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东,刘永峰,李 驰,曾 健
成都市新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研究
郭永东1,刘永峰1,李 驰1,曾 健2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法、数理统计法,从成都市辖区四川省新农村试点示范村体育活动开展和场地设施建设的基本现状入手,系统地分析制约新农村试点示范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场地建设的遵循因素和发展对策,为新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做出了有益探索和尝试。
成都市;新农村;体育场地
自国务院新农村试点示范村建设启动以来,地方各级政府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认真抓好农村试点示范村建设的筹备和建设工作。成都市作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试点之一”,在新农村建设上做出了较大的尝试,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落实“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思想,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新农村体育在新农村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力发展农村体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而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是开展体育健身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
1.1 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项目
成都市农民在参与体育活动项目的选择上,位列前5位的依次为慢跑或散步、民俗体育(秧歌等)、篮球、乒乓球、健身器材活动。散步因其活动形式简单易于开展,对运动场地和技术也无过高要求,是农民锻炼的首选项目。而体操、武术等较高难度的体育项目是农民渴望而不可及的,对现代城市中新型的如探险、漂流等项目基本没有参与。其他运动项目像排球、足球、排球等,基本条件要求较高,多数农民不能够接受。但篮球比赛是新农村农民比较喜爱的体育项目之一。以青白江为例,其农村篮球赛就是农民朋友参与热情较高的项目,村与村之间经常会进行篮球比赛,尤其在经济较好的一些村还建有篮球队和篮球场,富裕的村镇还修有灯光球场,这为农村篮球运动的开展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1.2 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
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对于体育活动的开展至关重要。我市农村体育开展的主要形式有:(1)个人锻炼;(2)与家人和朋友一起锻炼;(3)参加村委会组织的体育活动;(4)参加体育辅导站组织的体育活动。从调查来看农民并不是不愿接受指导,而是在农村并没有自己成型的体育指导站和专门的体育锻炼指导人员。农民获得体育锻炼知识的渠道十分狭窄,只有极少数的村子由于其领导干部和体育老师了解一定的体育知识,也愿意进行指导,这些的村子群众体育发展自然也就好于其他村。
1.3 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场所
在体育活动场所选择上,多数锻炼者以晒谷场、自家庭院、街道边为主。通过对学校、企业等的体育场所开放情况调查显示,目前能完全对外开放的只有少数,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农村单位、学校体育设施缺少专人管理,怕被损坏而基本不对外开放。现阶段,新农村建设的一些场地健身路径已成为村民锻炼活动的重要场所。
1.4 参加活动的时间
从参与活动的时间上看,农忙和农闲成为农民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分界点,由于农村外出青年劳动力较多,在家主要是留守的老人和儿童为主。老人主要以傍晚活动为主,儿童主要是学校进行的体育活动较多。同时发现在春节期间由于外出打工返乡的人较多,这时的一些民俗体育活动也要多于以往。
1.5 体育场地设施情况
根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成都市的体育场地主要集中在城区,城区又主要集中在教育系统,成都市周边以及周边所在的乡镇和新农村体育场地严重不足,这很难满足现阶段农民体育锻炼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通过对成都市新农村调查情况来看,走访调查的村中有体育场地的不到调查村镇的三分之一。不同区、县的花园村、幸福村、杏花村、红树村、双埝村、凉水村、十五里村、华家村、璧山村等数十个村,只有十五里村、双埝村、红树村、花园村、十八湾村等5个村有可以开展体育活动的专用场地,其他村镇都没有专供开展体育活动的场地,因而平时很难开展体育活动。成都市新农村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远远低于成都市的平均水平,体育场地十分缺乏的现状不能满足农村精神文明发展的需要。合理引导农村体育场地建设将成为成都市新农村体育发展的基础点之一。
2.1 经济基础因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群众体育发展的基础。群众体育的发展规模、水平和速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同时经济发展带来的个人经济状况以及由此而引发的人的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的改变也是不容忽视的。经济对群众体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体育事业经费的投入、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以及人们的体育消费水平等方面,经济制约着体育经费投入水平。通常,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政府和社会投入体育的经费就越大,反之亦然。其次,经济制约着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水平,体育场地设施尤其是体育场馆(室内体育场所)建设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对经济发展水平的依赖性很大。目前,成都市省新农村的整体经济基础仍然较为薄弱。
2.2 体育意识因素
各地方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效益,比较忽视农村体育工作,没有把体育作为农村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摆到应有的置。另一方面,目前农民文化素质还在偏低的状态,体育意识落后。相对其他产业,我国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极低,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也低。至今,生产中畜力和手工劳动仍占有较大比重,这使许多农民认为没有必要进行健身活动。“体力劳动就等于体育锻炼”、“体育锻炼是城里人的事,是有钱人的事”等思想依然根深蒂固。农民对体育活动缺乏正确的认识和了解,尚未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这对农村体育的开展来说是消极的。
