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小学校园安全策略研究

2013-04-10 13:15:31莉,李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校园学校学生

秦 莉,李 芳

(上海市铜川学校, 上海 200333;上海市公安局普陀分局, 上海 200333)

美国中小学校园安全策略研究

秦 莉,李 芳

(上海市铜川学校, 上海 200333;上海市公安局普陀分局, 上海 200333)

美国在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方面,注重校园安全立法,强调校园安全管理的系统性、有序性和事故防范的主动性。美国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将学校安全保障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职责,为学校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提供较为充分的支持,对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教育和生存技能教育。除开展演习之外,美国中小学校会聘请常驻校园警察,以帮助学校制订适合其自身特点的校园安全计划,处理校园安全事故,开展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此外,美国的中小学校还重视发挥社区、家长和志愿者在维护校园安全中的作用。

美国中小学;安全策略;校园警察;演习;启示

近年来,世界各国的校园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安全事件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安全形势也越来越严峻。中小学校园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全球严重的社会问题,对校园安全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成为了全世界关注的热点。

美国是世界上校园安全问题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小学校园安全问题是美国社会目前空前关注的重点。美国校园安全事件频传①2012年12月14日,康涅狄格州纽顿市发生了美国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小学校园枪击案,共造成了28名师生死亡,其中包括20名无辜的小学生。,《时代周刊》曾将最近十年评价为美国滥杀案与校园枪击案最多的十年。根据美国一项针对1992年至2009年间发生在学校校园里的安全事件的调查统计报告,加利福尼亚、宾夕法尼亚、佛罗里达、科罗拉多、弗吉尼亚等州是美国以校园枪击、抢劫案为主的学校安全事件频发的重灾区。同时,美国也是最早对校园安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发达国家之一,相对于其它西方国家,美国中小学校园安全问题的解决方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那么时至今日,美国在中小学校园安全方面有哪些措施呢?研究美国校园安全的现状和措施,进而探究校园安全背后的原因以及美国社会在预防校园安全事故方面做出的努力,对于维护我国现代社会的安全稳定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美国在校园安全管理方面,十分注重校园安全的立法,强调校园安全管理的系统性、有序性和事故防范的主动性。[1]

一、通过逐级立法确定校园安全的战略地位

美国联邦政府从立法源头上将建设安全的中小学校确立为国家教育目标之一。早在1987年,美国联邦政府就制定和颁布实施了《美国校园安全守卫法令》。该法令规定,学校必须每年发布校园安全政策的实施情况和校园内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的有关数据,各学校每年都要详细统计校园内发生的安全事件,以确保公众对“长期处于危险境地的学校”的知情权。1990年,美国颁布了《克莱瑞法案》以预防校园犯罪案件的发生[2],该法案通过学校自身的及时预警制度、犯罪日志制度以及年度校园安全报告制度等,以达到保护学生与教职员工的人身财产安全的目的。1994年,美国国会又通过了《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其中将“安全的学校”定为八项国家教育目标之一。该项目标的主要内容是:美国的每一所学校都将没有毒品和暴力,不能出现未经授权的枪支和酒精;为学生提供一种秩序井然、有益的学习环境。同年,国会又通过了专门为实现该项目标而制定的《学校安全法》,这也是联邦政府第一次拨专款用于地方学校以帮助学校实现更为安全的联邦计划。[3]

国家对校园安全问题的关注,也促使联邦、各州、各地区尽力完善解决校园安全问题的立法工作。联邦立法者通过制定各种具体法案并要求地方政府积极贯彻法案来确保校园的安全,如《校园禁枪法》则要求所有接受联邦教育基金的州通过《改善校园环境法》,否则将取消其领取联邦教育基金的资格。2001年,时任总统布什签署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该法案要求学校对校园安全事件进行详细统计,并将结果公之于众;每个州必须对“长久处于危险境地的学校”作出说明和认定,以保证学生的知情权,国家允许每个州对“长久处于危险境地的学校”制定不同的标准。此外,美国政府关于校园安全的立法还包括《校园禁枪法》等,各州还根据本州的具体情况制定了自己的法律。

