只能是来自于基层、学校、课堂,依赖越来越多的学习型个人和组织形成一个学习型的社会,是解决复杂问题的一个真正的动力。也就是说发生在基层里、学校里的静悄悄的改变,这是我们为什么特别推崇自下而上的改革的原因所在。
最后,我想说的是,新一轮改革号角已经吹响。习总书记在新南巡当中发出新号召,要求改革不动摇,开放不动摇,不回避问题,要解决关键问题。我想下一轮教育改革继续深入,有可能会出现新的局面,也就是说要围绕解决全局性重要的深层次问题,来啃一点硬骨头。
TIPS
第三届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优秀奖
浙江省教育厅 湖北黄梅县教育局 山东诸城市教育局 温州市教育局
深圳市政府 南京市教育局 吉林通榆县教育局 湖北郧西县教育局
湖南省教育厅 浙江宁波市海曙区教育局 河北省教育厅 江苏无锡市教育局浙江上虞市教育局 新疆克拉玛依教育局
第三届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创新奖
潍坊市坊子区 山西省晋中市 湖北省教育厅
正像大家今天讨论和揭示的,最终还靠深层的制度改革,体制改革,来追求一个好的结果。国家的教育规划纲要里面也明确提出这个目标,要推进以管理体制改革简政放权为核心的管理体制改革,它的核心概念是中央向地方放权,政府向学校放权。
公办学校在资源均衡前提下还要追求的是特色化、差异化,而这些东西只能通过学校管理体制改革,通过真正实现教育家办学来实现,也就是美国90年代以来推行的特许学校制度,我们特别希望在中国有一些地区来探索这种改革,就是政府向学校放权的改革,允许教育家办学。当然教育改革里面还有一些需要触动的内容,其中有一项就是教育经费的体制。
最后,我想说的是,2012年马上就要结束了。我们相信有这些有理想、改革力和行动力人的存在,世界就没有末日,中国的未来还有可能变得更加美好。
典礼首先颁发了地方教育制度创新优秀奖和创新奖,获奖单位以此上台领奖,并发表获奖感言。最后颁发的是综合改革奖,最后的、自然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奖项,颁奖嘉宾为教育部政策研究与法制建设司司长孙霄兵先生,孙霄兵拿出信封,宣布,获得综合改革奖的是上海市教委和成都市教育局。
获奖理由: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紧抓部市共建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契机,在全国首创教育督查模式、将流动儿童的“看护点”合法化并纳入管理和服务,建立“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和终身教育“学分银行”,让教育规划纲要中的每一个改革项目都有“路线图”和“时间表”,有效推进了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
成都市教育局以建设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契机,深入推进城乡教育综合改革。在全市实施义务教育校际均衡监测评价,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其下辖的锦江区成立公众教育督导团,引入“公众监督”;郫县试行学校自主管理,健全学校督导评估制度;温江区创新“区管校用”模式,打通城乡教师交流渠道;蒲江县实施“学校+家庭+企业+社区”的“现代田园教育”模式,推进了教育协调发展。
在赵普的要求下,首先由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尹后庆发表获奖感言,尹主任的感言比前面的人更精炼简短,他说:“教育改革任重道远,问题永远比成果多。”话筒交给了左华荣副局长,让赵普有些意外的是,左局出口成联:“教育改革任重道远,办法总比困难多”。
机智的主持人立马接口道:“横批:双喜临门,重庆。”
论坛环节
论坛一:简政放权
论坛嘉宾:
潍坊市坊子区教育局局长刘伟
上海教育督导事务中心主任朱坚
温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戚德忠
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范坤
论坛主持: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韩民副主任
主持人: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是国家教育改革重要内容。我个人觉得简政放权,一方面是各级政府之间简政放权,另外就是政府对学校简政放权。几位都做教育管理工作,请简单说一下,作为中层管理者,你们怎么看待这个方面的问题?
