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经济困难生社团参与价值探索

2013-04-10 21:38王宇翔陈建华
关键词:困难社团经济

王宇翔,陈建华

(1.南京工业大学 浦江学院,江苏 南京211800;2.南京工业大学 体育部,江苏 南京 211816)

高校经济困难生社团参与价值探索

王宇翔1,陈建华2

(1.南京工业大学 浦江学院,江苏 南京211800;2.南京工业大学 体育部,江苏 南京 211816)

促进经济困难学生全面发展是高校资助工作的最终目的。经过多年探索,虽然在经济困难学生“经济支持”上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在“素质支持”上的成效却不够显著。通过对经济困难学生社团参与现状的分析,认为经济困难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对其综合素质的提高有重要意义。提出促进经济困难学生社团参与的具体途径,即加强经济困难学生社团参与的经济支持,提高社团活动质量,培养民主和谐的社团文化。

经济困难生;素质支持;社团参与

网络出版时间:2013-06-26 16:39

“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最终目的。高校资助工作必须从“经济资助”和“素质资助”两个方面入手,形成“双线资助”体系。在“经济资助”方面,国家已建立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包括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师范生免费教育、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的资助体系。在“素质资助”方面,很多高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旨在实现“素质资助”。较常见的有养成教育、感恩教育、励志教育等,但“素质资助”效果并不明显。究其原因,这类素质教育大多停留在辅导员的说教层面,缺乏生动活泼的载体。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的承载者,是高校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只要高校学生工作者能够正面引导,必将成为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素质资助”的重要载体。

一、高校经济困难生的特点及社团参与现状

社团参与指“个体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积极介入或从事社团活动并发挥个体主体性以实现社团组织目标的行为过程”[1]3。为了解经济困难生特点及社团参与现状,选取南京GY大学的经济困难生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共发问卷300份,回收291份,其中有效问卷283份。通过数据统计与分析,可见经济困难学生的社团参与有以下特点:

经济困难生大多来自农村(83.4%,236人),家庭人均年收入在6 000元以下的占93.3%(264人),其中2 000元以下的占23.3%(66人)。他们在校时间主要安排在学习(100%,283人)、兼职(63.3%,179人)、运动(61.8%,175人)、勤工助学(50.2%,142人)和社团活动(43.5%,123人)上。他们谈论最多的话题是学习(79.9%,226人)与就业(86.4%,236人),最苦恼的是:学费高、经济紧张(90.1%,255人)、就业压力大(70.0%,198人)和学习成绩不理想(42.8%,121人)。大学四年他们想获得更多专业知识(91.9%,260人)和良好社交能力(85.9%,243人),渴望一份稳定且收入高的工作(55.9%,158人)。空闲时会通过运动(79.9%,226人)、外出游玩(55.1%,156人)和参加社团活动(53.3%,151人)来消费时间。

经济困难学生社会交往方面不尽如人意,大多没有或只有很少的知心朋友(76.0%,215人),在尝试融入群体、结识朋友过程中曾受挫(83.4%,236人),其原因有不善言谈(79.9%,226人)、经济基础差(30.0%,85人)和跟不上潮流(39.9%,113人)。由于不善于表达自己,在遇到困难时,往往选择自己解决(93.2%,264人)。在交朋友时并不怎么看重对方家庭情况(92.2%,261人),社交圈主要由舍友(94.0%,266人)、同班同学(82.3%,233人)、老乡(56.5%,160人)和社团中的朋友(39.9%,113人)组成。由于喜欢独处(23.3%,66人)、囊中羞涩怕开销(60.0%,170人)和功课繁重(36.7%,104人)等原因,他们经常拒绝别人的外出游玩邀请(83.4%,236人)。

由于共同的兴趣爱好(66.8%,189人)、投身公益活动(23.7%,67人)、锻炼能力(73.1%,207人)和结识朋友(66.1%,187人)等目的,大多数经济困难学生参加了学生社团(76.0%,215人)。刚加入时,他们经常参加社团活动(74.2%,210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一部分同学(39.9%,113人)就很少再参加。通过参加社团活动,他们不仅增强了社交实践能力(79.9%,226人),增添了生活乐趣(55.8%,158人),部分同学还学习了一门特长(26.5%,75人)、拓展了科普知识(23.0%,65人)、锻炼了身体(17.0%,48人)。他们最希望参加的社团活动类型是社会实践类(63.6%,180人)、志愿服务类(61.8%,175人)、创业就业类(56.9%,161人)、文学艺术类(43.1%,122人)、公益环保类(33.9%,96人)和体育竞技类(32.2%,91人)。

