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上成都女子体育开展情况探析

2013-04-10 15:42:07李志刚马梅玉
四川体育科学 2013年5期
关键词:成都市四川成都

李志刚,马梅玉



近代史上成都女子体育开展情况探析

李志刚1,马梅玉2

1. 百色学院体育系,广西 百色, 533000;2. 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四川 成都,610041。

文章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档案查询)、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成都市抗战前期的女子体育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成都女子体育在抗战前期已取得一定规模的发展,而促使这些成就取得的原因主要:女性开始自主的对“天足”产生向往;女学运动的兴起给了广大女性同志全新的价值观念;社会风气的转变对成都女子体育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社会教育机构的介入以及公共体育场馆的修建,学校女子体育课程的开设都对成都市女子体育的战前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抗战前;成都;女子体育

鸦片战争后,中国在西方武力的强制下对外开放,以第一批开埠的通商口岸和周围地区为起点,中国城市开启了艰辛而漫长的向现代化转型的步伐。中国西部的中心城市成都,在西方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的传入之后,市民封闭、单调与宁静的生活空间逐渐被打破,一些好奇的人们开始慢慢接受和效仿西方生活方式,成为西部地区最早感应、体验西方文化的先行者之一。而近代西方体育也赶上了这股热潮的末班车,开始渗透在这一片广袤的土地上。

1 “废缠足、兴女学”与成都女子体育的兴起

缠足不仅从肉体上摧残和限制了女性的行动,而且从精神上对妇女作进一步残害,同时是促使我国古代女子体育在明清时期濒临绝迹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想让女子参加体育活动,首先就必须从解放女子身体,废缠足(也称“放足”)开始。尽管这场旷日持久的“废缠足”运动最早是在鸦片战争之后,西方传教士们最先提出的,但真正推动“废缠足”运动还是维新派的知识分子们。他们首先搬来了西方的“天赋人权论”,倡导男女平等,批判歧视和残害妇女的封建伦理道德以及女子缠足等陋习,创办女子教育,撼动了中国妇女解放的大门。1896年,梁启超首先提出了中国的女学教育问题。他认为:“中国之妇女深居闱阁,足不出产。此风一日不改,则中国一日不强。”他明确指出女学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强弱盛衰[1]。他主张“尚武”,反对缠足和早婚。严复则从强国强种出发,认为要高度重视妇女儿童的健康,提出了“盖母健而后儿肥,培其先天而种乃进也”的妇女体育思想。严复继而从进化论的观点提出:“女子应与男子比体力”,“与男子共竞于事业之场”的思想。在当时这的确把女子地位提高到了惊人的高度,是对中国女权强有力的呼声,无疑为中国妇女走出闺房,步入社会,接受教育提供了可能,也为我国女子参与体育运动提供了可能。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指出:“男与女虽同形,其为天民而受人权”,“为人类百计,女子不可无学”,他还在家乡成立了“不缠足会”。蔡元培素来主张男女平等,并把女子参与体育活动看成是教育改变的重要方面。在他们的努力下,中国妇女开始走出家门,走向社会,开创近代女子体育之先河。