刘伟:如果说能够正确界定,学校、政府和社会这三者的关系,只要给了学校办学的权利,学校就有活力,才能发展。如果把职责划分清楚了,就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有一个误区就是,我们权怎么放?放下来以后是不是乱?从我们区里看,不但能够放得下,不但乱不了,还能够办得好,只要路径和方法是正确的,就没有问题。
朱坚:到督导中心四年了,分析一个时髦的词就是“教育执行福利”,这方面的政策到了基层不知道有没有?因为信息的传达有很多流失的,下面基层不理解上面的政策,制定政策本身可能也有问题。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我们认为从决策、执行、监督的环节,必须加强监督,让政策能够真正执行下去。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上海市教育督导中心,在08年致力于做这个事情。
戚德忠:我代表个人意见,温州目前在做的几项改革都是国家级的实验改革,一个国家金融改革,一个是民办教育改革试点,再一个新农村改革,第四个是医疗制度改革。我对简政放权的理解,一个是大的方面,一个是就教育看教育,还是政府看教育?我认为简政放权首先是政府部门放权,政府部门给教育放权涉及到很多方面,比如说财权、人事权,如果把财权和人事权随便哪个权利给你扣死了,教育想放松是很难的。
周文海:我认为我们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给学校更多的自主权,是今后教育的丰富性,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之举,所以从这个意义来讲,我们下一步可能看到浙江的这个情况,作为江苏,作为南京我们这样一个叫行政部门,可能应该更多思考教育的丰富性,多样性和它的自主创新问题。
TIPS
第三届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新特征
地方试点改革成果丰富
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
“底层设计”引领“顶层设计”
着力破解教育难点问题
民族地区涌现创新活力
农村教育备受重视
——据《第三届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研究报告》
地方教育制度创新面临的问题
有关“创新”等改革共识尚未形成
热衷“政府责任市场化”,忽略“服务提供机制市场化”“事权”、“财权”不匹配,导致“虚假”创新
制度创新并不必然来自民众需求
“教育家”引领使得改革面临持续性问题
将“治理问题体制化”,以“改革”之名固化原有利益格局——据《第三届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研究报告》
制度创新趋势预测
以放权为核心的政校关系改革将成为教育行政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向均衡发展仍是义务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
农村学前教育需要重点发展
农村的内涵发展将成为改革的主要方向
突破制度障碍,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民办教育发展的制度环境需进一步完善
各地异地高考改革探索值得期待
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据《第三届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研究报告》
主持人:刚才几位教育行政管理者,从不同视角,谈了简政放权的看法。下面请会场的同志发表建议或进行讨论。
嘉宾:各位专家学者,大家好,我是来自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的,很高兴参加这次非常特殊的颁奖典礼。从我一个学者和接触一线教育局长的角色的立场来看的话,制度创新,首先我肯定这是一个好的趋势,但是我觉得我们的理念还不清晰。我觉得我们这个创新可能是一个更大范围内的一种理解,这可能是整体教育改革设计规划的问题。
嘉宾:我向第一位局长提一个问题。放权,很多校长觉得不容易,放权是需要有一个标准的,一个目标,你们在放权的时候是不是考虑了这一点?
嘉宾:我问一个具体问题,公办学校的中小学,有没有给招生的自主权?
主持人:先从温州局长开始。
戚德忠:权力是双刃剑。谁能确定哪些权放了以后会不会出事?我们学校就是三个权利,一个人事权,二是财权,三是管理权,统统放要乱。温州尝试推出“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我们最近推出了十所学校,对公办学校进行理事会的制度,在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集体制,理事会由政府部门、教育局、学校、社区组成,现在这个时候正在尝试,这里面就是一个度的问题。
朱坚:事实上是教育督导和执法两个结合在一块,我个人认为这个制度的创新是上海在五年以前,尝试加强教育行政部门监督这方面力量走的很小的一步。过了五年、十年是把督导跟执法分开,还是继续留在加强监督这个环节,首先我的观点,不管怎么样简政放权,政府必须要监督。