从调查结果分析可知,学生社团在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校园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素质支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研究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社团参与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校经济困难生社团参与的价值

学生社团是大学中的重要学生团体,一直以来受到国内外学者和高校的重视,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参与社团活动,有利于经济困难学生性格的改善,有利于经济困难学生的能力提升,有利于经济困难学生的人际适应,有利于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利于促进大学精神的承载。

(一)有利于经济困难学生的性格改善

从调研数据看出,经济困难学生大多来自于农村(83.4%,236人),与城市学生相比,往往表现出不善交流、知识面窄、思维不活跃、缺乏自信心等特点。这些特点如果不能在学校得到改善,其走向社会后将会缺乏竞争力,从而陷入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中去。学生社团是基于共同的兴趣和爱好,自愿自发地组织起来通过开展活动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校园群众性团体。由于社团内部功利色彩较为单薄,没有强制约束的行政命令,具有宽松、活泼、平等相处的良好氛围,经济困难学生愿意尝试着与其他同学进行交往。随着交往的增多,他们的性格就会逐渐变得开朗、视野逐渐开阔、知识面逐渐拓宽、自信心逐渐增强。

(二)有利于经济困难学生的能力提升

“人非生而知之者”,伟人并非天生是伟人,他们只是在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并适时地抓住机遇,才获得成功。人的能力分为很多种,如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这些能力通过社团参与可以得到锻炼和提升,因为一项成功的社团活动不仅需要精巧的策划能力、高超的团队组织与管理能力,还需要具备与学校各个组织机构(如社联、团委、保卫处等)进行沟通和协调能力。调研数据显示,79.9%的同学认为在社团参与过程中他们的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提升。

(三)有利于经济困难学生的人际适应

人际适应是指个体在进入新的生活环境时,主动调试自己的心理观念和行为模式去适应新的社会群体,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的过程[2]。调研数据显示,经济困难学生的社会交往方面不尽如人意,大多数人没有或只有很少的知心朋友(76.0%,215人),这是由于他们在尝试融入群体、结识朋友的过程中曾受挫(83.4%,236人)。不少研究者指出,进行“团体辅导”的方法能够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在团体的人际相互作用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以达到探讨自我、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发展自我,从而达到良好的人际适应,而学生社团则是校园内“团体辅导”最广泛、最便利的载体。

(四)有利于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

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一直是社会和高校普遍关注的热点,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一般学生。导致心理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是他们存在着自卑情绪,通过参加社团活动,经济困难学生能够在活动中缓解内心可能存在的压力,在团体相处中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并且能够在活动的成功举办中获得相应的成就感和心理满足感。调研结果显示,通过参加社团活动,他们不仅增强了社交实践能力(79.9%,226人),增添了生活乐趣(55.8%,158人),部分同学还学习了一门特长(26.5%,75人)、拓展了科普知识(23.0%,65人)、锻炼了身体(17.0%,48人)。通过社团参与,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五)有利于促进大学精神的承载

最早大学的雏形滥觞于社团,博洛尼亚大学作为最早的大学便是一所独特的“学生大学”,其本身就是个“学生社团”的集合[3]。独立、自治、开放、平等、包容、自由探索、追求真理、秉持理想以及在坚守传统理念与变革前沿之间保持张力,是几个世纪以来大学所展示出来的形象,也是大学之为大学的基本特质。这种特质通过经济困难学生社团参与这细小的领域继承和折射出来[4]。经济困难学生参与社团有利于促进学生自治,有利于促进校园和谐,有利于促进教育机会均等。

三、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社团参与影响因素

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社团参与,既受到家庭经济因素的影响,也受到所在学校社团数量与质量的影响,还受到学生本人所在地文化因素的影响。

(一)经济因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因素影响着经济困难学生社团参与的可能性。经济困难学生大多来自于小城镇或偏远的农村,他们的父母大多是下岗工人、农业劳动者、无业或失业、半失业人员,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家庭收入的每一分钱都是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面对虽然数额不多的社团会费,他们还是会犹豫再三,很多学生最终选择了放弃,他们放弃的不仅是社团参与的机会,更是能力提升的机会。

经济因素不但影响社团参与的可能性,同时还影响到社团参与的选择性。由于社团种类不同,一方面对参与者的基础要求有所不同,另一方面参与者所面临的可能性消费不同。如舞蹈艺术类社团在选拔会员时会对参加者的基本功有一定要求,经济困难学生以前很少接受过这方面训练,所以很难被选中;而一些体育竞技类的社团由于训练需要(如跆拳道协会训练时要求会员统一着装)会产生一定开支,这让部分经济困难学生望而却步。