时至今日,美国奥巴马政府延续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关于学校安全的年度公告制度,以保证学生的知情权。而更早颁布的《克莱瑞法案》规定,各州公立学校要发布校园犯罪年度数据,学生能够在入学前获知该校的犯罪率。美国许多学校将此报告张贴在网站上以供查询。如果有学校违反规定,将面临联邦教育部至少27500美元的罚款以及其它相应的处罚措施。

州一级的学校安全立法是美国将学校安全上升为教育决策的最有力保障。以加利福尼亚州为例,从1983年开始,关于学校安全的立法程序就已启动,在1997年通过了本州学校安全领域的标志性立法——《学校安全综合规划法案》。该法案要求每所学校拟定校园安全综合计划,制定与社区紧密合作的综合安全措施与项目,并形成年度评估与更新制度。纽约州也于数年前颁布了名为《拯救计划》的校园安全法,将攻击教师、学校职员与学生的罪名从原来的行为不检点上升为D级重罪。

二、从硬件配置上加强校园自身的安全措施

美国的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都将学校安全保障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职责,为学校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提供较为充分的支持,帮助学校避免或减少各类安全事件的发生。而美国绝大多数中小学的校园没有围墙遮挡,处于半开放状态,这给保障学校安全带来较大的压力。

美国中小学的校园安全保卫工作一直处于“外松内紧”的状态。为保障校园的安全,美国中小学从校舍的建设与维修,到学生餐饮标准的制定与原料供应;从人员配备到师生安全教育都有严格的标准,当地政府部门和家长委员会也会全程参与并监督。根据美国教育部的调查[4],中小学校采用安全措施的比例为:96%的公立学校要求来访者进行登记,即来访者要进入校园,必须先按门铃登记;80%的公立学校实行封闭的教学环境管理;53%的公立学校对校内设建筑物实行严格的限制。

在硬件建设与配备方面,美国中小学校的校门都相对比较厚重,落锁后只能出不能进;约39%的城市学校安装了金属探测装置用于检查金属器件(包括枪支和匕首等);还有一些学校安装了高科技监控系统(如School Lobby系统),能够储存学校教职员工、学生的全部资料和照片,还可以为学生、教职员工以及来访者制作一定权限的ID卡,每张卡上面都有一个磁条,以便校方对学生的行踪进行追踪;一些规模较小的学校则使用Time Badge(时间标记)系统,系统仅为来访者制作相应的出入限制,一旦来访者在学校停留的时间过长,该系统就会自动报警。如果不是本校的教师和学生,在校园里活动时必须佩戴标明身份的特制标签,以表明“家长”、“志愿者”等身份。另外,除在教学楼等建筑物内安装视频监控系统,还在校园内设置应急灯,使得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师生可以迅速按动上面的按钮进行报警。

随着科技的发展,美国的中小学校在安全硬件设施的配备上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目前美国的一些公立中小学校就安装了价值约15000美元的虹膜识别仪安全系统,该系统中存储有本校教师、学生、家长的虹膜记录信息。在进入校园时,虹膜识别仪安全系统可以精确地识别来访者的身份,并根据相关虹膜的识别结果来决定校门的开启;若系统中没有来访者的记录,就必须与学校的保安部门联系。此外,美国中小学校园正努力凭借多种科技手段来建立和完善多功能的防火、防盗、交通安全、报警等监控严密的安全防范体系,努力使校园安全防范系统成为一个纵横交错、点面结合的严密网络。