周文海:作为法律给教育主管部门应尽的责任不能放弃,前面曾经出现过贵州有几个小学生在垃圾箱里面窒息身亡的事情,我们在执行相关法律的时候,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有相关的独立权。作为校长来讲,总体上无论是财权是招生权,好多校长都在打自己的算盘,按照社会上一些评价,比如说你评价升学率,就要招所谓好学生,尤其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如果不进行改革,否则也会给教育带来不良影响。
主持人:刚才大家谈到的,可以归结出这么几点:第一个简政放权,不是放权就是要有责任;第二点简政放权,要依靠法制化的轨道;第三个是放权后如何防止不滥用环境,还要民主监督这个方式。
论坛环节
论坛二:弘扬教育家精神
论坛嘉宾: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尹后庆
湖北省教育厅厅长孙望安
湖北黄梅县教育局局长何兰田
吉林通榆县教育局局长张兴邦
论坛主持: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杨银付副主任
主持人:很高兴认识我们四位地方上的地方管理专家。请四位专家首先介绍案例,每人3分钟。
尹后庆:任何时代,假如没有文化自觉,让教育体现出一种人类文化传承的功能,我想这个教育工作者不太合格。但任何时候,教育工作者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面去从事他的教育工作的。所谓条件,包括体制,包括文化背景等一系列的制约。今天,教育家一定是教育的实践家。所谓教育家,一定是有文化自觉的,同时他一定有智慧去应对现实生活的种种制约。
孙望安:在此,我想与大家分享几个小故事。故事之一,他在湖北海拔130米的小学任教,给学校装了热水器、举办了学校第一次文艺晚会。当地群众开始说普通话了,这个老师改变了学校、学生,改变了乡村……这样一大批教师和校长,虽然他们离成为教育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他们正一步一个脚印地履行教育人的步伐,他们改变了学校、学生和同行的进步。不一定每一名教师和校长,都能够最终成为社会认可的教育家,但是为校长成长和教育家提供平台,是教育行政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何兰田:我来自黄梅县,是黄梅戏的故乡。我们作为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我们在带学生的时候却把他弄成了政绩的工具;我们作为一个老师没有办法从早到晚的工作,但是学习时间越长越好,我认为三个标准在做怪。要改革,就要让教育局长和校长们都有教育情怀、理想和信仰。
张兴邦:我们县农村学校和城里学校相比,不但不差于城里学校,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了县城的学校。回顾这些年我们县教育工作,我的体会就是教育有自身的规律,搞教育不能急功近利,搞教育必须坚守好教育的阵地,要想办出好的教育,我想一定要让懂得教育的人来管教育,让教育家办教育。
尹后庆:我觉得他讲到了我们的主题,弘扬教育家精神,这个设置一定以科学教育理念,按照教育规律来办教育。教育家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家同时又是实践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就是教育家。
今天必须让我们教育回归本原,必须从教育的理念去影响学校、老师,还有教育评价方法,评价理念,评价指标体系。因此,我们既要努力转变教育理念,同时从管理角度推出评价新的制度,这个制度试图去引导学校能够从单纯的追求分数的价值慢慢回归到追求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我们把这个指标称为绿色指标。这个指标的推出,我们试图把我们教育,教学管理,行政的决策,架构在这样一个指标体系上,慢慢地去引导学校,引导社会,引导我们的行政部门的管理,走向关注教育的本原,走向关注教育对人全面发展的推动。
记者:我是中国青年报的记者。咱们主题是弘扬教育家精神,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我有个问题,人民满意教育,我们对教育家的依靠度有多少?
顾明远:我没有准备,我想借用教育家吕先生说的话。第一句话:教育是事业,它的价值在于奉献,如果一个教育家把教育作为一个职业,作为一个谋生职业那就不是教育家,把教育作为民族的事业,那也是下一代的事业。第二句话:教育是科学,教育家要不断钻研和研究,研究教育规律,研究儿童成长的规律。第三句话:教育是艺术,艺术是要创新的,也就是说教育家需要不断创新,不断提出一些新的课题来持续地发展。所以我也说三句话,教育发展就是要改革,要解放思想,不断改革。第二句话,教育的改革就要不断创新,改革不是回到原来的地方。教育的创新在于学习,我们希望教育家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教育是需要有点灵气,有灵气和教育的悟性。没孩子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学生成长在活动中。