(二)社团质量

库尔特·勒温指出:“对人类行为的理解需要我们考虑行为发生的整个环境。行为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个函数,处于组织背景下的个人的行为不仅由个人性格所引起,而且受到所处的整体环境的影响。”[5]204社团所处的整体环境和社团发展过程中所暴露出的种种问题严重影响到经济困难学生的社团参与。社团质量主要包括社团数量、社团种类、社团活动质量等因素。

充足的社团数量和种类,能够与尽量多的经济困难学生的兴趣相匹配,让他们找到符合自己的社团。以经济困难学生为主体的社团的出现也给经济困难学生的社团参与提供了可能,家庭背景相似的人更容易成为朋友。社团活动的质量是社团发展的生命线。相当多的同学因兴趣加入社团,却因为重复低质的社团活动而退出社团。导致社团活动质量低下的原因有很多。有一些人创办社团只是为了获得与主管学生工作的老师接触的机会,负责人只是为了办活动而办活动,活动自然变得同质化,单一无味,偏离了最初的目的[6]。还有一些学生把社团当成自己的政绩秀场,努力到社团的“核心圈子”里,以便获得“免试研究生、奖学金和就业”的捷径。对于这种情况的产生,社团相关负责老师要引起重视。另外,学校对社团活动的支持程度对社团活动的质量也会产生重要影响。充裕的资金和设施投入能够为经济困难学生的社团参与减轻后顾之忧,充分的活动宣传和教师指导能够提高经济困难学生社团参与的有效性,这些都为社团活动质量的提高提供了重要保证。

(三)文化因素

文化因素一方面指学生所处的文化背景,包括学生所处的不同社会背景、家庭背景和不同地域差异等因素;另一方面指学校所培育的文化底蕴,是大学思想启蒙、人格唤醒和心灵震撼的结合体,是知识、能力、人格的升华和结晶。

调查显示,城镇学生的社团参与率高于乡村学生的社团参与率,这种生源地的差异直接透射出的是城乡教育差异。由于农村文化资源的匮乏导致的经济困难大学生对社团文化的陌生与疏离,严重影响经济困难大学生的社团参与。经济困难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对他们的社团参与影响很大。“受过良好教育的父母会更好地为他们的子女提供将来在标准能力中出现的素质”[7]62,而文化程度较低的父母往往希望孩子继续像中学时期的学习方式那样把时间全部用到学习上,“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殊不知大学并不只是要学习知识,还要培养各种适应社会的能力。大学文化对社团参与同样具有重要的影响,一所大学能否培养出“自由之精神,独立之人格”的大学精神是社团参与能否实现其价值的基础。

四、促进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社团参与途径

学生社团的大门虽然面对所有大学生开放,但是依然有不少经济困难学生因为种种原因在社团大门前驻足徘徊,要促进经济困难学生的社团参与,就要从社团参与的影响因素寻求突破点,具体途径如下:

(一)加强经济困难学生社团参与的经济支持

经济的窘困是经济困难学生社团参与的最大问题,国家各项资助政策更多的是为了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而社团参与所面临的各种社费、培训费、参赛费等依然使经济困难学生面临困境。对此,可以进行3种尝试:第一,在社团招新之后,通过学生资助部门的统计信息,筛选出经济困难学生,将经济困难生缴纳的社费退还,他们加入社团后参加各项活动实行免费政策。第二,在社团参与中引入部分学者所提出的“社团券”的概念,把这些“社团券”分发到经济困难学生手中,在社团参与的过程中使用的“社团券”,由活动主办方与各社团结算。第三,创建以经济困难学生为主体的社团,活动经费由学校社团管理部门拨付,承办一些经济困难学生最希望参加的社团活动。如:社会实践类、志愿服务类、创业就业类、公益环保类和体育竞技类等。

(二)提高社团活动的质量,打造精品社团

社团活动质量是社团发展生命线。不仅要鼓励经济困难学生去大胆地创建一些贴近生活、激发兴趣、喜闻乐见的社团,而且要及时淘汰低层次重复、流于形式、凝聚力弱、参与面窄的社团,健全和完善社团设立与注销体制,建立学生社团评价和激励机制。在社团活动质量上,学校社团管理部门要严格把控社团活动的申报,组织好对学生社团干部培训,提升其对参与社团活动意义的认识,以保证活动的流程设计合理,策划准备充分,过程控制有力。建立完善的社团干部选拔制度是社团活动质量提高的人才保障,通过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对社团干部进行选拔和相关的业务培训(社团干部主要职责、活动申办流程、经费收支制度等)。