三、培养学生自身的安全意识和应对技能

虽然美国没有统一的中小学校安全保障“国家标准”,但各类民间团体(如全美教育协会等)希望通过制定各种危机预防、管理及安全教育的规范与准则,为各学校开展教育和培训活动以应对危机提供标准,使师生员工真正理解并支持学校的安全规划和教育措施。[5]同时,政府也设立专款,帮助学校进行紧急疏散、预防暴力或恐怖袭击等演练,培养孩子的预测、判断危险和求生能力以及应对犯罪分子入侵校园等紧急情况的能力。美国的中小学校都十分注重培育儿童的安全意识与求生技能。一般情况下,中小学校每学年都要进行一到两次综合性的安全演习。每所学校都被要求制订师生安全训练计划,学校教职工和学生都需要定期进行各种安全演练。也就是说,学校的行政人员、教师、职工、学生都需要定期在模拟的危急状态中进行训练和实践,以增强师生预防突发事故的意识,培养师生在突发安全事故中临危不乱、沉着自救的能力,同时这也有利于评估和改善学校的安全规划。

美国学校的演练主要有三种:防火演习、地震演习和防暴力演习。以防火演习为例:当课堂上突然响起火灾警报时,学校广播里也会传出尖锐的警报声,行政校长通知大家离开教室,停止所有的教学活动,学生们会在老师的带领之下有序地撤离教室,到达指定的空地,等待消防人员的救援,没有人会顾及自己的东西,也没有人拥挤。在俄勒冈州,中小学校的防火演习最为频繁,几乎每月一次。正因如此,在过去的二十年中,该州没有一个学生因为校园火灾而意外丧生。

2012年12月的美国康州小学的暴力枪杀案使防暴力演习目前也倍受关注。每个学校都会组织教职员工观看视频,接受应对突发暴力事件的课程培训。视频观看结束后,校长会要求教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总结如何应对突发暴力事件。遇有突发暴力事件,校方需立即报警,启动紧急安全事件处理程序,通知各教室中上课的老师指引附近学生到教室内躲避,联系校警,并准备好校园平面图及相关资料以提供给警方使用。具体来讲,教师在应对突发暴力事件时采取的措施包括:首先在第一时间反锁教室门,并通过室内的呼叫器告知校长办公室所发生的情况。然后关灯、拉下窗帘,用镇定的语气和简洁的话语指导学生远离门窗,在视角盲点处靠墙依次蹲下,保持安静。在等待警方救援期间,无论谁来敲门都不予理睬。在警方到达后,如果需要帮助,在窗户上贴红色纸;反之,贴绿色纸。接下来,按照警方的指示,迅速撤至安全地带。

美国的学校从小学开始就经常通过灵活多变的手段来增强儿童的安全意识。在小学生户外活动时,为了培养孩子预测、判断、回避危险的能力以及探索、创新、自主的精神,教师允许孩子尝试各种他们自创的具有“冒险性”的活动。当地警察局也会专门在校内开设一些课程,向学生和教职员工宣传介绍一些必要的个人防卫知识,对于女学生和女教师还会专门开课来介绍个人人身安全防卫的技能。

美国校园的安全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教育,一种生存技能教育,让孩子学会正确面对危险,最大程度地减少和避免意外事件造成的伤害。

四、建立校园警察与巡逻制度

美国社会的枪支合法化,对于中小学校园安全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威胁。也许正是由于枪支的普遍存在,让美国的每所学校里几乎都有校园警察。校园警察往往是全副武装,电击枪、手枪、步话机和防暴喷剂等装备一应俱全。这些校园警察都是全职的,在学校里办公,拥有警察权力,他们通常由学校直接聘用,而不是由校区之外的执法机构聘用。

按照联邦和地方立法要求,美国的中小学校都建立了系统而严格的安全保卫措施和危机管理机制。早在20世纪60年代,由于当时日益严峻的社会治安状况,校园骚乱频发,治安形势急剧恶化,美国各州成立了校园警察队伍。“校园巡警”计划在1951年由密歇根州的弗林特首创,他们相当于“步行巡逻警察”,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美国各学校推广。首先是大学在学校范围内建立了完备的校园警察机构,而一些中小学校则是与一些提供安全管理工作的公司签订协议,聘用经过专业训练的保安人员来保护师生员工的安全。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由于日益严重的校园枪击案件,各类学校纷纷配置“校园巡警”。在过去几十年里,专业的校园警察机构在中小学校中出现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