成都近代女子体育是自然也是随着“废缠足、兴女学”运动的开展而逐渐兴起的。早在1884年美国美以美会女传教士柯立亚就在重庆戴家巷开办了一所女子小学,是成都私立华美女子中学的前身,开全川女子教育的先声。受外国教会学校的影响,一些留学归国人员和地方开明士绅,积极鼓吹并创办女学,有力的推动了四川女性解放,促进四川社会风气的变化。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清廷谕令全国妇女“放脚”,禁止缠足。四川地处腹地,向来风气闭塞,锢蔽落后,但由于近代教育的兴起,使得这种状况有了改变,再加上川省各学堂明令女学生一律禁止缠脚,使得四川天足之风大兴,一时间,反对缠足、主张放足的社会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得涌现,各地学界纷纷成立“不缠足会”[2],之后四川妇女缠足现象大为改观。据林维红的《清季的妇女不缠足运动(1894-1911)》及林秋敏的《近代中国的不缠足运动(1895-1937)》两文的统计,以及李学勤、徐吉军主编的《长江文化史》中对四川的妇女不缠足运动情形的述说:“到辛亥革命前夕,四川大中城市,交通要道,女孩一般已不缠足,青年妇女放足者尤多,足见维新运动所倡导的风俗改良成效之大”[3]。随着学堂的增多,近代书籍报刊的流传,新知识文化的传播促进了四川社会风气的转变,社会风气的转变反过来为新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成都女子体育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2 社会风气变化对成都女子体育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从20世纪20年代后期起,四川省的第一大都市成都由于受到男女平权思想的影响,社会风气日益开通,青年男女常在比较公开的场合进行频繁的“社交”活动,从《成都竹枝词》里的一些描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社会现状:“社交男女要公开,才把平权博得来。若问社交何处所,“维新”茶社大家挨”,“公园嚷茗任勾留,男女双方讲自由。体育场中添色彩,网球打罢又皮球”,“酒肆茶寮大写真,女男杂坐说维新。社交已达公开日,不必场门锁弹神”,“女男杂坐似当然,私语隅隅众目前,餐馆茶园随处是,爱情那得不相聊”[4]。在竹枝词的作者讥讽的言词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为追求男女自由平等,四川男女在茶社、公园、餐馆进行了公开的社交活动。最初,成都女子是被排斥在运动比赛之外的,然而随着社会风气的开通,对女子体育产生了积极影响,女子体育活动也迅速开展起来。例如,成都青羊宫每年组织的比武打擂,从1922年就开始开设了女子打擂组;1926年成都基督教女青年会音乐体育专科学校,招收了20名女子体育专科生,开了女子学体育的先河;1928年成都又成立了“四川射德总会”,在全川推广,每年少城公园定期举行射箭比赛,参赛者男女老幼均有,平时每周、每月均有训练和比赛,成为很有影响力的一项强身健体活动。1932年,女子踢毽队成立;1933年,为参加第五届全运会而举行的网球选拔赛上出现了两名女选手,两届市民运动会都设有女子组。甚至在20世纪40年代的南虹游泳池里还出现了摩登女学生表演跳水。女运动员的出现一次次地挑战着旧的习气,使人们的观念慢慢地发生着变化,逐渐接受了男女平等这一理念[5],反过来又给女子体育的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

3 社会教育机构对成都女子体育的推动

1923年,二十军军长杨森委任卢作孚筹办成立“市立通俗教育馆”(1934年12月26日改为市立民众教育馆),馆址就设在少城公园内。通俗教育馆是官方性质的社会教育机构,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消灭愚昧,提倡科学文明,为此采取了许多措施,推进体育运动就是其中之一。随着四川时局的动荡和经费的拮据,该馆时常处于虚设的境地,但即便如此,这却是成都的首个体育行政机构,虽官卑职小,不为众人所知,却又是当道人员,成都所有大小运动会和一切体育活动,即便不是此机构直接办理,也是其授权待监。在成都之后举办的体育活动中,教育馆都要求妇女积极参与,并对在活动中取得较好成绩或初次参与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由此激发女子的体育参与积极性。

4 公共体育场馆对成都女子体育活动开展的促进

民国十三年(1924年),成都市公共体育场(以前的少城公园,现在的人民公园内)初步建成,这是一个经费充裕、人员设施也配备齐全的体育场。这个体育场的全盛时期就是民国一十五年(1926年)左右,成都市各学校学生经常来此做足球的友谊比赛,几乎每天午后都有足球比赛在公共体育场进行,这也是成都市足球活动的鼎盛时期。除了有频繁的足球比赛外,公共体育场举办的比较著名的体育活动还有一次“越野跑”和两次“运动会”,成都市的妇女参与现代体育的时间也是由此正式开始的,然而受封建思想束缚已久的女性们,却没有大规模的参与到这些体育活动中,占主流的依然是男子,女同胞们只是受体育赛事的吸引,在男子比赛期间,于公元内游乐嬉戏,得到了一定成都的身体锻炼。1933年8月,四川省网球锦标赛在少城公园举行,男女单打冠军均由成都选手获得,显示了成都网球运动的水准。此后也不断有各种赛事举行,引起了更多人的兴趣,时尚的青年男女均以打网球为时髦[6]。