记者:现在想请储朝晖老师回答,教育方向重要的教育改革和发展。
储朝晖:为什么很多人没有成为教育家?最关键就是这个人的自主性,如果自主性限制了就不能成为教育家。
记者:我想请您或者有问题向台上嘉宾提问,或者您谈一谈,您怎么在教育家的路上来实践?怎么避免我刚才提到一个问题。
记者:在座的还有很多是非常有理想的教育实践者,还有吉林抚松的陆局长,抚松是以乡村教育为主,每个学校都有不同的主题。
陆局长:这个话题可能是现在教育界最热点的话题吧,呼唤教育家办学。教育家我觉得首先应该是教育实践家,刚才上海市尹后庆主任也讲这个观点了,不要把教育家看得很神秘。教育家一定要从学校和课堂里面走出去,如果教育仅仅把培养对象作为一个工具来对待的话,你永远不可能成为教育家。我觉得要想成为教育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教育家的情怀,我们不一定每个人都成为教育家,但是应该每个人,尤其是做基层工作者一定要有教育家的追求和理想。
记者:《教育家》是一本非常有追求的杂志。
嘉宾:我们《教育家》杂志从9月开始一直在报道地方的创新,其中刚好报道吉林抚松县的教育成果。刚才顾明远先生介绍了当代教育家是什么样的,储老师也说明和梳理了从陶行知他们过去的教育家,我今天感到很新颖的是,上海的尹主任他提到了教育家应该有一个文化自觉。我觉得这个词语表现了上海人的含蓄,希望台上几位嘉宾给我们阐述一下,什么是教育者的文化自觉?谢谢。
尹后庆:关于文化自觉的问题是一个需要由大家来论述的问题。教育,不能为世俗价值观念所驱动,应该摆脱教育的功利性,摆脱世俗的对教育的理解和误解,这个是一种最基本的文化自觉。假如说今天办一所学校,这个学校非常受人欢迎,这个受人欢迎是让大家把孩子送过来,然后送到大学而已,如果办这样的学校我非常得意,我想这样的校长不是一位教育家。坚守教育的本真,坚持教育传承的一种人文价值,我想这是教育家最基本的文化自觉。
主持人:您刚才讲的纠正片面的政绩观好纠正吗?您怎么跟你们领导保持一致呢?
何兰田:我认为搞教育要有良知,有良心。我曾经跟领导讲过一句话,领导不要搞升学率。顾老师有一篇文章,他说升学率是衡量这个地方上去了,那个地方下去了,升学率就是一是你花钱越多升学率就越高。我作为县教育局长来讲,是有十几年的跟踪的,曾经有这么一个高中,中学升学率是前面的一倍,如果学生到了高中之后,升学率还是一倍的话,那这个初中很厉害。如果高中的升学率是初中的平均升学率的话,很遗憾这个不行。
主持人:最后,每位嘉宾就“怎么办好满意教育”,用一句话表达一下。
张兴邦:我从事教育32年,我总结这么两条:一个是管教育的人要懂教育,第二个就是要想培养优秀的人需要优秀的人。
何兰田:按规律办教育。
孙望安:让教育进行实践。
尹后庆:让教育的根本追求,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一致起来。
主持人:谢谢尹主任还提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大家期盼的教育就是更有质量,更加多样性的教育,这样的教育需要教育家来推动,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努力来推动中国教育更上一层楼!
论坛环节
论坛三:治理择校热
论坛嘉宾:
成都市教育局副局长左华荣
杭州市教育局副局长马里松
山西省集中式该与局局长鹿建平无锡市教育局副局长过丹
论坛主持: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杨东平
主持人:非常高兴和各位来交流,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难点的问题。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成都和杭州,这两个省会城市后来居上,从去年开始下大力气真抓实干,大幅度改善择校竞争,我个人特别关心这个事,因为成都和杭州能够做到北京也能够做到。
左华荣:其实我来参加会议的时候,我一直在想“治理教育择校热,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看题目时,我希望把它换过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治理择校热”。是什么原因呢?这两个思考题目的想法有不同的侧重点,有不同的逻辑关系和因果关系。在过程当中,择校热这个问题实际上不仅仅是一个教育的问题,涉及到一个社会的问题,甚至是一个政治的问题。“教育公平”是目的,“治理择校热”是现象,“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办法。在这个问题上,成都这些年也有做这方面的实践,所以在思考过程当中,一段时间当中想到了治理择校热,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当我们实践一段时间以后,可能又反过来思考,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治理择校热,维护教育公平问题。今天中午我在和杭州的马局长在用餐的时候在讨论,治理择校热的方法是非常多样的,条条大路都通北京,方法很多都能做,关键怎么去落实,落实了以后怎样可持续发展。
主持人:现在成都市择校情况怎么样?