据美国司法部的统计数据表明,几乎每所学校都配备了校园警察队伍。目前美国大多数学校都会在学校范围内建立完备的校园警察机构,而这些宣过誓的校园警察可以携带枪支、拘捕犯人、按地区法及州法律和联邦法律行使职权。除了日常的巡逻、调查和预防犯罪等主要工作外,校园警察还肩负着引导社区与学校协作,建立全校的合作伙伴计划,用高科技手段提供预防犯罪的安全措施,建立应急系统(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电话留言)等几项长期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中小学配备的校园警察在执行巡逻任务中,还有一项工作是护送学生回家或到校内其它地方(尤其是在夜晚),即当有学生向校园警察提出此项请求时,警察有责任提供此项服务。为此,还专门设置了一项紧急求助电话服务,校园警察根据手机定位能够迅速判断方位,赶到求救现场。

在纽约州布法罗市,由于校园暴力事件的增多,许多家长呼吁加强校园安全,布法罗市就配备了更多的警员在该市的学校巡逻。时任布法罗市长拜伦•布朗就直接参与学校安全事务,在市政预算方面特意增加额外投入,以确保有足够的驻校警察。而对那些新上任的校园警察也进行了特别训练,使他们认识到学生安保工作的复杂性。布法罗市校园巡逻警队的目标是建立学生与警察的良性关系。该队也巡查和监督学生的到校和放学情况,阻止学生逃课,确保学生待在课堂上,当然最重要的工作还是避免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校园警察通过身体力行和细致入微的工作,改变一些学生对他们的不信任感,帮助他们重返课堂。有些校园警察甚至将自己的手机号码告诉学生,使得他们在受到别人威胁时,可随时拨打警察的手机。

另外一种常见的校园安保力量是校内安全官和区域安全协调者。他们通常负责监管校园、实施校园规章制度以及承担相关的安全任务。尽管这些校内安保人员也从事有限的拘捕等事务,但他们通常是平民,不拥有警察的职权。

五、保持与所在地警察局的密切合作

为了确保中小学校园安全,美国政府官员、校方和警察会通力合作。在校园巡逻方面,校警察机构还与地区警察局建立起伙伴关系,当地警局人员会帮助校警一同巡逻。与此同时,校园内还设有专门的两轮电动车,使用这种两轮电动车,不仅可以节约能源,更为重要的是,在警车无法开进去的地方也能深入巡逻。校园警察与地方警察局的关系十分融洽,二者之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地方警察局也会在校内设有常驻警员,除协助校园警察开展日常巡逻工作外,在必要时还会对校园警察进行支援。二者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使得校园警察机构与地方警察局在管辖片区衔接处基本没有治安盲点,对违法犯罪分子的打击和防范工作的开展都显得十分得力。

美国的中小学校还会聘请当地的警察机构帮助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校园安全计划,处理校园安全事件,组织对学生的校园安全教育和培训,把警方的各种理念、防范方法与措施介绍给学生。一些警察还会协助或负责组织学校课外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使警察成为学校教职员工的一部分。[6]在美国,学校和警方的合作已有多年,警察在校园里除了维持秩序外还负责督学工作,这种合作模式在处理多变的校园安全事件实践中被证明是一种非常成功的路径。

六、重视与发挥志愿者在维护校园安全中的辅助作用

由于学校安全事件的发生及处理会受到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保证校园安全需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警察司法部门、社区组织、社会媒体、学生家长等诸多方面的支持与配合。2010年3月,在美国总统奥巴马向国会递交的本届政府教育改革与发展蓝图中,学生安全、学校安全成为了优先保障的重点领域之一。奥巴马政府曾承诺,将优先投入建立新的保证学生安全的教育模式,支持家庭、社区全面参与学校的安全建设,其中特别强调应重视志愿者在维护学校安全中的辅助作用。