5 女子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

西方的体育是透过学校而发展的,中国引进的近代体育来自西方,很自然的也把体能训练的工作交给学校。经四川省档案馆及成都市档案馆所查询的资料显示,当时女子进学校学习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师范类院校,一种是综合性院校,两类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各有偏重,尤其是在体育课程的设置上面,这种差异更明显,师范类院校主要是为培养体育师资,因此体育专业课程更加齐备,不仅有大量室外课程(体操,跑跳、健身操等等),也对理论课程较为重视,一般都会开设诸如体育理论、解剖、生理等方面的内容;而综合性院校的体育课一部分是应当时社会的需要,体现身体素质对于国家危机的作用,另一方面是把健身作为开设体育课的首要任务,女学生多是进行形体及小幅度的动作练习,对于专业的体育内容接触的并不是很多,这样的情景一直持续到抗战开始。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的大学对于体育的认识度也是存在较大差异的,但学校体育课的开设成了女子接受正规体育教学的场所,使之成为学业内容之一,由此在学校中开始受到重视。

6 小 结

早期的西方近代体育主要是在华东等传教士集中的港口城市中兴起的,成都作为内陆城市,近代体育的传入受地理位置、思想意识及交通等各方面因素局限,相对滞后,本研究所显示的抗战前成都女子体育发展状况及成效,可在一定程度代表其它相对落后地区及全国女子体育发展状况,特别是其体现的特征、规律及获得的经验可为研究我国女子体育近现代化进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1] 罗时铭,王 妍. 论近代中国女子体育的兴起[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17~20.

[2] 李桂芳. 辛亥革命前夕四川女学的兴办及影响[J]. 中华文化论坛,2011(6):44~49.

[3] 李学勤,徐吉军,主编. 长江文化史[M].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5:128.

[4] 彭铁铮. 赌成都女了近日装束口占[J]. 师亮随刊,第140期,第36页.

[5] 孙利霞. 清末明初成都近代体育的传播[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8):100~102.

[6] 冯蓉先. 一九二六年成都市的三次运动会[J]. 四川体育史料,1983(5):36.

[7] 成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成都市志·体育志[M]. 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00:318~320.

An Analysis of Women's Sports Development in Chengdu During the Early Anti-Japanese War

LI Zhi-gang1,MA Mei-yu2

1. The P.E. Dept. of, Baise University, Guangxi Baise, 533000, China; 2. Graduate Faculty, Chengdu Sport University, Sichuan Chengdu, 610041, China.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women's sports development in Chengdu during the early Anti-Japanese War mainly through the literature review, logic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Chengdu women’s sports during the early Anti-Japanese War have made a great development. The following reasons will explain the fact. Firstly, Women began to produce yearning for “Tianzu” at that time; Secondly, The rise of the women education movement bring new values to the female; Thirdly, The transition of general mood of society benefits the development of Chengdu women's sports; Fourthly, The social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ports venues, And women's sports courses setting to Chengdu women's sports promote its development.

Early Anti-Japanese War; Chengdu;Women's sports

1007―6891(2013)05―0014―02

G812.9

A

2012-04-21

猜你喜欢
成都市四川成都
A gift I treasure
中共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委简历
先锋(2022年4期)2022-05-07 20:26:31
成都市青羊区:推行“一网通办”下的“最多跑一次”
四川:不只辣,还很甜
2019年1~6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先锋(2019年8期)2019-09-09 06:35:59
2018年1—12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先锋(2019年2期)2019-03-27 09:31:22
穿过成都去看你
青年歌声(2019年2期)2019-02-21 01:17:20
数看成都
先锋(2018年2期)2018-05-14 01:16:16
成都
汽车与安全(2016年5期)2016-12-01 05:21:56
在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