左华荣:成都2010年有户籍制度的改革,在这个基础上,入学这个问题上就按户籍所在地就近入学。措施实施下来以后,择校热是大幅度的降低了。
主持人:成都有几个著名的初中是4、7、9中。
左华荣:4、7、9因为是直属的学校,每年招生计划全部是公开的。公开后,凡是能在成都就读的学生,都可以在网上自愿报名,但是要公开摇号。
主持人:摇号实行了几年了?效果怎么样?
左华荣:两年了。效果很好。
主持人:如果成都4、7、9都能进行摇号的话,不得不说义务教育得到了好治理了,我们北大附中都可以公开摇号。
马里松:杭州在教育行业有一句话,公办不择校,择校不公办。杭州在目前实行民办学校,目前没有投诉。第三句话杭州学校对外来务工人员可以基本开放,工作一年,社保一年。治理择校乱收费,不是治理政策和制度方面的问题,关键是环境方面的问题。
主持人:马局长讲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杭州已经达到了零择校,去年他们说是5%,现在已经达到0择校了,浙江省20多个县市都已经达到了0择校了,这个0择校是怎么统计的?
马里松:这个不需要统计。
主持人:什么概念?
马里松:杭州是这样的,办学校是按照户口和房产证两证齐全,所在居住地辖区,因为我们义务教育是分区管理。
主持人:小学和初中有没有名校?怎么招生?
马里松:当然有。就是按照这个来去招生。
主持人:收费吗?
马里松:不收费,我们都是公开的,有媒体、有电台、电视台、市长热线,所有县市区的教育局都有公开电话,随时随地可以举报。
主持人:目前没有投诉?
马里松:没有有效投诉,有一起投诉是属于政策上的误会。
主持人:我想问一下杭州市的举措,是我们教育局自己做的呢?还是你们自己做的?
马里松:我们义务教育招生领导小组的领导是我们分管市长。
主持人:这就是差距所在。
鹿建平:山西晋中市,属地级市,从08年开始统筹义务教育发展,解决公平教育问题。当时搞了均衡发展的“晋中模式”,四化,两改,三保证。四化,办学条件标准化,校长教师交流自度化,管理规范化;两改,改革薄弱学校,改革招生制度;三保证就是保证贫困不失学,保证农民工的子女和城市孩子享受一样的待遇。经过五年,全市近千所义务教育的学校,城乡统筹发展,标准化建设,实施40个亿,实现了基本的差别。我们5年交流校长和教师12000多人,把高中招生指标逐步提高百分之百下校。
主持人:这个下放到普通学校,北京不足10%。
鹿建平:这些年优质学校的生源大幅度下降,薄弱学校的生源大幅度提升,农村的生源也大大提升。
主持人:大家会不会担心,教学质量会不会下降啊?
鹿建平:20%作为对每个初中学校的综合考评,然后进行奖励。
主持人:从你们实践效果看高中升学率有没有下降?
鹿建平:晋中高中升学率这些年越来越好,我们不是追求一枝独秀,整体质量都提升了。这么多年走过来事实证明我们这样是对的。
主持人:你们改革是受到了市委市政府强有力的支持。无锡市是教育非常发达的地方,他们推行的是“高位均衡”。
过丹:我也说三句话,无锡义务教育“高位均衡”从08年开始,走到现在有一个比较好的机制。第二,我们认为择校率的解决需要一个过程,我们通过四五年的坚持不懈,坚持高位均衡的做法解决了择校。我们对各级党委的考核做到责任上。
主持人:他们推行城乡之间的教师交流力度非常大,城里的青年教师排着队希望尽快到农村去交流。这个给大家介绍一下。
鹿建平:教师交流问题过去是一个难题,我们09年定了一个正式引导,所有教师如果上基层必须要有交流的经历。
主持人:到农村工作几年?
鹿建平:到农村最远的地方一年,中间的地方是2年,城边上是3年,根据困难大小这样去给。
主持人:实行了挂钩以后是不是挺好的?