2.3 文化因素
文化程度越高,对体育锻炼的欲望越强烈。据有关资料的调查结果显示:吉林省农村人口中绝大多数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且文盲率较高。尤其是女性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与文化水平就更低。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加之农村学校体育的薄弱,使他们很少受到体育和健康教育,对体育的认识和参与不足,缺乏体育锻炼的氛围。调查发现,农村朋友体育锻炼主要选择散步,及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扭秧歌等,也有这些项目对体育场地的需求不大、要求不高等原因。这也直接影响农民对体育场地建设的热情。
2.4 地理及气候因素
农村建设规划长期滞后,村庄建设在很多地方实际上处于一种农民自发的粗放式的发展状态,农村居民点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行政村大小不一。当体育场地建设与享用它的人数存在不对称时,政府在缺少资金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公共产品投资的盲点。成都地区空气潮湿、闷热、多雨的气候特点,影响着农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程度,场地难以管理和维护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3.1 场地材质的选择
体育场地是开展体育健身活动的物质基础,建什么样的农村体育场地设施是开展农村体育健身活动的物质基础。随着“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启动,探讨农村建什么样的体育场地设施成为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因此,建什么样的体育场地设施更适用农村、更适合农民,回答显然不是“一块混凝土标准篮球场,配备一副标准篮球架和2张室外乒乓球台”那么简单。要实现我市农村体育场地设施价值的最大化,必须认清两个关键性问题,即“什么样的体育场地设施更能吸引农民”或“什么样的体育场地设施能吸引更多的农民”。 因此,场地设施多功能化是农村体育场地设施价值多样化的又一思路。通过调查情况看,在已经建成的体育场地中硬化的水泥场地占到了其中的98%以上。硬化的水泥场地可以多用,受到农民朋友的欢迎,他们既可以在那里晒粮食,又可以搞文艺演出,临时性使用对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并无大碍,同时也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
3.2 根据群众喜好建设场地
慢跑或散步、民俗体育(秧歌等)、篮球、乒乓球、健身器材活动是成都市农民喜好的运动项目,因此在场地建设时首先要充分考虑到群众实际需要。其次,要扩大所建场地设施的使用功能,尽可能满足农民体育项目多样化的需求。如何才能达到所建场地设施价值多样化呢?既然是群众健身工程,意义在“练”而不在“竞”。场地标准,完全可以在“篮球场外向扩展不少于5米的平整空地”,甚至在篮球场上画上羽毛球、排球等场地,这样既扩展了固定场地的使用功能,又提供了农民选择体育项目的机会,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农民体育项目多样化需求。因此,场地设施多功能化是农村体育场地设施价值多样化的又一思路。
3.3 气候地理情况决定了建设场地的类型
成都气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空气潮湿。夏天虽然气温不高,却显得闷热;冬天气温平均都在5度以上,但由于阴天多,空气潮,气候显得很阴冷。因此,场地建设要考虑与我市潮湿阴冷的气候相适应,做到防潮、沥水、快干。另外,根据我市地形的基本情况主要以山地、平原和丘陵为主,不同的地形地貌和群众运动特征需要,还可以建设形式多样的运动场地。利用地势特征,在丘陵和近山地区可以在野外山坡上建设爬坡路径等,使其具有健身和农用的双重功效;丘陵地区还可以在坝子中建设运动场地,场地的具体功能由当地民俗的体育运动而定;在平原地区,由于地势平坦可建设“健身场”等功能多样化,满足不同年龄需求的场地。真正达到贴近群众、方便群众,结合实际、综合利用的效果。
3.4 体育场地落成位置
从我市新农村建设的三个圈层的划分来看,三个圈层都有其特殊性。第一圈层主要是我市的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高新区,这些区域主要位于我市的中心城区。这一地区人口较多且经济较发达,场地建设主要还是以社区体育开展为主,以社区为单位建设体育场地,强调功能多样化和利用的最大化。第二圈层主要是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温江区、双流县、郫县,这一圈层从区域划分来看主要位于我市的城乡结合部。因此,该区域场地建设上应充分利用城乡结合这一优势,充分利用城市周边的体育场地开展农村体育活动。并探索一条城市与乡村双获利的场地建设模式,如建设较大型的体育公园等。第三圈层是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金堂县、大邑县、蒲江县、新津县,第三圈层多位于离成都市市区较远的县和县级市。由于离市区较远其经济发展程度不如前两个圈层,所以,在场地位置建设上应与当地村镇建设规划结合起来统筹考虑,一般在居住较为集中的位置建设,尽可能与学校、文化站等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相结合,在保证村民方便使用的条件下,可以与附近学校体育场地建设相结合,真正做到一场多用,共建共享,发挥综合效益。
3.5 场地建设资金的来源
在西部和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国家现阶段都在实行一些帮扶政策,由东部的发达地区牵头对欠发达的农村地区进行一定的扶持,在这些扶持项目中可以设立和实施一些与体育场地相关的项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的体育场地严重不足的问题。另外,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在财政计划当中适当加大对农村体育的投入,通过体育彩票等多种投资渠道发展农村体育场地。例如青白江、郫县等多个地区都有体育彩票的捐助项目,这在农村场地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5.1 积极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 认真贯彻和落实党中央的一系列三农政策,把农民利益放在首位,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减轻农民负担。只有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农村体育才会真正得到开展的基础。