在做好常规性社团活动的同时,要鼓励社团干部进行活动创新。学生社团活动要紧密结合国内外理论热点、科技发展前沿,赋予社团活动时代性,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可围绕中共十八大精神,举办“与信仰对话”系列活动,科学技术协会举办“新能源汽车设计大赛”等;引导学生社团了解社会、关注民生,如时政类社团社在暑假对农民工生活、工作情况调查;关爱弱势群体,增强社团活动公益性,如青年志愿者协会举办的为低保家庭子女免费家教活动;调查大学生现实需求,增强社团活动实用性,如计算机协会举办的大学生办公软件操作技能培训,法学协会向大四学生讲授劳动法、合同法知识等;把握大学生兴趣与爱好,增加活动趣味性与生动性,如服装设计与制作社团的模特服装秀活动,魔术社团的“手把手教你玩魔术”活动等[8]。

(三)培养民主和谐的社团文化

平等交流、互动沟通、合作共享的民主氛围是学生社团凝聚人心的重要手段。只有建立一个功利色彩较为淡薄,没有强制约束的行政命令,具有宽松、活泼、平等相处的良好社团组织氛围,才能吸引经济困难学生加入,并尝试着与其他同学交往。如果经济困难学生在社团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到的是社团活动申报程序的繁琐、社团干部强制式的行政命令、勾心斗角的成员竞争,他们将很快萌生退意。培养民主和谐的社团参与文化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管理模式扁平化,尽量减少社团管理层级,提高社团活动审批效率,使社团活动能够高效率运转。第二,管理方式民主化,多数情况下成功的社团领导都是克里斯玛式的人物,社团的凝聚力往往与他们本人的人格魅力交织到一起。在社团的管理中不能依靠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更多的是民主参与和协商,真正做到“有事大家做,人人是主人,社团如家庭”。第三,干部选拔公平化,社团是学生通过共同的爱好自发组织的群众性团体,经济困难学生的社团参与感受的是内部的平等与尊严,是通过自身努力改变现状的美好愿景,这些诉求需要建立任人唯贤的干部选拔制度来保障。

以上措施对经济困难学生社团参与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经济困难学生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社团文化活动不仅培养了自身的综合素质,而且丰富了校园文化。但是,人们更希望看到的是通过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使经济困难学生的比例大大降低,使人人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最终实现共同的“中国梦”。

[1] 吕迎春.高校贫困大学生社团参与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2] 雷霞.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际适应性素质的培育[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23.

[3] 吕春辉.西方大学学生社团的发展变迁及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09,(1):12.

[4] 吕迎春.贫困大学生社团参与的价值探索[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111.

[5] 〔美〕罗伯特·G·欧文斯.教育组织行为学[M].窦卫霖,温建平,王越,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 陈竹.大学社团怎么成了“政绩秀场”[N].中国青年报,2012-10-18(3).

[7] 〔英〕布莱恩·巴利.社会正义论[M].曹海军,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8] 肖云.提高大学生社团活动质量的思考——基于对重庆市200名高校社团干部与403名社团成员的调查[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5):43.

AResearchontheValueofParticipationinAssociationsofCollegeStudentsfromLow-IncomeFamilies

WANG Yu-xiang1,CHEN Jian-hua2

(1.Pujiang College,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anjing,Jiangsu 211800,China;2.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anjing,Jiangsu 211816,China)

Promoting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the students from low-income families is the ultimate purpose of college funded work.Years of exploration finds that,although considerable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financial support”,the effect in the“quality support”is not significan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ssociation participation of the students from the low-income families,the paper believes that these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association activities is of importance to improve their overall qualities.Meanwhile,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crete ways to encourage their participation in associations,namely,strengthening economic support for these students,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raining activities,and establishing democratic and harmonious association culture.

students from low-income families;quality support;participation in associations

2013-05-15

南京工业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SZYB2012027)

王宇翔(1985-),男,河南汝南人,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讲师,法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学与行政学。

C 912.2

A

2095-462X(2013)04-0064-05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3.1415.C.20130626.1639.022.html

(责任编辑治丹丹)

猜你喜欢
困难社团经济
缤纷社团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选择困难症
K-BOT拼插社团
有困难,找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