由于美国的中小学安全问题比大学更为突出(尤其是在贫民区),在孩子放学的时间段内,很多中小学校都会在校园附近安排志愿者作为交通协管员,以帮助维护校园周边的秩序,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同时,学校在遭遇安全威胁时志愿者也会随时给家长发送安全提醒信息,防患于未然。

美国也十分重视构建强大的社区安全网络,积极争取社区内的每一个人——学生、家长、教师、职员和管理者的多方支持。学校与司法机构、学区代理人、检测鉴定部门、青少年犯罪案件负责部门、社会健康福利部门等形成联盟,签订有关校园安全管理的“参与力量协议”或“志愿者了解备忘录”。

七、对校园安全实施科学的评估并保持与学生的接触

美国的学校被要求必须按时公布学校的不安全境况。管理者要关注学校和学校附近的高危险性人员,注意具有危险倾向的学生的转入或在学校内的就学情况。联邦允许各州通过了支持学校公布具有违纪历史的学生信息的地方性法规,当然公布这种信息的目的不是给学生打上烙印,只是为了确保其不对他人构成危害的督导和教育政策的运用。

美国的学校通过权威性机构(如学校安全服务署)对校园安全进行权威性的评估。学校安全服务署是美国著名的为学校提供安全咨询、相关培训、学校安全评估以及其它有关青少年安全服务的专门组织。学校安全评估主要是对申请这项服务的学校进行一对一的考察、评估,并提供一套经济、可行的建议。安全服务署评估的重心并非一味集中在关乎学校安全的硬件或人力配备上,而是力求使学校通过对现有资源的充分利用来改善目前的安全状况。

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学校的防暴措施、校警的工作情况、安全规范和细则、技术性防范能力、安全教育和实训、预防和调停工作、内部安全以及与社区的合作程度等。在评估工作中,学校安全服务署更注重事实和数据:采用专门模型分析学校安全工作的政策及其实施的合理性,对师生进行学校安全方面的调研,对学校以往发生的犯罪和违纪事件进行分析,检测安全设备的运行情况,分析其它的公共安全资讯(如整个社会的犯罪率)等。

美国的中小学校在防范安全事故时,注重保持与学生的接触,以全面了解不安全因素。美国督导者曾作出这样的总结:当糟糕的事情要在学校发生时,学生总是说“我担心这种事情发生”。这表明,了解学生担心的事,就可能杜绝悲剧的发生。“对于警方和学校而言,如果能够取得学生的支持,他们就可以获得大量可靠的信息。”为此,美国要求学校管理者在学生中要开展经常性的走访,与学生交谈,观察学生的生活,了解他们担忧的事情,并鼓励家长和教师也这样做。

据2009年4月13日的《今日美国报》报道,在弗吉尼亚州罗阿诺克市的露西•阿迪森中学,当每天早上学生们进入校园时,该校教师本杰明•阿迪森都会主动跟他们逐一打招呼。他不仅仅是在问候学生,更主要的是他从每个学生的眼神里可以捕捉到有关愤怒或忧伤表情的蛛丝马迹。他细致入微地关注学生们的这些小事,还注意观察孩子们的肢体语言——推搡、低声辱骂。此外,学校里的32个摄像头全天候地记录孩子们的学习生活状况。老师和其他教职员工也无时无刻不在盯着孩子们,甚至在食堂吃早餐时,管理人员也会留意观察学生,以防不测。

八、有效杜绝校园安全事件的发生

综合以上几点,美国政府对于校园安全问题的解决通常遵循五个步骤。

第一步,评估学校的实际安全需求。实施评估时,学校安全专业人员会考查影响校园安全的方方面面,并与相关的学生、教职员工以及社区居民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倾听他们对校园安全问题的看法和建议,以获取较深层次的安全信息。然后,安全人员对学校的安全措施及规章制度进行客观分析,检查校园的相关安全设备。如果可能,还可以参照附近其它学校或社区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