3.5.2 农民自发投资和企业赞助 加大宣传引导在条件允许的地方鼓励广大农民自行投资,开拓场地建设融资的新方式。从发达地区的经验看,农民自愿投资将极大的促进农村体育的较快发展。通过部门帮扶、社会赞助、企业扶持等途径,筹集新农村体育场地的建设资金。
4.1 政府转变观念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政府必须转变观念,改变城乡二元分割结构。农村和城市、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应享有同等的待遇,拥有同等的发展权,改变以往把目光放在更容易关注到的城市和城市居民,而应关注已大大落后的农村体育发展建设。经济落后的现状使农村体育场地建设的主体必须由政府承担,政府应承担起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责任,加大对农村体育场地投资,把社会公共资源公平、公正、科学地配置于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
4.2 多方筹资、构建多元投资体系
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认真落实“重在建设”的工作方针。农村公共体育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开展全民健身活动需要政府的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帮助。因此,建立多元投资体系,采用多种渠道筹集资金,使农村体育场地得以更快地发展是必然之路。充分调动和利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争取有更多的地方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到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中来(应采取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各种经济成分共同投资的方式)。此外,体育彩票公益金用于全民健身的部分,应侧重投向农村,为农民健身配置必要的体育场所和设施。
4.3 提高农民体育意识
新农村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有知识、有文化的农村劳动者。农民文化素质的提升,有利于提高农民群众对全民健身的认识水平。实施思想文化道德建设工程,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行政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建设发展各级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积极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强化乡镇综合文化站和行政村文化活动室建设,努力实施“农村书架”工程。努力创新农村文化生活载体和手段,有效采取广大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内容,满足农民朋友们多层次、多种类、多方位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农民的体育意识和参与热情。
4.4 提高现有农村体育场地的开放和使用效率
农村公共体育场地和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要向社会开放。在我市现有的5003个体育场地中,教育系统中中小学有2 297个(数据来自2004年全国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工作简报)。成都市各区、县有为数不少的乡镇学校,这些农村学校多为中小学,有一定数量的运动场地,加强对这部分场地资源的综合管理和利用,向广大农村居民开放,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不足现状。同时加强对其它乡镇企业、单位已有场地设施的维护与利用,做好资源共享提高其使用效率,真正做到现有体育场地不空置不浪费。
[1] 彭 英.四川省农村体育的现状调查与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 2005(3).
[2] 李 丹.四川农村体育现状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
[3] 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4] 黄爱峰.新农村建设下的农村体育发展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6).
[5] 我国农村体育的发展现状[N].中国体育报,2004(6). [6] 四川体育年鉴[S] 四川省体育局,2008.
Researching on the Provincial new Rural Sports Playgrounds And Facilities Construction in the Chengdu
GUO Yong-dong, LIU Yong-feng, Li Chi, et al
This paper use literature, Questionnaire survey, Case study,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From the Chengdu area of Sichuan Province provincial new rural pilot demonstration village sports activities carrying out and the basic statu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venues and facilities, To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constraints of the new rural pilot demonstration major factor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village sports facilities, And put forward the following factor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ermeasures on the venue construction,So as to make some useful exploring and trying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rural sports facilities.
Chengdu;New village;Sports playgrounds
G818.1
A
1007―6891(2013)02―0078―03
2012-4-01
1.成都体育学院, 四川 成都,610041; 2.绵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四川 绵阳,621000。1.Chengdu Sport University, Sichuan Chengdu, 610041, China. 2.P.E. College of Mianyang Teachers College, Sichuan Mianyang, 621000,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