鹿建平:应该可以。
主持人:我们把剩下时间交给马晖,大家都知道,在中国大城市要实行均衡发展,解决择校热是大难题,在这些地方都有效解决了,大家有什么问题或者有什么质疑可以提问。
马晖:我是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马晖。大会已经安排了两位学者对台上几位嘉宾的发言表达自己的见解。首先很荣幸请到了浙江大学的吴华教授。
吴华:我的发言跟主题不是太一致,我们现在把治理择校当成一个正面的,这样一个理念来宣传。我们很多人觉得,强制入学以义务教育法为依据,这个是一个误解。义务教育法对政府是强制性规范,对老百姓是选择性规范,所以择校是公众的权利,因此我们用强制就近入学来解决择校问题,合法性是值得怀疑的。第二点我们为什么要限制择校呢?第三,当学生能够通过择校得到更好资源的话,即使有一些学校因为这个办不下去这个代价是完全值得付出的。我在电视台做过多次节目,参加电视台节目的老百姓,他们支持限制择校,但是问他什么理由呢?如果大家都不择校,那我也不择校。因此可以合理推测,所谓老百姓反对择校反对的究竟是什么?反对择校的理由究竟是什么?谢谢。
马晖:相信大家已经听到一点点火药的感觉了。
主持人:刚才吴华教授有一个疑问,他认为公办小学是不是限制了家长的选择权?
马里松:这个问题其实大家都明白,如果要讲的这是一个权益,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育,如果教育发展到现代化的话,这个问题可能会解决。
主持人:在现阶段,由于权力和金钱的介入,维护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公平,侧重择校是非常重要一个任务,老百姓也感觉很沉重,我们现在的模式是公办不择校,择校找民办,家长选择性主要体现在民办教育方面。
马里松:刚才吴教授讲的问题,杭州并不是说你不允许择校,你要择校你到民办学校,在杭州主城区20%在民办,在杭州的话可能最好的一些义务教育,特别是初中是民办的。
主持人:成都的民办学校您介绍一下。
左华荣:谢谢杨老师叫我讲一讲,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第一为什么要治理择校热?我以为这个名字是择校热,这是个“热度”问题。我们用的是公共教育资源,特别是公办这一块是拿人民的钱。第二个要思考的,为什么家长要择校,原因有很多。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学校发展不均衡,有这个原因,当然也有学校的办学特色等各种原因。要治理择校,通过行政、制度的手段,我以为是能够把一个择校热降到一个比较低的地步。但真正的办法,着力点还是在于教育均衡发展,要把公共教育资源、公办学校致力于教育均衡发展。这样就客观上来说,降低择校的意愿,降低择校的热度,如果我们在致力于择校热治理问题上,工作久了以后,我们会思考怎样致力于教育均衡发展,来维护一个政府办义务教育的公平性的问题。
主持人:我再追问一下,在成都也有著名的重点学校,这些学校有没有特权,可以选拔优秀学生或者是什么?
左华荣:成都市这些很有名的小学,这几年已经没有选拔学生的权利。刚好我们和杭州有相近的地方,成都民办教育相对比较发达的,民办学校里面能够吸引很大一部分家长,它有自己一些特点,要住校什么的,就在民办学校里面就读了。
主持人:有人质疑,像百年名校毁在这上面了。
左华荣:何为教育质量的提升和下降?这里面涉及到育人的问题,学生素质提升的问题,所以仅仅靠优秀生源的集中来促进整个学校各方面指标提升的话,到底是不是教育质量,也是需要思考的。作为政府治理教育均衡发展里面,这个均衡发展往往是差异发展,差异发展是促进均衡发展很有利的,很重要的方法。
主持人:你们无锡市的择校情况是什么样的?
过丹:我们搞的教育均衡实际上跟择校有关系,又不是完全对立,降低了择校热只能这么说。我们这几年来跟陕西的差不多。目前的择校也有,但是已经降到很低的水平。
主持人:上海完全没有取消择校,但是在义务阶段的公办学校是严禁收费的是不是这个情况?
尹主任:对,我们现在要地方教育局的部门要做出一种选择非常不容易的,现在完全把这些引到民办去,其实公办学校里面,会有一些潜规则的择校,这是大家不知道的,但是我们不允许收费,首先把收费的学校,通过收费来增加择校生的愿望降到零。
主持人:这个择校问题涉及到教育公平,教育管理的确是比较复杂的问题,在初级阶段,在行政范围内,先把畸形的、过度的择校竞争降下来,各位已经说得很好了。
主持人:这个单元的时间已经到了,感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