第二步,争取社会各方的支持。学校积极争取政府部门、法律部门、市民团体、企业实体、社区以及家长的支持,集中进行商讨,就校园的安全问题达成协议,明确各方在事故预防和事故处理中应当承担的责任。

第三步,组建领导团队。为确保校园安全管理的有序性,学校会组建防止事故发生的领导团队,负责整个校区的安全工作,制定学校安全目标和管理方案,制定校园安全管理的中长期及近期规划,落实安全管理运行机制,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强化事故危机管理和应急演练,提高校园师生安全意识等。

第四步,组织教育和培训。学校非常注重对师生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只有通过教育和培训活动,才能使师生员工真正理解与支持覆盖全校的校园安全计划。

第五步,评价校园安全计划。安全人员根据成本分析的原理对整个校园安全计划进行分析评价,查看哪些安全项目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哪些项目耗费了资金却没有发挥作用,进而确定应当加强、保留或删除的项目。

九、对我们的启示

从美国中小学校园安全应对策略来看,对我们的启示主要体现在应加强我国中小学校园安全的软硬件建设两大方面。

从强化校园硬件设施建设的角度,主要体现在应进一步强调技防手段的应用。从近年来我国发生的多起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和暴力事件来看,很多学校基本上没有可以利用的技防设备和设施,特别是一些农村地区的中小学。还有一些城市中小学校虽然安装了一些技防设施,但总体的实际使用效率和效果不佳,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高科技监控设施和身份识别设备更无从谈起。今后一段时间,对中小学校园技防设施应从政府资金预算上重点对科技手段的应用给予支持。

从软件角度多层次地提升校园安全的整体水平。在我国立法层面无法短时间内出台对中小学校安全特别保护法的背景下,在一些大中城市,有条件的地区(如北京、上海等)可以出台一些保护中小学校与学生安全的地方性法规或条例。在强化学校安保人员的素质和增加数量的同时,对师生员工自身的安全防范技能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实战演练加以提升,并强调与属地派出所巡逻力量的深入合作,动员社区群众(包括学生家长)与志愿者参与中小学校园的安全防护,形成由多种力量参加的群防群治常态化安全防范工作机制。

[1] 黄开宇.美国如何加强校园安全管理[J].教育,2011,(9).

[2] 杨化.美国《克莱瑞法案》分析及其对高校个体安全预警的立法启示[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2).

[3] 尹晓敏.美国如何加强校园安全管理?[J].中小学管理,2007,(4).

[4] 村野山人.从校园安全教育谈EHS[OL /EB].http://blog.sina.com.

[5] 王小飞.看国外如何构筑校园安全防线[N].中国教育报,2010-06-01.

[6] 黄德明.中小学校安全管理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0.

Study on the Safety Method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in the United States

Qin Li, Li Fang
(Shanghai Tongchuan School, Shanghai 200333, China; Putuo Branch of Shanghai Public Security Bureau, Shanghai 200333, China)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pay attention to the safety methods and fi refi ghting exercises. The lawsuit of America had solved the problems regarding the prevention of campus’ crimes through the systems of cutting-edged alarms, criminal logs and annual campus security reports.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safeties and properties of students and faculty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the laws of America had established lateral ties. At the same time, they have engaged the campus police and volunteer as safe guarder. Therefore, we should take the safety methods of America as the reference to establish the Chinese model of safety projects in campus’ crisis contro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of the United States; Safety Strategy; Campus Police; Exercises; Inspiration

D771.235

A

:1008-5750(2013)06-0084-(06)

10.3969/j.issn. 1008-5750.2013.06.015

2013-11-08 责任编辑:孙树峰

秦莉(1976- ),女,上海市铜川学校教师,英语教研组组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与德育;李芳(1972- ),女,上海市公安局普陀分局治安支队政委。

猜你喜欢
校园学校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校园的早晨
琴童(2017年3期)2017-04-05 14:49:04
春满校园
学生写话
学校推介
留学生(2016年6期)2016-07-25 17:55:29
学生写的话
开心校园
奇妙学校
爆笑校园
聪明的学生等